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宋武功-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本王暂时也解释不清楚,这副眼镜我回头让人制作一副给你,现在我要入宫面圣,给陛下带去好消息了。”

    “多谢殿下的厚爱,臣万死不辞!”

    “好了——本王想走一步,魏卿告辞!”

    随即赵德昭入宫带去了这四样物件儿,而赵匡胤的反应同样如魏丕一样,特别是对望远镜一物件十分喜爱,当下就留下了放大镜与望远镜,然后赐其名曰:“千里镜”,“观微镜”。

    赵德昭随即提了一下千里镜的用途,赵匡胤顿悟,敢情此物也是军备之一,于是乎吩咐下去再行制造一些,以备秘用。

    而老花眼镜就送去了太上皇赵弘殷那里,刚好配备。剩下的近视眼暂时自己放着,过段日子再让人制作一批。

    随着时间的推进,玻璃制造工艺也日趋成熟,还能制作其他一些工艺品,以及简易的显微镜。

    而让户部侍郎薛居正所管理之玻璃制造之产业也给整个国库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此事也让户部这个最不缺钱的部门变得更加有钱了,而除此之外,赵德昭也在谋划让一些玻璃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

    这边将作监工作完成的不错,而那边军器监赵德昭也要兼顾之。这一天上午,赵德昭又来军器监监察,然后见到武器架子上面放着一把未上箭的弓弩,他抚摸着这把弓弩,正要上弦一试。而此刻魏丕进入库房,赵德昭遂问道:“魏卿啊,这个弓弩的发射距离是多少?”

    魏丕直言道:“殿下,此弓弩最多一百步。”

    “哦!”赵德昭点了点头,一百步也就大概130…150米的样子,也不是很远。

    “这是我大宋射程最远的弓弩吗?”赵德昭追问地说道。

    “对的,殿下,除了床弩之外,如今在我大宋军队作战之中乃是最远的射击弓弩。”

    “此弓弩在作战之中,所射之距离还不够,若在战场上杀敌,能够提高弓弩的射程,那就不错了,可惜——还是射程不够,若是有神臂弓在此就好了……”赵德昭自言自语,惋惜地说着。

    赵德昭语气之中所提到的神臂弓,据说是在熙宁年间制作而成,可惜现在还是建隆元年,离熙宁还早近半个世纪呢。

    据《宋史》记载: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醯亲忧雇罚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帝阅而善之。于是神臂始用,而他器弗及焉。

    赵德昭知道这把弓弩确实未能达到神臂弓的射击距离,据说神臂弓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而其原理,赵德昭未见过神臂弓,但是宋史中却记载,神臂弓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然而如今此类的神臂弓尚未出现,而赵德昭打算在火器研制之前,改进如今的弓弩设备,所以对神臂弓念念叨叨,也希望做出这个一个类似神臂弓的弓弩利器。

    赵德昭随即又走到一张床弩面前,此床弩为宋军之中最大的一种,只是目前还没达到它最大的恐怖之处。

    据《武经总要》记载:自2弓至4弓,种类很多。多弓床弩张弦时绞轴的人数,小型的用5~7人;大型的如";八牛弩";,需用100人以上。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

    床弩的射程可达三百大步(约合570米),是中国古代弩类武器中射得最远的。但床弩构造笨重,机动性较差。随着火器的发展,床弩逐渐被废置不用。

    所说床弩笨重,但却并非一无是处,作为射程最远的武器,还是有必要保留的。

    “魏卿,本王曾经听说极西之地有一个国家,他们的单人弓弩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步,却并非是床弩。它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只是我只是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的记载,可惜本王一直以来却画不出来,这……还得靠我大宋的能工巧匠共同来努力,才能创造出一种形式的武器,而所需大量的人力。”

    “殿下,真有这样的利器?臣未曾听说过,不知道殿下是否能够描述一下它大概的样子,臣让人拿一些纸笔来,然后绘出来。”魏丕说完就让人拿了纸笔来。

    赵德昭道:“也罢,你让工匠前去一试,毕竟这个世界上或许有你我预知不了的事情,你记着……此物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呃……这个本王也就记着这么一些大概的东西,辛苦魏卿了。”

    “能为殿下解忧,实乃臣之福分,殿下请看,臣不才,也只能大概依样画葫芦所绘之,殿下且让臣下去一试究竟。”

    赵德昭一看,也就这么一回事情,即道:“此弓弩一事就交给魏卿了,如果所缺甚么人手或是材料,本王会向父皇一一奏明。”

    “是,殿下,臣先告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弩最初出现于春秋时期,传说由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

第三十四章 京城大水、城改设想() 
(皓月在纵横已经建立一楼,专门收集bug,还请各位读者注册一个纵横账号,收藏一下本书,顺便在纵横看书,为皓月增加点击与人气。关于皓月的读者群尚未建立,而百度已经有人帮忙建立了一个贴吧。多谢读者与作者朋友们的支持~)

    ——————————

    建隆二年春,因黄河开冻,凌汛开始,且黄河上游普降大雨,因此黄河变得更加奔腾无比,凶狠咆哮。

    黄河之水变得更加浑浊不堪,大量泥沙夹杂而下,势头不减,开封附近航道又与黄河联结,所以汴河、五丈河、蔡河等水位也急剧上涨,此刻黄河之水冲垮了黄河南岸、开封北岸的大堤,黄河水位开始倒灌开封城。

    王朴急急忙忙进宫,参见赵匡胤,“陛下,开封急报,城北河水决溢;冲垮大堤,如今河水开始倒灌开封城,请陛下派遣人员尽快派人去修缮大堤,如今开封蓬泽也被河水淹没,这次的情况远远比去年十月棣州河决,坏厌次、商河二县民庐舍、田亩还要严重的多啊!”

    赵匡胤追问道:“这情况当真如此紧急,可是开封乃大宋帝都,为我大宋枢纽之地,不知道何人能够出任赈灾使,现下还是立即派出民役前去修堵决口。”

    “陛下,自周显德初,大决东平之杨刘,宰相李谷监治堤,自阳谷抵张秋口以遏之,水患少息。然决河不复故道,离而为赤河。那次就有过水淹开封的情况,可是这次的情况却比那次还要严重,没想到河水解冻,大雨又降临,这次开封的受灾程度要比上次更甚。而我大宋今年光是治理黄河水患的银钱就消耗了国库大半部分,而北边军防也承担了不少,年年治水,年年溃堤决溢,我大宋若想要一统天下,则必须要治理好河水泛滥。”

    “文伯所言极是,张德钧传旨让禁军将士出宫,防城使楚昭辅、皇弟赵光义组织百姓去城外开挖沟渠,让三司河渠案下属的都水监官吏在一旁指导,何处开挖引水散去,然后等河水下降,再堵上决口。除开封之外,其余各州县由各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以一谨之力役而重水患,即刻调任,不得有误。”

    张德钧在一旁拟旨,随即出宫,带上圣旨去了宫外。圣旨下达之后,此刻城外已经聚集了一些承担徭役的百姓,他们披着斗篷,拿着锄头掘土,还有一些百姓正在挑土,这条沟壑暂时作为排水之用,只能说在这个时代唯有如此法子才能作用,可是光是靠此物亦是不行,如今天还在下雨,虽说入了春,可是谁也没有见过这个季节这么大的雨,而且上游源源不断的冰块也往下游这边靠近,真是雪上加霜。

    而此刻坏消息是城南街道之中已经成为一片泽国,到处都能开船了,那些汴河里面的鱼啊虾啊蟹啊都往上面来,都已经分不清楚汴河在哪里了,而那些南来北往的船只虽然系在码头之上,可是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不停地挪换位置。

    而自从大雨连下之时,水漫开封城内外,广味酒楼已经停运了几日,这水浸渍太久对城墙、房屋等设置极为不利,城南地势极低,有好几处居民楼家中因水浸太久的缘故,家中房屋岌岌可危,已经成为一座危房,若是再这么下去,损失就更大了。

    从上午,赵德昭几人就在城外微服考察,那里地势极高,水势极高,只是大雨滂沱之时,步行之人鞋篾之上俱是泥土,极不舒服,而赵德昭也对这些道路存在抱怨,抱怨归抱怨,周围的情况还是要去视察一下的。

    入了城门,开封城内的道路尚好,俱为砖石铺建,走在上面亦是舒服。

    赵德昭走在平坦的街道之上,城内的这段地势尚高,大水漫不上来,而这一走,就听见两个平头百姓在讨论琐事。赵德昭停下脚步,他倒要听听开封的百姓在闲话之时,讨论些甚么事情。

    “没想到这水还真的挺大的,家中都能养鱼了,嘿嘿——”一圆脸、脸上快要溢出油脂的胖子无奈地抱怨道,可是怪怨老天爷有用吗,这雨照样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啊!为什么这座房屋不是石头建造的,你想想看石头多坚固啊,等大水退去,小生一定要推到土坯房,全部用砖石所建……还有这河道,为何不用砖石所建造,这样就不会冲垮了……还有若是坚如磐石,也不会被冲垮……”瘦子道,他已经在考虑水退去之后的事情了;而他越说越有兴致,唾沫横飞,点在胖子的脸上,看样子是个理想主义者。

    “你想得美,得了吧!这砖石所花费可不少啊,你家是甚么情形,我还不知吗,穷酸一副样子……”胖子道,打破了瘦子的对话。

    “还不归家——”那胖子的婆娘已经拿着擀面杖过来了,“孩儿他爹,晚饭都做好了,还不快回去,磨磨蹭蹭个啥?”说完就拉着胖子回家了。

    只剩下瘦子一人,他摇摇头,转身刚要走,然后被赵德昭拦住了去路,上前问道:“这位大哥,不知如何称呼?”

    “这位小哥儿仪表堂堂,想必是某朝中大臣的衙内罢,问这个作甚?”那瘦子道。

    “你这厮好不……”小贵子刚要出言训斥一番,被赵德昭及时阻止。

    “衙内谈不上,家父不过是个小吏,方才听你们在说所需一些土木砖石之类,建造屋舍的事情,不知道这个大哥有何见解?”

    “见解谈不上,小生不过是个穷秀才,年年落第,刚才不过是信口雌黄,当不得数的。砖石那物儿,百姓无福消受,家中所建之屋舍均为土坯,而那物事实在是太过贵重,唉,为何这开封中隔个三年五载就要被水淹一次,若那堤坚如磐石,一切就好说了。”说完,瘦子摇了摇头。

    “大哥切莫唉声叹气,这世上事儿就是那么奇妙,大哥还能说说其他治理水患的看法?”

    “这……小生愚见,这开挖沟渠乃是从大禹治水之时就留下来的,效果不错,只是眼下河水漫堤,所需民役劳力太甚,堵不如疏,因快些与河道相通……而那屋舍民居应该修缮……呃……小生不过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此番话乃圣人所言,当不得数的!”

    “好罢,不知大哥家住何处,来日必有重谢!”

    “城南打铁铺,小生李虎。”

    “好的,改日必定登门道谢。”

    微服出城入城,赵德昭亦见到了水患的受损情况,其中城外的农田损失程度不一,而城南城北因为地势极低,水道临近,水患最为严重。虽然今日赵德昭出去没见到甚么历史名人,可是出去之后也听了一些,理想的现实的,所以最终他还是总结出一点:这黄河的确需要治理,开封也要改造一番。

    回溯历史,赵德昭知道终宋一朝,朝廷与民间时时刻刻都在与黄河作斗争。而开封此地就是名副其实的“城摞城”,所谓的“城摞城”就是因为黄河的泛滥以及人为的破坏,沙土将城市掩盖,可后世之人还在这座城市之上重新修建了新的城市,而可笑的是此时的开封在后世来说早已经是一座埋在地底下的城市。

    改变是最彻底的,而要保证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