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的速度要想提升起来,那势必会造成车辆的颠簸,而这些年马车的发展都是在和这速度带来的颠簸做斗争,赵祯的悬挂减震已经被用在了大多数马车上,效果确实不错,但并非是他的首创,在商朝便有了这种传导式的减震器,只不过并没有这么先进而已。
而先人的另一手段便是车轮包皮革,安车软轮,减少颠簸,以蒲裹轮,称为安车蒲轮。但以皮革包裹车轮的办法一来奢侈,二来消耗太快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但现在有了橡胶之后便不同了,车轮这种重要的东西实现了全新的飞跃,甚至带动了大宋的文明向前飞跃,实心橡胶车轮被发明了出来,并且在第一时间应用在马车上。
当格物院的人请求三司拨款的时候,包拯将信将疑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也代表了大宋朝臣大多数的疑问,马车上有必要用这东西吗?
格物院的人向来是用事实说话,拖出一辆刚刚做好的全新马车,谁色的车轮尤为引人注意,而且散发着微微刺鼻的气味。
这是天然橡胶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实心轮胎,套在了原有的马车车轮上,格物院的人请包拯上车,包拯也没有二话,要想从自己的手中拿到拨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再说眼前这东西确实有些离谱了……
当包拯桌上马车之后,格物院的马夫便驱赶马车在一条实验做的道路上奔驰起来,当马车行驶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时,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就像是马车并没有疾驰一样,包拯还是第一次乘坐这样的马车,不禁有些飘飘然。
紧接着便是颠簸的路段,橡胶的弹性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虽然马车颠簸,但却没有给人一种巨大的,生硬的冲击力,反而是一种柔和的力道把人颠簸起来,最少包拯的感觉是,自己的屁股不痛。
包拯的年岁已经大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马车真的非常合适出行,别的不说,单单是它的减震便是极好的,当然他不可能为为自己的便利舒适而给格物院拨款,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些别人没有看到的利益。
包拯是什么人?大宋的三司使,财计之学的行家,这么多年早已改变了原本的固执和保守,最少是在财计之道上是如此。
在大宋的三司之中,包拯主管节流,而蔡伯偂鞴芸矗饷炊嗄晗吕此刹坏サピ偈墙诹髁耍矗克不幔�
从这车轮之中他便看到了美好的将来,马车速度的提升可不单单是速度提升这么简单,这还代表大宋的运输能力的提升,运输能力的提升还意味着什么?
包拯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大宋的货物能更快的抵达所要去的地方,钱财更快的回到大宋,商业更加繁荣,货物的运输更加快捷!
马车并不是跑不快,而是因为颠簸的问题无法快速行驶,所以有些商贾情愿使用速度慢但耐力充足持久的牛车,反正只要他们把货物运到就能赚钱。
但现在有了这些又快又稳的马车,以后的商业会变成什么模样连包拯自己都不好说,而当务之急是要立刻拨款格物院,让他们做出更多的橡胶车轮来。
现在最需要这些橡胶车轮的不是商贾,而是大宋的边墙!
大宋的长城建设飞速发展,但在朝臣们看来依旧是不够的,而每日的花费却颇为巨大堪比用兵,于是官家提出,由朝廷提供钱财和匠人指导,商贾包揽各个段落进行建造,最后由朝廷派出专门的官员进行验收。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商贾得到了赚钱的机会,而朝廷则是节省了开支,相比花钱雇佣劳役,以及每日支付庞大的开支,这种外包的模式更加节省开支。
服劳役是封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虽然是朝廷付给工钱,可这些工钱少得可怜,而且百姓必须要服从摊派,这就让有些人不情愿了。
现在朝廷完全撒手,只付给钱财,剩下的事情交给商贾自己去完成,当然朝廷会向这些商贾提供修筑长城的材料,这样一来便不会有人敢用材料作为借口了。
这样一来还为商贾省下一大笔钱,否则谁愿意认领这些长城的段落?
每当一个商贾完成朝廷规定的一段城墙后,便会有来自朝廷的官员前来检查,并且观看朝廷指派匠人的工作随笔,这些东西一样也不能少,一旦出现问题,不单单是商贾那不到钱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蹲大狱!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商贾原因接手朝廷的活,但总有胆大的人第一个吃螃蟹,一个名叫睿德的不起眼小商号接了一段城墙后,因为招募的都是难民,只要能吃饱饭便满意了,谁知若是能敢在朝廷的工期之前还能有奖励拿,这话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热情。
原本需要三个月的活,他们只用了一个半月便拿下,并且通过了朝廷的验收,灾民们不单单是拿到了商贾原先承诺的奖励,更是得到了朝廷的奖励。
这下便彻底点燃了商贾们的热情,原来修城墙是最赚钱的活啊!虽然是累了一点,但来钱快啊!只要比朝廷规定的时间早上一天,便能得到奖励,所用时间越短,奖励便越多,越丰厚。
为了调动商贾的积极性,甚至官家还下旨开出了头奖,谁在为大宋的长城建设之中起的功劳最大,贡献最多的商贾,便可获得大宋的爵位!
不光能赚朝廷的钱,还能得到爵位!这下所有的商贾都坐不住了,这爵位虽然只是个开国伯,但官家说的清楚,这爵位在大宋乃是世袭罔替的。
而开国二字便是体现了这爵位来的不容易,靠自己努力获得伯爵初始封号,只有如此,这个首任伯爵就称为开国伯!
。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
橡胶轮胎的出现得到了赵祯高度的重视,他在第一时间便下旨格物院对橡胶展开研究和攻关,还好三司已经拨款,否则赵祯少不得又要和包拯泡馍……
天然橡胶在经过加热处理之后,最大的问题便是遇热和摩擦后会变形,这是一个极难的问题,并且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还会变硬,缩减减震效果。
格物院的匠人对此大为头疼,一边是大量的订单,另一边则是不可避免的缺陷,为此赵祯不惜拿出巨大的悬赏,谁若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赏钱万贯!
别说是对于格物院的匠人,即便是对于一般的商贾而言,这万贯的钱财已久是一笔巨款。没人能放弃这样的诱惑,于是格物的热情再次被调集起来,但有的时候不单单是有热情便足够的,运气已久是重要的一部分。
赵小五,这个曾经发明蒸汽机车的年轻格物官再次得到了幸运女神的青睐,在一个偶然的巧合中,他把官家告诉他制作铅白的方法实验了一下。
在盛有稀醋酸溶液的泥质罐里,把卷成螺旋形的铅片放在溶液的上方,罐口用铅板盖住。罐放在小屋里的马粪上,堆放在用层层木板支起的架上。
其实赵祯早已知道这个制作铅白的原理,在宫中已经有着一定量的铅白…………马粪发酵释放出热量使醋酸挥发,醋酸与铅反应生成碱式醋酸铅,随之被二氧化碳碳酸化,生成白色碱式碳酸铅。一个多月后,大部分铅转化成铅白。取出铅白,掺水研磨成糊状最后只需洗去可溶的醋酸铅,然后干燥便能得到铅白。
赵小五出于对官家的盲目信赖,便把这种叫铅白的物质加入到了橡胶之中,同时还加入了硫磺……于是一种在阳光下暴晒也不会融化变形的橡胶就产生了。
而这一切最终的功劳都算在了赵小五的身上,但只有他知道,这是出于对官家的崇拜,以及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才早就了眼下的橡胶。
其实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往橡胶之中加入硫磺了,只不过效果没有赵小五的好而已,若不是赵小五发现了加入铅白使得橡胶硫化的更为彻底,他也得不到那万贯的赏钱。
最终,他把这万贯的赏钱用在了格物院之中,对于他来说钱算不得什么,之前的蒸汽机已经为他赚取了大量的赏钱,官家隔三差五又有赏赐,在加上自己的官俸,整个家族的人都能养活,要那么多钱作甚?
他也成为了格物官中的一股清流,刚刚调任主管格物的格物院院正苏轼对其大加赞赏,虽然他知道这其实都是官家一手安排的,虽然他已经知道官家在皇宫中早已做出了硫化橡胶,但他依然毫不吝啬的赞赏赵小五的人品。
如今苏轼已经全权负责格物了,他的作用很简单,调节并且引到格物与朝廷之间的节奏,管理格物官,并把他们与朝廷官员之间的问题调节好。
格物院如今已经成为大宋最为庞大的一个衙门,不单单是一个小小的研发机构,北京城中的智慧宫也被纳入格物院的范畴之中,开设的科目之多,吸纳,招募的匠人种类之多,旷古烁今!
他们是大宋迅速发展和前进的力量,火车为大宋提供了惊人的速度,这速度是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整齐火车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蒸汽机的原理就在那放着,只要你认真研究就有一天能把他研究的透彻,现在大宋的火车不单单只在四京之地出现了,商贾和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
有些商贾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于是便向格物院花钱购买火车,并且铺设铁路,打算自己运营,连赵祯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商业头脑,这其实就是在垄断交通啊!
什么行业最赚钱?当然是垄断行业!
格物院和朝臣们把火车视作国之重器,岂能接受商人的买卖?但赵祯却不这么认为,大宋的铁路铺设非常缓慢,不是因为铺设不起,而是和建设长城一样,颇为麻烦。
若不是长城对大宋的重要,怕是连朝臣们也不会支持。
既然长城也能外包给商贾,那铁路的建设为什么不能?于是赵祯下旨,再次给商贾以新的机遇,朝廷提供火车,而商贾自己铺设铁路,最后营运的时候,双方互相五五分成!
即便是朝廷占了大便宜,这些商贾依然是趋之若鹜!
原因还用说吗?和朝廷搭伙做买卖,拿了朝廷的文书,这就是官办的买卖嘞!钱财五五分账不说,百姓肯定也是相信的,还担心没有客人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东西,出去了也能说一句自己是为朝廷办事的人…………
密集的铁路网络在大宋铺设开来,这些铁路的好处从无到有猛然展现出来是惊人的,朝堂之中的官员一下醒悟过来,原来这些铁路才是发展国力的重要所在。
从南方到北方运送粮食原本靠的是漕运,有的时候是海运,但有了火车之后,七八节车厢的火车能运载多少的粮食?日夜不停的向北方运输,原本一个月乃至更多的时间,现在不出六七日便能抵达!
这是多么恐怖而惊人的运输能力,若是需求的大了,南方甚至能派出更多的火车来满足需求,可以说自从有了火车之后,朝廷便真正的能着手控制粮价!
在大宋境内,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产出粮食,在遇到饥荒年的时候,粮食的价格便会暴涨,但有了火车之后,一旦有一地受灾,朝廷的粮食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解决这个麻烦!
这让许多人看清楚,靠天灾卖粮食发财的日子早已过去,现在最好还是靠工厂发财才是正道。
在无形之中,土地兼并的问题便被化解,大宋的速度在解决这一难题的同时也在为长城的建设提供着巨大的帮助。
得益于火车和铁路的增加,这些如大动脉一般在大宋土地上出现的运输路线,使得大宋长城这一伟大建设所需材料从未断绝过,每日都有大量的石材和水泥被运输到长城的边上。
修筑长城并非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商贾的分包制度,他们只需要在自己选定的地方进行建造就好,在修建长城的同时,也在大宋一侧修筑一条沿着长城走向进行的水泥路,这样一来不单单是方便建设长城,更是之后大宋运兵也行军的路线。
火车,铁路,橡胶,等等这些东西组成的格物成为了大宋的速度,惊人的把整个王朝向着一种不可预知的方向推进…………
。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战前较量()
辽东的土地上正在上演惊人的一幕,女真人的大军已经把大宋的营地包围,乌古乃的围猎计划成功了,大宋的军队仿佛是囊中之物,三面都被围,只剩下背水一战的可能。
乌古乃的计划很简单,全歼大宋之兵!
他要让宋人知晓,女真可不是如辽朝一般容易对付,更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软柿子,眼前这八万宋军将会为大宋皇帝的愚蠢付出代价!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