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敖曹是一直追随高欢的得力大将,百战不败,元玉英再不懂战事也知道这个人。是因为高欢对高敖曹实在是太器重了,几乎到了无条件迁就的程度。

    “世子告诉我这个,想必心里已经有主意了吧?”元玉英尽管心里已经如同被巨石压着,又担心在广阳的夫君宇文泰,但还是勉强镇定着问道。

    “那夫人有什么主意?”秃突佳反问。

    “没什么主意,”元玉英忽然昂起头来,秃突佳在一瞬间看到了他从未在她身上看到过的英武果决,如同男子。“我答应过夫君,若真的有这一天,便亲为弓矢,以保天子,保社稷,守卫国都,以性命相报。”元玉英向着秃突佳一礼道,“多谢世子告知。”

    “若是柔然帮丞相退敌呢?”秃突佳盯着她问道。

    “世子究竟想要什么,不妨明说。”元玉英坦然相对。

    “要丞相娶柔然公主,我的妹妹做嫡夫人。”秃突佳半真半假地道。

    元玉英犹如被当头一棒,沉默了。

    两个人对视良久。

    “怎么,夫人不肯吗?”秃突佳逼问道。

    想起当初,元玉英自己也明白,她也是弟弟元修为了拉拢宇文泰才为他们赐婚的。她和宇文泰之间一直就是波折连连,总隐约觉得他心里有个地方是不会让她进去的。如今弟弟元修早已经灰飞烟灭,她这个长公主也名不符实,也许真正和这个丞相府不相宜的就是她吧。如果宇文泰娶了柔然公主,真的能让大魏强盛起来,这对于大魏社稷和宇文泰来说都是好事。她离开了也只是她一个人的心痛,还是值得的。或许她早就该离开了。

    “我答应你。”元玉英昂然直视着秃突佳。“只是不知道这话是世子说的还是柔然说的?若是柔然说的,柔然看重的是大魏,还是看重的只是宇文泰这个人?”元玉英一针血地问道。

    “你疑他?”秃突佳是极聪明的人,他有点不敢置信地问道。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如尖利的锥子,直接扎进了元玉英心里。

    “他永远是我夫君。”元玉英的声音沉缓下来,“我只能为大魏社稷而死。”

    秃突佳陡然一惊。这个长公主的心机太深了。若是宇文泰一心为社稷,他是国之柱石,那为了宇文泰就是为了大魏,可如果宇文泰和大魏社稷并不一心呢?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

    广阳在长安之东,渭河之南,距离长安数十里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宇文泰驻军于此就是为了迎击东魏军,以预作屏障。只是长公主元玉英和柔然世子秃突佳说的都不对,宇文泰此时此刻并不在广阳。

    其实宇文泰早已经接到军报,知道高敖曹率军直奔上洛而去。他在广阳的行辕中和于谨、赵贵等人又一次详细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不只督将们心中忐忑,宇文泰自己也知道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若真是败了,便真连翻身的机会都难再得,高欢指挥,高澄率军,一定会乘这个机会彻底迎头痛击。

    灯光照着舆图,车骑将军于谨就着灯光把西魏军的三路进攻线路又一一述说了一次。这一来东魏的进攻策略就完全明了:以西魏都城长安为目标,兵分三路,形成合围之势。

    原先预订直击窦泰的策略背景是,只知道高澄在蒲津关,窦泰攻潼关,并不知道还有高敖曹攻上洛这一路。如果只是蒲津关和潼关,高澄和窦泰之间距离不远,互为依援,但也容易被西魏军利用,打个时间差。这么说起来,轻骑突袭的策略还是可以一用的。

    现在的问题是背景发生了变化,突然又出了高敖曹一路。其实连诸督将心里都没底,能不能守得住上洛。或者根本不敢去想那个结果,高敖曹的威名西魏诸督将也知道,上洛基本是要丢了。如果这么一来,高敖曹取了上洛直奔蓝田,再后面就是长安了。按原订计划,就算打败窦泰,保住潼关,拦住了因辎重不能及时救援的高澄,可是谁去求长安?谁来抵挡高敖曹?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宇文泰身上。这些督将都是跟着宇文泰平定关中追随而至的。用不着讳言,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这个胆子去提议,毕竟关系太大。为保万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分兵拒之。

第160章 :蒲津关两强又相遇() 
宇文泰把目光从舆图上收了回来,回身看看齐聚他身后的几个督将,这是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心腹。

    “洛州刺史泉企就是上洛人。”宇文泰不提战事,不提如何应对三路西魏军,忽然提了这么一句。

    洛州刺史泉企,是历数朝的老臣,本就出身于商洛豪族。先帝元修的时候又受过眷顾之恩,所以从来不认东魏所奉的皇帝。元修西迁时,泉企也曾命子侄督乡里出大谷以御追兵而接应皇帝。种种原因想下来,泉企一定会尽全力以命相搏,这也是宇文泰心里筹算好了的。

    “主公还是要按原计而动?”于谨向来谨慎,又追问一句。

    赵贵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宇文泰。

    宇文泰忽然微微一笑,“当然不能按原计。”

    “主公如何吩咐,吾等不惜此命必血洗东贼。”赵贵忿然而动。

    宇文泰微微摆了摆手,制止了赵贵及他身后独孤信、李弼等人几乎要跃然而动的势态。

    “既然高澄大将军不辞辛苦地从邺城到了蒲坂,吾也不妨陪他尽兴到底。许久不见,倒甚是想念。如今机会正相宜,若要等到战败而归时,想必大将军也就没有了与我见面的兴致。”宇文泰一副镇定自若、成竹在胸的样子。

    “主公要去蒲津关以身诱敌?”赵贵抢先把几个人的心里话说出来。他一双眼睛目光炯炯的眸子瞪着宇文泰,显然并不赞同。

    “大将军都不惜其身,我又为何不可?”宇文泰笑道。“等我到了蒲津关汝等便把消息放出去,就说我去和大将军会晤攀谈,想退保陇右,望大将军高抬贵手,不要苦苦相迫。”

    宇文泰在几个督将之间一边漫步一边吩咐道,“汝等按原来设计,命骑轻整装以待,只要一接到我号令,立刻出潼关痛击窦泰所部。”他停下来看着众督将,“把所有的兵力都压上去,只此一次,一定要打得窦泰全军覆没。只要没了窦泰,回师再袭高澄,趁其新创,吾等一鼓作气,必能得胜。再剩高敖曹,便是孤军深入,何况上洛和蓝田关也不是那么好过去的。”

    赵贵等人见他主意已定,便齐齐拜道,“主公但请安心,吾等必不负主公。”

    宇文泰扶起赵贵道,“思敬和我去会高澄,此间事就都交于元贵主持。”

    赵贵有决断,于谨谨慎,这也是宇文泰和他们相与多年懂得什么时候该用谁去做什么。

    这几日天气回暖,阳光普照,黄河两岸不管是东魏军还是西魏军的心情都淡定了许多。西魏军不再是前两天的惊惧之状,东魏军也渐趋平静。防守的依旧防守,造浮桥的依旧造浮桥。只是说不准哪天浮桥真造好了,东魏军渡了河,两厢里真打起来,那又会是另一番场面了。

    大将军高澄依旧是袴褶,两裆铠,好像从来就不知道冷似的。他漫步在黄河边,身后跟着不苟言笑的陈元康,中规中矩地亦步亦趋。高澄在前,陈元康在后,两个人谁都没说话。天气暖和得已经有点不像是隆冬时节了,阳光耀眼,照得黄河冰面上都有点波光粼粼的感觉了。

    高澄忽然停下来,从地上随手拾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然后用足了力气投掷出去。石头划出一道漂亮的抛物线,随后坠落到冰面上。一瞬间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石头砸破了冰层已经沉入河水中。

    高澄转过身来,这时陈元康也跟上来了。

    “长猷兄,这几日西寇都有点心不在焉了,看来只造浮桥声势并不够,等浮桥造好了,也不妨渡河去拜访一番。”高澄说完又转过身看着河对岸。

    “世子所言极是,确实是虚张声势过了些。若说前几日冰面结实,不急着造浮桥还可信,这几日冰面渐化,别说辎重,就是人都难以过去。若还是未见浮桥造好,也实在是说不过去。”陈元康跟过来,也看着河对岸回道。

    高澄看着黄河西岸,如同东岸没什么区别,都是寂寥的冬日风景。高澄一直不说话,只是看,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陈元康以为他是心里着急,便劝道,“世子也不必着急,此时西寇力衰,就算宇文泰真的率军而来也是强弩之末,必无力和世子一争高下。”

    高澄微微摇了摇头,陈元康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半天高澄才转过身来。他的双眉不是那种过于粗鲁的浓眉,也不是线条太刚硬的剑眉。他的双眉分外精致,线条柔和得像女子一般,但因为眉须比女子浓重,就兼有了英武的男子气和倾国之美的俊秀气。这样的双眉和羊脂白玉般的肌肤相衬,怎么能不让人惊艳。何况还有顾盼之间善睐的绿眸,无疑是会颠倒众生。

    只是现在这一双精致漂亮的双眉堆砌着数不尽的忧虑。“长猷兄,吾所忧不在蒲津关。”他顿了顿,微蹙的眉头,以及满面思虑显得格外少年老成,谁能想到若论年纪他还只是个少年。“只怕宇文泰不肯来。他若来了,许久不见,何妨慢叙离情,若能留住他,才更显深情厚意。”

    陈元康才明白,原来世子是担心宇文泰识破大丞相高欢兵分三路有实有虚的计策。如果真是这样,必得要想个办法诱敌而来才是。“世子,宇文泰已经坐镇广阳以卫护长安。况且广阳为潼关之背,不管是上洛、还是蒲津关都可以居中调停,想必宇文泰不会亲率大军来蒲津关和大将军交战。”

    高澄忽然笑了,“黑獭不来,我等也可前去拜访。”

    “世子,万万不可,轻举妄动万一有闪失,就是下官拼了性命也难换回世子。”陈元康虽然有谋略,但是不知道怎么忽然脱口而出的话却让人觉得大有毛病。他也自悔失言,“下官是说,世子不必急于一时,不防静以观变,关中人至相食,国势式微,宇文泰拖不起。”

    “长猷兄,宇文泰是拖不起,可我们也拖不起。”高澄对陈元康从来都是不隐瞒自己的心思。

    “世子是惦念邺城?”陈元康不提晋阳,只提邺城,也心领神会。“大王和王妃都在晋阳,太原公镇邺城,怎么说还有孙腾和杨愔。”

    “龙雀到底还是父王的人。”高澄的声音低黯下来显得有点阴沉。他没提杨愔。

    “世子是否有点多虑了?”陈元康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敢肯定。

    “侯尼于这个人,坏事不能和他点透了,不然他索性豁出去也不在乎了。父王不在邺城,我出征在外,谁又能节制得了他?你以为他是真心臣服于我吗?平日里对父王旧人极尽谦恭,偏又是在这个时候。”高澄有些感叹。

    他说的“偏又是在这个时候”,陈元康心里极有默契。为了清吏治、惩贪渎,量材为用,世子明里暗里没少得罪人。于国于社稷是好事,国力日渐强盛。为自己也立了威,现在大魏百官谁不折服于大将军威势?只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世子,陈元康想想就觉得心惊。

    “那世子为何还要对太原公委以重任?”陈元康问道。世子的心思他明白,只不过是想提个醒。陈元康是先行而后从之的君子,不会多在口舌上下功夫。但此时联想起来数年前,在建康时,濮阳郡公侯景对世子的所作所为,还有现在还在军营里的武卫将军、侯景的儿子侯和,样样都让人可虑。若是邺城再有人和他一样,这可就不只是世子声威受损的小事了。

    “因为他是我弟弟,是高氏血脉。”两个人都沉默一刻,高澄又看着陈元康微笑道,“长猷兄不必心焦,用人的权柄全在人主。鸡鸣狗盗之徒尚有用处,更何况他是我的弟弟,用好了可抵大用处。”

    果然不久浮桥就造好了一座。两岸的东魏军和西魏军还没见动静,倒是有两岸的百姓中传出了故事。说是最近在黄河西岸天上常有白气升腾,望之如神仙、车马,还有五色云如龙形。传得几近神乎其神,还有人说夜半时在这里见到过天帝降临。

    然而没过多久,东魏军就造好了三座浮桥,扬言大将军高澄要渡河与西魏军一战,两岸的战势立刻紧张起来。西魏军也传出消息,说大丞相宇文泰要亲从广阳进发,与东寇高澄等决战于蒲津关。

    天黑时东魏军从浮桥渡河,并无辎重,轻骑数百人,尚不到一千,不急不慌地从容到了西岸。不像是来奇袭的,像是来打猎的。大将军高澄率这几百轻骑与辅国将军陈元康一起往传说中白气升腾的地方去了。

    “世子真相信有天帝降临此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