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е遥哉造醯男е摇�

    这也是赵祯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的关键一步。

    赵祯在提高军人地位的同时,也把思想教育和文官监察运用起来,文官在军中一般充作司马,他们只负责武将和军队的忠诚性,而没有权利去干涉武将的指挥权和军队的正常运作。

    当北伐的旨意下达军中之后,所有的驻军便开始奔赴前线,边军虽然也是禁军,但他们相对中央禁军却有差别,战力和军械皆不如中央禁军。

    赵祯依旧沿用了大宋开国便定下的国策,内强而外干,不过现在的边军已经比当年要好的太多,最少能达到满编满员,而且会经常训练以及实战。

    上四军早已出动,经过数次战争的他们早已从原先的步兵为主变为现在的步骑协同作战,战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军纪也更加严明。

    而背嵬军,踏白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是大宋的主要骑兵力量,也是最为机动的部队,背嵬军就是一支钢铁洪流,可以正面对抗甚至是碾压辽朝的骑兵。

    相较而言踏白军则是一支灵活机动的游走骑兵,他们是担负起斥候任务的骑兵精锐,侦查情报,观察敌方兵力,渗透,破坏,等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军武院的课程每年都会有所改变,这已经脱离了赵祯写下的内容,而是军队将领以及学者的自主研究行为,这么多年来军武院的发展一直在持续,毫不比格物院来得慢。

    甚至已经出现了军事理论体系,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这些都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赵祯看了都自愧不如,他只能感叹果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运动,都是在发展的…………

    。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会() 
大宋主要的进兵方向便是山海关,这里是攻伐辽东的最好支点,上四军乘坐马车赶来,为了提高运兵能力,大宋如今的运兵全部依赖马车进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水泥铸就的公路和马车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大宋最强劲的运兵通道,数万士兵只需要一千辆马车,一天只需要三次半个时辰的停留便能从北京城赶到山海关!

    这样的运输能力高的吓人,整个大宋的资源都在往山海关集结,这里成为了最为坚固的关城,大宋的进攻方向很明显,以山海关为后方,一路向北。

    润州的海阳城,迁州的迁民县城,来州的来宾城,海滨城,兴城,永和,安昌,锦州城等等,这些城池都是辽人的沿海城池,东面便是辽海,一路向北之下,还能得到水师舰队的援助。

    赵祯只需要把战略方向说清楚便好,之路如何去打,怎样去打,便是身为枢密使狄青的问题了,现在只要他狄汉臣参与其中,一般便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战略上以赵祯为主,战术上以狄青为主,这便是大宋的用兵之道,赵祯绝不会过多的去插手其中。

    这场战争的主要节点便在辽朝的东京辽阳府,大宋在出兵辽朝北伐的同时,黑水都督府以及黑水军也会南下,两军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但这还不算完,大宋的登州水师舰队也会参与其中,分兵两路,一路掩护从山海关出北伐禁军,另一路直接从海上向辽阳府的咽喉所在,耀州,辰州进攻。

    赵祯看到这份详细的用兵计划非常的满意,兵分三路,而且陆上海上都有,这也算是多元化的军事打击,几乎把大宋现有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这份进攻方案极为妥帖。

    勤政殿中非常安静,赵祯取笔在奏疏之上用朱批批阅,一个“可”字便是对枢密院上下最好的肯定,作为一个帝王知人善用是必须的。

    三才小心的接过这份奏疏,两府奏疏在官家批阅过后都要第一时间传递回去,让两府相公明白官家的态度,而眼前的这份奏疏需要快马传递至枢密院。

    赵祯看的奏疏不光有枢密院的,还有中书省以及三司的各种奏疏,一场战争的开始也意味着大宋的所有衙门都要高效的运行,无数的奏疏如雪片一般传来。

    对军中司马的任命,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对辽朝的态度,甚至对辽朝的谴责檄文等等都要由中书省负责,而三司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旦涉及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三司便是首当其冲的要害衙门,后勤保障完全由三司承担,一丝一毫也不可怠慢。

    包拯这段时间基本没有回家的可能,都是和三司上下的官员住在公衙之中,连夜指挥军粮,军械的调度,以及车马的配给。

    对于大宋来说,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家底,单单是北平府的出兵便达到了三十万人,其中上四军便占了二十万人,背嵬军八万人,踏白军两万人,以及杂七杂八的民夫劳役,总人数不下五十万!

    对于大宋来说,推进的速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补给的速度,后勤的速度,若是后勤补给跟不上,无论前军突进百里还是千里都是无用的。

    大宋对辽东的开发已经从百姓的身上搞过一次债券投资,这次打通与辽东之间的路上通道,自然无法再向百姓集资,但有人却能出钱……

    比如已经给钱的宗室商贾以及将门商贾,他们的破财免灾也出使民间商贾有样学样。

    这是个封建社会,别忘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赵祯的一道旨意比什么都重要,既然宗室和将门的商贾出钱了,那作为最庞大资本,又是促使这次大宋北伐的民间资本岂能躲得掉?

    赵祯从勤政殿的御案之后起身,舒了个大大的懒腰,望着三才目光炯炯的说道“走,和朕一起去打土豪!”

    三才哪里知晓什么叫打土豪,不过他瞧见官家的模样却有些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感觉,显然又是有些人要倒霉了,被官家这样“看重”不死也要脱层皮。

    民间商贾对于这次北伐辽东,是积极支持的,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却是官家的亲自召见,召见的人便是一众商贾亲自推举出来的商会会长王实。

    所谓的商会会长并非是按照家资多少来的推举的,而是按照能力高低,这王实不单单是经营生意经营的好,而且还有很高的眼光,早在大宋工厂兴起的时候便断言“天下之利,后皆出工厂矣!”

    商会的其他几位元老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各个手段了得,其中还有几人曾经在蔡记和碧雅轩中担当要职之人!

    可以说民间商贾组成的商会聚集了大宋相当多的人才,这些人不一定是自己有商号或家资,其中不少人如同王实一般乃是商号的大掌柜,就如同蔡记的大掌柜蔡伯偂�

    商会的运营模式靠的是商贾缴纳年费,收费标准也是很奇怪,并非所有商贾都要缴纳,小商小贩完全不用缴纳一文钱,而普通的商贾所缴纳的费用也是少之又少,剩下的便是和富商巨贾自愿捐赠。

    这商会没有名字,只有简单的商会二字,可分量却不轻,之前还有一些自发组建的商会,比如徽州商会,庆州商会,永顺商会等,都被它合并或是打击的消失了,最后只留下一个商会二字。

    而商会的作用便是帮助大家综合利益,俗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商场如同战场,而商会便是各方角力,妥协的地方。

    至于普通的商贾遇到麻烦,自有属于商会下属的行会摆平,入行会是必须要交钱的,和后世的拜码头一样的道理,但行会要正规的多,所能提供的服务也会全面的多。

    甚至说只要你有钱,从生意,到店铺,再到各方关节,行会都会为你做好,你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便好,剩下的便要靠你自己经营了,行会还会额外的为你提供广告服务,当然你还要交钱,甚至于你的生意不好,想要把店铺盘出去,行会也可以帮你搞定!

    赵祯在看到这种模式后大为震惊,难怪民间资本会如此壮大,豪商巨贾之间已经通过商会达成了一种默契,有些商号之间甚至是互相参股!

    这就使得他们的利益也被捆绑在了一起,团结起来的商贾有用可怕的力量,资本也就在这股看不见的力量之中迅速壮大起来。

    看来自己是该对这只“肥羊”下手了,挑拨宋辽之间的战争,虽然是为了大宋的利益,但这么做总是违反了赵祯的准则,若是有一天辽朝的利益高于大宋呢?这些资本会不会做出叛国的行为?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 
作为皇帝想要在大宋找到一个人非常的简单,没人会拒绝皇城司的要求,除非不想在大宋生存下去,王实也是如此,当他看到皇城司特有的高帽子时,心中一惊,难道是东窗事发了?

    不过王实也心存侥幸,若无其事的跟着皇城司的勾当官走了,走的时候轻松,可当他到了位于承天门之侧的皇城司衙门时便开始了双腿发软,瑟瑟发抖了…………

    俗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既然皇城司的人找上了门,便说明了一切问题,东窗事发了!

    王实担心宗室和将门的两位掌柜已经把所有问题都交代了,到时间把罪责都栽赃到自己的头上该如何是好?每个人都有弱点,也许他很聪明,也许他很机警,但总有害怕或是恐惧的东西。

    王实即便是再能干,再精于算计,但看到天下人为之侧目的皇城司时,也是一阵肝颤。

    他原本以为自己隐藏的非常完美,而且计划也是相当的缜密,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谁想到,居然被识破了,王实非常的不解,皇城司到底是怎么识破这场完美的阴谋的?

    和普通人一样,王实并不是十分了解皇城司,大宋的军制是枢密院掌军机,而三衙统兵。

    三衙中主要负责宫廷宿卫的是殿前司的诸班直,如招箭班,金枪班等这些都是从军中选出的最为骁勇的军士。于此同时,皇城司也负责一部分的周卢宿卫,不过他们的职责更细。

    在外人看来,他们不过是看守皇宫的各门而已,进出皇宫的令牌和门号也是由皇城司负责发放和管理。

    可一般人并不知道,在皇宫中,从皇帝身边起的警戒线一般有六条,以皇城司和殿前诸班相交叉分布,最里一条,也就是最靠近皇帝的都是皇城司的护卫,他们还有一个名字“亲从官”。

    亲卫司其实就是亲从官的统帅司,由赵祯亲自组建。

    皇城司本身不是军队,但里面多有才力武勇之士,也用了一些军官统领。如此设置,就是让皇城司和殿前司互相制约,防止异动。

    在拱卫皇城的同时,皇城司还承担一些公衙的警卫任务。比如文思院,负责宫廷的器物制造,其中多有金银之物,故一直有皇城司的亲事官四人在监护,崇文苑自从赵祯亲自重组秘阁之后,皇城司的勾当官也进驻其中。

    皇城司最让人害怕的地方并非是这座衙门,而是衙门最深处的一个小院,院子不大,和整个皇城司相比只不过是巴掌大的地方,不知是因为边上就是宫墙,还是因为前面的公衙太高,这里终日不见太阳,仿佛永远在阴影之中,只有日上中天的时候才会有阳光照射进来。

    王实抬头看了一样小院上同样不大的牌匾干咽了一下口水,只觉得背后升起一股寒气——探事司。

    探事司乃是皇城司中最神秘的衙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但像王实这样的精通世事的人却知道它的存在。

    走进小院之中,王实便觉得自己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院中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也没有骇人的刑具,但身穿常服的皇帝他却不会不认识,赵祯的“天颜”他是见过的……

    他王实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而已,即便是手段再高明,才华再出众也不过是平民百姓,在见到赵祯这位大宋皇帝之后,惊骇的表情立刻显露出来,瑟瑟发抖不敢言语。

    赵祯惊讶的望着他,眼前的中年男子相貌平平,属于扔进人堆中也难以发现的那种,而且在看到自己后便胆战心惊的模样,一点也不像是策划宋辽边境摩擦的幕后黑手。

    本以为王实是个胆大心细,面不改色,睿智无比之人,现在看来真是应验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来自己是着了定向思维的道。

    皇城司的勾当官轻轻松手,王实便跪倒在赵祯的面前,双手撑在地上抖似筛糠。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用的如此高明手段挑起宋辽摩擦,从促使朕下旨挥兵辽东的。”

    赵祯的话就如同一记重锤,粉碎了王实心中最后的幻想,如同一个脱水的鱼挣扎在土地上。

    见他还是不说话,赵祯起身走向王实道“你可知晓自己犯下的乃是夷九族的大罪,在朕的眼中你的所作所为视同谋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