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相信牛痘的功效。

    三才紧随其后,他能感觉到一场大风暴的来袭,赵祯最先去的不是文德殿,而是在第一时间赶往崇文院,那里有当初皇城司详细汇报的卷宗。

    当赵祯从秘阁中亲手翻出铁匣并打开后,看到的是“种痘者千人,其莫救者,一二人耳。”此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牛痘虽然在大宋已经普及,可依然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接种,所以说一旦大宋出现牛痘,依旧是非常危险!

    文德殿中的两府相公早已到齐,此次传旨的人几乎是以最为仓促和慎重的态度去的公衙,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内侍搞的莫名其妙,但他们能看得出事情的严重,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内侍前往在宫中着急的行走。

    夏竦年纪大了,但脚下已久生风,可见他的身体硬朗的很,而庞籍的腿疾仿佛一下子痊愈,一点也不比夏竦来得慢,从宁夏路回来的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这还是他从宁夏回来后第一次前往文德殿议事。

    集贤殿大学士欧阳修捅了桶苏洵的胳膊道“你知晓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他的话引起了一众相公们的关注,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苏洵,搞的他莫名其妙“连平章事的庞相公都不知,我又怎会知晓?”

    夏竦渡步到他的身旁笑眯眯的说道“令郎乃是官家秘阁要员,天子近臣,稍有风声他一定第一个知晓,当着诸公何必隐瞒什么。”

    苏洵哭笑道“夏参政谬赞了,犬子和我一样,对此事毫不知情,只知道官家匆匆召见,但最先去的却是崇文院的秘阁,像是在寻找什么。”

    夏竦阅人无数,也在朝中混迹多年,瞧苏洵的模样便知道他确实毫不知情,随即脸色严肃的说道“此事怕是干系重大,诸位我等当谨慎了。”

    随着夏竦的话,众人也跟着点头回应,所有人都不知发生了何事,而官家的召见又如此的匆忙,文德殿中已经极少一次召见这么多的相公们议事了,可大冬天的,又是在年关之前,官家总不能用兵北伐吧?!

    正说话间,苏轼三人匆匆赶来,张从质的手中还拿着一本奏疏,显然他是刚刚写好,正准备送往中书省,但在半路上被内侍拦下的。

    夏竦便不再询问,只不过杨休这个老学究却有了惊人的解答“老夫瞧见官家进了崇文院的秘阁,但直接上了顶层……”

    庞籍和夏竦的目光变得如针一样尖锐,紧紧的盯着杨休道“你怎么知道?”

    杨休乃是大儒,君子品性,对两位相公的目光非常不适,但事关重大他也就不在意了,皱眉说道“陛下穿的乃是朝服,上秀金线龙纹,欲往秘阁之顶必须过围栏以便禁军所见,日光照耀之下如真龙腾挪……”

    夏竦和庞籍二人对视一眼,秘阁顶层放的是什么他们也不知全数,但每一样东西都是大宋的重中之重,这下更是应对了夏竦的猜测。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能让官家紧急召见两府相公的事情已经不多,除非和辽朝有关。

    文德殿中静悄悄的,赵祯坐在上首的御座上望着下面石化的群臣微微叹息,果然,辽朝痘疫的消息让这些人都说不出话来,并且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是啊!也该恐惧,痘疫便是天花,连后世都没有制造出有效治疗的药物,别说是现在了,后世的天花病毒之所以被消灭不是因为能治愈,而是有了牛痘疫苗的免疫,天花病毒已经完全从地球上消失。

    人类不能治愈它,却能通过接种牛痘而彻底消灭它,这便是人类强大的地方,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办法,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彻底的消灭天花病毒。

    可现在…………基本没办法实现,赵祯只能让大宋的百姓尽可能多的接种牛痘,以此让大宋的百姓免疫这种可怕的恶魔。

    。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闭关锁国() 
即便是赵祯早已在大宋推广了牛痘,可依旧不能让人们忘记它的恐怖,当年只要出现痘疫,往往是一个村子的人死绝户,一个镇子的人感染,一个镇子也不会剩下多少人,一个州府若是不采用极端的手段控制,那这个州府也将会十室九空。

    这就是天花给古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宛如恶魔,谈之色变。

    最终,庞籍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是他第一个开口的人,声音中略带惶恐和不安的说道“官家,痘疫之威猛于虎也,若是辽朝中京道出现痘疫,北平府有池鱼之祸!”

    “庞相公所言甚是,陛下当率领皇子避痘离宫!暂且南迁东京城,待痘疫消除再回北京!”

    夏竦第一个站出来附和庞籍,他的话也让两府相公连连点头,狄青和彭七两人更是觉得应该如此,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危险之中,尤其是如痘疫这种极其危险的疫病之中。

    但上首的赵祯却摇了摇头道“朕不能走,也不用走,朕接种过牛痘,不单单是朕接种过,宫中的皇子,妃嫔,都接种过,朕要留在北京城,确保北平府的一切照旧!”

    众人再三劝阻也无用,最后反倒是赵祯开口道“尔等可都接种过牛痘?”

    众人对视一眼,这才想起自己来,最后统计发现,除了庞籍和夏竦,其余人几乎都接种过了牛痘,赵祯冷冷的望着夏竦和庞籍道“种痘乃是国之大事,尔等身为相公为何不种?!”

    庞籍无奈的说道“官家,老臣已经是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即便是种了牛痘还能活多少年?身体发肤授之父母……”

    他的话显然也代表了夏竦的观点,对于牛痘的重视程度显然他们还是不知道,赵祯无奈的叹了口气,颇为悲哀的望着两人道“亏你们还是相公,知晓这牛痘的好处,也惧怕痘疫带来的危险,如此还不以身作则?

    这让朝廷中的衮衮诸公如何看待二位?牛痘的普及程度越高,将来爆发痘疫的范围便越小,若是我大宋百姓人人接种牛痘,那这痘疫便算是彻底在大宋消失了。”

    两人被赵祯说的目瞪口呆,原本他们认为自己不种牛痘也没干系,毕竟是牛身上取的痘疮,谁愿意接种那玩意,不洁之物如何能治病?

    大宋的百姓也是冲着对赵祯的信任才会大部分人接种牛痘的,那些坚持不接种牛痘的人也都是和庞籍夏竦两人一样的想法。或是认为不该在肩膀上留下一个大大的疤痕,或是认为这东西不干净。

    包拯有些看不下去,打了个圆场道“官家,北京城的百姓接种牛痘者十之…………”

    “十之?!就这不准确的数字还沾沾自喜喽!为何不人人接种?朝廷不过是抽取一人十文钱的价格,连这点小钱都舍不起?莫不是要等痘疫来了才知道害怕不成!”

    “这…………”包拯被赵祯呛住,最后咬牙道“百姓之中有人认为接种牛痘者并非是再也不染,也有人听闻接种当日便有暴毙横死者…………”

    赵祯拿出袖中皇城司的奏报道“皇城司的人早已在岭南做过验证,千人其莫救者一二人耳!剩下的人都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

    再说城中那么多的百姓接种,连朕和皇后皇子妃嫔都接种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要是说牛痘无效更是荒谬!世人皆知患过痘疫者永不再患,连药王都写进书中,还有谁大放厥词?!”

    赵祯愤怒的声音在文德殿中回响,一种臣公只能行礼“陛下息怒!”

    显然这件事已经触怒了赵祯的底线,稍稍顿了一下,赵祯指着庞籍和夏竦两人开口道“你二人还真是不怕死,牛痘若是真的来了你们也别种!”

    “包拯,立刻着人清查城中还有多少户人家不是全种牛痘的,另外再命北平府治下各县,凡是没有接种牛痘者,一律接种,若是不尊朕的旨意,从知县事开始,没几官员皆数革职抄家!百姓不尊罚铜五百斤!另以木板封门,石灰隔户,待痘疫散再还自由身!”

    包拯点头道“臣遵旨!”

    “狄青,彭七,调大军,用良将,封锁边境,凡是在我大宋边墙关卡之外者,无论何人一律变得入宋!若是我大宋百姓或是汉家百姓前来,一律隔离,此事命王唯一总领,要人给人,要药给药!”

    狄青,彭七二人出班拱手道“臣遵旨!”

    首先这是在辽朝发生了痘疫而非大宋,其次大宋有牛痘能抗衡这中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病症,所以赵祯还算是能控制心中的怒火和担忧。

    而朝臣们对于官家做的决定毫无疑义,面对这种曾经夺取无数华夏人生命的疫病谁也不敢有什么相左之言。

    因为这次辽朝的痘疫,大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封锁边境,赵祯的旨意从皇宫发出,并且一路向北直至宋辽边境。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封锁,所有的州府在看到圣旨,知晓有关痘疫的时候便在第一时间配合,痘疫对与北京城也许遥远,可对于密云,行唐,遵化等地可就是近在咫尺的祸事!

    说实话现在的闭关只能把痘疫的传播减少到最小,不会有携带痘疫的人再进入大宋,可在此之前,大宋的国门还并未拒绝来自辽朝的商贾和原本的宋人百姓。

    边境州府的百姓人人自危,但很快被州府衙门弹压下去,并且承诺朝廷的大军和医者很快便会到来。

    赵祯在次日的大朝会上拒绝了暂时迁都东京城的奏疏,并昭告天下他,大宋的皇帝就留在北京城,朝廷也发出安民告示,宣称牛痘可以防治痘疫。

    但一场悄然而来的天花病毒已经开始了他的肆虐,天花病毒的潜伏期有十二天,在这十二天内进出大宋的辽朝商贾,大宋商贾不知有多少…………

    辽朝爆发了痘疫,整个中京道几乎没有幸免,传播的速度惊人,即便是寒冷的天气也极难把它们彻底杀死,何况辽人拜大宋所赐,也开始使用煤炭的铁炉,这东西造价不算昂贵,使用更是便宜,碳石能要的了几个钱?

    所以辽朝的百姓家中多用火炉或是暖炕驱寒,效果极好,室内可谓是温暖如春的,这也便向的加剧了痘疫的传播……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将军与神医() 
宋辽边境线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中京道无数的辽人汉人往大宋一方涌入,他们都得到了一个消息,宋人有医治痘疫之法!

    这一消息导致了人潮的出现,开始是数百人,然后是数千,最后是数万人!而这些人中有已经得了痘疫的人,没有患病的人,前来避祸的人,大宋的商人,辽朝的商人,以及普通的平民百姓。

    一旦人多了起来,便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恐慌的情绪也会随之蔓延开,如同一个巨大的发酵场,酝酿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种世衡看着关隘之外密密麻麻的帐篷心中发苦,这里面有不少大宋的商贾,他们已经向自己传过几次消息了,可现在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若是打开关隘,所有人都会蜂拥而至,到时整个滦河城都将不保!

    枢密院调遣自己前来,还有官家的旨意,可以说是对自己抱有厚望,岂能辜负之?种世衡也想完美的处理好这件事,可面对已经快六万人的恐慌他也无能为力。

    手中有近五万的大军,这五万大军可以在战场上屠戮敌人,可以奋勇杀敌,但唯独不能对付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些人中有多少是汉家百姓?有多少是契丹人?很难统计,因为他们早已经杂乱无章的混合在一起,只有先来后到没有人以群分。

    城外已经发生许多次械斗了,死伤的人只能躺在冰冷而坚硬的土地上无人问津,但他们的周围一定会形成空地,没人愿意在痘疫横行的时候靠近死人。

    还有一些地方在冒着黑烟和火光,种世衡不用猜都知道这是在焚烧死者,痘疫已经出现,甚至有人死去,这时候城外的人唯一能做的便是焚烧死者。

    于是种世衡的压力更大了,既然已经有人患病而死,那就说明城外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患有痘疫!一旦打开城门,后果不堪设想,若是痘疫从自己的滦河城进入大宋,怕是唯有以死谢罪方能保全家人。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泥坑啊!自己居然还挑了进来,简直是愚蠢至极,种世衡终于知道为何折继闵要劝自己万万不可前来,当时自己脑袋一热便慷慨而行,完全忘了这位老友的劝诫。

    现在看来这事利弊参半,成则一世英雄,败则永不超生。

    种世衡望向边上表情一样难看的王唯一,这个大宋的神医也是眉头紧锁,现在怕是他也没有办法了吧?寒风吹着他略微花白的胡子,但种世衡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老头比自己还要精神。

    他在路上教自己的养生五禽戏确实不错,可也不至于让自己把身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