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启宏对这些事了如指掌,王浩然一说出所加的价格,他就能很快的算出其中的利润所剩几许,担忧道:“棉制衣服的售卖价格本来就不高,利润也不算多,若是棉花价格涨这么多,怕是没多少利润了。况且高昌那边大米的需求不高,有种棉花的百姓肯定是不用再买大米的,就算大米价格提上去,也多赚不了多少钱呀!”
“无妨,反正我没想在高昌赚多少钱,况且现在的米价都开始下跌,到了明年,更会猛跌,我们也就今年少赚一些罢了。”
等王语凝的丧事办完之后,一个太监来到王家,说陛下有事找王浩然,但并没说具体的召见时间,只是让王浩然这几天有空的时候入宫一趟。王浩然想着左右无事,干脆就直接跟着太监入宫了。
李世民宽慰王浩然一番后便说起了正事:“浩然,朕想从国库中拨出一些银两用来做生意,你觉得如何?”
王浩然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事,乍然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唐朝人的思维还真不可小觑,朝廷投资的生意可是国企啊!若是照原来的历史进程,国企的出现还是几百、上千年之后的事呢!
“不知陛下这么做是为何?”王浩然问道。
“你觉得这么做可有什么好处?”李世民察觉到了王浩然的惊讶和兴趣,这么说来,这小子对此事肯定有所见地,于是想考考王浩然。
“朝廷投资做生意,用处极多。首先,赚钱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朝廷财力雄厚、各项相关政策都可以对之有所优待。朝廷若是多了这么一条收入渠道,那对老百姓的各项税收便可以有所减免。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一条,最重要的是,正所谓商人逐利,商人为了最大的利益,往往会有很多商人会使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是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都是朝廷法制难以制约到的,毕竟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的。但若是有朝廷的出资的买卖在的话,朝廷就可以通过调整这些买卖来影响其它商家的决策。比如说,如果朝廷觉得目前的粮价太高或太低了,如果朝廷拥有最大的粮食产地,那就可以通过调整粮食的出售价格来影响市面上的粮价,这比起通过政令强制实行更加有效,其它的各行各业都可以如此。还有个用处就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品的发展,老百姓们的需求将变得多样化,而不再是以往那样只求温饱了,虽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可是有很多方面会因为困难大、投资大而无人问津,也就只有朝廷有这实力去当这个先锋。就比如说造船技术,不但投资大、难题多,而且眼前利益并不明朗,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就算臣弟略有家财,也至今未敢涉足。但朝廷就不用太担心这些,若是朝廷研制出可以远航的大船,便可以寻找到一些航线通往它邦,可以让两国互通贸易,而朝廷亦可以先把航线垄断运营,收回成本是没多大难度的,再往后,航线所得便是单纯的朝廷收入了。”
王浩然对朝廷经商是举双手赞同的,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是知无不言的,他见李世民津津有味的听着,便继续说道:“还有一些有利于民的项目,但其中利益微乎其微,甚至会亏本,从而没人愿意去做。比如说学堂,由于大唐地广人稀、百姓分布零散,就算以后老百姓们富裕了,有余钱供自家小孩求学了,怕是也没有合多少人愿意到穷山僻壤建造学堂给老百姓们的孩子读书。陛下向来以造福百姓为己任,将来若是国库充盈,则可多办学堂,虽然不能赚钱,但将来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后,必然不会忘记朝廷的栽培。到那时,大唐人人有书读、人才辈出,大唐还用得着愁没有治国之才吗?”
李世民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王浩然的最后一句话更是直戳他的心扉,现在的朝堂之上,武将居多,打江山的话,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但若要治国,这些武将哪里派得上用场!李世民手下的治国良臣屈指可数,不然的话,曾怂恿李建成刺杀自己的魏延哪还能坐在宰相的位置上?本是朝臣门客的马周又哪能短短几年就也坐上宰相的位置?这全是因为人才难得所致。李世民对人才的渴望是极其迫切的,这次听了王浩然的长篇大论,心里就有些感慨了,可惜这小子无意为官,如若不然,以这小子的治国之才,也是个当宰相的好苗子!
第177章 徐福后裔()
听完王浩然的长篇大论,李世民拿起一封奏折让福安交给王浩然看看,笑道:“没想到你小子在治国方面也如此有见地,老百姓们都说你是个全才,现在朕是相信了。你看,这是马周马爱卿的奏折,里面的论调与你的理论如出一辙。”
王浩然看了一遍奏折,内容确实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不过还有一点马周未曾提及,王浩然也还没说,那就是朝廷经商的弊端,于是进言道:“陛下,凡事都有利弊,朝廷经商亦是如此。”
“哦?快说来听听!”李世民连忙问道,朝廷经商一事已经是箭在玄上了,可不能出什么差池。
“朝廷经商在短期内肯定是能使大唐快速发展起来的,但三五年之后,如若处理不当,朝廷经商的影响力就很有可能越来越小。”
“这又是为何?”
“每个人都存在有潜意识中的惰性,就像大家一早醒来时,总会或多或少的想在床上多趟一会。朝廷经商也是如此,朝廷若是做什么生意,那肯定是大规模、大投入的,其它商家肯定无法与之竞争。任谁都一样,没有了竞争对手,就容易产生惰性,久而久之,朝廷投资的商业就缺乏上进的心态,如若不能妥善处理,将来反而会制约了大唐的发展。”
“那该怎么做?”李世民松了口气,毕竟那问题还是以后的事,现在还有的是时间去寻找解决办法。
“控制朝廷商业的影响力在一个合适水平的同时,还得给其它商家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使朝廷商业有能力的同时亦有压力。还有那些管理朝廷商业的官员,如无所作为,当及时降职、撤换。这只是简易的办法,如果惰性很严重,那就只能来个大调整了。”
“如何大调整?”
“改朝廷独营为国、商共营。”
……
李世民与王浩然商谈许久,觉得此弊端确实也不容忽视,便把马周、魏延、虞世南都召进宫来共同商议,期间还准备了酒菜便吃边谈。
等把解决朝廷经商弊端的方案确定下来后,李世民或是有些醉意,对王浩然笑道:“浩然,要不你就别做什么生意了,把那研究所交给你那王门二将,你来朕这,朕给你宰相之位如何?”
“陛下,臣弟确实无意为官,现在这样不也很好吗?陛下有所召,臣弟必当会效犬马之劳,而臣弟亦能专心做研究,岂不两全其美。”
“王驸马所言极是,若非王驸马尽心做研究,大唐怕是难以有现在这般繁荣了。”经过这次深谈,魏延算是真正被王浩然的博学所折服了,对王浩然改观甚多,但若是让王浩然这十来岁的人当宰相,而且还是个话题商户,他打心里都感觉别扭。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没再强求,对身边的福安说道:“福安,拟旨,驸马王浩然博学多才,功在社稷,特封长安开国县伯。”
“谢陛下!”王浩然连忙行了个礼,虽然他对爵位不大感冒。
虞世南等人亦纷纷向王浩然道贺。
又过了两天,王浩然便回中城了,因为倭国使者已经入了大唐境内,再过几天就能抵达中城,王浩然答应过人家要接收他们一些学生的。
倭国使者犬上御田锹、药师惠日一行人抵达还没进到中城,远远的就被中城的林立高楼所震撼住了。
“这就是大唐的京城长安吗?真是威武雄壮啊!”与犬上御田锹并行的一个锦衣中年惊叹道。
犬上御田锹笑道:“一郎君,这可不是长安,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新城不?这里就是了。”
“啊!?真是大开眼界了!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里面的情况了!”
犬上御田锹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中城,每个人都像乡巴佬进城一般,这也稀奇那也稀奇的,当看见商铺里一些古怪的玩意、或是有人骑着自行车、或是轨道车……都惊讶不已,议论纷纷。然而在中城的人眼里,这百余个小矮人同样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犬上兄,你不是来过这吗?怎么跟我们一样吃惊呢?”一郎笑问道。
“那时这里还没这么繁荣的景象,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这里就变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连这里都这么繁荣,真不敢想象京城长安又是怎么个地方呢!唉!我们大和何时才能有这么一番景象啊!”
“呃……长安嘛,确实比这繁荣许多,毕竟这里才新建不久。两地的风格也不同,长安显得庄重、威严,而这里则是朝气蓬勃。”
犬上御田锹一路上充当着向导为一郎讲解着,这时常乐康骑着自行车过来到犬上御田锹旁边停了下来,拱手道:“犬上使者,你们可算来了!”
“哦!我记得你,你是小少爷特种队里的勇士!”
“犬上使者真是好记性。”常乐康很喜欢这样称呼犬上御田锹,“小少爷让我来给犬上使者你捎句话,诸位倭国友人舟车劳顿,待诸位好好休息一日,明日小少爷会在这设宴为诸位接风洗尘。”
“好,还请小兄弟代我们谢谢小少爷了!”
等常乐康远去,倭国一学生向药师惠日打探道:“老师,刚才那人所说的小少爷可是王浩然?”
“没错。”药师惠日见众学生显得激动起来,笑了笑,简单的回答道。他知道这群学生对王浩然甚是尊崇,那些大唐派去倭国的考察队亦是经常被问及有关小少爷的事。如今在倭国,小少爷的名号已经可谓是家喻户晓,还被传得神乎其神。
次日,王浩然在中城包下一家酒楼宴请倭国众人。
犬上御田锹与王浩然一阵寒暄后便介绍道:“小少爷,这位是福田荣一郎,是大和内阁大臣福田藏村的长子。”
“久闻小少爷大名,今日一见,真是荣幸之至!”福田荣一郎行礼道。
王浩然有些意外,这福田荣一郎竟然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笑道:“荣一郎君的汉语说得可比犬上使者还好啊!”
“哈哈……那是自然,说起与大唐的渊源,他可比不上在下。”荣一郎自豪道。
“哦?此话怎讲?”王浩然问道。
“因为在下可是徐福的后裔!”
第178章 王浩然的“馊主意”又来了()
王浩然能猜测到,这福田荣一郎跟随犬上御田锹来大唐,定然用意颇深。虽然王浩然很乐意看到这现象,且不管这事是真是假,能否让大唐和倭国百姓信服才是关键。当然,这说服工作是不能由王浩然或是其他大唐人出面的,他们只能以考证的态度看待此事,王浩然想看看这福田荣一郎准备得怎么样,便问道:“恕我冒昧,荣一郎君既然是徐福后代,可为何姓福田?”
“小少爷有所问,在下定然知无不言。”福田荣一郎从犬上御田锹了解过,眼前这小少爷可不简单,他的意见可是能左右大唐对倭国的态度的。“当年我们先祖徐福抵达大和后,带去了许多当时秦朝的知识,极大的改善了当时大和百姓的生活,被尊为神武天皇。神武天皇生有七子,分别以其名赐姓为福冈、福岛、福山、福田、福畑、福海、福住,而在下则是神武天皇的第二十八代孙。”
“之前犬上使者可不曾向我说过此事,想必在倭国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事吧?”荣一郎所说的故事,王浩然在后世时曾听说过,但是真是假,他也不清楚。不过这能让后世不能确定的事,定然是有几分真的,所以无论真假,只要大唐与这些图谋不轨的倭国大臣配合,就能把这些归为事实。
“确实如此。当时秦朝强大无比,神武天皇担心秦朝朝廷派兵讨伐,这才隐姓埋名,禁止百姓对此有任何文字记载,所以之后的八代天皇亦不曾提及,连期间治理事迹都不曾记载,以致如今的大和百姓眼中,神武天皇就有如神话般的存在。不过,神武天皇的七个儿子的后代都有秘而不宣的族谱,不过这些族谱只传嫡长子,如今又过了七八百年,这七个姓氏遍布大和,想找齐这七本族谱,怕是很难的了。在下曾派人秘密寻找,只找到了福岛这一支的族谱,加上在下这一支,共有两本族谱。这两本族谱记载的世代传承,前九代直系、旁系先祖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族谱中亦有记载一些重大事件。在下这福田一支,在神武天皇的第五代孙和福岛那一支的第六代孙所重修的族谱中都有一些关于神武天皇身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