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如是见到陈沅,虽然觉得确实比自己漂亮,但是哪里有花雪先前说的那么夸张?至于董白,竟然又是一个不输于自己颜色的美女,竟然也是花雪给陈沅请的家教。柳如是瞬间感受到了压力,这是需要竞争上岗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四谋野心蓬勃()
盛京城,一封从关内发来的线报直达黄台吉案头,将近日满脑子都是海兰珠的黄台吉从迷糊中惊醒。火速招内三院大学士瓜尔佳刚林、范文程、鲍承先、赫舍里希福四人问策。
这四人中,刚林和希福是满人,皆隶属正黄旗。
刚林是满清改国号并黄台吉称帝之前,科举得中的。希福会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屡次出使蒙古诸部。此二人,或许以智谋而论,其才能不如另两者,但满清的政权里面,文官里没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满人,像什么话?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刚林的内国史院大学士,希福的内弘文院大学士,都是稳如泰山。在没有其他像样的满族文士出现之前,无论谁主政都不会把他们拿下。
范文程和鲍承先都是汉人。
范文程,万历四十三年,十八岁时,在沈阳县学考中秀才。三年后,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之后一直帮努尔哈赤出谋划策。努尔哈赤死后,黄台吉对他颇为倚重,无论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制度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如今,范文程身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黄台吉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越来越受黄台吉的宠信。黄台吉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是实际上的满清文臣之首。
鲍承先原是明朝将领。他本是将门出身,世袭武职。然而在他领军与后金作战之时,每每弃城而走,不战而逃。几次之后,便只身隐匿数日,最后投降后金。对比后来他在后金及后来的满清时,勇于任事,胜多败少的作战经历,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或者说,如果确实是一个人的话,很难相信他不是后金埋在明军的奸细。或者说,那些败绩,根本就是他给后金的投名状。
鲍承先对于满清最大的贡献,便是设计并实施反间计,陷害了明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由此,鲍承先越发得到黄台吉的信任。此后数年,他或征战,或招降,对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与范文程同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接到消息的四人都是一懵,刚出征回来还没两个月呢,这光景,能有什么大事这么着急?难不成领军在外的多尔衮反了?凭什么啊?
年初黄台吉亲征朝鲜,大胜而归,班师回朝不过两个月,留下多尔衮继续追击,扩大战果。要说多尔衮有没有不臣之心,不好说,但他能控制的兵力明显不足啊!
待见到黄台吉的时候,四人放下心来,黄台吉一副激动的模样,收到消息这一会儿了,以他的心性还平静不下来,显然非但不是坏消息,还应该是大大的好消息。
黄台吉按捺住心中激动,将消息递给四人。
四人依次看过,各自一惊,这却不是惊讶,是惊喜了。
消息很简单:崇祯不临朝半月有余,宫内曹化淳封锁消息极严,宫外内阁诸人也口风严谨,打探不出具体消息。但是这些人一个个皆是如临大敌,气氛压抑。疑似崇祯病重,不能理事。原本没有确切消息,不敢擅自回报。但消息发出前,有八百里加急两封入京,然而崇祯没有现身处理,内阁直接回复了。事关重大,不敢不报。
四人毕竟是智谋之士,心智非凡,很快控制住心情,各自思索这消息的可信度以及相应的对策。
先说话的是鲍承先:“陛下,这消息无论是否可靠,此时明国,形势都可能瞬息万变。无论我们有任何策略,前去执行之人都必须有相当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很高的临阵决策权。若以智勇双全,临机决断之能而论,唯陛下与睿亲王有此能。陛下自然无需犯险,只需励精图治,我大清逐鹿中原之日指日可待。睿亲王本是最合适人选,可惜他如今领兵在外,分身乏术。”
睿亲王是指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其生母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时,被黄台吉等人逼迫殉葬。
黄台吉继位不正,又与多尔衮有杀母之仇,心中对于多尔衮一直大为防范。只是他本人也算雄才大略,自筹尚能驾驭得住多尔衮,又确实多有用得到多尔衮之处,这才容得下他。只是多尔衮毕竟比黄台吉年轻,黄台吉也怕自己哪一日不在了,儿子被多尔衮把家业抢了,近年来越发忌惮多尔衮了。
鲍承先语气中充满惋惜。几人相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叹,让多尔衮去的确最合适,简直一石好多鸟,这真是可惜了。
此次去大明,无论是否成功,功劳都是暗地里的,而危险却是无处不在的。可以算是名正言顺打压多尔衮势力的绝佳机会。然而形势毕竟紧急,等召回多尔衮,说不定明国新皇都继位了,这么好的机会只能放弃了。
“若以应变决策之能而论,我们之中,以范先生思虑最为深远周全。但范先生同样须得坐镇盛京,不能去明国犯险。”
这也是应有之义,众人皆点头认可。范文程相当于一国宰相,没有去敌国行间谍之事,大材小用的道理。
“这样一来,人选的问题才是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见众人认可自己说法,鲍承先接着道,“臣有一人推荐,当能担此大任。”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皆笑,都知道他要推荐谁。
鲍承先见几人会意,也不遮掩:“宁完我无论智谋机变,还是对明国的了解,都是此行不二人选。”
鲍承先是被宁完我推荐给黄台吉的,二人关系亲密。宁完我对清国的功勋不输于范文程。年前,因为滥赌,被弹劾罢官。鲍承先正是想趁此机会,帮宁完我东山再起。
黄台吉点点头,宁完我的确是最合适人选。当即派人招宁完我前来商议。
“我们不妨等宁卿来了再说。”却也是想平静下心情,同时理顺一下思路。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批五误痛骂细作()
宁完我是个什么人呢?相当铁杆的汉奸。其铁杆程度,仅次于范文程。
两人相比较,范文程年龄稍小,但为人老辣,善于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与之相反,宁完我年龄还要大上四岁,却是个激进的性子,赌性极大,阴险狡诈,最爱剑走偏锋。像是这种深入敌后,阴谋挑拨之事,正是宁完我的拿手好戏。这也正是鲍承先一说,黄台吉就下令招人的原因。
宁完我这两日刚把手里银子赌光,正为从哪弄银子花差伤脑筋,可谓是日夜盼望重新出头之日。
一听黄台吉找他,简直喜出望外。二话不说,也不管自己一副几日没梳洗的造型,径直去见黄台吉去了。
黄台吉近年来虽然在努力推行礼仪,但他手底下不修边幅的家伙太多了,这实在非一日之功。只不过文臣里面像宁完我这样的却是不多见。
宁完我看完消息,也明白为什么找他了,也不磨蹭,直接请命:“臣请命往明京走一趟,必让明国朝局,陷入混乱。”
黄台吉对宁完我的态度很满意:“这事情肯定是需要卿去的,只是这消息里说崇祯病重,众卿说说到底有几分可信?”
范文程直接下结论:“崇祯病重之说,倒是只有五分可信,但是从这消息来看,崇祯无论是得病,受伤,还是不在宫中,或者其他情况,总之是肯定出状况了无疑。”
刚林点点头,他研究过崇祯这个人,对比历代明朝帝王,崇祯有很多不同之处:“崇祯自继位以来,从未怠政。他虽然才能不足挂齿,但勤政之处,却仅次于陛下。”
黄台吉脸一红,他这些日子沉浸在海兰珠的独特风情之中,哪有什么勤政?
刚林继续说:“按崇祯对于政务的把细,半月不处理政务,绝对出问题了。”
希福因为职务需要,专门研究过明朝的体制,这时候补充道:“按照明国的制度,能够八百里加急报信,除了军情,便只有灾情。而无论是哪种,都兹事体大,须得朝会讨论之后才能回复。明国之前几个皇帝经常不上朝,朝中事情都是这么办的。内阁接到消息就能直接处理这种情况,只能是已经有所预料,提前讨论过了。天威难测,能预见的,当然是军情。内阁再有权利,非特殊情况,也不能直接批复军情。只能是崇祯出问题了。”
鲍承先熟悉军务,他的角度又有不同:“臣建议陛下调动斥候探查明军动向是否有异。崇祯不能理政,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便是效法陛下,御驾亲征。若边界上的明军并无异动,也有可能是其国内匪患做大,亲征剿匪去了。”
刚林不解:“御驾亲征这种事情,不是应该大肆宣扬,才能提振士气吗?偷偷摸摸去,还不如不去吧?”
鲍承先道:“或许是怕被我们知道,出兵袭扰,所以暂时保密。临阵交锋之时站出来鼓舞士气,一战而成,届时就算我们出兵,他也可以从容回京或者回军,至少剿匪的计划已经完成。”
这说法无疑也是有可能的,黄台吉点了点头,看向宁完我:“宁卿怎么说?”
宁完我摇摇头:“回陛下,以臣所见,从这消息里判断出来的结论,远没有亲去明京一趟,得出的结论准确,所以不想随意猜测。但是有一点臣想说明,就是这个传递消息的人,实在是太没有水平了。”
黄台吉一愣,消息来源是另外的系统,却不能被这些外臣所掌控。只是这人能探查明京深宫内院,内阁诸相,本事自然是大大的,即便没得到确切的消息,也只是对面封锁的好,怎么能说没有水平呢?
随即扫了一眼其他四人,居然都没有对宁完我的说法表示惊讶,显然他们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黄台吉虚心道:“宁卿说说怎么没有水平了?”
宁完我解释道:“第一点,崇祯何等勤政,他不临朝,又没有合理解释,当然,明廷对此的所有可能解释都应该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这本身就说明有大事发生,这个时候就应该第一时间回报,而不是等了半个月。”
黄台吉点头认可,但心中却是不以为意。这个不是细作水平的问题,而是通信线路的问题。关内外传递消息,哪有那么容易?锦衣卫难道都是吃素的?不达到一定等级的消息,是不可能立即通传的,否则传递消息的次数多了,暴露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第二点,怀疑崇祯病重,你去查太医院为主啊,跟曹化淳和内阁一群老狐狸叫什么劲?”
范文程一旁道:“想是太医院也被曹化淳给严密控制了,无论崇祯是否病重,太医院都该被控制住,曹化淳不会蠢到把这个忘掉。”
宁完我虽然不服,但他不会跟范文程较劲。他自知跟范文程比,他能力或许不缺,但性格差距太大。范文程为了前程可以忍辱,他却不行!不过要不怎么人家能当大官呢?但是这种无关人身攻击的小问题,宁完我觉得退一步就退一步。
他是聪明人,不会去随意竖这个敌。不过他心中却是怀疑这消息传递与范文程有关,否则他插什么言?他的智慧会看不出这里问题?对于黄台吉居然把细作部门交给范文程打理,既感不可思议,又感到对范文程深深的忌惮。对于黄台吉对范文程的信任的评估,又上调了五分。
“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第三点,八百里加急特征明显,沿路探去,很容易知道来源,即便需要时间,最起码该说明方向。第四点,所谓内阁直接回复,狗屁不通!内阁说不定只是回个‘知道了,稳住,静候’的消息,这样也能叫直接回复?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这消息具体消息没有几条,几乎全是他的臆断,他以为这是上书言事啊?言官出身的吧?简直莫名其妙!”宁完我说着说着,还是没压住脾气,一顿狠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六章 靠六间主动卖国()
宁完我说的这些,都不是什么高端技巧,但凡有点水平的细作,都不会犯这么多错误。这也是四个文臣看了消息之后,并没有像黄台吉那么激动的原因,他们对于这个消息本身是存疑的。
对于刚才范文程突然插言辩解,不止宁完我莫名其妙,其他三人也不明所以。倒是黄台吉对此了然,没有意外,知道范文程是判断出了消息来源。这消息不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