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的这两派观点吵得很厉害,一时间居然在年关的时候演变成一场大“论战”,双方之间谁都有道理,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站队。
唯独蔡伯一个人站在旁观席上看的津津有味,连他都没想到自己的言论在契丹引起如此大的争论,这对契丹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但对大宋来说绝对是好事。
从一开始他也只是简单明确的传达大宋的意思,传达赵祯的话而已,可现在却没想到契丹人自己乱了起来。
他从一开始只是为了让契丹人的内心动摇起来,谁曾想到居然还出现了争论?
但他并不知道,契丹人的内心已经积压了太多的憋屈,愤怒,恐慌,迷茫,这些负能量裹挟在一起,一直随着契丹人北上,现在骤然安定下来了,又是年关之前,这种情绪在蔡伯的“点燃”下瞬间爆发。
是战是和已经成为这个年节契丹诸位重要的话题,茶余饭后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契丹日落西山的时候,更是如此。
突如其来的动荡让萧挞里措手不及,但很快她便冷静下来,显然蔡伯在巨母城中所说的话已经产生了效果。
别说是平民百姓,便是朝中官员甚至是自己也被他赵祯开出的条件所打动,若是只要向大宋称臣纳贡,宣誓王化,这也算不得什么。
但他赵祯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萧挞里忽然明白,为何从朝堂到民间会如此争论,他们都想着留有退路,都想着重新回到他们原来的土地,可被大宋夺取的中京道,上京道还会回来吗?
绝无可能,他赵祯能把这些土地占据了,岂能再还给契丹百姓?
这看似是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可事实上且并非如此,朝臣和契丹百姓已经看不到希望,眼下虽然在巨母城中还有一丝安慰和庇护,可在大宋强大的国力面前却难以匹敌。
现在的巨母城是复杂的,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人想要逃跑,有人想要死战到底,有的人却想着以战促和,如此纷乱的局面还了得?
萧挞里知道,这是蔡伯在故意扰乱巨母城中的民心,在这个万难之时最需要的便是团结一心。
萧挞里在心中冷笑,其实他赵祯绝不会给契丹机会,他是要把契丹变成他赵家的契丹!利用萧仁这个拥有大宋和契丹两者血脉的孩子来统治契丹。
城中的乱象并没有对萧挞里造成多大的困扰,反而是蔡伯的话让她心中出现一丝担忧。
赵祯不会轻易许诺这么多的好处给契丹,尤其是在大宋兵甲高歌猛进的时候,这更显得物极必反,萧挞里和赵祯一样都是皇帝,他岂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换做是自己也不会停下攻伐的脚步,放任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
所以赵祯所说的一系列优待政策在萧挞里眼中都是阴谋诡计,唯一的问题是即便萧挞里知道问题但却不知道赵祯耍的是什么手段。
她知道赵祯即便是给契丹人以土地,也是有相当苛刻的条件,所有人都看到的了带来的好处,却没有发现潜在的代价。
与魔鬼做交易能有好下场吗?
包括毕世杰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可以和大宋谈一谈,毕竟是大宋先派出使臣来找契丹的,说不定宋人已经后力不继。
唯独萧挞里依旧坚持,但她并不抵触召见蔡伯,她的想法是当众让蔡伯把话说死,彻底暴露宋人的本来面目,同时还也让还心存幻想的人彻底死心。
既然他赵祯想要装的道德仁义,那自己就偏要把他的“伪善”扯下来!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给予”“索取”()
见好就收一直是蔡伯的准则,当他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时就再次进入巨母城的军堡准备向萧挞里请辞了。
只不过这次请辞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群朝臣满怀希望的望着自己,而坐在御座上的契丹女皇却面露诡谲的笑容,一副要把他当众“扒了”的感觉。
一切照旧,按照以往的使者告辞之礼进行,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蔡伯觉得自己做的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错漏,但毕世杰却不愿让他轻松离开。
果然他在客套完了之后,面向蔡伯缓缓开口道:“蔡正使,此番前来你是带来了大宋皇帝的态度,其中就有一条,愿意保留草原与我契丹,那意思是大宋将会撤军?亦或是让我契丹人重回上京?”
毕世杰的话说出了大多数朝臣甚至是契丹人的心声,他们都希望能回到原有的土地,甚至重回原有的生活。
希翼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了正准备转身离开而又僵在原地的蔡伯,说实话,这些眼神之中的期许已经让蔡伯发现了问题。
他知道,但凡是有退路契丹人是不愿和大宋死战到底的,毕竟大宋已经向天下人证明了它的强大,而眼下毕世杰的问题却是不再那么笼统含蓄,而是明确的在询问,也是一种试探。
试探的就是自己所带来的大宋诚意,若是自己的回答和之前所说不一样,显然就会让契丹人恼羞成怒。
而坐在御座之上的萧挞里一句话不说,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变,如同“冰山”一般坐在那里,眼睛中带着戏虐的光芒,嘴角挂着人的冷笑,这让蔡伯忍不住心中打突。
“问的好!”
蔡伯徒然提高声音,环顾大殿之中的所有人,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萧挞里,缓缓开口道:“不仅仅是上京道,中京道,西京道,契丹人能回到曾经的故土,牧马游猎之地!”
静……死一般的沉寂,甚至连呼吸声都消失掉,整个契丹朝堂陷入死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这个条件对他们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居于北国之后,才知道这里的寒冷难以忍受,他们太眷恋曾经的故土,甚至连做梦都想回到温暖的家乡。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仿佛近在咫尺,又似千里之外,所有人都在等待蔡伯提出的条件,只要他们能接受,称臣,纳贡,为大宋征战,什么样的条件他们都愿意答应。
连高高在上的萧挞里都忍不住动心,说不定他赵祯和大宋真的要走上盛唐的老路,给予契丹以敕封。
“大宋皇帝如此慷慨?”毕世杰转身对蔡伯露出狐疑的眼光,缓缓开口:“那我契丹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他的话也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对于全面压倒契丹的大宋来说,给出如此丰厚的好处,必然是要有条件的,所谓有舍必有得,天下至理无出其右。
很好,蔡伯觉得此时他已经占据了主动,这时候谈判才真正开始,看来自己之前做的铺垫已经足够了,可以进行下一步。
官家说的没错,在绝望之中的人看到哪怕一点希望都会死命的抓住,即便是痛入骨髓也不会放弃。
眼下的契丹人经历过大宋的征伐,经历过北迁的痛苦,经历过寒冷的磨炼,最终在苦寒之地停下脚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回到曾经的故土。
蔡伯抓住了这一点,但他知道,底线绝对是契丹人接受不了的,或者说是一部分契丹人接受不了。
“契丹只需回到故土,我大宋便可安置所有契丹人,分配草场,安置土地,甚至给予帮助修建房舍,供给口粮,和我大宋百姓一样……”
说道这里蔡伯稍稍顿了一下,契丹人更加期待,眼巴巴的盼着他继续,因为蔡伯现在给出的东西已经让他们心中满意,达到了称臣纳贡的标准。
轻咳一下,蔡伯在所有希翼的眼神中再次开口:“咳咳……我大宋官家仁德之心天地可鉴,日月昭昭,陛下有言:“若让契丹人归附,无比要做到公平公正,此乃万世不移之理!务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蔡伯的话说完便静静的望着契丹的朝臣,别说是他们,就连自己第一次听到这几句话的时候都能看到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字面意思谁都知道,但谁知道他大宋皇帝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事关重大,还是问清楚的好。
契丹的朝臣中有人开口:“何为幼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蔡伯就知道会有人这么问:“诸位果然是多心了,这幼有所教便是契丹幼童和我大宋百姓家的一样,有学园可上,有书可读,有先生可教参加科举更是不会有阻;劳有所得便是只要劳做便有工钱可拿必有收获;病有所医字如其意,我大宋的医馆对所有人开放,至于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亦然!”
这话已经算是说的很清楚了,但契丹人的心中的疑惑更大了,他大宋皇帝会有如此仁德?
若真是如此,也不会把契丹逼得如此狼狈,但眼下大宋给出的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过优厚,甚至让他们难以决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蔡伯描绘的美好景象所迷惑。
毕世杰依旧冷静的望着蔡伯,缓缓开口道:“到现在你还未说出大宋的条件,或是称臣纳贡,或是为大宋驱使征战四方…………”
毕世杰的话如同一桶冷水,浇醒的契丹的朝臣,没错,大宋皇帝从来就不是一个仁善之君,眼下给予如此“厚礼”其中必有所求!
蔡伯偷偷瞅了一眼御座上的萧挞里,见她嘴角挂着戏虐的冷笑便知道她是想让自己当众出丑。
他很清楚,官家的条件一般的契丹人都无法接受,但他先把大宋的条件说出来,如此一来也好显得大宋的诚意更足一些。
“我大宋官家的圣意很简单,契丹人归附,称臣纳贡,无需内迁;但汉家百姓也不会撤走,更不会撤军,驻军草原亦是首要,契丹人也要服兵役,同时契丹废弃交钞,只能使用我大宋的官钞,且不允许使用金银,铜钱!”
随着蔡伯的话,契丹的朝堂再次恢复了死寂,大宋给出的东西实在充满了诱惑,但提出的条件也是苛刻到了极点。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朝堂之上满是“既得利益者”()
聪明人都会发现蔡伯偂爸械奈侍猓馐且桓鼍薮蟮挠栈螅币彩前哑醯ね葡蛏钤ǖ亩衲В迳系某瞥寄晒辈皇遣荒芙邮埽醯ひ丫搅苏庵值夭交褂惺裁纯梢员3值淖鹧夏兀�
至于汉家百姓并不会撤走,这件事契丹人求之不得,为何?因为大宋百姓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商业贸易正是如今契丹所需求的东西。
宋人的耕种技术,灌溉方法,连生活习惯都是契丹人所需要学习的东西,但其他条件对他们来说太过苛刻了些。
驻军对与契丹人来说简直是生活在大宋的监视之下,如同牢犯一般,失去了自由。
而且契丹不允许再有兵甲,这一点是契丹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所有人放下刀兵,归附大宋的统治,岂不就是成为宋人的阶下囚?
若是以后不公,连起身反抗的力量也没有,这便是永世不得翻身!
契丹在军堡中的朝堂陷入了死寂,这也正是蔡伯偂胍男Ч凳祷埃磺械囊磺卸际窃谖詈蟮募复厍献銎痰妗�
官家的旨意其实就是这几个意思:称臣,纳贡,解散契丹军,大宋驻军,与汉家杂居。
契丹人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才能真正的享受和汉家百姓一样的待遇,否则凭什么大宋要给契丹的孩子因材施教?凭什么要给契丹的劳力平等的工钱,凭什么要给契丹的老人优待,凭什么给他们房舍居住?
这个世界信奉的永远不是道德仁义,只有力量才能成为永恒,成为无法打破的“真东西”。
大宋已经给出了契丹最优厚的待遇了,若是契丹人依旧顽固不化的想要和大宋对抗,结果只有一个,眼下的东西都会失去。
到时便是连连不断的用兵,每年都会征伐契丹,数百万的大军大宋开销不起,但对于十万人,数十万人的军队大宋完全能供养,甚至不费吹灰之力。
想想都知道,在大宋连年不断的征伐下,契丹人只会越来越无助,刚刚积攒下来的一点本钱便会被大宋掠夺一空,培养出的骑兵也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但这些都算不上什么,蔡伯偂衷诨辜堑霉偌宜党瞿撬母鲎质焙虻哪Q娴氖谴痈吒咴谏系纳裣扇宋锉涑闪说氐椎亩窆怼�
种族灭绝…………
这四个字蔡伯偂永疵挥刑倒幼置婧苋菀桌斫猓褪且哑醯と苏庖蝗酥殖沟咨备龈删唬幢闶谴笏尉衬诘钠醯と艘膊换崂狻�
这手段太过残忍,甚至有违天和,每年除了袭杀契丹的军队外,还要袭杀所有的契丹部落,甚至是草原上所有看到的部落。
官家说他要做亿万人唾骂的“愚公”要以大宋数代之力屠杀整个草原上所有能看得见的人,并且把大宋的百姓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