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吁——”
赵信将马车放慢,拉下左手边的手闸,马车稳稳的停在了原来的位置。
赵德昭抖抖衣袖,跳下马车,然后吩咐李清道:";不错,凡是参与造这辆四轮马车的工匠统统有赏。";
“臣替那些工匠多谢殿下赏赐!”李清拜道。
";多谢梁王殿下。";工匠们不由的大喜过望,作为工匠,他们的薪水也是可怜,梁王殿下向来大方,赏赐绝对不会少。
";这马车本王十分喜欢,不知马车造价几何?";赵德昭问道。
李清不由的傻眼了,按照他的理解,皇家造东西,向来是不算成本的。这做工,这木料,都是顶级的,这价值还真不好估算。
";启禀梁王殿下,您这辆马车用料都是最顶级的,仅木材的价值就超过了十贯。”
“甚么?这么贵。”赵德昭惊恐道,估算一下,十贯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本王日后需要大量建造此物,你们一定要把价格给压下来,而材料那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木头代替。”
“如果大量生产,使用一些常见的贵重木材,那成本可以控制在十贯钱以内,产量可以达到每日十辆。”李清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梁王殿下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因为皇家制作东西向来是不惜工本的,只要最贵的,不要最好的。
“这个四轮马车售价多少?”赵信问道。
“三十贯。”赵德昭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十贯?”李清站在那里,惊呼一声,";可是这四轮马车只能在城里面行使,一旦出了城反而不如二轮马车灵活,会有人掏三十贯买吗?";
";怎么没有人买?这四轮马车舒服,安全,比骑马舒服,比坐轿快,比驴车、骡车也快,而且还是我们独一家生意,你说有没有人会买?";赵德昭乐滋滋的说道,让自己都心动不已的马车,怎么会没有人喜欢。好车在任何时代,对男人来说都是难以抵*制的诱惑。
三十五贯虽然对普通人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开封府城的那些官员和大世家大商人,三十贯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而且本王已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以后就叫‘奔驰牌’四轮马车。”赵德昭昂起头颅,说道。
“奔驰牌,好名字。”赵信与李清赞叹道。
之后赵德昭吩咐让人拿来纸笔,他又画出了人力车的设计图稿,将他交付给李清,不过对于此物,确实比四轮马车简单许多,而且此物所需的只要劳动力,而眼下开封府劳动力众多,也需要人力来完成。
李清看了之后,赞叹地点了点头。
人力车,以供人力使用,而且也能为一些无业游民创造就业的机会,而且人力车平稳,虽然不如马车快捷,但是安全,也狭窄的弄堂之内也能穿街而过。
之后赵德昭就将四轮马车、人力车以及开封的公共交通设想方案,上奏给赵匡胤,赵匡胤听了之后,也亲自尝试了一下四轮马车以及人力车带给他的不同体验。
而针对赵德昭所说这两种车的不同之处,那四轮马车既可以出售给官宦商人,带来一大笔收益,同时又可以作为朝廷的公共交通事业,统辖给朝廷部门,也给国库收入带来巨大收益。
赵匡胤这么一想,同意了赵德昭的请求,随后就下旨让将作监设计一批四轮马车以及人力车出来,用于开封交通之中,改善百姓出行的痛苦,而且四轮马车也成为运送物资的备用之物。
这一产业暂时归工部管辖。
随后四轮马车以及人力车出现在了开封水泥路上,如同赵德昭所言,它改变了人们出行的观念,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同时朝廷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而在朝廷运营之下,开封的公交线路开辟了不少。
而赵德昭之后也卖给了武凌清不少四轮马车,作为老友,以友情价出售,武家车行大批订购此车辆,成为朝廷第一个购买四轮马车的对象。
第五十一章 幸飞山营;检阅炮车()
四轮马车已然诞生,对大宋子民的出行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帮助极大。
而现在皇帝赵匡胤重中之重,乃是大宋的军事事业,如何将传统的弓弩、抛石机、刀枪、铠甲等军事装备改进以及新式武器的应用,这是赵匡胤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而在开封,自从水泥诞生之后,一切事情都变得很简单,皇帝下令在城外飞山营一切军事设施用水泥修筑,在皇帝旨意下,城外军营也已经修建了一些军事设施,远远望去,一排排军事房子已然修建之中。
时间又过去了,到了建隆二年,农历二月丙寅,自从上次在金明池训练水军以及赵德昭建造了四轮马车之后。
二月丙寅的某日,军器监魏丕一身工匠服侍,一脸漆黑的面色,差人立马进宫通知梁王赵德昭,而前几日随赵弘殷回宫之后,赵德昭又搬回了皇宫。
跑腿之人立马奔赴皇宫,在宫门口将消息褫夺给赵德昭。赵德昭在接收消息之后,换上一身普通服侍,急匆匆赶去军器监。
此刻在军器监门口,魏丕恭候多时,而且这次制作出来的是一门红衣大炮,只是火*枪等物尚未能够制作成功。
“臣魏丕参见殿下,殿下请随我来。”说完,魏丕就把赵德昭带到了空旷的后院之中。
在空地之上,红绸子覆盖之下,赫然立着一根粗大的柱子,赵德昭迫不及待地掀开红绸子,里面露出一根铜铸造的火炮筒子。
赵德昭将红绸子交给魏丕,然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开始大量起了火炮。
这跟火炮完全是按照赵德昭当初设计的图稿所建造,只是光是建造这铜柱的材料是来自流求的铜矿,所耗费的材料颇多。
赵德昭用手摸着这跟铜柱子,表面虽然粗糙,其貌不扬,但是赵德昭也想试验一下其威力,只是将作监这个地方位于京畿内地,因此不便试验。
而此刻赵德昭忽然之间记起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原本历史上几日之后,便是赵匡胤去飞山营阅兵了,而且赵匡胤对大宋军队的训练情况十分关注。
恰在此刻,赵德昭忽然记起这件事情。
“魏卿,你让人将此大炮运往城外飞山营。”赵德昭命令道。
魏丕领了命令,吩咐宫人,将大炮装上车,随后运往飞山营。
而此刻在城外飞山营,朝廷大营在此地驻军,在山头扎营,一字排开,依照地势而建造。
而飞山营向来为皇帝所重视,自从水泥诞生之后,在飞山营这一块地方已经修建了一些工事,水泥围墙、士卒宿舍以及其他军事工事。
当日下午,两辆满载红衣大炮的四轮马车驶往了飞山营。
戍守营外的将士见到红绸扎着的四轮马车,拦住了去路,喝道:“来者何人?军营重地勿要擅闯。”
“回禀将军,这是大炮。”
“大炮,谁人让你们运送过来的,是否是奸细。”那军士上前,欲要掀开一看。
于此同时,赵德昭坐着四轮马车,赶到军营门口。
“住手,这是本王要求运送飞山营的,里面正是大炮,过几日之后官家要亲自前往飞山营,检阅大炮。”
赵德昭喝道,随后将表明身份的令牌给那军士一看,军士一看,立马让车辆押送入内。
“梁王殿下恕罪,来人啊——将大炮运送到营帐之内。”说完大炮已经押送入内。
赵德昭从飞山营返回皇宫之后,那边军器监已经将大炮研制一事禀告给赵匡胤。
此刻赵匡胤身边的内侍,连忙跑去赵德昭寝宫,“殿下,官家有吩咐,让你尽快见驾。”
“何事?”赵德昭问那个内侍道。
“好像是关于火炮一事。”
“唔!”
说完赵德昭就随内侍去了福宁殿。
“哈哈,昭儿,方才我听魏丕说,火炮已经研制成功,不如现在随爹爹一同去。”赵匡胤说道。
“爹爹,现在火炮已经让昭儿运送到城外飞山营,不如过几日,父皇去飞山营巡视。”
“唔!这样也好,为父早就想去飞山营了,如今又听闻,军器监已经研制出火炮,也正有此打算。”
三日之后,赵匡胤让石守信、曹彬等人同行,然后与赵德昭一同坐了新式马车去了城外飞山营。
而此刻飞山营早已收到皇帝来此的消息,立马率领军队在门口接送护驾。
踏入飞山营内,赵匡胤迫不及待地要一睹火炮的真面目,而在营帐外空地之上,两驾火炮已经放置在空地上。
笔挺的架子,粗犷的铜管子,以及……现在设计的火炮还是初级产品,因为火炮要制作精良,因此现在……
“父皇,不如现在就开始发射火炮,让父皇见证一下这火炮的威力。”赵匡胤提议道,他也想见识一下这火炮的威力。
“也好,为父也迫不可待了。”之后赵匡胤就开始下命令,在空地上发射火炮。
此刻将士们已经把火炮给架在空地之上,因为火炮下面带着轮子,又有刹车,因此可以移动与拆卸的。炮架靠车轮运动,但在射击前必须把车轮抬起或者卸掉,射击时则把火炮支承在座盘或梁架上。
火炮调试好角度,然后黑黝黝的火炮口开始对着远处的一处小山丘,而在小山丘之上,此刻已经立着几个木头柱子。
恰在此刻,士兵们将火药填充入火*枪筒内,然后引燃火线。
赵匡胤已经亲自看到黑*火*药的威力,于是乎早就让人退的远远地,而在此刻,火炮开始发射。
“轰——”炮弹以一条抛物线的角度开始朝远处移动,“轰——”炮药朝着目标打去,那个目标在刹那间就开始粉碎,而在火炮攻打之下,木头断裂。
在场之人方才捂着耳朵,而在见到火炮落地之后溅起的威力,让大地一片颤抖,随后土石飞走,蘑菇云一起,便见到那几根木头柱子已经齐齐断裂。
“唔!这火炮威力真大。”赵匡胤点点头,称赞道。
“官家,这火炮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从此往后,我大宋军队所向披靡。”石守信等人感叹道。
“对哈,父皇,石将军,若是将此火炮装置在船头船甲板,整艘船上装置火力,不知道我大宋水军是否能与唐军一战乎。”
前段时间,在金明池操练水军,赵德昭就跟赵匡胤说过,要在船上装载火炮,而今火炮展示出来的力量,已经让这些人都大开眼界,日后对战争也会改变很多。
“昭儿所言极是,等到火炮多制作几驾之后,再让造船务将火炮架设在船体之上。”
随后赵匡胤就下令,不准军营之人泄露秘密,然后下旨让军器监工匠制作火炮。
巡视飞山营之后,赵匡胤、赵德昭一行人打道回府。
第五十二章 开启殿试、科举改革()
巡视飞山营,检阅火炮之后,两人打道回府,在路上遇见了礼部官员,说起了后面日子内科举将近,朝廷准备开科取士,而赵德昭听闻去岁科举朝廷收了十九人。
而宋初,科举仍旧按照唐代科举进行,尚未出现后世科举制度的的那种非常完善的程度。
而在历史上,宋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要在赵匡胤后期才能出现属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而在这一段时间,赵德昭回去之后也考虑了将后世的科举制度提前问世,于是乎在这期间他回宫之后,就开始将后世的科举制度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将之归纳整理,再加上后世天朝的高考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次日,时间已经来到了农历二月初,某日,赵德昭在回宫的路上遇见了礼部官员,随后又听闻近期一段时间即将在京城举行省试(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
省试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一部分,而对于科举制度,赵德昭再熟悉不过了。
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几经波折。
先秦时期,选官以世袭为制度,两汉时期,以举孝廉。
三国时期,曹操大肆选拔低等士人,然而曹丕篡汉称帝,用九品中正制囊括了天下之英才,才让曹魏江山稳固。
三国之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大族把持从朝廷到地方的权力,为打破世家垄断力量,历朝历代都抑制过世家的权力,但是并没有用。
自从隋朝开始统一分裂局面之后,它开始有了开科举取士,这才进一步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大门。
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这就给了那些寒门的读书人以更大的空间。在武则天代唐称帝的一段时间里,开创了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