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幼军营里的五百多名少年里,三分之一还是一年级,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是二年级,而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越少,等到了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是只剩下了区区三人。
采取了年级制度后,李轩为了给他们从小培养等级、服从意识(这些学生以后绝大部分都会从军),采取了高年级生对低年级生有教导、管理的责任以及权力,甚至低年级的老师,都是由高年级生担任的,学习成绩优越者将会拥有各种特权以及便利。
比如低年级的前三名,高年级的前五名都将会得到李轩的亲自教导,尤其是对六年级的三个学生以及五年级的七八个学生,李轩可是亲自负责教导的,其原本的老师顶多就算是助教而已。
同时为了避免外界的人污染他们的三观,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
李轩其实就是把幼军营完成当成了军校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严厉而残酷的,没有所谓的人道或者民‘主。
李轩一方面是期待着通过幼军营得到大批从小接受军事、科学教育,并且忠心无比的军官外,其实也是期待着从这些少年里得到一批真正的科学人才。
不需要他们有多厉害,但是只要达到了后世的初中生水平,那么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已经足以充当研发人员、主要工程师之类的角色了。
比如说李轩做了好几次梦都想要制造出来的蒸汽机,原理非常简单,幼军营里的几个高年级生都已经是开始想办法造出试验品了。
而且取得了不菲的成功,五六年级的几个学生指挥着一群铁匠们打造了一个锅炉,然后直接用木材烧水,用铜管导出水蒸气,其水蒸气成功的推动了叶轮的转动。
尽管这个装置只是最简单的蒸汽机试验装置,距离实用还有一万八千里呢,但是试验获得成功后,也就是证明了蒸汽机的确是可以作为动力来源使用的。
至于说什么时候能够造出真正实用的蒸汽机用以推动轮船,抽水机之类的器械运动,那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李轩觉得这个时间不会短,而且有可能极为漫长。
不过这种事急不来,就跟研发镜子一样,那些工匠们搞了这么久一样没搞出来,但是李轩不着急啊,慢慢搞就是了,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十年,他就不信搞不出来,死都要搞出来。
他又不是要造什么原子弹,只是想要造个最原始的蒸汽机而已,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他还真不信搞不出来。
对幼军营的改革,也是李轩在这个时代小心翼翼展开后世现代教育的一个小措施,因为老师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并且他自己也是忙得很,所以注定是不可能大规模展开的,只能是先培养那么十几二十个人,而且还不能是花费太多的时间培养,只能是选择最优秀,自学能力最强的那一批人进行培养。
李轩培养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们能成为科学家之类的,李轩只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来有一批种子来,然后让这些种子担任老师,教导更多的人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幼军营采取高年级生教授低年级生的缘故。
御学堂、国子监、幼军营,这就是李轩目前所采取的三种人才教育方式,每一种的教育方式乃至学生的对象都是不同。
御学堂的学生都是现役军官,这些现役军官的身前乃是弃笔从戎的士子。
国子监的学生乃是普通学子。
而这两个群体的学生入学之处一般都是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了,放在这个年代来说都是成年人了,三观已定,接受能力不强,但是简单培养一番后也能勉强可用。
而幼军营的学生清一色都是孤儿,而且年纪偏小,没有家庭束缚,同时三观尚未形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李轩爱怎么培养就怎么培养。
而这一次登极恩科里那些算学以及杂学成绩优异者,都将会被补充到国子监里学习。
不过这些人里头并不包括黄志远。
作为一个传统士子,黄志远自然是没怎么接触过,甚至都是不屑于接触那些杂学的,算学的话倒是勉强可以,但是他的强项还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史论和策论的成绩也算是不错。
浔州府院试的考试成绩出来后,黄志远以第五十八名上榜,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批新科生员。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科举()
黄志远考中新科秀才后,并没有着急着返回老家,而是继续在浔州府城里带着,准备参加不用多久后举行的广西乡试。
为了确保四月份能够准时的举办会试,各地的县试、府试、院试不仅仅是合并在一起考试,而且距离乡试的举办也是没有多远。
而为了让广西西部乃至北部的学生也能够赶到并参加乡试,所以这一次的乡试并没有放在梧州举办,而是放在了浔州府举办,预计参加的人数恐怕会有好几百人。
因为不仅仅是浔州府的这些新科生员,广西其他州府的新科生员们也会陆续赶往浔州府参加乡试。
哪怕是前明的秀才们,也有不少人都是报考了乡试。
大唐王朝的这一次登极恩科,前明的秀才只要愿意都可以来直接参加乡试,不需要非得是禀生之类的。
很多以往连乡试都没资格参加的明朝秀才们听闻后大为意动,不少人都是提前跑到了浔州参加乡试。
院试和乡试的举办时间间隔很短,黄志远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调整状态呢,乡试就是开始了,而这一次乡试的参加人数比他预计的还要多,一共竟然有八百多人报名应考。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新科生员,但是前明的秀才们也是占据了半数之多。
乡试也是三天,考试的内容也是院试类同,只不过题目肯定是更加困难的,这一次黄志远为了脱颖而出,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等考完后整个人都感觉要虚脱了。
等到放榜之日后,他和许寒石等几个一同参加乡试的人一大早就去等候看榜了。
这一看不要紧,他竟然是发现自己的名字位于前列,虽然不是前三,但却也是位于第四名。
这要是换成殿试的话,可就是二甲头名了。
这让他兴奋异常,因为他终于考中举人了,哪怕这举人是唐王朝的举人,但也是举人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后续会试落败了,但是也能够当一个七品官了。
他的至交好友许寒石同样没有落榜,只不过名次低了一点,只有两百多名。
这一次广西乡试,八百多人应考,但是选拨的人数就足足有两百五十人,可见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但是这对于考生而言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考上了。
这些新科举人们还没来得及庆贺几天呢,第二天就是被人带着上了前往肇庆的海军运输舰。
不仅仅是他们,贵州那边的一百多名考生更是早就已经出发了,广东那边几个州府的考生也是在前往肇庆的途中。
当这三省一共大约五百名新科考生前往肇庆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的考生已经是提前抵达了肇庆,他们就是明王朝的举人。
虽然来的人很少,不过几十人,而且大多都是不怎么,考取明王朝进士无望的举人,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前明举人,而且还跑来参加唐王朝的科举了。
对这些人,礼部可是优待的很,好吃好喝供着,就差送暖床的花姑娘了。
这些人的学识水平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来参加科举后,所发出的政治信号!
而这些,就是李轩办科举的目的所在!
黄志远一路和其他新科举人们坐着船顺江而下,东进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就是赶到了肇庆。
到了肇庆后,他发现这肇庆和浔州府城有着极大的不同,虽然说浔州府城最近的变化也是非常大,但是和肇庆的变化一比那就不值一提了。
首先是街道的整洁,几乎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街道上竟然是看不到一泡屎一泡尿,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而且街道上的建筑都是整整齐齐的,没有任何一家商家敢侵占街道,也不是没有,其实以前是有的,但是敢这么做的人都已经是被罚款罚怕了。
大唐王朝对待这些违反规矩的人,尤其是一些负面影响不大的违法行为,一般都是懒得抓进监狱,而是以罚款为主,并且是重罚。
这么干的理由很简单,都是给钱闹的。
大唐穷啊,作为司法机构就更穷了,各地的巡警局往往都是需要自行开辟财源,不然的话连巡警们的工资都是发不下去。
所以罚款就是成为了他们的重要创收手段,甚至都还定有指标,上街巡逻治安、卫生的巡警们一天必须罚款多少,罚的多了有奖金,罚的少了扣工资。
在这种创收手段的打击下,基本上大唐王朝治下的城市,市容市貌乃至治安都是明显改善,几个重要城市,比如柳州、梧州、肇庆更是好到了极点,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进入肇庆后,黄志远频繁都能够看见街面上巡逻的黑制服巡警们,并且还看到了不少穿着军服的军方士兵,成群结队的在街面上巡逻,还背着传闻中的火枪。
这在浔州可是看不到这么多精锐士兵,更多的是黑制服的巡警以及捕盗营的士兵们,正规军士兵他们是很少见的。
抵达肇庆城后,他们是被集中安置在了几座大宅院里住下,但是了,你不差钱的话也可以去外面住客栈,有亲友可以投靠的话也可以去投靠,这官方提供的吃住都是免费的,你爱来不来。
黄志远在肇庆可没有亲友,不过他的好友许寒石在肇庆这边有亲友可以投靠,准确的说这个亲友乃是许寒石二爷爷的同僚,前明降官,如今在大唐王朝户部下为官,许寒石二爷爷已经是提前写信安排过了,等他们到了肇庆后就可以去投靠,不仅仅吃住更方便一些,而且也能够知道更多的科举内幕。
对他们的备考有着更大的好处!
因此许寒石是带着黄志远一起去投靠了这个他二爷爷的同僚,在户部广西司任职的正六品孙主事。
孙主事对他们的到来表现的极为高兴,还特地和他们聊了一晚上,仔细交代了他们会试里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外人可能不清楚,但是在内阁户部为官的孙主事却是早有听闻,这一次科举,陛下可是亲自吩咐过,四书五经只是最基本的,重点还是策论以及史论这两科。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四书五经不重要,因为四书五经是准入门槛,四书五经的水平不行,连上榜都上不了。但是要想获得好名次,策论和史论就是重点了,因为四书五经能让你中举,但是策论和史论才能够让你考中好名次。
能够来参加会试的举人们,虽然水平有好有差,当时四书五经的水平都是不会差到那里去的,而且这种体制下,四书五经的题目也不会太难,甚至连截搭题都不会出,只会出最基本的题目,不客气的说,预备参加会试的五六百人里,随便哪一个都能轻松答出来。
所以说,这一场会试以及后续殿试的重点,就是在于策论以及史论了。
孙主事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几卷国子监那边的试题以及教材,并且说,这一次广东这边的新科举人,十有八‘九都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实力不容小窥。
因为大唐王朝打下肇庆还没多久,都没来得及对广东各州府进行统治呢,受限于预计已经来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上已经结束了,第一军目前连广州都没去,只是去了广州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从军事上已经是攻克了,但是有效统治还没有建立起来,根本就没有多少广东这边的考生报考这一次的登极恩科。
不像贵州和广西那边,好歹是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地方统治,贵州那边的地方更是已经被统治了一年多了,广西这边时间少一些,但是也有几个月了。
所以在广东本地考生不多的情况下,所以广东这边的新科举人,大部分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后续几天里,黄志远和许寒石两人是一门心思钻研着国子监那边的教材和题目,反复思索着如何写出更好的策论以及史论,甚至为此还临阵磨枪翻阅了众多史书。
倒是四书五经被扔到了一边,反正他们学四书五经都有十几年了,水平不算顶尖但是也差不到那里去,更何况四书五经这玩意没办法速成,几天不学也影响不大。
在埋头苦学的过程里,孙主事虽然对他们不错,但是孙夫人却是对他们颇有怨言,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是说过京师居不易,他们家老头子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六品主事,分到的房子不过是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