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装之王-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怯路叻叩厮档�

    “智勇,你父亲送给孙建仁大洋时有证据吗?”冯晨问。

    “有!他当时好像给我父亲打过一张条子。”张智勇说。

    “这就好办!你尽快联系上家人,让他们把那张条子找到,交到军事法院法官徐峥手上。”冯晨吩咐道。

    “好,我今天就联系。”

    正在二人聊着的时候,一名看守走过来,对冯晨说:“冯先生,有人找你,这会在黄院长办公室等着。”

    “哦?是什么人?”冯晨问。

    “我也不清楚,穿着军服,是一名上校军官。”看守回答道。

    “智勇,你的事情我们改日再商量,我这会过去看看是谁找我。”

    说着话,冯晨随着那名看守,来到了黄金宝的办公室里。

    推开黄金宝的办公室门,冯晨见到潘武阳正坐在沙发上同黄金宝聊着。

    “噢,原来是潘长官来了。”

    冯晨同潘武阳打着招呼,心里想着,这个武汉剿总的机要处长,同自己没什么特殊交清,也就是昨晚在一起喝了场酒,他今天干嘛过来要见自己?

    潘武阳究竟是什么人?

    “冯老弟,潘处长听说你围棋下得不错,今天特地赶过来接你去剿总,陪一位长官下几盘围棋。”黄金宝给冯晨解释着潘武阳来的目的。

    “既然潘长官亲自过来了,那我恭敬不如从命。黄院长,我是否还要去给孙建仁副院长请个假?”冯晨有意刺激了一下黄金宝。

    “你放心跟着潘长官去好了,把剿总的长官陪好,什么时间回来随你便,这反省院还是我黄金宝说了算,他孙建仁算哪一门子货色?”提起孙建仁,黄金宝气不打一出生。

    “既然黄院长批准了,那我和冯先生这就走,免得让长官等急了,改天有机会我再专程接黄院长喝一杯。”

    “好说,好说!”

    潘武阳起身告辞,带着冯晨,乘上车子离开了。

    潘武阳开着车子,驶出了反省院的大门后,突然开口说:“冯先生,张三洗先生要见你。”

    “哦?我们不是去剿总下围棋吗?”冯晨心里纳闷着问了句。

    “棋还是要下的,不过我们先去见见张先生?”潘武阳说。

    “潘处长,你究竟是什么人?”冯晨疑惑地问道。

    “呵呵,你猜猜?”潘武阳微微笑着说。

    冯晨真还猜不透,这个潘武阳还有那个张三洗,究竟是个什么来头,沉默着不再说话。

    车子又行驶了一段时间,潘武阳开口说:“到时你自然就清楚我是什么人了。”

    车子很快来到汉口英租界扬子街一处四合院门前停下。

    “请吧,冯先生。”下车后,潘武阳让着冯晨走进了四合院里。

    来到客厅,只见张三洗正站在那里,细观赏着客厅中挂着的一幅字画。

    “康正同志,冯先生到了。”

    “哦,快请坐!”

    “你不是张……”冯晨楞在那里。

    “哈哈,张三洗是我的化名,我是康正。”

    “首长好!”冯晨总算反应了过来。

    “坐吧。”

    康正让着冯晨在客厅的椅子上坐下,潘武阳倒了三杯茶水放在桌子上,然后在冯晨旁边也坐了下来。

    “我在特科工作时,就比较了解你,只是工作纪律要求,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今天见你,其实也是冒着违反组织纪律才见的。”康正盯着冯晨,慢悠悠地说道。

    “首长不是撤退到中央苏区了吗?怎么又……”

    “我随中央红军转移,到达遵义后,受中央委托,到武汉来恢复这里的党组织。你的上级安志达同志,奉命到上海恢复党组织,但发现你被捕后,志达同志去了香港。”

    康正一直在观察着冯晨,始终没有称冯晨为同志,冯晨很快也意识到这一点了。

    “首长,能否把我的组织关系转到武汉来?”冯晨试探性地问道。

    “这个嘛,你现在还是民党的在押犯人,况且你还写了自首声明,这个自首声明充分说明了,你的立场有问题!”康正突然口气变得冷冷地说。

    “康正同志,我有难言之隐啊!”冯晨辩解说。

    “什么难言之隐?!”康正脸色一变,双眼透着寒光,盯着冯晨沉声问道。

    “这个……”冯晨犹豫着,差一点把伍豪同志撤退时嘱咐的话语说了出来。

    “我问你,郑良才同志是怎么被捕的?”

    “良才同志是被报警员熊国华出卖被捕的。”

    “我怎么听说,你亲自参与了审讯良才同志,有这会事情吗?”康正问。

    “有这回事情,我处在那个位置,也是迫不得已。”冯晨说。

    “良才同志那么快就被敌人杀害了,是不是因为你害怕暴露自己,这才唆使敌人迫不及待杀害他的?”

第0158章 同志理解() 
康正的话,问得冯晨心里生出了一股股寒意,开始见到康正时的那份喜悦,早已飞到九霄云外,额头慢慢冒着虚汗。

    “这个,我……,我正在设法营救时,谁知苏成德秘密把良才同志杀害了,杨寻真同志可以证明。”冯晨不知道怎样向康正解释才好。

    “所以,你的组织关系,暂时还不能够恢复,等待一切调查清楚后听后组织通知,今天让你过来,主要是接受组织上的审查。”

    康正淡淡地说道。

    “另外,组织上给你安排一项任务,你在反省院里,要监督张智勇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张智勇有不坚定的行为,立即给组织上汇报,这是组织在考验你!”

    “康正同志,那我今后接受谁的领导?”冯晨问。

    “在你没有恢复党组织关系前,可以作为编外人员,暂时接受潘武阳同志的领导,有什么事情,你可以找潘武阳同志汇报。”

    “好的。”冯晨心里如五味杂陈,情绪低落地答应着。

    谈完事情,随着潘武阳从康正的住处出来,冯晨的情绪一直跌落到低谷。

    刚刚见到康正的一刹那间,冯晨还以为自己终于又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可结果,自己不仅成了一位编外人员,而且还要接受政治上的审查。

    拉开车门,坐上潘武阳的车子,冯晨说:“潘处长,送我回反省院吧。”

    潘武阳一边启动着车子,一边说:“冯晨同志,你不要有太多想法,康正同志这样做,也有他的理由,毕竟我们的组织,在这一年多来出了太多的叛徒。”

    冯晨今天第一次从潘武阳嘴里,听到同志两字,心里感到一阵温暖。

    “潘武阳同志,你也认为我是个叛徒?”冯晨偏过头望着潘武阳问。

    “冯晨同志,我虽然不了解你,但我理解你!我们做卧底的同志,为了不暴露自己,不暴露党的秘密,有太多身不由己的时候。”

    理解,潘武阳说出“理解”两字,触动了冯晨的内心,是呀,理解才是最好的认可,没有做过卧底的人,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冯晨同志,其实我也曾经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有过你现在类似的遭遇,所以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

    说着话,车子慢慢朝前行驶着,行驶了一段距离,拐过一个弯道,潘武阳把车子靠在路旁一颗大树下停了下来。

    接下来,潘武阳给冯晨讲述了自己的曲折遭遇和经历。

    潘武阳比冯晨大五岁,出生在汉江边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子。

    潘武阳幼年好学,16岁时,便考入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就读,在师范学校,他革命的引路人,也是他的老师肖楚女,让他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进步青年学生,聪明好学的潘武阳,深得肖楚女的赏识。

    肖楚女是在恽代英的引导下,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他像一颗火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首次播撒到荆楚大地上。

    在肖楚女的帮助引导下,潘武阳学习了《资本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一经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便深深植入到潘武阳的头脑里,他积极投身肖楚女在师范学校领导的学潮运动。

    1925年的“五卅惨案”激起了湖北学生的极大愤怒。

    此时的潘武阳,已成长为湖北学联的骨干,作为湖北学联的代表,潘武阳积极在师范学校里,领导学运的开展,带领学生们罢课游行。

    由于表现突出,不久,潘武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很快又宣誓加入了共产党。

    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基于国民革命的共同目标,共产党员可以加入民党,潘武阳与其他党员一样,也跨党加入了民党。

    此后,潘武阳受中共武汉地委书记、民党湖北党部常委董必武的派遣,回到家乡襄阳从事党务工作,身份是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

    之前,肖楚女曾经在师范学校启动了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潘武阳在此基础上,深入群众中进行考察,从中发现那些反帝反军阀和有民主觉悟的人,吸收为民党党员,建立了鄂北第一个民党小组。

    接着,潘武阳又把这些人发展为共产党员,这批人,很快成为鄂西北共党的基础。

    1925年10月,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11月份,潘武阳作为湖北选拔的学员,从上海搭乘一艘苏联的煤船,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中山大学的第一批学员,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潘武阳便是其中之一。

    当年,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干部的学校只有两所,一所是黄埔军校,另一所就是莫斯科的中山大学。

    当时的中山大学,实际上是苏联共产党的一个党团组织,所以招收的共产党员多于民党党员。

    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以后,潘武阳非常刻苦努力,特别是他的俄文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即被选拔为课堂翻译,在大学里开始小有名气。

    一年后,潘武阳受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俄文翻译。

    当斯大林在联共14次代表大会上,发起同托洛茨基分子的斗争时,中山大学里也参与了这项运动,潘武阳坚定地站在联共中央路线这边。

    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因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会址不得不选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一个乡间别墅里秘密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是潘武阳革命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出席“六大”的142名代表中,有53名是被指定参加的代表,潘武阳是其中之一。

    潘武阳既是会议代表,又兼做俄语翻译,为大会笔译和整理了很多文件和资料。

    在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前,斯大林召集部分代表和五届中央委员们谈话,6月14、15两日,布哈林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召集“政治谈话会”,潘武阳先后为多名党的高层领导人作俄文翻译。

    潘武阳的俄语水平和工作实绩等,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潘武阳由此留在莫斯科工作,担任“六大”期间,在莫斯科成立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秘书长。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位于苏联境内的领导机构,是中共在共产国际设立的常驻代表团,共产国际通过该代表团指导中国革命。

    1928年年底,潘武阳奉命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负责主持中宣部日常工作,并担任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及《布尔什维克》的副主编,为刊物撰写了大量重要的社论及文章。

    这期间,潘武阳还参与筹建了左翼作家联盟的工作。

    《红旗》自1928年11月20日创刊,到1930年8月20日停刊,共出版了126期,潘武阳在这期间,为《红旗》撰写了大量的社论、评论、时事等论文。

    潘武阳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有些文章长达数万字,从中不难看出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革命才华。

    特别是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潘武阳成为李立三的得力助手。

    潘武阳不但是李立三的左膀右臂,还是时任总书记向忠发的“文胆”,在担任向忠发的秘书阶段,他代向忠发起草了很多重要讲话和文件。

    正是因为担任过李立三和向忠发的秘书,这才让潘武阳后来受到了牵连。

第0159章 卧底剿总() 
1930年7月,在成立的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上,年轻的潘武阳当选为委员,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都达到了高峰。

    然而,正当此时,一场党内的政治斗争使潘武阳的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

    1931年,白色恐怖持续笼罩着中国大地。

    正处在幼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