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峙率亲钗屎纤堑难≡瘛

    于是刘范拜访了蔡邕和卢植,向他们建议,由刘范建立一座书院,让蔡邕和卢植担任祭酒,然后再在天下广泛招生,由他们两人负责教育。听闻刘范的计划,蔡邕和卢植当时一点都没有犹豫,立即就答应了。

    刘范大喜过望,当天就找来了负责工程建设的马钧,让他在凉州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建立起一座书院。马钧最后还是在金城的金城县城里找到了一个地方。金城,就是后世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那里本来是上次凉州叛军首领韩遂的府邸,韩遂控制凉州期间,都是以金城作为大本营。故而他的府邸也足够的宽敞,甚至比刘范新建的州牧府还要大,足够建立起一座书院。

    既然是在金城郡的金城县城,又有另一座著名的书院因颍川郡的郡名而得名,所以刘范为了呼应颍川书院,就给这座新的书院起名为金城书院,听起来气势比颍川书院更为磅礴宏大。

    有了祭酒,又有书院,现在就差教材和学生了。教材在刘范看来,并不怎么难解决。因为他拥有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印刷技术已经成熟;又有造纸术,只要给官营的印刷厂下达一个指标,几天之内就可以迎刃而解。加之卢植和蔡邕都是大儒,自然手里会珍藏着一些古籍的孤本。他们也愿意把自己多年来的心血拿出来,印刷出更多的书籍,让原来是孤本的书籍,重新变得流行起来。有了这么多书籍,刘范就又可以计划在金城书院里增设一个图书馆。

    最后,就是招生问题了。招生对刘范来说也简单。锦衣卫遍布全国,十三个州的每个郡都有锦衣卫的分布,最少也有一个人。锦衣卫还把业务扩展到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国家。被渗透的国家,最西边的是康居。刘范只需要给锦衣卫都指挥使刘诞交代一下,金城书院成立和招生的消息,自然会传遍大江南北,让大部分天下人得知。

    为了招生,刘范也提出了很丰厚的招生条件。第一,招生不限出身,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世家大族出身,亦或是平民出身,甚至是赘婿、奴婢、徒附、罪人都可以参与,如果奴婢等社会底层能够进入金城书院,书院会负责提供帮助,比如是奴婢和徒附的话,书院出钱帮助赎身;第二,年龄十三岁以上即可;

    第三,书院对家庭贫困者不收取或者减免一部分学费,对家庭富裕者则收取每年一万钱的学费;第四,书院设立西州奖学金九万钱、刺史励志奖学金三万钱,和祭酒励志奖学金一万钱,奖学金并不局限于金钱,可以用粮食、食盐、丝绸、文房用品、良马、羊、酒这些等价物代替,一共三级奖学金的名额由祭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第四,书院实行后世的大学四年制;第五,书院在学生毕业时设置毕业考试,考试通过后再参加官府的考试,两次考试都通过的,就可以出任官职;第六,如果学生自愿搬到西凉居住,可申请书院出钱帮助;第七,学生可以不限量的使用书院提供的纸张和书籍。

    如此丰厚的招生条件,刘范就不信没人来。尤其是最后一条,规定学生可以自由使用纸张和书籍,可能是最为吸引士人的条件。自从刘范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进后,新纸别称冠军侯纸,已经在东汉各个领域大行其道。由于新纸的质量与刘范所处的后世的纸张质量相差无几,而蔡侯纸的质量和使用体验还不如帛,所以新纸取代了竹简和帛,成为最受欢迎的书写媒介。

    但,这并非代表着新纸走入千万家。刘范明明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纸张,产量几乎能让全天下的穷人都买得起,但他没有把纸的价格降得太低。原因就是刘范要奇货可居。刘范将新纸作为凉州的主打出口商品,主要面向丝绸之路和东州。价格是帛的价格的一半,仍然十分昂贵,但不论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还是东州(崤山以东的州)的世家大族,依旧趋之若鹜。哪个世家要是不用新纸来作为拜帖,依旧用帛书写拜帖,会被所有人看不起。

    普通的世家都如此,那更别说朝廷了。朝廷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自然签发诏令的数量庞大。为了紧跟潮流,不失了朝廷的气派,朝廷也不得不购买新纸来书写诏令。丝绸之路上的外国商旅,一般使用羊皮纸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自然比不上新纸。所以,外国商旅纷纷弃用羊皮纸,使用新纸。他们也发现了新纸的广阔商机,所以不少人大量地抢购新纸,再倒卖到其他国家,从中赚取差价。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纸,其地位已经快和丝绸、瓷器差不多了。

    一年下来,刨除人力和运输等成本,新纸就能给刘范创收不低于五亿多钱。

    新纸如此紧俏,那些寒门子弟当然是望眼欲穿。如果金城书院提供源源不断地新纸,相信不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都会为之一振,进而加入金城书院。

第三百二十七章 讲武堂立() 
在教学内容上,刘范依然坚持沿用孔子的君子六艺,也就是礼、乐、书、数、射、御。礼顾名思义就是礼仪;乐是学习音乐,掌握一些重要的乐器,比如琴、瑟、萧、筝等;书就是学习经典,主要还是儒家经典;数就是学习算数几何;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驶马车。

    但刘范认为,在如今大争之世,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多有变通。首先,刘范规定了书的部分,不仅包括儒家经典,还要包括法家经典。两汉三国在多数没啥见识的人眼里,都是被儒家思想所占据。其实这种看法是极其肤浅的。汉朝其实奉行的是外儒内法,表面上看起来统治思想是儒家,但法家思想才是汉朝最为关键的统治思想。

    汉朝统治者在主张儒家治国的同时,也不忘利用法家。如汉朝制定了严酷的九章律,后来历代又不断地补充。曹操其实也是法家,他所推行的政策无一不带有法家色彩。学习法家经典,在两汉还是一种潮流。而且在董仲舒改造新儒学时,就没少把法家思想糅合进新儒学里去。故而,刘范强调法家经典的学习,并不会引起任何争议。

    刘范还规定,御这一科目从驾驶马车变为骑马。驾驶马车在刘范看来,一点用处也没有。之所以孔子把驾驶马车列为君子六艺之一,也只不过是因为驾驶马车在春秋战国时,是贵族们的消遣和身份象征。孔子就是一名破落的贵族,当然要支持御作为学科之子了。但刘范不需要身娇肉贵、金枝玉叶的贵族,他需要的是会骑马的人。

    现在刘范已经离不开骑兵了,他起家的基础,和现在身为三州之主的底蕴,就是西凉铁骑。但汉人终归不是游牧民族,是孱弱的农耕民族。游牧民族生来就会骑马,当然战斗力高过主体军队是步兵的汉人了。宋朝产马地尽皆让游牧民族占了去,没有战马,所以宋朝弱小不堪。唐朝拥有多个产马地,辽东、幽州、河南地、河西走廊,甚至是西域和青海,所以才能面对游牧民族威风八面。

    要想让大汉重新伟大起来,就必须拥有数量庞大的骑兵。有了战马和产马地还不够,还需要培养起骑马的风尚,让更多的汉人学会骑马才行。刘范希望借助金城书院,先让骑马风尚在书院中流行开来。等金城书院声名显赫,书院的学子们就能将骑马的风尚传到普通百姓之中。只要会骑马的人越来越多,那刘范在扩军时就少了很多麻烦,也不用再浪费一两年的时间,让骑兵纯熟掌握骑马技巧。

    对于刘范作出的改变,在刘范和蔡邕和卢植商量时,两人都没有反对。相反,他们两人还大大的鼓励支持。首先,蔡邕和卢植认为,不仅法家经典可以加入“书”的教学范围,还应该加入墨家、阴阳家、农家等多种学说。刘范闻言,不免吃了一惊!他还以为,蔡邕和卢植都是大儒,自然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想到他们在对待其他学说上,竟如此宽容。

    这时候的刘范才回想起来,其实何尝是他们两个大儒,整个两汉都是如此。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诸如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异端学说”仍然还说大行其道。比如,曹操曾下令让贵族世家等薄葬,他在临死前的诏书也规定,死后必须薄葬,意思就是不要陪葬太多。薄葬,就是典型的墨家思想。又比如曹操著名的谋士程昱,荀彧在推荐他时,就说程昱精通多种经典,学识渊博。

    所以,刘范也同意了墨家、农家和阴阳家加入“书”的范围。至于御改为骑马,就交由卢植教学了。卢植本身就是一员名将,曾经打败张角,把张角围困在城内不得动弹。要不是让左丰诬陷,他早就砍下张角的人头了。

    刘范看着卢植,心里又催生了另一个打算。既然卢植是名将,精通武事,也是不可多得的国士,为何不让他教授西凉军武将呢?其实,西凉军的武将中,大多数都是属于精通骑兵的将军,如张辽、赵云、马超、庞德、马岱等,善于统领骑兵作战。但如黄忠、张颌、文聘、魏延、阎行等,在统领骑兵方面表现平平。这些人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上,都是统领步兵的将军,自然不擅长于统领骑兵,尤其还是西凉铁骑这般庞大的骑兵。

    步兵,由于性质的特殊性,所以更加需要紧密的操练和配合以及指挥。不像骑兵,因为有很强的机动力和冲击力,不需要像步兵那样要排成紧密的阵型,彼此之间,配合十分重要。来自后世的刘范,很清楚自己手下的将领各自有什么样的能力。黄忠等将领,自追随刘范以来,一直都是统领骑兵,一直都没有时机学习摸索如何统领步兵。所以现在刘范手下,最精通步兵之道的,只有区区一个高顺。所以,在刘范扩招十万步兵后,刘范只让高顺和他的陷阵营负责指挥。

    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十万步兵成军在即,黄忠、张颌、文聘、魏延、阎行,他们必须要尽早熟悉步兵才行。现在,刘范把目光投向了战场经验丰富的卢植。

    刘范希望卢植可以帮助他教授西凉军的武将,提高他们的统兵能力。卢植当然是一百个答应了。于是,刘范决定,增设一个专门教授武事的教育机构,名字刘范也想好了,就叫讲武堂。由卢植和刘范出任讲武堂的祭酒,主要负责的是西凉军将军、校尉、军侯三级军官的教育,并负责对他们进行考核。

    除了这些,刘范还要把讲武堂和军屯政策相对接。因为实施军屯策后,肯定有超过百万人选择参与屯田军。屯田军在农闲时或者战争爆发前,需要进行和西凉军同样的操练,战时也作为生力军补充到战场上。讲武堂也将负责整个屯田军的操练。

    讲武堂的设立,可以让西凉军和屯田军的操练更为系统,也可以加强刘范对于军权的掌控。

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 
对于安置流民、开发天州和昆州而言,建立金城书院和讲武堂不过是些小事。而安置流民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凉州、天州、昆州推行屯田制。只要屯田制首先在凉州试点推行顺利,然后再顺理成章地推行到天州和昆州,最后辅以以工代赈政策,安置流民就能从所有人,包括朝廷官僚和西凉臣属们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得轻而易举。而推行屯田制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先要在凉州开始推行。

    自刘范杀了韩遂,收服羌族和氐人后,凉州平定了两三年。在此期间,迁徙入凉州的流民达到两百五十多万人。虽然还有近五十万人还没有得到完全地安顿,衣食还有问题,但也已经距离安定下来的目标不远了。但问题在于,凉州之前推行的,是刘范根据后世天朝使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建立起来与之相差不大的田亩制度。唯一和责任制不同的是,天朝胜在不用上交农业税。这也是因为天朝的工商业产值太高,原本在中国两千年最为重要的农业产值,开始在时代的日新月异面前变得无足轻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负担很小,加上刘范时不时的就免征赋税,这个制度自然对百姓最为有利。如果推行比前者负担更重的屯田制,或许会引起全凉州农民的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盛世自然是最为适合的农业制度,但现在不同,不远的将来就是乱世,而乱世需用重典。在乱世中,屯田制能够提供更多的军粮,更能支撑长久的军阀混战,也更能最高限度地保障底层百姓的安全,使之不会因为旱涝而造成饥荒。这实在是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为优良得多了。从所有角度看,屯田制的推行是势在必行,没有得商量,没有得退步。刘范这次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顶着骂去推行了。

    于是,在和幕僚们商量之后,酝酿了半个多月,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