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带着还带走了大量的汉人百姓,中京道距离燕云最近,原本从燕云之地撤走的百姓大部分安居在了中京道,于是乎这些汉人最终重归华夏,在宋军攻陷北安城后,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的顺民。
这到也怪不得他们,而是应该“感谢”辽朝的不公,汉人与契丹人的矛盾早已日趋凸显,而辽朝的统治者并不在乎这一点,在习惯中他们已经把汉家百姓看作是“敌人”“异族”。
在这种情况的引导下,怎么可能给予他们公正的待遇?日益加剧的矛盾冲突,使得这些汉家百姓在看到“王师已到”后,迅速找到了归属感并且大张旗鼓的发动族人亲友归附。
最终,彭七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在回朝之后带来了十多万的人口,这对辽朝来说是一个不轻的打击,左丞相张俭几乎是痛心疾首的向太后萧挞里上疏,怒斥大辽官员的短视。
而萧挞里除了下旨安慰张俭,申斥朝臣之外便再也没有办法。
赵祯现在所思考的却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甚至比这十多万汉家百姓归附更加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辽东…………
他一直认为辽人对辽东的管辖是一个错误的方式,以女真人自治管理女真人是个极为不明智的选择,最少也应该派遣大军驻守,若是如此,石元孙也不会轻易的拿下辽东。
可赵祯忘了一点,辽朝不是大宋,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足够的国帑如此奢费。
人力,财力,这两样便是辽朝与大宋最本质的不同。如今的大宋在税收上商贾完全超越了农人,要知道大宋的农人遍布各地,往岭南,南海之地的移民不知有多少,每年从南方运来的粮食更是数不胜数,否则如何支撑起这个庞大帝国的所需?
眼下又到了移民时刻,赵祯还要抽调大宋的百姓前往辽东,单单是拿下劳动还不够,还要有人去经营,去建设辽东,否则这和一块荒地有何不同?
别忘了,辽东的土地之中埋藏着巨大的宝藏,但这些宝藏却需要人去挖掘,大宋没用拿下辽阳府,因此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
简单的来说,辽东是大宋的一块飞地…………
如何把一块飞地建设好,成为了赵祯的心头之患,若是不能有效的统治,并且从这块土地上带来受益,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赵祯用脚后跟也能想象得到大宋朝臣们的反映,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华而不实的决定。
但还好,大宋控制了倭国,这个岛国给了赵祯一块巨大的跳板,而辽东与倭国之间的东海成为了大宋的内海…………
于是重开黑水都护府的计划被提上了赵祯的案头,如今大宋的环境是安定的,对外的战争也是节节胜利,辽人势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向白山黑水之地移民的计划,朝臣们渐渐转变了态度,他们也不得不转变态度,否则花出去的钱财,牺牲的将士都将打了水漂。
以完颜部为首的东海女真算是完了,这些生女真与辽朝的依附关系并非那么明确,所以在丢失之后也不是很心痛,但唇亡齿寒的道理辽人知晓,他们更加注重亡羊补牢。
辽阳府是辽朝的东京,也是直接控制熟女真的重要组成,长白山部便是熟女真中最大的一支,也是辽朝用各种手段牢牢控制的一支。
为此,辽人不惜以宗室皇族女子通婚联姻,为的就是把持熟女真,让他们极少产生隔阂,反而是归附依靠辽朝。这一做法无疑是成功的,最少比统治生女真的手段更加成功。
只有在辽朝势大,如日中天的时候,才能有效的统治生女真,可一旦辽朝势弱,被宋人压制的时候,生女真便不那么容易管辖,尤其是当辽朝开始压榨他们的时候,与宋人通商借道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当然,辽朝之中有不少人认为大宋为辽朝除去了一个隐患,生女真的战力惊人,契丹人在讨伐他们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的亏,现在宋人击溃了生女真,而辽东对于宋人来说又是一块飞地,天长日久之下,还不早晚属于大辽?
虽然这块土地对大辽也没有什么用…………
之道现在,辽人依旧觉得大宋攻伐女真为的是夺取一块从南进攻辽朝的兵道而已。
赵祯走的是包围路线,伟大的领袖曾经以农村包围城市打出了一个全新的华夏,而赵祯打算照葫芦画瓢,以汉地包围异族,最终消灭或是吞并他们。
民族的融合并非不好,至少后世便有五十六个之多嘞!但赵祯认为必须是汉家百姓占据绝对的数量和统治,才能使得这种融合最终成功。
因为汉家百姓从思想到学说大都适合包容这一特性,虽然带有封建兴致的高高在上,但并不影响民族之间的融合,这一点是辽人所不具备的。
要想让汉家百姓在辽东繁衍,最重要的便是和中原之间形成一种联系,即便是道路不畅,也要有办法联系才行,而唐末的黑水都督府和大宋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只不过大宋有着超越盛唐的运输能力,其中包括了海运!
别小看海运这一块,这是一个封建王朝迈向世界的一大步,大宋的海运能力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因为需要,所以发展,因为利益驱使,所以越来越壮大。
大宋的海船技术早已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通过数十年通商海外所得来的宝贵经验,不光有指南针与磁罗盘之类的物理导航,更有牵星术为首的天文导航,而且经过多年的总结,大宋已经有了航用海图,掌握了海洋潮汐知识,地文航海术,季风航海术等等多种多样的航海技术。
华夏百姓吃苦耐劳,善于总结和传承的习惯成为了大宋海运的无价之宝。
。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
而海船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最显著的地方便是摒弃了原本的横帆,而采用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
这种船帆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逆风也能借助风势航行!
当这一发现被带回大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海商嗤之以鼻,骗鬼的呢?逆风怎么可能航行?
可三角帆的出现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与横帆不同的是,它可以在船的横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转向,甚至可以与船的长轴成一线,于是有人称其为纵帆船。
纵帆船逆风行驶时,先向一方转,然后再转向另一方,象盘山公路一样沿“之”字型蜿蜒向上,虽然速度慢了点,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可却比逆风下锚要好得多……
可以说有了这三角帆之后,大宋的海船便能自由的在海上航行,当然也催生了许多小帆船,或是出海捕鱼,或是做短途运输,速度快得很……
现如今,辽东已经被大宋所占据,整个东海海岸都是大宋的领土,而城堡建设就从未停歇过,不断的有汉家百姓被迁徙至此,开始的时候人并不是很多,但这也只是开始而已,就像当初移民岭南,也是有许多人不愿迁徙的,可当后来见到了好处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出现了南迁热潮。
辽东所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赵祯只能先调遣一小部分的百姓前往,待他们获得了好处之后,便会有更多的百姓随着“广告效应”而自愿前往了。
还好有着开发岭南的先例,所以开始的时候征调百姓并不是很难,反而有一些家境不好的人愿意前往,落叶归根不是问题,朝廷已经公布,迁徙的百姓也可以回迁,只要你自己愿意就行,但必须在辽东待满五年。
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算不得什么,毕竟对于宋人来说,出门在外已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出乡村开始进入大城市中寻找活计,最少比在家中面朝黄土背朝天要来的好得多。
这是一种长足的进步,至少大宋的百姓不会被土地所牵绊,守着这东西活上一辈子也不愿改变,有新的地方能接纳他们,为他们走出那个阶级所开路。
原本游学是富家子弟才能做的事情,可现在,只要你肯吃苦,游学并非那么难…………
随着年轻人的走出去,不少上了岁数的人不愿离开,可朝廷并不强求,毕竟去往辽东是开脱建设的,上了岁数的人舟船颠簸的还是不去为好,即便是到了辽东,他们还能建设吗?
现在的北大荒依旧是一片荒芜的地方嘞!
需要大量的人口才能清理出这片土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最少在大宋百姓在辽东安稳的扎下脚才能实施。
第一批满载百姓的五百艘船队已经陆续启程,在大海上劈波斩浪,由大宋的舰队护送,前往倭国,这是第一中转站,也不必让百姓在大海上接受太久的颠簸。
赵祯是没有机会见到这种场景,但据蔡伯偂淖啾ǎ造跄芟胂蟮玫降笔钡某【埃灏偎液4皇强迹蠡嵊懈嗟暮4尤肫渲校Х杭迹亵凑鞑⒉皇鞘槊嫖淖郑钦嬲嬲某鱿衷诖蠛I稀�
这样的运输能力对于大宋来说算不得什么,甚至不会对海运有多少影响。
大海之上是大宋的另一片疆土,是大宋实力的展现,当船队抵达倭国之后,便算是进入了大宋的内海,以倭国为东,以女真为西的陆地把日本海包围在其中。
唯一能对大宋产生威胁的只有难免的高丽,可赵祯不认为高丽敢对大宋动手,当初在矗石城一战已经给高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像,如今高丽可谓是年年有朝贡,岁岁有遣使……
赵祯看着眼前的海图微微叹息,时间这个他曾经最不在意,最为挥霍的东西如今却给了自己好看,现在看来还真是没有好好利用。
一直以来大宋都把目光放在了海外与国外,当然这也没错,无论是阿巴斯王朝还是欧罗巴,都对大宋的商品趋之若鹜,现在的大宋不光会贩卖丝绸瓷器和大量的手工艺品,还有云南产出的咖啡以及玻璃和水银镜子。
因为这些都是新新出现的产物,阿巴斯王朝和欧罗巴的百姓对他们几乎毫无抵抗力,别说是他们,就是大宋的百姓也纷纷被咖啡的香浓和琉璃的透明所折服,而照的人纤毫毕现的水银镜子更是让人无法抗拒。
所以大宋的商品几乎是抵达海外就瞬间售罄,只要你有门路能从大宋的云南府搞到货物,有的是人哭着喊着送钱给你,或是要求合伙雇佣船队,或是让你坐等着收钱…………
而这段时间,西域都护府更是传来消息,远在欧罗巴的商人出现在了西域,他们终于走通的一条商路,可以从神圣罗马帝国直达大宋的陆上交通…………
这条丝绸之路和唐时的丝绸之路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地名发生了改变,国家发生了改变而已。
但这并不影响商贸的往来,丝绸之路不单单是富裕了大宋和商贾,也富裕了沿途的许多国家,即便是中亚的塞尔柱帝国也欢迎这些商贾的到来。
所以对大宋来说钱不是问题,而现在整个大宋王朝面临的却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一边是人口的增加,一边是人口的增速过慢,赵祯觉得这种伪命题不该出现在封建时代,但现在却真实的出现了。
在封建时代,天灾,疾病战争会大量的消耗人口,所以这种自然的选择和决定迫使华夏的人口数量总是无法达到饱和,可现在的大宋不同,随着南方的土地被开发,随着南海诸国的被讨伐吞并,大宋的粮食产量惊人。
但在另一方面,大宋需要不断的移民,派遣出更多的百姓去建设,拿下云南之后,大宋迁徙了一部分百姓,拿下南海诸国之后,大宋又迁徙了一部分百姓,之后是燕云,再然后是西夏,可以说中原的百姓已经被迁徙了不少。
现在又要往辽东迁徙,赵祯甚至计划使用海船往澳大利亚迁徙百姓,那里才是真正的土地肥沃之所!
可尖锐的问题摆在了赵祯的面前,大宋的百姓一共就那么多,如何能满足需要?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没有人口,一切都将是空谈,尤其是对大宋这样疆土日渐庞大的帝国来说,之前对庞籍夏竦所的人口爆炸言论其实是赵祯在吓唬这两人,为的是让他们支持自己拿下辽东…………
现在的大宋不是人口太多,而是太少!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伟大还是疯狂()
大宋的人口数量在不断的激增,但却已久不能满足赵祯的需要,怎么说呢?这些增加的人口需要时间成长,而大宋最近就需要大量的人口进行移民只用。
那问题就在当下,大宋婴儿的出生率便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赵祯为此甚至特意下旨,在大宋的每个城市,不单单是州府城市,而且必须是下到县城都建设专门的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