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正当此时,一场党内的政治斗争使潘武阳的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
1931年,白色恐怖持续笼罩着中国大地。
正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年命运多舛,内部矛盾和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纷争接连不断。
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取代了李立三,取得了党内的领导地位。
作为李立三的秘书,潘武阳被从上海调到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当宣传干事,这才有了他落难北平的遭遇。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1931年6月22日,向忠发被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逮捕,写下自首书后的第三天被蒋介石下令处死。
随即,中共军委干部胡章原投敌,导致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罗绮同和中央监察委员杨匏安等16人被捕。
罗绮同被捕后自首叛变,杨匏安被杀害。
紧接着,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廖化平在天津被捕,也向敌人自首,致使包括北平在内的河北省委所属的许多机关遭到破坏。
此时,潘武阳在河北省委负责地下联络工作。
7月底,潘武阳奉命到北平西交民巷附近的文宣公寓秘密接头,因事先不知,党的地下机构已经被廖化平出卖,他在到达接头地点时,落入民党复兴社北平特务机关手上。
初到北平就落入敌手,这让潘武阳感到非常意外。
然而,让他感到更加意外的是,廖化平叛变后投靠了复兴社,出卖了党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对他的审讯。
潘武阳来自于上海的党中央,又长期在中央主要领导人身边工作,颇具知名度,廖化平很清楚他的根底。
见廖华平亲自审讯自己,潘武阳便设法与他斗智斗勇,想否认自己的共党党员身份已经不可能,于是,在审讯室里,他坦然承认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潘武阳的被捕,引起了另一名叛徒李渤海的注意。
李渤海是北大文科毕业的高材生,曾经任北平地下党市委书记,1927年10月,他被张作霖的奉系军阀逮捕,酷刑折磨加上灌粪汤,他招供叛变了。
李渤海叛变以后,改名李天才,投靠了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此后,李渤海取得了少帅张学良的信任,被委任为民党北平市公安局政训部秘书,惜才的张学良拜这个北京大学的文科高才生为师。
李渤海虽然叛变了,并且协助敌人劝降了很多被捕的革命同志,但他在张学良身边也做了不少对党有利的事,比如他利用权力,令警察不强行干预北平民众的游行活动,变相帮助我党发动的群众运动。
李渤海久闻“大秘书”潘武阳的大名,于是便利用职权,把潘武阳保释了出来。
在李渤海的劝说和复兴社特务们的威逼下,对前途感到渺茫、又想做学问的潘武阳填写了自首书,然后登报声明脱党得以获释。
报纸上的声明刊登后,潘武阳被党组织开除出党。
脱党后,潘武阳思想极为苦闷,他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初衷不改,内心希望为国家为民族再做一些有益的事,于是他埋头翻译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在鲜明地抵制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冯庸大学任教。
这期间,赏识潘武阳才华的戴笠也曾派人邀他去南京工作,被他婉言谢绝。
潘武阳的进步行为,引起了新成立的北平特科的注意,特科调查了潘武阳被捕后的表现,认为他虽被胁迫自首,但拒绝供出党组织,更不跟随特务去指认工作关系,并且继续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平特科把潘武阳的表现,给中央特科进行了汇报。
中央特科传达了伍豪首长的指示:
“特科与阴险、狡猾的敌人打交道,在不损害党的利益的原则下,什么方式都可以采取,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人为党工作。”
此时,新成立的北平特科急需人才,再加上,潘武阳被党开除出党的灰色身份,更有利于参加特科,北平特科成员周怡,受组织委托去做潘武阳的工作。
周怡是中共北平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员,他见到潘武阳后,便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希望潘武阳加入北平特科。
潘武阳在明白了周怡的来意后,内心多少有些迟疑。
周怡儒雅潇洒,待人温和而真诚,同时周怡又如实告诉潘武阳,中央特科对待他的态度,最终化解了潘武阳心中的疑虑和恐惧。
潘武阳表示愿意重新为党工作,只要党不嫌弃他,还信任他。
周怡带着潘武阳,见到了北平特科负责人吴成方。
吴成方认真分析了当时形势,对潘武阳指出:
“北平特科是在上海中央特科遭受灭顶之灾,特科成员遭逮捕、杀害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环境远比过去恶劣得多,各地共产党人大批被屠杀、关押,你在敌人手里有案底,再回来工作,风险可能比以前还大,要有心理准备。”
对于吴成方担心的问题,潘武阳已经严肃地思考过了。
从苏联回国后,他得知中央特科不少同志被捕被杀,幸免于难的也都远避他处。这个时候逆潮流而动,无疑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但是,潘武阳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执著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热爱,他在脱党两年多后,又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中。
重新为党工作,让潘武阳从里到外都变得明朗起来。
潘武阳在特科指导下,逐渐改变书生气,有意识地在待人接物中,培养着自己深藏不露的练达和城府,以适应情报工作的环境。
为了保护潘武阳,北平特科指定,在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工作的特科成员杨青林单线与潘武阳联系,潘武阳获取的情报,全部经杨青林转交党组织。
当北平特科得知,戴笠曾经托人找过潘武阳,特科同意他与戴笠拉上了关系。
同戴笠联系上以后,戴笠即邀请潘武阳去南京做客,潘武阳欣然前往。
果不出所料,戴笠想拉潘武阳进入复兴社工作,潘武阳按照特科叮嘱,对戴笠说,“奉系中的老朋友已经收留了我,不好这么快就弃旧就新。”
戴笠见留不住潘武阳,只好约定今后可以合作,互相交换情报。
叛变后的李渤海,是东北军里非同凡响的人物,他被少帅张学良任命为奉系东北宪兵教练处中校教官等职。
潘武阳想要搞军事情报,少了李渤海肯定是不行的,为此,潘武阳与李渤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李渤海尽心竭力帮助张学良,在东北建起了情报网络,得到了张学良的加倍重视和重用,被调到张学良身边工作,委以北平绥靖公署参事职务。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逐渐倾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张学良向李渤海询问共产党当前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问题,并向李渤海索取对中共的态度和对策等。
李渤海已经脱离共产党多年,他无法回答张学良的问题。
于是,李渤海向潘武阳讨教。
潘武阳立即把情况汇报给特科,吴成方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指示潘武阳告知李渤海一些党的情况,并且帮助李渤海给张学良提建议当参谋。
在不断接触中,李渤海逐渐意识到,潘武阳背后有中共组织的支持,两人心照不宣,彼此各取所需。
第0160章 取得信任()
1934年1月,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被蒋介石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
化名李天才的李渤海,担任了“剿总”政训处的少将副处长。
李天才迎合张学良对共产党革命理论产生的兴趣,顺势把潘武阳作为马列主义学者推荐给了张学良。
于是,潘武阳便加入了张学良的东北军。
张学良很快喜欢上了年轻精干的潘武阳。
潘武阳的博学和见解,让张学良折服,张学良把他从北平调到武汉徐家棚“剿总”司令部,潘武阳从此留在张学良身边工作。
李天才在武汉“剿总”司令部里设了一个机要组,自己亲自任组长,把他信得过的人全部安插在里面。
李天才安排潘武阳当了机要组的中校秘书,负责电讯处,这个岗位几乎可供潘武阳毫无遗漏地获取武汉“剿总”的军事情报。
张学良对工农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的胜利感到不解,特别是他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后,从东北军抽调了八十多个团的兵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却被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打得落花流水。
张学良很困惑,不论是武器还是装备,红25军都远远不如他的东北军,却让他接连吃败仗,让他的“围剿”计划一败涂地。
张学良认为,很有必要对红军何以如此强大作一番研究,同时,他这样做,在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能不能联共抗日呢?
丢失东三省,一直是张学良心中的疼,他渴盼着联系一切武装力量进行抗日,能尽早收复东三省。
张学良内心深处很想联络红军,共同抗日。
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责成李天才,详细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供他分析研究,以了解红军的内幕。
李天才心里非常明白,潘武阳能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李天才把了解红军的任务,交给了潘武阳。
潘武阳在北平特科的支持下,组成了一个编写班子,把红军一些能公开的资料,例如武装理论、建军历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领导人物、重大事件等排成词条,按着词典的编纂体例,只用了一周时间就编写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匪情辞通》。
小册子编撰好以后,李天才亲自带着潘武阳,去面见张学良。
张学良审阅了《匪情辞通》之后,感到非常满意,亲自写了序,命令印刷下发部队,他自己也随身带上一本,不时翻阅。
潘武阳顺理成章地被李天才推荐给张学良,成为了张学良的老师。
张学良学习马列很认真,潘武阳讲解得也很用心,张学良开口闭口称潘武阳为“老师”,当着别人的面也是如此。
从此,潘武阳赢得了张学良的尊敬和信任。
潘武阳在这个位置上,获得了为党工作的很多便利条件,他还借机把苏联塔斯通讯社北平分社记者、共产党员刘尊棋引荐给张学良。
刘尊棋与潘武阳同在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工作过,作为苏联塔斯通讯社北平分社的记者,刘尊棋如果能顺利采访到张学良,将对促进张学良反蒋抗日非常有利。
刘尊棋从北平赶到武汉,见到张学良的时候,潘武阳正在给张学良讲课,张学良指着身旁的潘武阳给刘尊棋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师,他在教我学习《资本论》。”
“呵呵,少帅,那可是共党的圣经,你不怕中毒?”刘尊棋给张学良开着玩笑说。
“哈哈,中毒?这种毒多中点好,对思想有好处。我看《资本论》不是毒,那是思想的补品!”张学良爽朗地笑了笑回答道。
“那少帅可要好好感谢你思想上的营养师潘武阳先生了。”刘尊棋说。
“那是自然的!”张学良点了点头。
到张学良身边工作后,北平特科交给潘武阳的任务,一是争取张学良反蒋抗日,二是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1934年1月下旬,蒋介石镇压了与他决裂的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后,重新又集结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进攻。
国共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开始进入决战的关键时期。
进入10月份,红军的反“围剿”战斗愈来愈惨烈。
为了彻底剿灭红军,蒋介石的军队向美、英、德、意等国大量借款购买武器,并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和专家,帮助出谋划策。
同时,蒋介石调集重兵,用于直接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到5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行营,直接指挥第五次“围剿”。
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剿总”副总司令。
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行动中,潘武阳将“接触”到的“剿总”军事机密,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北平特科,北京特科又及时电告中共中央,或者设法通过秘密交通线传到苏区。
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红军经常不失时机摆脱危险境地,转败为胜,潘武阳的情报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继续推行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致使红军连续作战近两个月,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以至反“围剿”后期完全陷入被动地位。
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被迫踏上了慢慢的长征路。
身在敌营中的潘武阳,每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