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诸侯-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还穑

    果然如此,赵枢从牛仔裤掏出一个长方形的白色的物件,赵枢认得这东西,这是后世自己攒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买的步步高旗舰手机。

    原来是自己的起床闹铃,赵枢关掉闹铃,同时也把手机直接关机,现在这个世界没有卫星、没有电力、没有信号,这手机在现在纯粹就是一个摆设。

    赵枢干脆将手机直接扔在床上,按照明月的叮嘱,赵枢把身上这身行头全部换了,直接换成一身华服。

    身着华服,除了头发有点短,说话过于白话之外,赵枢现在跟古人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推开自己的房门,一丝阳光微微泛起,黎明渐渐从云里抬起了头,赵枢放肆的打了一个哈欠,还是略微有点很困,随后便跟着侍从向皇帝上朝的地方慢悠悠的走去。

    走了不知多少青砖玉阶,皇宫之大绝非后世所拍影视剧的影视城所能比拟,赵枢这么一路走来自信是没法找到走回去的路的,所以一直把明月留在身边。

    虚眯着双眼,隔着两三百米远的距离,赵枢勉强能够看清前方宫殿上挂着的牌子,字眉飞扬的写着“文德殿”三个字,尽管对这种文字不是很熟悉,但还好能够认清这三个字。这在后世,赵枢的近视相比同龄人那可是好太多了。

    文德殿巍峨壮丽,是北宋时皇帝上早朝处理各种国政的地方,不过自徽宗登基以后,这文德殿基本上已经是门可罗雀了。

    这身着不同等级颜色官袍的手捧着笏的文武百官从殿内一直站到殿外,早闻北宋官僚体制冗杂,各类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就在赵枢一脸震惊暗自欣赏这座宫殿的时候,只见前方一名身着深蓝色袍服,手捧着拂尘的“男子”勾着腰朝赵枢一路小跑过来。

    “殿下,您可到快些,这就只差您一人了,皇上都等得不耐烦了!”这名太监凑到赵枢耳边小声说道。

    赵枢没有回话,便跟着这个太监向殿内走去。文德殿是皇帝朝见文武百官的地方,官员臣子的侍卫是不允许带进皇宫的,而明月则依照宫里的规矩,留在文德殿前稍远的位置候着,远远的凝视着赵枢。

    赵枢也是倍感无奈,现在就这文德殿附近赵枢认识的唯一可以信任的也就只有明月,尽管这殿内龙椅上坐着的是自己的父亲,但赵枢却是从未见过更别谈有什么感情。

    跟着太监走进殿内,文德殿内极为宽敞,同样金碧辉煌,壮丽雄阔,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场所,除了百官、皇族之外,侍女、太监、禁军也在自己固定的位置站好,不敢交头接耳,在皇族站排的区域随便找了个地方站着,皇族子弟赵枢是一个都不认识,但好在上朝时候场面严肃赵枢也就没有一个个的打招呼,避免了这种尴尬的气氛。

    赵枢学着众皇族,捧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笏,勾着脑袋静候父皇发话,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好像缺了一点什么。

    “难道是有人招惹到这皇帝了?气得半天不说话。”等了两刻钟大约半个小时,依然没见到徽宗赵佶有什么反应,赵枢心道。

    冒着被杀头贬爵的危险,赵枢眼角余光略微上瞟。。。。。。霎时,瞠目结舌,这玉阶之上的龙椅上根本就是空空如也,空无一人。

    这当着这么多文武百官在这候着,这皇帝竟然不来上朝,这简直是匪夷所思,这都快要赶上万历了,可殿内殿外的文武百官却是早就习以为常,没有一点骚动,只有赵枢心中还在大惊小怪。

    可赵枢忘了,这是徽宗赵佶。可没法跟万历比,万历几十年不处理国政,可明军的对外战争是几乎全胜。而徽宗偶尔不经常一下国政,国家对外战争即便是面对强弩之末的辽国也是大败亏输。

    心如明镜的人都知道,皇上不理国政,整日沉迷于奢侈享受,妄耗百出,不可胜数,国库虚耗不浅,而当下又是宦官童贯,丞相蔡京等人当政,一手遮天,这大宋离亡国已经不远了,只是无可奈何,正如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所隐喻的一样,看似繁华的汴京,实则上已是“出则无敌国外患,入则无法家拂士”一切都是浮夸,不少人觉得,或许当初哲宗皇帝驾崩以后宰相章惇极力反对徽宗即位的做法是正确的。

    赵枢向侧面瞟了一眼百官的带头人,看看是谁,只见一个身着紫色常服,手捧象牙笏,身形枯瘦面容憔悴的老头看似显得格外淡定,不过眉宇之间还是透露出一丝焦虑,亦或是欣喜,赵枢猜不透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皇上驾到!!!”沉寂了许久之后的宁静被一名太监扯着公鸭的嗓子打破,赵枢现在都感觉快要站着睡着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监的话音刚落,只听见众百官皇族传来的如雷贯耳的喊声,伴随着的则是齐身跪下叩头,赵枢也是有样学样,跟着双膝跪地顺即叩首,赵枢也是醉了,自己长这么大还没给谁行过这么大的礼,这次竟然便宜了这个莫名其妙的“父亲”。

    “众卿平身!!!”仿佛成了一个固定的套路而非礼节,赵佶长长舒了一个懒腰的同时说道,与此同时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谢陛下!!!”众位百官的谢恩再次让赵枢感受到震耳欲聋。

    “蔡爱卿今日又有何事啊?竟连朕的皇子也都叫来了!”赵佶看了一眼百官之首那名枯瘦的老头,而后瞟了一眼这群皇子。赵佶的目光在赵枢身上停留了好一阵,让赵枢感觉好不自在。

    “启禀皇上!据西边来报,西夏国主李乾顺不思陛下存国之恩,又遣大将晋王察哥衅边于延州诸路。昨夜,接殿前司军报,西夏元昊堂已遣刺客深入京师,妄图挟皇子以复其河西失地!”蔡京捧着象牙笏像徽宗禀报道。

    “竟有这事?是哪位皇子遭袭?”徽宗一脸震惊之余又瞟向皇子站排的区域。众皇子面面相觑,整个朝堂上一片哗然。

    众目睽睽之下,未等蔡京开口,赵枢出列,走到大殿中央,捧着那不知哪来的笏,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于昨夜遭西夏元昊堂杀手袭击,赖于亲军都虞侯、金枪班教头徐宁、侍卫队长周扬及捧日、金枪诸军之拼死相护,儿臣幸免于难!”

    徽宗赵佶长长舒了一口气,还好皇子没让人给掳去。徽宗皇子众多,死一两个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皇子被掳有失国体,西夏若以此相要挟,夺取河西失地则徽宗也是无可奈何,西夏河西失地是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时熙宁开边所得,宋徽宗向来好大喜功,若把先帝夺取的土地给丢了那本朝的脸可就丢大了。

    “西夏不思圣恩,反而贪得无厌,欲谋我大宋国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不严惩,将来必为后患,请陛下圣裁,遣西边诸军谋伐西夏!直捣灵州!”百官中又站出一人附和蔡京。这明显就是蔡京的党羽。

    “赵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这时,又站出一名大臣附和蔡京。

    “臣附议!请陛下遣大兵伐西夏!”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行几十名大臣都纷纷站出来附和蔡京,赵枢想着自己要是当了皇帝,这些人都得要么统统下狱,要么统统砍头。

    “众爱卿都劝朕谋伐西夏,蔡爱卿意下如何?”赵佶瞥了一眼蔡京,问道。

    “回陛下,这既是百官之意,也应万民之愿,更必是众军之心声,老臣也不好多说什么,而当下,陛下可趁此良机,师出有名,必能再次夺取西夏国土,再创先帝熙宁开边之功,故,臣请陛下发兵攻打西夏!”蔡京站出来说道。

    一张老奸巨猾的脸,让赵枢直犯恶心,分明自己想邀功,却非要说别人想要征战,自己只是勉为其难的附和一下,只是他的话打动了赵佶好大喜功的心思。

第九章 朝议() 
西夏与北宋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谓是由来已久,北宋自太祖皇帝开国,统一南北诸国,西夏便以一地诸侯之身份割据河西、陇右诸郡,后北宋直接掌管夏州,危急其割据实力,遂于北宋仁宗皇帝年间揭竿而起,立国号为夏,因国址于西,故称西夏。自西夏开国以后连年与宋朝和辽朝战和,谋求在大国夹缝之中生存。宋神宗熙宁年间,宋军对西夏用兵,史称熙宁开边,是宋朝对西夏掠夺领土规模最大的一次,后哲宗皇帝即位,再对西夏用兵,大兵直逼西夏国都中兴府,是西夏政权存亡最为危急的一次,后因宋哲宗突然驾崩,加之宋军粮道被劫,后路被断只得撤兵。其后,徽宗皇帝即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蔡京与童贯邀功,童贯掌兵西边,连年与西夏征战,屡败西夏军,一度逼近西夏国都左近之灵州城下,后因辽朝干预,宋徽宗迫于辽朝压力只得罢兵,答应西夏请和,然而两国之间在边境上的争端从未停止。

    话说朝堂之上蔡京一党以西夏元昊堂行刺赵枢为由,谎称西夏大将晋王察哥衅边延州路,怂恿徽宗赵佶对西夏用兵。而徽宗赵佶则对又可以再创一次熙宁开边的不世之功感到极大欣喜。

    就在徽宗觉得自己可以建功立业之时,一名身着紫色常服的留着胡须的中年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滋事万万不可!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内之不整,安以事外?当下,江南匪寇方腊等人洗劫粮仓,杀害官兵,祸害乡里,应遣大兵平定,不应再另开边事!”

    “张御史!此言差矣,对西夏用兵实乃不世之功,江南这些毛贼流寇又算得了什么,不成大患,而时下,西夏对我延州诸路用兵,形势危急,时不我待!臣恳请陛下发兵直取西夏!”附和蔡京的另一名大臣在反驳了张姓御史之后对徽宗赵佶说道。

    此番,听了御史的进言,好像也有一番道理,这下开始有点犹豫了。毕竟内乱可是件不小的事,唐朝就因为内乱而逐渐走向下坡路,酿成藩王割据,黄巢起义的悲剧。宋朝极少出现内乱,所以这些事即便昏庸若赵佶,但也得小心应对。

    “陛下!之前,我大军征伐西夏,屡挫强敌,西夏不得已向我求和,而今,西夏非但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竟向我衅边,必是有备而来!我若此次用兵于西夏置江南流寇于不顾,待成大患,我大军于西夏难舍难分之际,必使我大宋陷入首尾难顾,腹背受敌之境地,届时,契丹若趁虚而入,我大宋必万劫不复!列祖列宗打下来的江山将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之局面,臣请皇上三思啊!!!”张姓御史说完便跪下向宋徽宗叩首。

    这句话更是动摇了宋徽宗讨伐西夏的决心,毕竟没讨着功绩不要紧,要是把大宋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死了可没脸见列祖列宗了。

    “陛下,自古平定流寇内乱必是旷日持久,虚耗国库,若短时间内无法平定方腊流寇,则待西夏大军夺取其河西失地之后,兵犯陇右,虎视中原,则我更是首尾难顾。孰轻孰重,应先彻底讨伐西夏,而后兵锋转向剿灭方腊,方使我大宋以虎踞龙盘之势立于不败之地。”

    。。。。。。。。。。。。。。

    就这样两派人马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个你死我活,旁边的皇族看得无聊忍着哈欠一直在犯困,而赵枢则是像看斗鸡一样看着这两拨人马的唇枪舌剑。

    在后世,赵枢偏爱宋朝,曾不少看过相关的史书和影视剧,在他的印象中,徽宗皇帝年间,自童贯大败西夏之后,西夏向宋朝企和,宋夏两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安无事的,至少在赵枢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没有战事的。但因为自己贪恋汴京繁色,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一个元昊堂在半路行刺,才让邀功的蔡京等人找到了向西夏出兵的借口,或许历史将从这里发生改变。

    按照自己后世对北宋的了解,宋朝和西夏在这个时间段是相安无事的,而后来揭竿而起的方腊起义军也在不到两年就被宋军剿灭,根本就没有像监察御史张所所说的那样危急。

    反正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方腊等人聚众起义也是在一年后,在这之前也没见赵佶怎么派兵去管江南,大宋朝廷照样能够将他解决掉,何必急这一时呢?

    “启禀父皇!这河西陇右之地自汉唐以来本就是我汉家江山,今为夏人所窃取,夏人本是我大宋臣子,后竟行不臣之事,幸赖先帝宽怀,未将之剿灭,反每年恩授岁赐。而夏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思图报,安边守土,竟屡屡犯我大宋,是可忍孰不可忍,若此次不彻底铲平西夏李氏党项一族,则他日还将来犯,则我西边永无宁日,是谓,长痛不如短痛,待我大军将西夏铲平之后回头剿灭方腊,我大宋将永享太平盛世,此后无论北辽契丹亦或东夷女真皆不敢衅我大宋,必俯首称臣耳!是谓四海之内,莫非王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