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缢杀救说男悦饧一锬挠心敲春枚愿叮
现在王子晋所要担心的,是宇喜多秀家召集在朝的倭寇诸将大举军议,会不会有人看穿自己的虚实?虽然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王子晋又不是真正的天才将领?说到底他和小西行长都是商人出身,赶鸭子上架而已!
因此一听说消息送进了汉城,宇喜多秀家下令所部集结了,他便决定开始这次计划的第二阶段了。第二阶段,便是以朝鲜后方忠清道、江原道、全罗道、庆尚道这四道的义军为主力,趁着倭寇集结兵力向汉城集中的机会大举出击,给倭寇制造足够多的麻烦,最好是打下那么一两座州城来。
自从倭寇打败了朝鲜官军之后,其后方的义军活动就是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平息过。好比全罗道一带,就让小早川隆景一直很头痛,这次他奉命北上,权慄和高敬命的正面就等于空了出来,又有王子晋在背后支持,调运了许多兵器和物资,那还有不打的道理?于是就在汉城大军议召开的同一天,权慄和高敬命率领麾下八千人之众,冲进了庆尚道!
庆尚道是什么地方?这里是朝鲜半岛最东南端,后世的朝鲜战争,在志愿军入朝之前,美军和南朝鲜军最后就是退到了这一带,凭借着此地周围险要的山势进行防守,在庆尚道的最东南面,就是入朝倭寇最重要的后勤转运中心,朝鲜最大的港口,釜山港!
可想而知,八千朝鲜义军冲进庆尚道,这对于倭寇是多么大的震动!留守此地的是丰臣秀吉的外甥丰臣秀胜,这家伙纯粹是个农民出身,什么都不懂,仗着丰臣秀吉出身贫寒,身边没有多少亲族帮衬着,才得以窃据高位。丰臣秀吉当然也知道他的德行,一方面派了得力的人手给他当助手,另一方面只让他驻守釜山,管管后勤转运什么的,一个混事的肥差而已。
一旦遇到这么大的事,丰臣秀胜顿时慌了手脚,怎么管后勤还要管打仗!他心慌不是因为这区区八千朝鲜兵,就算丰臣秀胜再怎么窝囊,他还是没有把朝鲜兵放在眼里过,义军终究是义军,揭竿而起才几个月的时间,再勇敢又能有多少作战经验?
可是前方平壤那边出现了明军主力,这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朝鲜的上层了。对于明军,现在倭寇当中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沿袭嘉靖倭乱之中倭寇对于明军的认识,那些卫所兵实在是太豆腐渣了,比朝鲜人强不到哪里去。即便后来明军成功平定了倭乱,那些正宗的日本武士仍然觉得,这不是明军有多能打,而是在那时骚扰大明东南沿海的所谓“倭寇”之中,真正的东瀛武士太少,这种部队哪里能代表东瀛武士的战斗力?这是轻视明军的一派。
另外一种就是对明军怀有某种恐惧心理了,一则是因为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积威甚久,令一直在文化上比中原低了一头的日本人心中就怀着敬畏和敬仰。二则就是顺安之战,尽管只是一次局部的小规模接触,但是明军骑兵的战斗力给小西行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他的部下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印象传播到了入朝倭寇的各个角落。
这两派的划分很有意思,对大明轻视的那一派,从出身上来说基本上都是日本战国时代新崛起的家门,有些则是不折不扣的平民武士。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家族中也缺少文化的积累,当然不会对远在海外的大明有多少深刻的认识,只当是肥羊一头而已。这一派,最大的代表就是丰臣秀吉本人了。
另一派则是以德川家康为代表,这个三河小子自幼受到战国著名军师太原雪斋的教诲,也曾读过不少中原的书籍,深知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大国,会潜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无论这个大国如今多么腐败和衰弱,都不是日本所能仓促挑战的!但是无奈的是,现在掌权的是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之流再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只能跟着摇旗呐喊罢了。
丰臣秀胜原本当然是属于轻视明军这一派的,可是他又和小西行长交好,听说自己的朋友在前线吃了明军的亏,丰臣秀胜是相当震撼,亲自给小西行长写信询问详情,然后在小西行长的回信之后,顺利地从“轻明”转为“恐明”——没底蕴的人就很容易这样,因为自己见识少就没有主见,就容易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
现在平壤那边据说有明军主力出现,战况可以说从登陆以后的顺利进行急转直下了,丰臣秀胜本来就很担心了,忽然又杀出一拨朝鲜军来,他环顾四周,惊觉可以支援到自己的大多都拔腿北上去汉城了,手头只剩下直属队八千人,以及细川忠兴的三千多人!凭着这些兵力,要想防守整个庆尚道,那不是做梦吗?
所以丰臣秀胜一惊之下,便即下令收缩防守,将自己手中的兵力集中到庆州、尚州和釜山三个最重要的据点当中,一面向自己的后方和前方分别传出警讯。向前方是告诉云集汉城的宇喜多秀家大军,我这里也出状况了,你们打仗的时候,别忘了看看身后!向后方就是向名护屋传讯了,丰臣秀胜身为丰臣秀吉的亲族,能够被委以重任防守釜山,自然是得到了丰臣秀吉相当的信任,可以“直达天听”。
这样一来,事情就如同王子晋所计划的那样,真正闹大了!这就是有计划和没计划之间的区别,当在朝鲜倭寇的主力被调动起来之后,后方必然出现空虚,这时候义军的活动一旦活跃起来,就会让倭寇相当紧张了。
和权慄遥相呼应的,是忠清道边境活跃的郭再佑所部,也就是那位令王子晋大感吃不消的“天降红衣大将军”了。这位大将军的法衣虽然很让人吐槽,不过抵抗倭寇的决心却是不容置疑的,他和权慄一东一西,几乎是同时向庆尚道发起了进攻,所到之处大举鼓动朝鲜人起来围杀倭人,烧毁物资和据点,并且将能够带走的人口都带走。
这么大的动静,顿时令丰臣秀胜更加紧张起来。庆尚道是在朝鲜倭寇全军的后勤要道,原本是深处各军环卫之中,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了,现在宇喜多秀家大会诸军,冷不防被朝鲜义军给钻了空子,即便几个大城还在倭寇的手中,这道路可是不安静了,粮食和物资哪里运得出去?
这下可就要命了,汉城那里诸将还在争论不休,不能确定要如何应对明军的攻势呢,陡然传来消息说后路要断了,这下所有人都跳起来了!正如王子晋所担心的那样,倭寇军中还是有能人的,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这俩人就先后指出了小西行长关于明军动向的报告很不明确,很致命的一点就是,明军并没有一直和小西行长的军队保持接触,这根本不像是决心打下平壤的态势,反而很像是围城打援!
他们倒是没敢说小西行长上了明军的大当,这话只有到了前线,亲自看过战况才能断言,但是明军占据了骑兵之利,能够以超出倭寇想象的速度进行大范围的深远机动,这一点倭寇已经有所认识了。很悲摧的是,他们普遍缺少指挥大兵团骑兵作战的经验,对于这种机动的各种估算都摸不着头脑,自然就只能谨慎从事。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后方的转运出现问题,是多么严重和糟糕的信号!大家稍微一合计,就觉得这次的事情看来是小不了了,正面明军行动诡异,后方的义军忽然一起行动,而且目标直指重兵把守的庆尚道,就算明军主力的实力不明,也够大家一起认真应付的了。
因此军议之后,宇喜多秀家便发出命令,让毛利吉成军转向后方,协助丰臣秀胜保护后勤线的安全。这一军之中,军团长毛利吉成其实只有两千的直属队,真正的主力是九州的名门岛津家,其主将正是九州名将岛津义弘!
第八章()
岛津,日语中的读音类似是“西马子”,写的好看点就叫石曼子——朝鲜人就是这么称呼岛津家的。而在历史上,岛津义弘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名声,被朝鲜人称为“鬼石曼子”,其战绩中甚至写上了明军和龟甲船!——当然,内幕就很难说了,起码明军是绝对不承认自己被打败的,岛津义弘只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狗屎运发作,碰到了明军的火炮阵地大爆炸而已。
不管怎么说,岛津家的实力确实是很强悍的,由这一路来帮助丰臣秀胜保护后勤线,大家都表示可以放心。然后汉城这边,宇喜多秀家集中了自己的一万人,毛利辉元的毛利家主力三万人,再加上小早川隆景军一万五千人,黑田长政军一万人,总数高达六万五千人之众!这么大的集团,当然不是坐在原地看笑话的,他们留下一万人保护汉城,剩下的五万多人决定北上前往平壤,一面给小西行长壮胆打气,一面看看明军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五万五千人的大兵团,这一动起来着实是声势惊人。可是这份情报送到王子晋手里的时候,王子晋一下子就笑出声来。为何?这五万五千人,居然没有个统一的指挥!汉城军议的召集者宇喜多秀家,以朝鲜全军总帅的名义,仍旧带着他那一万人坐镇汉城,来了个不动如山,把武田家兵法学了个四分之一;剩下的三军之中,毛利辉元的实力最为强悍,可是毛利家在丰臣秀吉的体系中向来是被打压和提防的对象,黑田长政是丰臣家的嫡系,哪里肯听他的命令?
小早川隆景的地位更加尴尬,他是,毛利辉元的亲叔叔,但是他却被视为是毛利家的叛徒,丰臣秀吉正是采取拉拢他,打压吉川元春一派的政策,使得曾经一度占据西国,图谋天下的毛利两川体制瓦解,毛利家不得不臣服于丰臣秀吉的胯下。试想到了朝鲜战场上,小早川隆景又怎么敢和毛利辉元眉来眼去,勾勾搭搭?
于是这三个军团索性是分成三路,在汉城到平壤之间的道路上各自前行,很有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像这样的军队,如果真的遇到数目相当的强敌,那简直就是送菜啊!
这会儿,王子晋有点明白,为何历史上的万历朝鲜战事,明军一开始只出动了四万多人,就能让二十万日军踌躇不前,乖乖坐到谈判席上来了。这样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做好打大仗和硬仗的准备啊!
随手记上这么一笔,王子晋转身向着李舜臣问道:“倭寇水师,可有动作?”
倭寇入朝的军队分为九军,水师是额外的。可是在李舜臣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倭寇开始正视水上控制权的争夺了,福岛正则一军大约两万五千人被加强到水师之中,此前一直在对马岛加以操练,使这两万多人能够上船作战。提到这路倭寇水师,李舜臣很有点脸红,因为如果他所呈报的战报完全属实的话,这两万多人应该已经不存在了才对,顶多能剩下个四五千残兵的样子。不过现在,却是还保持这大部分战斗力,至少还有个一万七八千人的战力。
王子晋倒也没有说他什么,估算战果,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二战时美国海军和空军上报的战果加起来,几乎是日本历年所造船只吨位的三倍之多!哪怕是到了现代,以米军那么先进的战场数据搜集能力,还是经常误报,炸了自己人当作是消灭敌军的事都出现过,李舜臣犯了这点错误又算什么呢?起码人家对于自己打沉和俘获的船只数目都是实打实地上报,不是有意夸大战功,这就很好了。
李舜臣也仅仅是脸红了一下,便进入角色。他手中也有一份情报,这是综合了小东厂的眼线,还有他自己所发展的朝鲜细作,所得到的倭寇水师情报:“倭寇水师分为两部,一部驻扎巨济岛上,防备我师越岛而东,其部以藤堂高虎为首,数目大约一万之众,战船五百多条,约三分之一为安宅船。对马岛上则有大约两万人,多为临时上船者,熟练操船之水兵不过三千之数,战船则有近千条,安宅船占了大约四分之一。”
一千五百条战船!这个数字夸张吗?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三国时曹操和孙权赤壁水战,双方的战船就以千数了,那可是在长江里,还不是海上!如果没有这么多船,王子晋相信丰臣秀吉再怎么发疯都不会把这么多人送到朝鲜半岛上来打仗,——他根本就送不过来!
至于陆军改水师,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当时水战还是以撞击和接舷战为主,肉搏战占据了主要地位,比起后世的战列舰对轰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事实上,在此后的大约两百年之中,直到十八世纪末,海战仍旧是以这种形式为主,因为火炮超过二百码就几乎没有任何威力可言了,大家都只能是近距离交战。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一直拖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向大清帝国动手,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直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