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天子门生-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蛋黄莲蓉,也没有豆沙莲子,虽无甘甜的味道,却有馥郁的芬芳。

    临了沈母还一脸的遗憾:“若是那售卖的蔗糖在便宜些,有二三两,炼些焦糖撒在里头,那味道便更好了。银瓶儿那丫头最是爱吃。”

    只是,吃,能满足人的食欲和肠胃,却并不能填充略微有些空荡的心。

    与沈山夫妇在屋里看着月亮缓缓升起,不时有邻家的小孩子跑过来,笑眯眯地看着一家三口,却很是大胆地从摆放在院子里的供桌上取个梨子,又或是揪几粒野葡萄,而后撒欢儿溜出院子。

    沈耘的心中,不禁想起了前世的父母。

    也不知,此时此刻的他们,又是如何的光景。是否自己就像是庄周梦蝶一般,此时只不过是在梦里。

    但终究,过了这么长时间,梦还是没有醒来。

    无须折柳曲,便起故园情。

    待月过中天,这拜月的时间也算是结束,草草将供桌上的东西收进来,再也没了吃一点的心思,沈耘萧瑟的身形缓缓步入房中。

    心情低落的时候,最应景的事情,莫过于饮酒与赋诗。沈耘屋里没有酒,手底下也写不出诗。但靠窗的案前倒是有小小的水壶,腹中也藏着不少前人诗作。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沈耘做不了那么装的事情,正好方才吃了几粒野葡萄,嘴里有些泛酸,饮一杯水,研了墨,挥笔在纸上缓缓写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不愧是一代文帅,一首《望月怀远》竟是将沈耘那复杂的心绪说了个通透。

    唯一遗憾的,或许就是此时苏轼尚未写出那名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沈耘有心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怎么也绕不过心中那道坎。

    罢了罢了,便这样吧。

    简陋的陶碗里洗净了笔头,沈耘仔细地将桌上的东西收拾整齐,而后躺在了有些冰凉的炕上。

    不知不觉的,就陷入了梦中。梦里,前世的父母笑着抚摸着自己的脸,将自己拉进屋里,在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吃的菜品。

    双鬓斑白的老父亲破天荒地与自己长谈,慈祥的妈妈则不停地往自己碗里夹着菜。梦着梦着,沈耘的眼角流下了泪水。

    然后,将那装满了荞麦壳的枕头渐渐打湿。

    不比乡下单调的夜,成纪县里,此时却处处灯火通明。

    豪奢的范府中,此时却格外热闹。

    被全叔称作小主人的青年,此时正坐在主座上,不停地朝下首的宾客劝酒。

    “张府尊,一年来承蒙照顾,范某在此谢过了。”青年朝身边那位年逾四旬的文士一拱手,笑容满面,举起酒杯,稍稍示意,便一饮而尽。

    若是消息通畅些的来此,必然会瞠目结舌。

    被青年称作张府尊的,赫然便是秦州知府张世安。至于他身边坐的,还有成纪县令刘清秋,以及秦州府知名的文人雅士。

    可以说,这小小一间房内,竟是将秦州大半的名士包揽进来。

    但即便这样,依旧让这年方二十的青年坐着主座。可想而知,其地位之尊崇,远不是在场这些人可比的。

    “范公子客气了。想当年,范相公权知西北,外御强敌,内济黎庶,造福了多少西北百姓。我等当日不过小小官职,却蒙受范相公恩德,如今照料范公子,也是应该。”

    张世安并未因此就心安理得的接受青年的感谢。

    反而心里有些惶恐,须知当日他接受的恩德,可不是这一点半点。提携之恩,指点之恩,庇护之恩,如此这般,才让他一个寒门士子短短数年便坐到了知府的位子上。

    至于在座的其他人,更是如此。

    青年的父亲当年在西北的作为,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士。更是将西北的教化提上一个台阶。若非如此,如今的科举可就彻底沦为其他地方士子的舞台了。

    青年笑笑:“诸位客气了。今日,咱们就不要提那些旧事,大好的清秋,不饮酒赋诗,就太过铺张了。”

    觥筹交错,正是行酒令的好时机,借由这天上的月亮,一干文士倒也做起这等颇有雅趣的游戏。

    “张公乃此间辈分最大,地位最尊之人,不若,便让张公起个令,我等便紧随其后。”青年并未因自己的身份,便将所有事情拦在自己身上。

    起令之人相对来说负担要小些,倒也是对张世安的照顾。

    能得青年推举,张世安自是心里舒爽的,朗声一笑,便应道:“既然如此,那我便越俎代庖,起个令为诸位助兴了。既然此间乃秦州地界,今日又是中秋,不若以《陇头月》为令,取一个佳字作韵。”

    《陇头月》,也叫《柳梢青》,前后两片各三平韵,总四十九字,一十二句,正合席间人数。

    小小一个酒令,便能有如此多讲究,倒是让张世安受了几句吹捧。

    “院草庭花,”

    “文公故台,”

    “柳袅烟斜。”

    “暮后寒轻,”

    “灯起世明,”

    “将相人家。”

    “公卿谈吐云霞,”

    “忽风雨,”

    “漫遮天涯。”

    “醉眼微醒,”

    “笑问诸君,”

    “谁家琵琶。”

    “好,好一句谁家琵琶,当使我等黯然失色。”青年最后一句,到底有些寂寥的意思在里头。

    只是一首词转过一圈来,居然韵律误差,辞藻华丽,更兼意蕴悠长,倒也为这一桌酒宴增色不少。

    张世安本是想安然做个太平起令,谁知火烧到最后,居然还是烧到了自己身上。无可奈何地笑骂:“你等亦是机灵,竟接的如此巧妙,使我今日也要做个醉翁。”

    众人笑作一团,青年亦是嘴角含笑接道:“便是张公作了醉翁,我也有办法让张公霎时酒醒。”

    “莫要玩笑说,张公不日右迁,那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青年摇摇头:“非也,却是前些时日,我手中拿出来的那幅字,又有了别的东西。”

    “哦?”好雅之人,见着了那奇文妙字,有若老饕遇到了美食。前些时日青年拿一副前所未见的字体在人前炫耀,引得一干文士纷纷羡慕。

    奈何书写之人连青年也说不出个明堂,求字也成了妄想,以是只能眼馋。

    今日闻说又有了新的作品,倒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张世安自是个好字的,还真如青年所言,一杯酒下去,精神越发亢奋,连连惊叫:“居然又有了新的,快拿出来看看,上次不过短短数字,那股子精气神,让我回味悠长。今日我这酒可以不饮,菜可以不食,但这字,定是要看的。”

    一番话引得在座诸人连连点头,青年笑笑,朝身后侍酒的全叔点点头,不少时,老人家便很是珍重地捧着两本书走过来。

    传至桌上,赫然是那本《仁宗历代进士科考解》与沈耘抄写的另一本杂书。想来这等书籍眼前这些官员都是能够找到的,青年也不必珍藏。

    只是放在张世安手边,这位中年文士便喜笑颜开去过抹布,擦擦手,这才翻开厚厚的书籍。

第二十一章 此方事罢彼又来() 
张世安的手不停地颤抖着。

    但是在座的人并未因此便小看他,相反,很是羡慕地看着他,或者说,看着他手中那册厚厚的书籍。

    早些时候沈耘的笔迹大家都已经看过。

    很多人都在想,若是有这样一册书,满满的都是那种筋骨毕现的字迹,该是如何的惊艳。如今,他们看到了。

    坐在张世安身边的刘清明早已按耐不住,也不管上官面前是如何的失礼,径自伸长了脖子,凑在张世安身边,耳边听着张世安不停地喃喃自语。

    “龙章凤篆,简直龙章凤篆。既有书体之章法,又兼心性之雅致,能写出这等笔迹的人,定然是个风骨俨然的饱学之士。”

    但凡有些意趣的,都好以字观人这一口。此时张世安便是心痒难耐,忍不住要对写这些字的人品评一番。

    刘清明也不例外,此时居然也没有了对于上官的敬畏,当即反驳道:“不然,这墨香浑不似金贵之物,况且有这个兴致誊抄此物的,多半是个寒门士子。”

    “若是个饱学之士,怎会落魄到替人抄书为业。想来必然是科考无望的闲云野鹤之辈。”

    对于科考这一关,刘清明是非常看重的。

    虽说如今他以三十五岁之龄当了成纪县的县令,但科场之上却是风云人物。三年前的春闱,这位可是二甲第七名,进士及第。

    相较而言,四十多岁的张世安反而是三家四十多名,进士出身。若非仗着为官的时间长一些,哪里有刘清明前途远大。

    青年笑而不语,只是看着两人因此争论,最终没有个结论,找到他的头上:“范公子,你倒是说说,这字迹的主人到底是何身份?”

    乘着张世安和刘清明两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其余人将那两本书取过,三五人凑在一起开始品评。

    至于那青年,此时则一脸的笑意:“二位稍安勿躁,说来也真是巧,这字迹的主人,倒还真是二位治下。”

    二人很诧异。

    尤其是张世安,自己在秦州这几年,不说呕心沥血了,对于当地的教化,也算是看的颇重。民间但凡有出彩的寒门士子,平素也多有奖掖。

    不曾想,居然还有遗珠在野,反倒是让人家捡了便宜。

    “我等治下?岂不是成纪县人氏?刘清明,你要给我个交代,这等人才,就算科考不中,不是还可以举荐来做个幕僚之类。”

    张世安心里早就不爽了,刘清明这厮仗着科举名次,平素没小看自己这个上官。只怕今日此人,也是因为刘清明的傲气才声名不显的。

    这话说的,刘清明可就有些不痛快了。

    “府尊莫要平白给我污我,须知这成纪县虽是秦州州府所在,平素州学加上县学却也不过聊聊数百人。我一介知县,到任两年,哪年吏部考功司在教化这方面不是给我上等。”

    两人因这一件小事吵的脸红脖子粗,还真是让在座的文士们瞠目结舌。

    不过文人的事情嘛,偷不如窃,吵不若争。

    争论如斯,到底还是没有争出个所以然,而青年脸上却有些尴尬了。当下也不卖关子:“二位息怒,却也不是教化之过。倒是因此人年轻又家境贫寒,学问不足,以是才声名不显。”

    刘清明了然。

    这下子自己算是真的占了上风。不过,张世安也适时被青年安慰了一番:“张府尊先前看过的《进士集》,此人五天之内便抄录完毕,更是有过目不忘之能,我家全叔再三考验,居然都对答如流。”

    “那岂不是说,若给他一屋子书,他也能在数年之内看完而后倒背如流?”张世安来了兴趣。

    寒门士子,本身就与他一样的出身,再加上天赋出众,若能在自己手里名声显著,岂不是妙事一桩?

    青年点点头:“确实如此,而且言语之间颇有见地,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此番科考连发解试都未曾过。若三年之后,一路平步青云,也未可知。”

    青年家学渊源,能得他如此赞扬,在座的文士们纷纷好奇起来。

    “不知究竟何人,能得范公子如此赞赏?”

    “却是牛鞍堡人氏,唤作沈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当日连私章都没有,后来补了一个,带过来的时候我却拿着他的字与诸公去城外吃酒了。”

    说来这也是雅事一桩,相互间不停错过,青年却对沈耘越发的欣赏。

    “改日定然要将他唤来,考验一番学问。若是学问尚可,不若便让他入了县学,平素也多扶持一番,也不至于误了英才。”

    刘清明倒也是个机灵人,趁着这个间隙,将自己的一番打算说出来,还真博得在座不少人的好感。

    谁曾想到,刘清明的改日,却一拖再拖,终至无用。

    农家多产闲汉,毕竟劳作都是密集在春秋两季。然而将粮食收在仓里,也并不代表着就能高枕无忧再无事端。

    一大早的,沈耘三叔沈美便施施然前来。

    沈美亦是牛鞍堡村民,只是并不在沈耘家附近,而是搬到了村子最西头。虽说与沈山一般都是只有一子,但沈美的儿子沈俨可是比沈耘要出色多了。

    早在两年前就考取了州学,更是在今年成为上舍生。每月里都会有州学奖掖的银钱粮食,虽说每次不多,但日积月累,硬是将沈美家境推到了一干兄弟中的第三。

    今日找上门来,却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