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给各地的地方官员们留下的捷径,也就只剩下民生一道上了。
但是大唐帝国里的民生那可是真正的民生,而不是什么经济增速、生产总值,更不是地方财政收入多少。
而是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有衣穿,能不能有房住。
如果治下都是一片苦哈哈,一大片百姓饥寒交迫,范吃不起,房子也没得住,衣服也没得穿,你的经济增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再高也没卵用。
甚至都会被人参上一本,说你不顾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呢。
发展农业、工商业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数据好看,更不是说了更多的金银,而是为了让百姓生活的更好。
以民为本!
可惜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古往今能够看透的人并不多,或者说他们知道,但是他们就不去做。
其他朝代的皇室和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的就行了,底层百姓的死活,关我们屁事!
李轩其实也不太关心别人的死活,但是他关心自己的皇帝宝座,关心帝国的存亡,还关心着能不能统一全球啊。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上的,那就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百姓吃不饱的时候,就会有野心家喊着王相将侯宁有种乎拉着百姓造反的!
百姓的生活好坏,和大唐帝国的存亡,和李轩的皇帝宝座稳定与否,其实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目前大唐帝国在对待农业和对待工商业的政策上,其实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工商业发展,制定了一大堆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但是却又是把工商业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是填到了农业生产这个无底洞来。
而这一点,在各地方衙门里更为突出。
大部分的府县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是投入到和农业相关的建设当中去的,至于工商业,基本上就是只给政策以及少量的资金而已,想要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那基本是别指望了。
目前大唐帝国,其实依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国家,虽然已经是掀开了工业化的序幕,工商业所贡献的财政收入也是节节攀升,甚至是达到了百分之三十还多。
但是,这并不能说是工商业就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支柱了。
陈立夫在北岸开发区转了一圈就返回县城了,这让刚得到消息,准备来拜见的冯氏公司的总经理孙贺荣非常的失望。
他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见上陈立夫这个县尊大老爷一面,然后看看能不能把自家新购入的地皮的范围,也是纳入开发区的开发规划里呢。
毕竟他们冯氏公司购入的地皮,就紧接着开发区,而且地方也没多大,真要纳入开发区的规划里,也就是陈立夫一句话的事。
如果真能办成的话,到时候这一片地方,可就直接归属开发区管理,那么就能够享受到开发区里的诸多优惠政策了。
可惜,晚了一步,连面见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虽然失望,但是孙贺荣也是知道,就算是见到了促成此事的机会也不大。
开发区里的各种政策优惠力度是相当大的,为的就是吸引大型企业落户投资,而这些大型企业,显然是不包括他们冯氏企业。
大型企业,指的可是肇庆机械公司、江南纺织公司等等这些大型企业,冯氏企业虽然在航运上也算是规模不小了,但是和这些大企业还是无法相提并论。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搞什么曲线救国,在开发区边缘购买地皮,而是直接去找开发区租上一百年的地皮了,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人家开发区衙门不鸟他们。
想要在北岸开发区直接租地皮,那可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的,必须是大企业,而且承诺投资巨大的金额才行,至于中小企业,开发区自然也是欢迎,不过就别指望直接租地皮了,只能是租厂房,而且大多还是三年或者五年签约的那种。
冯氏公司,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家族企业,由浙江杭州冯氏家族建立并控股,最早不过是几条小船而已,而后趁着航运市场繁荣,大举扩张,想尽办法扩大船队规模,最后成为了浙北地区的内河航运市场的老大。
但是他们不满足啊,所以他们很快就是杀入了黄浦江航运市场!
为了凑集资金扩大船队规模,冯家是把所有能够变卖的产业都给变卖光了,甚至把早年视为家族命根子的土地都是买了个精光,然后是各种贷款借钱。
如此疯狂的状态下,冯氏公司的船队规模也是迅速扩张,最后成为了上海这一片地区里规模前十的内河航运公司,但是这依旧远远不够啊!
他们想要更进一步,不仅仅是在上海,而是想要在国内都是成为数得上号的航运企业!
为了进一步扩张,冯氏家族终于是放弃了控股的固执,开始引入战略投资者,由此获得的充足资金,让冯氏公司开始全面的扩张,不仅仅是内河航运和近海航运,他们还准备涉足远海航运市场呢。
而扩张的同时,他们为了减少船只采购成本,这才有了进军造船厂的计划,不仅仅是自建,他们还准备直接收购几家中型造船厂。
冯氏公司扩张的同时,杭州冯氏家族也是彻底失去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冯氏家族目前只保留了百分之三十多的股权而已,剩下的股份都是被各大金融机构或者是相关行业的公司所持有。
要不然的话,这家带有冯氏两个字的航运公司,也不会让一个姓孙的人当总经理了!
孙贺荣,之前在国内第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国企部和另外十多家公司联手持股的‘长江运输公司’任职总经理。
冯氏公司的董事会可是花费了高价才把他挖过来当冯氏公司总经理的!
不管是公司的董事会,还是孙贺荣自己,都是所图甚大。
简单的浙北、乃至苏南的航运市场已经是无法满足他们了,他们要杀入长江乃至近海航运市场,争夺的是全国范围内的航运市场!
一个只有钱但是实力不足的公司要怎么争夺市场?
答案很简单:打价格战!
而要打价格战,烧钱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自身的低成本也是必须的!
所以在打价格战之前,他们准备收购以及自建造船厂,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来压低船只采购成本。
如果这个操作方式能够完成的话,孙贺荣有把握能够在现有货运成本的基础上,再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成本。
如此低廉的货运成本,将会为后续冯氏公司在航运市场掀起的价格战提供最有利的武器!
孙贺荣很期待后续航运市场里,货运价格一下子暴跌百分之三十甚至一半的情形。
到时候,肯定要死掉一片航运公司的,等到那个时候冯氏公司就可以通过吞并这些破产航运公司用以壮大自身。
一切顺利的话,冯氏公司成为国内前列的航运公司完全不是奢望!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国教坊处()
在陈立夫的亲自主持下,吴淞江北岸开发区的开发进度非常的快。
毕竟北岸开发区,虽然说一开始的目标是打造什么商业、工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城区,但是前期开发肯定是工业为主。
没办法,这是以上海的整体环境而决定的。
上海的各区域,因为地理环境以及前期规划的缘故,所以商业中心一直都是商贸区,哪怕是县城这一片属于整个上海城区的真正中心都是无法动摇商贸区的商业地位。
而第一工业区则是属于典型的工业聚集地,而且以重工业为主,入住了大量的国企部所属企业,这是因为上海早期开发的时候,投资建厂的主要还是以国家资本为主,至于民营企业则是比较少了。
而国企部所属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涉足的重型工业,轻工业是比较少的。
只有第二工业区,才是入住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大多也是汇集在的轻工业为主,在这里,有好几家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出名的企业,大名鼎鼎的江南纺织公司,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大型的生产基地。
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开发,同时因为地方也不算大,所以这两个工业区的可供后续开发利用的面积已经是没有了,基本上所有的地皮或者是工业区自建的厂房都已经是租了出去。
因此,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在得知两大工业区里的,而是分散在周边区域。
如今,吴淞江北岸开发区成立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想要入住呢。
但是想要入住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事,没点实力的企业想要入住,人家开发区还不要呢。
毕竟这是上海,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资本,从全国范围内涌进来的资本可那可是相当的多,有了资本后,也就慢慢的形成了上海这个全华夏最大的工业制造以及金融中心。
顺带着,这里的各种类型的服务产业那都是相当出色的,秦淮河的风头都是被抢走了不少。
人多钱多需求旺盛,娱乐产业自然也就能够顺势蹦跶起来,不过大唐帝国对娱乐产业采取的是严格控制的态度,从业机构需要申请特殊的营业制造,并且在特定的场所进行经营,从业人士全凭自愿,来去自如,而且还要经过体检,持有卫生许可证才能够上岗。
怎么说呢,这种事既然都延续了几千年了,想要彻底禁制的难度,和不让官员们贪污的难度是一样的,根本无法杜绝,只能是严格管理,让这些社会的阴暗面处于法律的掌管之下,免的搞出来什么被黑势力团伙控制,进而延伸出来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
在大唐帝国,可没有什么黑社会啪啦啪啦的,毕竟大唐帝国可是君主专制封建帝国,帝国本身就是最大的暴力机构,严厉禁止除官方以外的所有一切非法武装。
早年的时候,大唐帝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城市进行整顿,虽然说当初是为了市容市貌,但是顺带的也是把各种乞丐团伙啊,打手团伙之类的清理干净了。
因为当年,大唐帝国的巡警们,看见闲散人等就直接抓了,没有劳动力的要么送进孤儿养老院,于劳动力的直接送去各种工厂、工地工作。
到如今,就更不用说了,大唐帝国连那些地主士绅们的自卫武装都无法容忍,军方一天到晚都盯着国内各地,生怕那里冒出来一群武装组织造反啊什么的。
所以搞得那些士绅地主们连护院都是不敢私自聘请,只能是雇佣什么保镖公司的护卫,而这些保镖公司清一色都是官方所属的公司,里面的人也都是退役军人。
所以只要帝国想要打压,那些什么小瘪三就别指望能够蹦跶起来。
怎么说呢,在大唐帝国就没有这种黑社会生存的土壤。
没有涉黑,那么娱乐产业也就只是一种普通的娱乐产业而已,只不过经营方式不太一样,基本上是经营场所和从业人员进行合作的方式,而不是说雇佣之类的。
而从业人员的管理,则是属于官方。
大唐帝国里其实和明王朝一样,也是有教坊司的,只不过不是挂在礼部名下,而是挂在了商部名下,名字也不是教坊司,而是叫做文化司,这个文化司主要就是管理各种文化娱乐产业的,而管理这种特殊娱乐行业的,则是文化司下属的一个处,名为教坊处。
基本上,全国所有特殊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归属该处管理。
只不过即便是管理,但却不是强制性管理,因为在大唐帝国没有什么贱籍,不仅仅是娱乐产业人员的贱籍,其他什么工匠啊,军人啊什么的,都是取消了专门的户籍,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以户籍进行区分。
所以,在大唐王朝里从事娱乐产业的人员,只要你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去教坊处注册登记,进行体检,获得卫生许可证后就可以随意到任何一个有经营许可证的场所上班,等想要从良的时候,直接走人,然后自行到教坊处注销登记就行了,嗯,不去注销也没关系,顶多就是留下一个档案纪律,没啥实际影响。
在这个特殊行业上,大唐帝国的官方态度,是严重偏向于从业人员的,避免这些从业人员受到人身自由的迫害。
上海这边汇集的资本众多,有钱人自然也多,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的从业人员跑到这里来淘金。
虽然说娱乐产业的发展情况,不一定能够体现什么,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算是间接证明了上海的经济活力。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