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陈仓

    就是关中西边的战略通道。刘范从街亭城出来,第一个就要攻下陈仓。但是陈仓是一座坚城,又有两千人驻守,十分难攻克。最后还是马岱灵机一动,想出了主意。原来的陈仓守将是马腾,所以当马腾离开陈仓投靠刘范的时候,朝廷没有办法,只好任命当时马腾的一个副将为陈仓守将。说到这里,刘范就知道马岱的意思了。于是刘范让马岱去和陈仓守将交涉,不多时,马岱以让陈仓守军退入凉州为诱惑,终于说动了那名守将,其人愿意率领这两千兵马以及他们的家属进凉州。

    所以,最大的问题也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长安城。在东汉建立初期,为了防范和打击羌人,朝廷在长安城设立了一支军队,名叫雍营。当时,朝廷在地方布置的兵力只有三大营:雍营、渔阳营、黎阳营。所以,雍营当时驻扎几万军队。

    但随着东汉政权的稳固,朝廷不需要再劳民伤财地留着雍营,所以现在长安城只有区区几千人,而且这支军队的统帅还是个买来的官。所以,当刘范快速经过长安城下时,长安守军都是看呆了,也不敢出城去阻挠奔腾不息的西凉铁骑。刘范留下一千铁骑盯着长安,率领其余的骑兵马不停蹄地赶往潼关。

    沿途,刘范又相继留下四千骑兵盯住蓝田和扶风等大城。为了行军快速,不给朝廷一点反应机会,刘范学习蒙古铁骑,这次给十万铁骑准备了三十万匹军马,每个军士都能骑乘三匹马,保证全军的速度,也可以保护军马。因为往往骑兵在快速行军和逃命的时候,会完全不顾军马的感受,一直抽打军马使之奔跑不止,直到军马累死为止。比如,努尔哈赤在被李成梁追杀的时候,就把他的军马给累死了,幸亏当时他躲起来,不然就没有所谓的大清了。

    三十万军马,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不可能的。上两次中原王朝拥有这么多军马的时候,还要追溯到秦朝和汉武帝时期。就连富有天下的朝廷,其掌握的军马,也不会超过十万匹,而且也不会有像西域马和蒙古马甚至是大宛马这么优良的战马。

    除了这三十万匹军马之外,刘范在西域的伊犁河谷还留有十四万六千匹军马。在此次出征中,刘范还极为大方地给十万铁骑中的一万骑提供了珍贵无比的大宛马两万匹,这都是上次玉门关之战后,从战场上缴获的。

    于是,刘范和张辽、田丰、刘诞带领这装备着汗血宝马的一万骑,以最高速度奔向潼关。因为汗血宝马是日行千里,况且每个骑兵都有两匹马,可以随时换乘休息。为了快点,打朝廷个措手不及,刘范和手下的这一万骑兵一天都不停下歇息用餐,直接往潼关飞去。不过一天之内,在下午的时候,刘范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到了潼关底下。

    接着,刘范这才让疲惫不堪的军士们休息吃饭。而刘范则写了一封信,让潼关的守军交给徐申。看到这一支精锐骑兵风一般的出现在潼关之下,潼关上的五千守军都惊呆了,个个都以为他们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

    守将徐申也有些吃惊。因为上次朝廷派去蒙骗刘范的钦使通过潼关时,曾经代表朝廷给他带了一句话,就是要谨守潼关,不能让任何人通过。徐申老实人,就照办了。

    但钦使刚刚和他说完这句命令之后,不过五天,就有人想强行通过潼关,这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很快,刘范的信徐申收到了。其中的内容,让徐申胆寒。这是他第一次知道了朝廷已经扣压了他的老师,卢植。又怕徐申不相信卢植已然被扣,刘范还将朝廷和他之间的争斗全都给说了出来。

    结婚,徐申果然像赵云预想的那样,还是决定忠于朝廷,背叛卢植。因为徐申看完了信,坚定地相信朝廷不会对他动手。最大的原因就是,徐申当时拜卢植为师,只不过是为了政治镀金罢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孝敬卢植。等卢植举荐他当官之后,徐申就彻底忘了卢植。所以,徐申不想为了卢植这个一个月的老师和刘范这个素未谋面的同学,而冒险背叛朝廷。

    事已至此,刘范只有采取离间计了。刘范又给徐申写了一封信,言明他在雒阳城里还留有诸多党羽,他们会把徐申和卢植、徐申和刘范之间的关系禀明朝廷,同时,建议朝廷立刻派人去收回徐申的兵权,并把他也算做卢植的党羽,加以清算。

    接到刘范的第二封信,徐申彻底傻眼了。徐申能当上校尉,并非不知道在雒阳之变之前,刘范和他父亲的党羽的数量,有多么庞大。虽然经历了雒阳之变,他们的党羽七零八落,但保不齐就有一些隐藏得深的党羽还在雒阳朝廷之上。万一朝廷清楚了徐申和卢植、刘范之间如此重大的关系,那朝廷肯定会怀疑他。朝廷还把卢植的党羽害得那么惨,这要万一朝廷疑心之后,果然对他下手可怎么办。现在,徐申知道,不管朝廷会不会派人来把他押解回雒阳,朝廷也会对他退避三舍。退一万步说,朝廷没有相信刘范党羽的谗言,徐申也一直忠于朝廷,但等到眼前这事情一了结,朝廷为了稳固保守起见,也不会再任用一个叛贼的徒弟出任大官了。这样,徐申以后的仕途就没戏了。

    徐申看到这一段时,绝望不已。再看下面,刘范的话锋一转,许诺事后庇护他,而且给他不少好处。这让徐申看到了些许希望。徐申也知道,近些年来,凉州已经不是以前的凉州了,环境比朝廷管辖之下的州郡要好得多。而且徐申还是刘范的同学,如果再帮他打开潼关,凭借这一层关系和这一次帮忙,就算徐申以后可能当不了什么官,那他在凉州也能有个更好的生活。

    于是,徐申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命令守军打开了潼关,把刘范迎进去。至此,最关键的潼关也被顺利拿下了。

    经过今天上午的取陈仓,和下午的赚潼关,刘范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关系很重要。要没有马腾以前在陈仓积攒下来的人脉,马腾把马云鹭嫁给刘范,那估计陈仓这一座小而坚固的城池,就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要没有刘范和卢植的师徒情分,徐申曾在卢植门下求学的经历,那天下第一关,潼关,就会成为害死刘焉、刘虞、黄琬、卢植、蔡邕等人以及他们的党羽的一把刀。

    万幸,刘范是个关系户,所以只不过一天之内,就能长驱直入,将整个关中穿凿而过。潼关已下,接下来,就是和朝廷面对面的时候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进入潼关之后,刘范就让军士们休息一夜。一天到晚,他们马不停蹄,一刻也没有停下,不容易;他们的汗血宝马也都有些疲惫了,全身的皮肤都在流汗,让它们看上去都是血淋淋的。但休息是要休息,刘范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徐申手里还是握有足足五千步兵。一天到晚的奔腾,也让刘范和田丰累的不行,所以徐申这么大的威胁,他们竟然都没有时间看出来。刘范也就没有要求徐申把潼关的守军交给他领导。到准备睡下的时候,刘范才想起这茬来,赶紧让军士们轮流守夜,另外让刘诞的锦衣卫盯住徐申和守军的动静。这一夜,徐申也没有干什么。

    等到天亮了,后续的九万骑兵这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牵着比他们更加疲惫的战马涌入潼关,安营扎寨。刘范让军士们休息一天,不然就他们这状态,又累又饿,也不可能有力气去对抗朝廷。刘范还顺便让徐申交出了兵权,同时把他和他的部下都给软禁起来,严防他们万一想不开,又要突然变节。徐申等将只能乖乖地从命。

    等大军休息一天后,刘范派遣张辽,带领一万骑兵骑着汗血宝马去包围潼关以东、雒阳城以西的两座重要城池,渑池和新安。其中,渑池和潼关一样,同样是位于山东(崤山以东地区,不是山东省)通往山西(同理,崤山以西)的必经之地。潼关和渑池,也都是在成南北方向的崤山中的唯一一条山谷上。只不过,渑池在山谷的喇叭口,地势开阔;而潼关则是卡在崤山山谷最为狭窄的山口,所以渑池的战略重要性远远不如潼关。

    但这战略重要性只是相对于从东方进入西方而已。如果是从关中方向出潼关,第一个直面的就是渑池。所以渑池对山东地区还有一定的保护和预警作用。

    新安,则是位于中原平原上,位于渑池以东,雒阳以西,是雒阳城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新安危急,则雒阳城危急。

    刘范派兵前去,只是包围这两座城池,并没有攻克它们的意思。尽管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驻守它们。万一刘范连渑池和新安都拿下了,那朝廷就一定会认为,刘范这是要彻底造反,从朝廷手中夺取天下了。所以,刘范不能动这两块诱人的奶酪。

    由于朝廷对于西凉军阀集团的打算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他们已经知晓了朝廷自己干的好事,所以朝廷仍然没有什么反应。他们就等着刘范中了钦使的计,乖乖地进入雒阳城来。所以,为了让朝廷知道他们危险了,刘范故意指使张辽对新安和渑池围三缺一,并放出守军派出给朝廷报信的斥候。等朝廷知道刘范已经在三天之内越过关中,并且拿下潼关,包围渑池和新安,威胁雒阳时,他们就会知道,刘范为了人质来了。

    只有渑池和新安两城的报告,或许还不足以让朝廷知道事情有多严重。所以,刘范斟酌了很久,决定选一名使者出使雒阳。刘诞第一个就举起了手。刘诞也是刘焉的儿子,想着父亲在雒阳受苦受难,心里不是滋味,所以他决心一定要干点什么。可他又不是将军,不能领兵打仗,能力太弱了。兄长兼主公的刘范一提出要派遣使者,刘诞就看到希望了。由于他的身份,他最有可能当使者。

    刘范本来不想让刘诞,就是担心朝廷奸诈无信,万一又把刘诞扣下了,那可就白搭了,这就是白白又给朝廷送去一个要挟的砝码。到时候,营救人质就无从谈起了。由于大意轻敌,他已经让刘焉他们遭了难了,再也不能让他最出色的兄弟再为他以身试险了。

    但田丰才不会体察刘范这层心思,他就力主让刘诞。刘诞也是信心十足,刘范也确实没有别的人选,所以只能无奈地把刘诞送走。刘范另外交代了刘诞一些事,让他在谈判时如何应对朝廷。刘诞带上一百多个锦衣卫,就出发了。

    过了渑池和新安,从高耸的崤山山脉到了广袤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道路也越来越广阔,沿途的流民一群一群的,也越来越多。不多久,只用了半天时间,刘诞就率领锦衣卫来到了雒阳城下。只见高达四丈的雒阳城郭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旌旗和头盔。看来,雒阳城已经实行戒严了。

    刘诞在仰望雒阳城头时,西城门上的南军士兵已经发现了刘诞。看着身着华丽的金色飞鱼服,腰间挂着绣春刀,骑着清一色都是黑色伊犁马,显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锦衣卫一百多人,南军士兵们都羡慕不已。别说是朝廷里的公卿大臣穿的古朴典雅的朝服没有飞鱼服华丽,说句大不敬的话,就是当今皇帝的以黑色和红色为主基调的龙袍也没有如此鲜亮。

    等城头上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渐渐消失后,南军士兵们这才恢复了理智。他们赶紧派人去找来他们的校尉。结果那个校尉来了,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事不是他能应付的,所以只好请来了一尊大佛,何苗,也就是何皇后和何进的弟弟。因为大姐和二哥的原因,当上了左中郎将,替姐姐和哥哥掌握一部分南军。

    何苗知道了情报,打西边来了一百多骑,还穿着怪模怪样的衣服,他一听就知道不好了。现在唯一有能力能从西边派来骑兵的,无非就是西凉军阀集团。现在刘范已经派兵到了雒阳城下,其意味不言而喻了。

    因为何苗的家庭,加上何苗也是中郎将,大汉朝廷里比较重要的军官,所以他也知晓朝廷和西凉之间的矛盾已经因为刘焉等人下狱此事,彻底地被激化了。现在刘范突然从遥远的西凉遣兵东来,莫非是要侦查一下雒阳,好为之后攻打雒阳城做准备?何苗被吓傻了。

    何苗不明白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关中明明以前各个重要城池,如陈仓、长安、蓝田等城池,还有潼关都驻防有军队。按理说,刘范要是想起兵,这些战略要地再怎么孱弱,也能够阻挡他的大军十几天的时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朝廷作出反应。所以,基于这一点,朝廷没有增兵关中,以免引起西凉方面的注意。

    但是仅仅不过五天,西凉的兵马就抵达千里之外的雒阳城下,他们是怎么过来的?难不成,关中的城池和潼关,都投降了刘范不成?何苗是越想越害怕,赶紧从府邸策马上了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