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好相公-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上,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们一共收回良田两万亩,收回的钱财折合一下,大概五十万贯钱,除此之外,遣散和尚还俗大概四千余人”

    唐沐在大殿上说着,他每说出一个数字的时候,都让群臣一震。

    良田两万亩啊,这要是交给朝廷,每年的赋税,亦或者是收入什么的,能让几万唐军吃一年的。

    以前,他们都没有要,真是可惜了。

    还有就是五十万贯钱,这也太多了吧,这么多钱,得把户部的仓库给填满了不可。

    以前的大唐穷的什么都没有了,如今,却是一下子富裕了起来,虽然这点钱也支撑不了多久,但可解燃眉之急啊。

    大家震撼,议论,很多人都突然觉得,这一手做的漂亮。

    有些人嘛,的确该收拾了,收拾一下,大唐的国库立马就充盈起来了。

    秦天说完,李世民心里也是乐开了花,不仅增加了朝廷收入,还剔除了毒瘤,多好的一件事情。

    在李世民看来,寺院若是发展过于壮大,信徒太多,就会影响大唐的稳定以及他们李家的统治,所以寺院就是他眼中的毒瘤。

    “好啊,秦爱卿这事做的漂亮,你和魏爱卿都是我大唐功臣,这钱财已经充公,只是这土地如何处理,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啊?”

    两万亩土地不是小数目,大唐又没有人耕种,肯定是要处理掉的,但问题是怎么处理。

    李世民开口询问,朝堂之上,立马就有人站出来说了起来。

    “圣上,两万亩良田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卖了的话,可有不少钱呢,那时,我大唐的国库,将会更加的充盈啊。”

    这个人站出来说完之后,朝中的其他官员也都纷纷站出来附和。

    “是啊圣上,两万亩良田,卖了之后是一笔钱,然后再加上赋税,就又是一笔钱,我大唐又富裕起来了。”

    “是啊,就这还只是长安城附近的,要是全国都推广开来,不知道要收入多少钱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都想朝廷把这些良田给卖了,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么多良田,其他人肯定买不起,他们这些国公啊,王爷什么的,就不一样了。

    他们手里有的是钱,至少买地的钱还出得起,这些良田若真是卖了,最后还得被他们给买下来。

    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当然是土地啊,保值的东西。

    所以,能圈地,他们都会选择圈地。

    这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但说出来的话,却好像都是为大唐着想,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着这些人的话,心里忍不住呵呵一笑。

    这些人什么目的,他又岂会不知?

    “秦爱卿,你觉得这些土地,该如何处理?”

    秦天也想买地,至少他知道这些地要真的卖的话,他们家那个败家娘们唐蓉一定不会放过。

    不过,这些土地还不是卖的时候。

    “圣上,臣的意思,这些土地不妨分发给那些贫苦百姓,让他们也有地可以耕种。”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610章 市平() 
盐乃是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

    所以,别看盐很普通,但只要稍微有了价格波动,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就比如今天这种情况,一听说盐涨价了,长安城的百姓蜂拥着就跑过去抢购起来,这还是有钱人,要是没钱的,只怕以后都吃不起盐了。

    但如果不吃盐,人的身体就会很虚,大唐百姓的体质如何提高?

    秦天是不敢忽视这等事情的。

    急匆匆来报户部的时候,唐俭也正要急匆匆的出来,两个人碰了头,唐俭连忙说道:“侯爷,我正要去找你呢。”

    秦天道:“唐大人,可是为了盐涨价一事?”

    唐俭颔首:“我已经派人调查了一下,今年的盐产量的确没有去年的高,但也没有低多少,就算涨价,也不会太明显,但如今世面上的价格,却已经高出了预期,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有一些人故意屯货居奇,把盐价给抬了上去,我正要找侯爷商量应对之策呢。”

    盐产量降低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原因,还是有人屯货居奇。

    “唐大人,我大唐不是有市平的嘛,物价应该都会每一个月评估一次吧,怎么会让涨价的事情发生?”

    唐俭苦笑,道:“侯爷,一个月评估一次,现如今不是还没有评的嘛,而且,一切都是市场来决定的,有人囤盐不卖,不涨价都难啊。”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控制物价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每一个月会对市场上的物价进行评估,而后出来的物价,就叫做市平。

    市场上的价格,可以高,也可以低,但都不能太过偏离市平。

    有市平在,盐价应该不能太过偏离的,但可惜,市平一个月才出一次,等该市平的时候,那些盐商已经趁着这一个月的时间,把该赚的钱都给赚了。

    现如今,他们就是涨价,你也奈何不得他们。

    大唐的物价,更多的还是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的。

    “侯爷,现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啊?”唐俭询问,只是又加了一句:“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平复物价才行,不然继续涨下去,对大唐百姓十分不利啊。”

    盐价继续涨,的确有可能造成长安的不稳定,秦天眉头凝着,思虑过后,道:“唐大人,你带人去街上发出告示,让百姓知道,今年的盐产量并没有减少,让他们不用着急囤盐过冬,再有就是,所有盐商,找他们谈,让他们降价。”

    只要盐商肯降价,这事就好办多了,唐俭听了之后,却是犹豫了一下,朝廷很少以这种形式,命人降价的,万一有人拿这个弹劾,可就有点不妙了。

    “侯爷,真的要跟那些盐商谈?”

    “不错,你找他们来,本侯亲自跟他们说。”

    见秦天要自己做这事,唐俭就松了一口气,道:“好,今天黄昏前,他们一定会出现在户部衙门。”

    “不用,都把他们请到四海居去,本侯请他们吃饭。”

    “请他们吃饭?”唐俭彻底迷糊了,不揍他们已经很不错了,竟然还请他们吃饭,真是搞不懂——

    朝廷的告示在长安城传着,黄昏前,四海居内的一个包厢内,长安城几大盐商都已经来了。

    秦天邀请,他们不敢不来。

    这些盐商相互张望,他们很清楚秦天请他们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盐价而已。

    不过,他们并不觉得秦天能改变什么。

    几个人坐着等,大概半柱香后,秦天才从外面走进来。

    “侯爷!”

    一众人起身行礼,秦天摆了摆手:“坐吧。”

    众人就坐,都有点拘谨,虽然上的都是好酒好菜,但却并没有几个人大快朵颐。

    “侯爷请我们来,不知所为何事?”说话的人身材肥胖,眼睛却又小出奇,仿佛随时都有精光射出一般。

    他是长安城最大的盐商,杨五。

    秦天看了一眼杨五,道:“自然是为了盐价一事,盐涨价,于朝廷的稳定十分不利,今年的盐产量不算低,何以而等要故意涨价?”

    这话说完,杨五等人并没有觉得害怕。

    “侯爷,今年的盐产量的确下降了,而且,我们都只是盐商,我们的盐都是从其他人那里购买的,他们给我们的价格不低,我们也只能这样卖啊,不然我们可就赔本了。”

    “是啊,侯爷,我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不能就这样被饿死不是?”

    “侯爷也是做生意的,应该知道市面上的这种规律,进价高,我们自然卖的也要高,不然不赚钱,生意就没有人做,那这长安城的百姓,从那里吃盐去?”

    “侯爷,我们也是很无奈啊,如果别人卖给我们的价格低,我们这里,自然也会涨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但显然都在哭惨哭穷,秦天听了却是撇了撇嘴,他知道,外面的盐价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怕就是他们这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故意屯货居奇,把盐价给抬起来的。

    但如今,他们却都不肯承认。

    “这么说来,几位是不肯把盐价降下来了?”

    “侯爷,没法降啊,降了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秦天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本侯跟你们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你们走吧。”

    众人一愣,秦天竟然没有威胁他们,就这样让他们走了,他们本应该很高兴的,可突然又都犹豫起来。

    以他们对秦天的了解,他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吧?

    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完全不是秦天的作风啊?

    众人相互张望,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陆陆续续的离开了,秦天不强制让他们降价,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如果又留了下来,万一秦天变卦,他们的日子恐怕就要不好过了。

    趁着现在钱好赚,赶紧赚钱才是正理。

    一群人离开了,四海居的包间内安静了下来,秦天看着一桌子的饭菜,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本来,这些人若是听劝,把价格降下来了,秦天也就给他们一条活路,但他们不要这个活路,那也就怪不得他秦天了。

    明天早朝上,一切都会见分晓的。

第611章 收回() 
虽然户部已经发出了告示,但仍旧有很多百姓疯狂的抢购食盐。

    没有办法,只要盐商不降价,那些百姓就会认为盐少,现在不买,以后就买不到了。

    后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具备了很多的知识,可面对盐之一事,还会失去理智和思考,更别说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了。

    上早朝之前,群臣已经在皇宫门口议论这件事情了。

    秦天来的时候,一群同僚立马围了上来。

    “侯爷,这盐涨价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你们尚书省能不能尽快解决,这事闹的人心惶惶啊。”

    “就是,赶快解决……”

    这些同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秦天苦笑,道:“诸位放心,今天这事,就能够解决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

    秦天很自信,众人见此,才终于没有苦苦追问。

    早朝很快开始,李世民与群臣刚说了几件事情后,秦天就站了出来:“圣上,最近长安城盐价涨的厉害,臣以为此事不容忽视,当尽快做出一些政策才行。”

    盐价上涨的事情,李世民也已经听说,见秦天站出来提及此事,他点了点头:“不错,那不知秦爱卿可是有什么良策?”

    众人都望向秦天,秦天道:“圣上,臣以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第一,就是缩短物价评估的时间,以前我们是一个月一评,但一个月的时间太长,物价在这一个月里如果有变化,根本得不到有利的控制,所以臣以为,十天一评,最为合适。”

    听到物价十天一考核,李世民神色微动,这个不算特别大的改变,只不过提高了一些效率而已,给那些想要利用时间差赚钱的人增加了一些难度,让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这个可以有,秦爱卿继续说下去。”

    朝中群臣,也没有反对的,顶多就是相关部门辛苦一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再有就是,指定相关律法,若有人肆意涨价,扰乱市场,都要给以重罚。”

    李世民点点头,这个也没有问题,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前面的那些朝代就已经有相关的律法了,比如说反垄断等等。

    这个的确不是什么问题,秦天继续说下去:“第三就是,盐事很重,关系到我大唐的稳定和发展,但如今我大唐却是任由百姓自由制作食盐,自由买卖,甚至连盐课都不征收,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臣的意思,由百姓和朝廷一同制盐,朝廷从百姓手里收回盐,而后进行专卖,如此才可控制盐价,维护市场和朝廷的稳定。”

    盐虽然很小,但却是一个暴利行业,从汉朝武帝开始,盐就已经由朝廷进行专卖了,不过隋文帝开皇三年的时候,盐却是开始任由百姓自由买卖起来,而且朝廷也不征收盐税。

    秦天这话说出来后,本来都没有什么意见的百官,此时却是突然喧嚣议论起来。

    “秦大人,从隋文帝开皇三年,到贞观元年,我们已经没有征收盐课几十年了,你现在突然要由朝廷控制盐的买卖,这只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吧?”

    “就是,那些盐商一时间肯定不会接受的,万一那些制盐的百姓一生气,都不肯生产盐了,你说怎么办,到时候盐不涨价都难。”

    这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朝廷收盐,由朝廷专卖,那些制盐的人就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了,那个时候,谁还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