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6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彪点了点头,显得很满意,作为文人阶层,袁常这样的做法自然符合他的期待。

    “袁委员长,不知图书馆内的古籍文献能否回去阅览,毕竟像老夫这等年纪,可没办法在这里待过多的时间。”

    “杨委员放心,图书馆内的读物自可带回去阅览,不过,当登记一些信息,而后方可带走。其次,初时每人只能借阅一份读物,待某个人在图书馆的信誉提升之后,便可一次性多带几份,如此,也是为了避免读物的损失。”

    “这是自然!”

    杨彪颔首微笑,觉得如此制度也是十分的合理。毕竟,一个刚来登记信息的人,总不可能一次性带走一堆的读物离开,若是没有归还,虽然这些读物不是原本,终归是一件麻烦事。

    “元首和诸位请进,观赏一番看看是否有中意的读物。”

    徐庶在前带头,延请众人入内。刘协和杨彪等人闻言失笑,却也没有拒绝。要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一个是曾经的天子,一个是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见过的古籍文献不知几何,或许,这图书馆内的古籍文献还没有他们见识的多。即便是赵温和张喜二人的家族之中,也同样不会少了书刊。不过,袁常既然邀请他们来观赏,自然不能不给面子,表面上的礼节还是要到位的。

    “这”

    只是,进入图书馆之后,看到一排排的书架,书架上摆放的满满的书籍,刘协和杨彪他们几人顿时都傻眼了。

    徐庶微微一笑,好似早有预料到刘协他们的反应,解说道:“图书馆内的藏书,乃是由蔡中郎提供的原本摘抄,以及袁委员长派人从民间各地搜罗而来,若说这图书馆内的藏书自认天下第二,怕是没有谁敢认第一,会比此处还多的藏书。”

    “蔡中郎?”

    杨彪听了徐庶的话,微微惊讶,好奇问道:“传闻蔡中郎昔日于长安城内遭贼子谋害,莫不是假的?”

    “正是如此!”

    徐庶望向远处,得到示意后,这才说道:“当日却有贼子想要谋害蔡中郎,然则,袁委员长有先见之明,派遣麾下暗中护卫,最后将蔡中郎护至幽州,如今也在幽州境内任职。稍后,杨委员或可见到其人。”

    “原来蔡伯喈安然无恙,亏得老夫听闻噩耗之时,恸哭了好些时日,如今得知他尚在人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蔡邕声名传播四海,桃李满天下,因此,他才会隐隐的被看做是当今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原本历史上董卓这样的恶贼被诛杀,当时普天同庆的事情,而蔡邕前去哭悼,被王允下狱杀害,朝中无数官员替蔡邕求情。要知道这些官员都受到过董卓的迫害,就这样一个为董卓哭悼的人却还有无数官员为之求情,可见他的名声和地位。

    “咦,这不是战国策宋国策”

    杨彪与徐庶交谈正兴头上,一旁传来一道惊呼声,杨彪转头看去,却是赵温捧着一本书籍,一脸的惊讶之色。

    “战国策宋国策?”

    杨彪闻言也是一脸的惊容,疾步走了过去,盯着赵温手中的书籍,稍微看了几眼,正是战国策宋国策无疑。

    战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至秦灭六国,共有十二策,三十三卷,四百九十七篇,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说客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可以说是说客们的学习手册。同时,也是对研究汉朝之前的各国情形有着极大的帮助,是经过多人的记载而统合而成的一部文献。只是,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战国策其中有不少的缺失,杨彪家中也有战国策的其中几策,没能凑齐全套战国策一直引以为憾,不成想今日竟然能够有幸见到宋国策,如此,他的收藏便又完整了少许。

    脑海中灵光一闪,杨彪陡然间想到了一件事,便又在书架上寻找了起来。果不其然,杨彪兴奋的发现,这书架上竟然有全套战国策,完全没有遗漏。

    “这简直是”

    杨彪兴奋的不能自已,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第七三九章 失望() 
“天呐,孙子兵法十三篇俱全”

    “还有这里,太公也是全篇”

    “还有论语,不仅俱全,更有完整的圣人解译”

    一道道充满惊异的声音在图书馆内响起,郭嘉、徐庶等几个原本幽州出身的自然是一脸淡定,虽然,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他们的反应跟杨彪几人差不多。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不过,他们总不可能把自己失态的事情说出来。

    最初,袁常说要兴建国家图书馆,郭嘉、徐庶他们不以为然。

    作为顶级的谋士,他们不敢说把天下的书籍都看完了,但是,说一句博览群书却是不为过。郭嘉虽是寒门出身,所谓的寒门的意思是世家中势力比较低下的世家,比之平民稍微好一些,总归算是世家,或许祖辈曾经昌盛过,后来因故而落败。所以,郭嘉府中的藏书也不少。而且,郭嘉当初在颍川就学,跟荀?交好,uc书盟籍自然可以从荀?手中借到;而徐庶虽是平民出身,在荆州那等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自然也不会少看书籍。当然,跟蔡邕这种家藏数万卷的大文豪相比,那就是天差地别了。或许说,这天下间没有几个人的藏书会比蔡邕多。

    因此,袁常说是把蔡邕家中的藏书放入图书馆内之时,郭嘉、徐庶他们才觉得国家图书馆的兴建有些意义。不过,蔡邕的藏书虽然说是有万卷,但是,多是用竹板写的,在把这些藏书摘抄到纸张上之后,其实也不多,想要塞满一个国家图书馆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郭嘉他们震惊了。

    袁常竟然拿出一份又一份的手抄般珍藏古籍,是蔡邕都不曾有的。如战国策等遗失的几策、太公全篇、论语圣人解译,这些都是袁常拿出来的。除此之外,袁常更是拿出了许多他们看不懂的书卷,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看一眼只让人觉得这是天书般的玩意。郭嘉他们都看不懂了,赵云、典韦他们更是如此,而且,典韦更是叫嚣着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踏进图书馆半步。

    只是,最后事实证明,典韦还是自己打脸了。

    在袁常他们前去洛阳迎接天子之时,典韦被留在幽州进入军事学院培训。只是,对于典韦这种半个大字不识的莽夫而言,在军事学院中的学习犹如听天书一般。然而,当初袁常很严肃的告诉他,若是不能从军事学院培训合格,那他就要一辈子呆在里面,典韦觉得袁常不像是开玩笑。那么,不识字的他怎么办?

    很简单,国家图书馆里有解决办法。

    袁常自然是在国家图书馆里留下了拼音读写等读物,只要稍微找个文人讨教一下,便能学会。于是,典韦自然是跑进国家图书馆里把这些读物带去,并且暗中找了个文人讨教,终于摆脱了莽夫的身份,晋升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莽夫。原本,典韦是想暗中学习,谁知道,这事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说是他典韦手不释卷,夜读春秋,反正是越传越神奇,就差没说典韦是文曲星下凡了。然后,大家都觉得典韦这样的莽夫都这么努力学习,他们凭什么不更努力的学习,因此,还带动了幽州百姓学习的风潮,前来国家图书馆内借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当然,袁常在后世自然是不可能看过那么多的书。但是,或许是因为他如今的实力,只要有一点想法,那些书的内容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而且,加上袁常如今的实力,抄书的速度自然是无比的快速,基本上个把小时就能完成一本。闲暇之时袁常便经常干这事,在别的方面他或许会嫌麻烦、偷懒,但是,在教育这方面,却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认真对待。于是,在国家图书馆建成之后,袁常便把这些手抄本拿了出来,再找来众多人手摘抄,一份放在国家图书馆内,一份当做备份。

    故而,国家图书馆内才会塞得如此满满当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咳咳!”

    杨彪来到袁常面前,干咳一声,略显不好意思的说道:“袁委员长,老夫厚颜,想要将这国家图书馆内的一些藏书带回去摘抄一份阅览,不知可否?”

    “自然没有问题!”

    对于杨彪的请求,袁常又怎么会拒绝,说道:“若是他人自然是有限制的,不过,杨委员何等身份,又岂会借了这些书籍不还。而且,杨委员为国奉献了大半辈子,些许特权自然是不为过。”

    “如此,便多谢袁委员长了!”

    若是袁常用规矩来拒绝,也合乎情理,但是,袁常却没那么做,愿意让自己把书籍带回去摘抄,那就是给自己面子,杨彪道声谢也是应该的。

    袁常看向另外几人,说道:“几位想要阅览的书籍,皆可借阅,等用完之后归还给国家图书馆内便好,相信几位都不会做出有借不还的举动。”

    “这是自然,如此便多谢袁委员长了!”

    “多谢!”

    不仅是杨彪想要借阅回去观看,其他跟随而来的几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他们却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倒是杨彪自认为与袁常还说些话,故而才厚着脸皮说出那句话。没想到袁常倒是很上道,不等别人询问,他就自己开口了,如此一来,也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舔着脸向袁常请求,心理上也好受些。

    “诸位客气了,往后皆是同僚,互帮互助理所当然。”

    袁常客气的回应了一番,随后看向刘协,问道:“元首是否有中意的书籍?若是有,将书籍名称告知,稍后便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送至府上。”

    刘协好歹也是名义上的元首,自然不用亲自动手。

    “如此有劳袁委员长了!”

    刘协客套了一句,思索了片刻后,说道:“吾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有些兴趣,便借阅此三本书籍。”

    袁常微微一怔,没想到刘协对这医术感兴趣。

    不过,想想原本历史上的刘协,被曹丕从皇位上逼下来之后,似乎就在自己的封地安心的当一个大夫,而且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不差,得到百姓的称颂,还有人给他立长生牌。当皇帝的时候没有得到这样的称颂,反而当个大夫给百姓看病还获此殊荣,想来刘协自己的内心也是很怪异的。

    杨彪倒是有些好奇,问道:“袁委员长,神农本草经老夫倒是有所耳闻,这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却是不知何人所著?”

    袁常有些无语,杨彪别的不问,偏偏问到他不好回答的地方。

    伤寒杂病论乃是医圣张仲景所著,当然,现如今的张仲景还在荆州一地研究医术,在没有经过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前,自然写不出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巨著。同样,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鼓捣出来的玩意,杨彪自然也没听说过。而袁常当时摘抄典籍之时也没有多想,顺手就把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这样的医术典籍给摘抄出来,以此来提升医学的发展。

    不过,袁常的脸皮也不是盖的,很是干脆淡定的说道:“此二本医术并非何人所著,乃是某令人从天下各地收集的各种医术、药物等综合而成。桓灵之时,因疫病而丧命的无辜百姓不知凡几,吾心中甚为不忍,故而才令人从天下各地收集各种疾病医方、药物用途,只希望百姓能够免于疾病的痛苦。”

    “不成想袁委员长竟有如此仁心,老夫望尘莫及。不过,老夫虽老迈,袁委员长若是有所需要,尽管开口,希望老夫这老弱之躯还能做些贡献。”

    “杨委员放心,若是需要的时候,吾是不会客气!”

    袁常也没有客套,很是直接干脆的说道。如此一番交谈,倒是令二人的好感彼此上升,袁常对杨彪的好感便是明白他是个实在人,不会因为顾及脸面而不敢开口行动,这样的人显然是个办实事的人,对于新法改革而言是不错的助力。杨彪的直言敢言并非是浪得虚名,历史上杨彪的儿子杨修因为恃才傲物,并且参与到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权利的斗争之中,故而被曹操给杀了。有一次曹操见到杨彪时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憔悴,而杨彪则是直接回答说是因为自己没有金日?的先见之明,到老了还要有老牛舔犊的感情,就是在指责曹操杀害他的儿子,才让他如此憔悴,当时曹操的权利可谓是到达巅峰,而杨彪还敢如此对曹操言语,可见其直言敢言的脾气。当然,这时候的曹操也不在乎这样的话语,闻言之后却是向杨彪道歉。

    另一方面,杨彪对袁常的好感加强,是因为他看出袁常是个真正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深得杨彪好感。当然,也是因为杨彪心系百姓,才会产生共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