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人?!”

    “有刺客!”

    这后一句,显然是招呼前面的两名同伴,后面有情况发生。

    就在当先的两名锦衣卫就要到达城门处的时候,就听到后面的那两名同伴猛然高声断喝

    听到身后的高声断喝之后,正要与守城门的兵丁打招呼两名锦衣卫就马上一带缰绳,踅回马头,然后双腿一夹马腹,就折返而来。

    胯下的马儿很是不情愿,“这马上要到家了,怎么的……又要回头再来一趟?”本待不理,可架不住主人催逼的紧,因此也只好抹头往回跑。

    没想到的是,等这两名锦衣卫急三火四地跑到那辆骡车的跟前时,事态却已经平息了。

    骡车上坐的这位袁大人,就是袁可立大人,而那位半路杀出的大汉,就是东江镇的毛文龙。

    ――――

    毛文龙在馆驿中枯等了几天,皇帝陛下既没有召见,也没有锦衣卫或太监什么的前来说明,是因为什么事情要自己一直等候,或者要自己等到什么时候。

    而他却是绝对不敢不辞而别的,那可是大不敬治罪,不仅本人杀头,若是皇上一怒,灭门抄家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毛文龙也绝非一窍不通之人。他非常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在生他的气,若想化解眼前尴尬的局面,必须得让皇帝陛下把气消了才成。

    至于皇帝陛下因为什么对他有气,这也是不言自明。可如何让皇帝陛下消气,那可就得好好用点儿脑子了。

    拍胸脯、表忠心、痛哭流涕、甚至立军令状什么的,他都想到了,也准备好了一番说辞,可无奈见不到皇帝陛下的面,一切都还是白搭。

    于是,毛文龙就拜托相熟之人辗转打听,看有什么办法让皇帝陛下消气,或者让自己尽快能与皇帝陛下见上一面,不管是打一顿、骂一顿,他都毫无怨言,只要留着他这条狗命,能有机会继续为皇帝陛下、为大明王朝效劳,就是他的福分。

    可是,尽管他到处撒钱、到处打听,仍然不得要领。就连那些平日里相熟之人,也都三缄其口。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可是皇帝陛下要亲手摆弄的人,哪个敢胡乱掺和,

    “莫非皇帝陛下是改主意了?!”这个念头一出现,毛文龙的汗就下来了。

    此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皇帝陛下虽然对他很是气愤,可还是想再给他一次机会的。也是基于此,他才赶赴京城的。若是明知道皇帝陛下要狠狠收拾他,即便他不能明着抗旨不遵,可至少想找理由的话,那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儿。什么军务繁忙了,部下不稳了,敌情紧急了等等,那还不是随口就来的吗。

    可是现在已经身在京城,要想抽身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陛下若想收拾他,肯定不会任他来去自由。虽然现在看起来对他不管不问,可周围绝对少不了监视的眼睛。别说是跑出就此了,只要他露出要溜之乎也的意思,恐怕眨眼间就会被扔进诏狱。

    毛文龙不甘心就此束手,因此就拿出了更大的价钱,一定要探知详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毛文龙七转八拐的与一位皇帝陛下身边的人攀上了交情,这才探听到了事情的根源。

    其实,事情若是揭开之后,本来就根本没有什么稀奇的。毛文龙觉得自己的钱真是花的……值,绝对值!连这么点儿事情都想不透,还不该长点儿见识吗!

    那位皇帝陛下身边的人告诉他,皇帝陛下正在等一个人,这个人也是毛文龙的老熟人。

    说到这里,毛文龙就已经茅塞顿开了。

    皇帝陛下下旨招他毛文龙进京,肯定是为了东江镇的事情。而若想东江镇立于不败之地、像一颗钉子牢牢树立在后金皇太极的座位上,又怎么能离得开山东半岛的登州府呢?而登州府……那怎么能没有袁可立袁大人呢?!

    这一层想透之后,自己坐了这么长时间冷板凳的问题,也就随即迎刃而解了。

    袁可立袁大人当初可是他毛文龙气走的,想要袁大人重新出山,怎么能不让他老人家先把憋在胸中的那口气吐出来呢。

    而在袁大人到京陛见之前,皇帝陛下又怎么能先召见自己呢?

    这一环扣一环的,外表看似一团乱麻,可只要解开了第一个扣,后面的就都稀里哗啦的迎刃而解了。

    皇帝陛下对自己的冷落,完全是做给袁大人看的。

    既然如此,毛文龙觉得,要把戏份儿演足,那自己不能干等着,还得积极配合一下。

    毛文龙琢磨了一番,就做出了决定。他这次赴京,是带着十几名手下的。他搞不清楚袁大人具体是从那条路上来,因此就把手下的人全都派了出去,每条路上都要保证有人迎着袁大人而去。

    而他自己,为了不引起可能的监视的疑心,依然稳坐他所就住的馆驿,只等着手下人回来报信。

    因此,才有了前面那一出……广宁门外,文龙拦骡车。

第186章 老臣谋国1() 
    关于袁可立与毛文龙的统属关系,或者说登莱巡抚与东江镇的关系,大明朝廷是有明确事权的,即“牵制奴酋者,朝鲜也;联属朝鲜者,毛镇也;驾驭毛镇者,登抚也。”

    大明朝廷兵部更是赤*裸*裸地提出了底线――“抚不能制镇则易抚,镇不能制夷则易镇”。

    登莱巡抚若是不能控制东江镇,那就撤换登莱巡抚;东江镇若是不能对后金有所牵制,那就撤换东江镇。

    因此,非常明确的是,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就是东江镇毛文龙的上司。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往事了,现在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东江镇虽然新败,也失去了朝鲜这个凭依,可毛文龙依旧是东江镇总兵,皇帝陛下也还没有明降谕旨,免去毛文龙的任何官职和差事。

    袁可立虽然为皇帝陛下所重视,并且力邀其出山。可他现在连城门都还未进,更未与皇帝陛下晤面,因此能不能如愿荣任登莱巡抚之职,也并非毫无变数。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京城广宁门外、在众多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现任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给即将上任现在依然白身的袁可立,当街跪倒,大礼参拜。

    “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参见袁大人!”毛文龙绝对是按照下属参见上司的礼节行之,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是一直嘀咕着――权当是叩拜皇帝陛下了!

    听到车外随扈的锦衣卫的交谈,坐在车中的袁可立知道马上就要进入京城了。他一时也是百感交集。

    隐约听到了城门处的喧嚷之声,他也一时好奇,正要伸手撩起用作挡风的门帘,看看这新君登基之后的京城,到底是怎样一番的崭新景象。

    门帘尚未完全撩起,毛文龙已经在车前跪倒尘埃。

    ――――

    一进京城,有两名锦衣卫留下来负责安顿袁可立袁大人住宿,另两人就直奔宫中复命。

    这四名锦衣卫就是前去河南睢州向袁可立宣旨之人。按照皇帝陛下的安排,四人也要同袁大人一道返京,路途之上算是好有照应,也算是皇帝陛下的恩典。'。。l'

    按理说,地方府州县官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吏到京城之后,要先到午门外行礼才是。可因为目前袁可立的身份尚未明确,因此这道程序就免了。

    刚刚安顿好,前去复命的那两名锦衣卫就已经回转。

    他们带来了宫中赏赐的饭食,皇帝陛下并且言明不用谢恩。他们还告诉袁大人,因为路途劳顿,今天袁大人可以休息一晚,明天朝对之后,皇帝陛下就会接见他。

    一路之上也确实疲乏,因此天刚一擦黑,袁可立沐浴之后,就早早上床安歇了。

    次日一早,袁可立在随行家人的侍候下,盥洗完毕,简单进了点食物,就随着前来迎接的锦衣卫向紫禁城走去。

    朝对结束,在鸿胪寺官员的引见之下,袁可立踏进了武英殿,觐见当今的皇帝陛下。

    大礼参拜之后,皇帝陛下见到这个精神很是矍铄的老人。

    这个老人的遗著,被后世满清彻底销毁,与他“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岳飞岳武穆。

    皇帝陛下赐了座,袁可立谢过之后,坐在了王承恩双手捧来的杌子上。皇帝陛下问及了袁可立老家河南睢州和路途之上的一些情况,袁大人也一一回答。

    应有的嘘寒问暖之后,就要开始进入正题了。皇帝陛下沉吟了一下,考虑着从何处着手合适。

    “老大人,东江镇的作用……朕就不提了,咱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东江镇的人选,以及东江镇如何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皇帝陛下觉得还是单刀直入的好。

    “是,皇上圣明,”皇帝陛下提纲挈领地点明了问题的关键,袁可立颂词也并非虚言。

    “除了毛文龙,目前老大人心里可还有更好的人选?”人选问题肯定是要首先考虑的,然后才能涉及到更具体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臣有段日子没有参与政事了,也不知……”

    “不用顾忌,左右不过就是那么几个人,”

    “臣还是觉得毛文龙或可继续担当,”

    “嗯,朕也是此意。不过,老大人,除了这个毛文龙,心中可有替代之人?”

    “这……臣愚钝,未曾想过此事,”袁可立不是“未曾”想过,而是“根本”就没有想过。

    “老大人,不要误会,毛文龙是有着跋扈的痼疾,可因为尚能在东江镇有些作为,因此朕也并没有撤换他的打算。只是……东江镇可是无异于深入虎穴,时刻都要面临极大的危险,马革裹尸亦绝非意外……朝廷自然要褒奖抚恤,可老大人也要随时准备好东江镇的替手,如此东江镇不至因一人的缺失,转眼间成为一盘散沙,朝廷也可以继续维持对后金的牵制和骚扰,”

    “皇上圣明,”

    皇帝陛下的意思,袁可立完全明白。

    此时大明王朝的军队,犹如带兵将官的私产,主将阵亡、或是因为上调等其他什么原因不能继续掌控时,大多都是世袭、或由主将指定一个继任者。

    世袭还好说一些,大家的一切本来就都是大帅的,大帅不在了,由大帅的嫡子或亲子来坐大帅的位子,名正而言顺。因此,只要这个继任者能够维护大家的利益,底下的军兵很少有异议。

    而由大帅指定继任者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除非这个继任者本人有着超强的能力,不管是文的武的都能使将出来,令底下的将校军兵心甘情愿也好、半推半就也罢,总之是能够接受下来。

    若是继任者既没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又缺乏充分的个人“魅力”,最关键的是,雄心壮志又过于超出他本人的能力、魅力多多,那么这么一支人马,就离着分崩离析不远了。

    若是在别处出现这种情况,皇帝陛下除了下令彻底清剿那些扰民害民的乱兵,心中指不定还暗自窃喜:这样的兵,这样的将,少一个都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但是,东江镇就不一样了。其实,崇祯初年的时候,除了辽东镇已经陷于后金,实际上名存实亡,权且以东江镇聊为充数之外,其他八个边镇也都是不能乱的。

    终大明一朝,主要是防范来自北方的威胁。因此,所谓的九边,也是以北长城为基准,划分了九个区域,便于管辖。

    本来的辽东镇,初期总兵是驻广宁的(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年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管辖的长城范围,是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九百七十余里。

    蓟州镇的总兵驻地,初时在桃林口,后来移到了迁安的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间又移到了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管辖的长城范围,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慕田峪(今北京怀柔区境)。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八百八十余里。

    宣府镇总兵的驻地在宣府卫(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全长五百一十余里。

    大同镇总兵的驻地当然是在大同府了,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市。管辖的长城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县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口子村东山),全长三百三十余里。

    太原镇总兵的驻地,初时在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县),后移驻宁武所(今山西宁武县)。管辖的长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县旧县城)的黄河岸边,经偏关、老营堡、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