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金灭辽”,本身就是个笑话!
然而,更可笑的是,朝堂上下、民间士林,却仍在为这个可笑的伪命题争论着,畏敌如虎者有之,感觉良好者有之,事不关已者有之,踏踏实实去做事的人却少之。
杨帆很是头疼。。。。。。
第九十一章 撕逼大战()
雨雪刚刚停下来,京城的街巷之间安静地很,黑色的苍穹之下万籁俱寂。昭庆坊麻油胡同,四下无半点灯光。名叫王禄的汉子一歪一斜地走在狭窄地街上,也不知是酒喝多的的缘故,还是因为前些天刚刚受了杖刑,屁股上的伤还未痊愈。
巷子里的路并不平整,王禄一不小心,踏入一个水坑,踉跄之下,泥水溅了一身。
“娘的!真是倒霉!”王禄咒骂道。他本是刑部大牢的一个狱卒,薪水虽然不高,可油水却是不少,日子倒也过得舒服。可是前些日子关押在牢内的一众梁山贼寇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越狱逃走。他与几个当日值守的狱卒便因此受了处罚,屁股被打烂不说,还丢了这狱卒的营生。如今适合自己的生计也不好寻找,出来借酒消愁又碰上这样的鬼天气,他心里自是牢骚得很。
王禄拍拍自已的衣衫,刚要继续向前走,却见身后有人提了一盏灯笼,走了过来。
“王班头?”
“你是?”
“皮货行的老肖!”
“噢!肖掌柜啊,这么晚了,你这是要上哪儿啊?”
“哈哈,这不是专程来找王班头的么!”
“找我?找我什么事啊?”
“想跟王班头打听一下当日梁山贼寇越狱的详细情形。”
“你。。。。。。哼!这关你什么事!”听人提到自己的伤心事,王禄有些不悦。
“哈哈哈,王班头莫要误会,我不是消遣你。你也知道我们皮货行的生意多在北地,听说那伙贼寇北逃而去,如今货行里北上的伙计都是忧心忡忡,怕被劫了钱贷。我这不也想打探下实情,好让众伙计放下心来么!”那肖掌柜一边说着,一边凑向前去,往王禄的手里塞了两块碎银子。
王禄掂掂手里的银子,犹豫道:“这。。。。。。。”
“王班头莫要推辞了,不如咱们去我那货行,那里还存着一坛的好酒呢!”
“这样啊。。。。。。行!便去你那货行。”王禄终究是敌不过钱、酒的诱惑,答应下来。
皮货行便在胡同出口处的大街之上,两人很快便到了那里。肖掌柜打开门,将王禄让进里面的会客厅。
酒菜端了上来,两人便斟上酒,边喝边说。。。。。。。
“这么说,这些贼寇是真的自己逃走的?”待王禄讲完了当日的情景,那肖掌柜问道。
“唉!这还能有假?他娘的!你兄弟太倒霉了,遇上了那帮煞星。。。。。。”
“哈哈!”肖掌柜干笑两声,端起酒壶便要给王禄倒酒。此时王禄已经醉得不轻,仅有的一丝清醒支撑着他摆摆手:“不喝了!谢谢肖掌柜的酒,某这便回家。”
“也好!”肖掌柜眼里闪过一道冷芒,“我送你!”
“不用——”王禄摇晃着站起来,话还未完,便觉颈间一紧,身后的肖掌柜单臂死死箍住了他的脖子。
王禄拼命挣扎了片刻,终于渐渐地没有了气息。
肖掌柜将王禄的尸体轻轻放倒在地上,揉揉自己的手臂。这时厅里的隔间内走出一人。
“你都听到了?”
那人点点头:“看样子是真的,明日我便差人带消息给耶律元帅。”
“好!”肖掌柜回道,“另外,金人遣使来宋的消息是真的,现在金使就住在城西的宝相寺内。”
“那么我们见机行事!”
“行!明日我便联系人手。。。。。。。”
。。。。。。
清晨,雨雪停后,天空万里湛蓝。院子里的海棠树,枝条上绒绒的芽苞,经过雨水的浸洗,更加发亮。
杨帆站在院里,一阵微风掠过脸颊:还有些寒意,却更多地是春风的舒爽。杨帆转转头,想感觉一下风向,不过风太小,又有四周院墙的阻隔,却不好辨别。杨帆笑笑,心想:今天这风,是北风压倒南风,还是南风压倒北风呢?
今日的小朝会,将又是一场关于“联金灭辽”问题的撕逼大战。
关于“联金灭辽”之策,朝堂之上自一开始便意见不一。以前这一策略只存在于口头之上,所以大臣之间虽有争执,却不像近几天这样激烈。
睿思殿。
蔡京、童贯、郑居中、王黼、邓洵武、高俅、张邦昌、杨帆等人分列而坐,个个神情肃穆。
“联金灭辽的大计众位爱卿计议已久,如今已经走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现在金使就在京城之内,如何答复,列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臣启陛下!”太宰郑居中抢先开口,“臣一向不赞成联金灭辽之策,可惜还是没能将金国使者拒于国门之外,臣为此深感痛心。如今金使既然到来,为了不伤和气,臣以为,应多给他们些礼物,差人送他们回国,并在诏书中明言,因国内灾荒频发,暂时顾不上灭辽之事,请金国郎主妥善解决与辽国之间的争端。不管结局如何,大宋永这金人盟友,保持友好往来即可。”
“马政对臣说,金国郎主要求以后与他们交往,必须以国书相往来。赵良嗣也以为与大金往来,理当用国书,而非诏旨。”张邦昌见郑居中提议仍用诏书回绝金人联合灭辽之意,故而提醒道。
郑居中瞪了张邦昌一眼,厉声道:“赵良嗣算什么东西!他不过是受辽国通缉的一条丧家之犬,一心相借我大宋之力,回过头来狠狠咬它的旧主。煌煌大宋,怎能受他蛊惑,失去与辽国保持百余年的盟约?金国,不过相当于辽国的一个节度使而已,大宋若以国书待之,岂不是和他们平起平坐了?这样做岂不是我大宋的羞耻吗?臣以为,与金人往来,应当坚持使用诏旨,也好让他们明白北方蛮夷的身份。”
在这个场合里,张邦昌地位不高,说话的份量自然不重,被郑居中一顿训斥,便不再说话。这时,坐在上首的蔡京斜睨了郑居中一眼,开始发言。他对郑居中抢在他之前说话很是不悦。
“臣启陛下,郑太宰所言未免过于保守。当初赵良嗣提议立刻联金灭辽,老臣主张此事宜缓不宜急,以至七八年间,再也没有议起此事。今天老臣为什么支持此议呢?因为天下大局变了。如今辽、金之战已成拉锯之势,双方都处于焦灼之中。辽欲灭金,难;金俗灭辽,亦难。我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受辽人盘剥,如今辽国遇到国难,他们自知不可能得到我朝援助,只好拼力自保;而金人以及小族欲灭辽国,如同邹与鲁战,谈何容易?金人与大宋从无仇隙,故而大有联合之可能。俗话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到不行,反受其殃”,现在不趁辽、金两难之局,扶持金人,借机收复燕云之地,那么等到辽国围歼了金人,收复燕云又将成为泡影。那时,辽国更加强大,说不定便会对我朝提出更苛刻的条件。”
郑居中也当仁不让,蔡京话音刚落,他便开口反驳:
“蔡太师身为首台,国之元老,不守宋辽盟约,妄兴事端,实在不能算为庙堂谋。真宗景德年间,辽人举国来寇,真宗用宰相寇准之策亲征,后遣使议和,自此守约,契丹人不复侵边四十年。庆历初,契丹以求关南为名陈兵境上,仁宗用富弼报聘增币,以止兵戈。观真宗、仁宗恐害生灵,坚守誓约,不欲动兵,至今一百一十四年,这一百一十四年,大宋国泰民安、四方无虞。今若引导陛下背弃旧约而收复燕云,只恐天怒夷怨。何况,用兵之道胜负无常,一旦兴兵,府库乏于犒赏,编户困于供输,蠹国害民,莫过此也。还望太师三思,陛下更应该深思熟虑。”
“联金灭辽,的确令朕难以定夺。。。。。。”赵佶点头道。
第九十二章 先知的痛苦()
见赵佶面带犹豫,王黼马上道:
“臣启陛下。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郑太宰说‘一旦兴兵,府库乏于犒赏,编户困于供输’,臣以为此话不然。蔡太师曾对陛下说过,如今乃是‘豫大丰亨’之岁,臣也有同感。毫不夸张地说,陛下在位这十几年里,国家之富庶是百余年来从没有过的,建神霄、扩后宫,花石纲之浩大、万岁山之嵯峨,似乎仅在百镒之中耗其十缗。泱泱大国,莫斯为盛。所以臣还是赞成蔡太师之议,此等时机一过,只怕真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了。”
“臣还是赞成郑太宰之议!”知枢密院事邓洵武立即反驳道,“攻取燕云之事,雍熙之时,便有此举。当时,曹彬兵出河北,潘美兵出河东,齐攻燕云。赵普在南阳听闻此事,上疏谏止,未果,最终曹彬、潘美无功而返。今日在座的谋议之臣谁自信胜过赵普?国中的率兵之将谁敢说强于曹彬、潘美?如今的士兵精练程度那一支能比得过国初?以太宗的神武,赵普的谋略,曹彬、潘美的为将,国初之时,可谓百战百胜,征伐四克,然而独于燕、云,乃至挫衄。当时尚且如此,何况今日?联金攻辽之事,不可轻议。况且,臣恐兵革一动,国中昆虫、草木皆不得休息矣!”
“邓枢密此言差矣!”与邓洵武同掌枢密院且拥有实权的童贯听了此言很是不爽,“我大宋现下的谋臣、兵将是不是比得过国初之时,某不敢妄断。可是辽国的谋臣、兵将大不如前却是事实。金人,蛮夷小族尔,起兵反辽之时不过区区千人,可辽国却对其却无可奈何,护步达岗一役,辽国更是以七十万之众,败于两万金人之手,可见辽军战力糜烂到何等程度。反观我大宋,这几年里收诸羌、遏西夏,军队强盛乃是前所未有。以我军之强盛,攻辽敌之糜烂,如何不能胜之?至于兵革一动,草木不休,虽是事实,但比之收复燕云的不世功业,熟轻熟重,某相信朝野上下都是能分得清的。”
“臣启陛下。。。。。。。”
“启禀陛下。。。。。。”
此次集议,蔡京主战,童贯、王黼和之;郑居中主不战,邓洵武和之。然而,从职位及掌握的权力来说,以蔡京为首的主战方显然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而更关键的是,就赵佶本身而言,他早已飘飘然不甘于做一个继体守成之君了,收复燕云,光耀祖祠,是他的心愿。蔡京、童贯、王黼,也正是看出了他的这点心思,这几年里才不遗余力地推行开边政策,推动联金灭辽之议。
杨帆坐在末首,整个辩论过程,他正襟危坐、一言未发。他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两方的论点均有自己的谬误之处,或迂腐保守,或盲目自大,支持谁都救不了大宋。而且,联金辽灭之策注定是会被赵佶采纳的,这点,他改变不了。
有时候做先知是很件很痛苦的事——在世人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的时候,他们欣欣然而又自以为是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厄运毫无察觉,就像是一群在临宰之时却急着赶往屠宰场争食的猪猡。对于这些人,你明明看到了他们的结局,可你不能告诉他们,否则一定会被人认为是疯子;你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改变他们,否则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在厄运面前无知快乐的活着,而是你要眼睁睁看着它的来临,却无力改变。
“他妈的!怎么就没穿越成一个皇帝呢?”杨帆想着。
集议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悬念,赵佶采纳了“联金灭辽”的策略,决定在召见金使之后,再与金国商定具体细节。不过,经过郑居中的力争,此次使者所带的将仍是诏旨,而非国书,这也算是全了他的一个面子。
计议已定,郑居中等人神情沮丧,蔡京等人则满面红光、摩拳擦掌,小声议论着接下来的准备事宜。这时,张邦昌又站出来奏道:
“臣还有一事要启奏陛下,便是有关年号之事。臣以为‘重和’固然寓意甚好,可臣查检史书,发现这个年号契丹人曾经用过。我大宋与辽国世为死敌,不久之后即将再次开战,而且辽国乃夷狄之邦,我朝泱泱大国而履其后,实为不详之兆!”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臣都是一惊,有的便开始议论:
“辽国与本朝年代相仿,没记得有‘重和’这个年号啊。”
“我记得契丹曾用过‘重熙’这个年号”
“张右丞应该不会空穴来风的。”
张邦昌接着道:“说得好,问题便出在这‘重熙’二字上,当今辽国皇帝名为耶律延禧,‘熙’与‘禧’谐音,故而他便下旨:今后凡提到‘重熙’这个年号,一律避讳,改为‘重和’。现在,我朝正与金国联合讨伐耶律延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