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一天大军只行了十几里地,当晚便歇在了薛陵邑。不过由于鲁军的加入,使得一向藐视鲁军的齐军长足了精神,紧接着三日里每日行军近五十里路,三日后大军便到达了齐国西南边境马陵邑。这般行军速度倒是又让齐侯意气风发起来,自信心疯涨。

    这马陵邑自然便是后世史书上赫赫有名的马陵之战发生的地点了,春秋时属卫国,战国时属齐国,向来为齐国西南军事重镇,尤其是城西一片山丘,更是形成了一块天然的防线。只是这会还没有孙膑什么事,所以马陵也只是齐国边境的一座重镇,远没有后世的名气。

    不过齐军士兵们到了马陵邑后,又开始叫累了,个个向长官抱怨,最终汇集到了齐侯那里。想到再往前走便是齐国境外了,在段干朋的劝说下,齐侯答应了次日休整半日,午饭后向前开拔。

    于是第二日齐军之中个个睡到自然醒,话说在鲁军面前充老大,也是很辛苦的。

    再往前走便是进入卫国境内了,按说向别国街道出征,是要先打申请的,不过此时齐侯满怀雄心之下,并未考虑先向卫君行文。其实齐侯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自魏国强大以来,淮上诸国便一致脱离齐国倒向了魏国,与其去向卫君行文,倒不如直接杀过去。

    十六万大军在手,不得不说齐侯那是战意盎然,别说小小的卫国,便是更大的诸侯国横在面前,齐侯也要杀过去。因为在齐侯看来,现在自己的目标已经被定为了天下第一强国,魏国。所以其他小国他就都没看在眼中了。

    当第一名齐兵的双脚踏上卫国的土地时,已经是齐侯在临淄郊外誓师的第十六天了,在后世**时代,十六天可能就已经能完成一场跨地千里的大型战役了,但在这个时候,与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一场战争来说,十六天便能出境,对于齐国这样的大国,已经十分令齐侯满意了。

    而齐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自己的战车踏上卫境的同时,详细的说就是同一天,同一个时辰,魏国的探子也恰恰赶到华阳与新郑之间的土台外。于是就在王室的宁越与韩国的韩晁争的不亦乐乎之时,一个不起眼的魏国护卫缓缓走上了土台,在司马王错耳前低语了几声,然后没多久,魏侯便也知晓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临淄发生的事。

    于是在与王错低声商议几声后,魏侯与王错互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只是这个细节,在土台上争议正酣的王室与韩国双方,谁都没有注意到,双方所有的人都被吸引在土地之上。

    倒是与韩国签订协议之后回去的路上,在接到魏侯遣巴宁送来的次日离开华阳的通知后,周扁才意识到就在土台之上,自己似乎漏掉了什么地方,从魏侯的表现来看,一定是在土台上得到了消息。不过这对自己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魏侯明显还是向着王室的,在听闻齐国出兵之后,强势逼迫韩国答应了有利于王室的条件。

    只是不知道韩侯搞明白魏侯是在谈判当日得到齐军出动消失时,会不会气得跳墙。

    倒是周扁在离开华阳之后,让苏锐从巴宁口中套出了更多的消息。在得知那魏侯是在十六天后方才得知齐国消息,周扁很是感叹了半天。十六天啊,足可以发动一场战役,甚至摧毁一个国家了,这里才得知消息,也不知齐军都走到哪儿了。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那临淄城外的魏国探子,也只是用双腿来跑,辛辛苦苦十六天奔出千里远,还真是不容易。看来很有必要组织能骑马的斥候了,不过再仔细一想,若是现在就让骑着骏马的骑士日行百里的奔驰在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带,只怕立即就会引起列国的关注了,所以还是晚一些的好。

    要不就像魏国那般强大,比如魏国在从函谷关往新郑送消息时,就用了骑士和快马,而这次显然没有,至少从临淄往回赶的大半路程上是没有的,不然不会要十六天之久,或许只是函谷关比较重要,并且有守关大将拍板,所以才动用了快马,而探子从临淄回来,显然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照这样一看,恐怕魏国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或者说在魏国眼中,齐军不如秦军重要。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能做到魏侯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没有等齐军出现在魏国边境时才向君主报警。

    不说魏军这边凌晨离开华阳,急行军北上。再说那齐军,自离开齐境,踏上卫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全军将士都开始紧张了起来。

    毕竟越过一个国家去攻打另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且还决定了不向卫侯打申请,所以齐军小心翼翼的放出了大量的斥候,然后大军折而向南,从小路绕过卫国都城濮阳。

    于是这行军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这一天,加上从马陵邑到齐国边境的路程,一共才行了三十里路,相当于只入了卫境几里路,便扎营了。

    次日天亮,齐军之中一声号响,十六万大军继续前进,不过齐国的斥候明显没有魏国的斥候撒的远,所以这个时候,齐侯尚还不知道就在几百里地外的新郑,魏侯已经在昨天就匆匆结束了与韩侯的谈判,今天这会已经离开华阳几里远了。

    十六万大军继续向南而行,齐侯决定要转到宋卫两国的边境处,再向西,那便能直接杀到大梁了。

    离着那大梁越近,齐侯的心中越是兴奋,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率军将大梁团团围住,大梁四周的小邑纷纷被攻破,大量的粮草和铜铁被送回临淄。

    不过今天他们进入卫国境内并没有多长时间,便遭遇到了一小波卫军。

    说是一小波,其实也有几千人,只是相对于齐军十几万的军队来说,是不够看的,于是齐侯一声令下,齐军发起攻击,那卫军眼见不敌,掉头便逃。向西追出去两里地后,齐军之中响起了鸣金声,大军继续南下。

    然而,齐人和鲁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齐侯欣喜于一场完胜的时候,齐军从被俘的卫兵口中,得到了两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以至于让齐侯不得不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在当地扎营安寨。

第二十六章 半途改道() 
齐军从被俘的卫国官兵口中得知的两个消息,自然便是那被魏国死死封锁住的两个重要消息,第一个是秦军在函谷关外大败,第二个便是韩侯去世了。

    这两个消息都不利于齐军,第一个秦军在函谷关外败于魏军,那就说明魏国西边再也没有什么牵制了,西线的魏军可以大量向东开进,对屡次败于魏军之手,以至于都有了恐魏症的齐军来说,这个消息简直是糟糕至极。

    至于第二个消息,则更糟糕了,完全超出了齐侯的想象之外,谁能想到就在半个多月前,韩侯若山就这么去世了呢?死去一个并不是很交好的诸侯主,对于齐侯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关键是这下齐军要独自面对魏军了,因为国丧期间的韩军,是不可能追击魏军的,并且还可以想的到,立志要当霸主的魏侯,也不会再攻打国丧期间的新郑城,那么这就意味着,魏军可以完全腾出手来对付齐军了。

    想到此,齐侯便是一阵后背发凉,恐魏症并非只是普通齐兵才有,同样也存在于这个齐国最高统治者的心中,在这个时代,君主是也会上阵的,而这位齐侯自太子时,便已开始率兵与魏军交锋了。但结果便是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然而其实还有第三个坏消息,只是现在的齐军并不可能得到便是了,那就是恰在齐侯从被俘的卫国士兵口中问出这些事情来的时候,魏军已经在从新郑往大梁赶回的路上了,并且还是急行军,而同样是急行军的话,魏军每日可以比齐军多行十多里路。

    当然,前两个消息就已经足够让齐侯的心情糟透了,出了一身冷汗的齐侯立即就将军中大大小小所有的将军和校尉都召集起来开会了。说实话,这会不开会也不行了,大军突然停止前进,军中许多将领并不知情,已经是议论纷纷了。

    将军们一下子就来了一百多,带来的大帐之中挤不下这么多人,齐军便只得在露天场所召开了此次出兵一来的第二次高层会议,也是第一次大型会议。

    果然宣布了刚刚从俘虏口中得知的消息后,上百名将军便是一阵哗然,说要继续杀过去的也有,说要退兵的也有,两下争的一塌糊涂,只听得齐侯两个耳朵一个大。

    争来争去竟是主战派占了优势,老将军田仲强烈请求继续攻打大梁,怎么也要掠夺一番再走,而同为主战派的年轻将军公孙仇则请求与魏军主力一战定胜负,好打出大齐威风来。而剩下那些反战派则多为一些中年将领,他们大多是经历过与魏军的作战的,可惜由于田齐宗室贵族田仲和一批新晋年轻将军占了大多数,他们最终竟没有争赢。

    至于鲁公子屯等几位鲁军将领也被请了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发表意见。

    不过不管将军最终争出的结果是什么,都需要齐侯来拍板,或许将军可以刻意放缓行军速度,但在大的战略方针上,还是不敢忤逆大权在握的君上的。

    一百多双目光望过来,齐侯也有些恍然了,齐侯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啊,接下来到底该如何。打吧,有些怕,不打吧,这会面子可就丢的大了,自己可不仅誓师了,还是当着几万临淄子民的面大军开拔的,可不敢连一个魏兵的面都没有见到就灰溜溜的回去了。

    恍惚中,齐侯终于看见了救星,那就是一直呆在一边一言未发的信任行军司马,段干朋。

    见齐侯点名问到自己,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的段干朋轻咳一声,拱手上前,便开口道。

    “回君上,臣下有一疑问。”

    没想这行军司马竟先发问了,齐侯有些好奇了。“爱卿请讲!”

    “听闻这秦军大败于函谷关乃是近一月多前的事,而韩侯故去是二十五天前的事,如此重大的消息,为何我军斥候无一个前来汇报,从新郑到临淄,走得快的话要不了二十天,算来也该在半路上与我军相遇,却为何这一路行来,并无一个我军斥候相报?”

    听见这道发问,不禁齐侯脸色一变,便是那些个将军们,也都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却只听段干朋又接着说道,“或许我军斥候走岔了路,并未与我军相遇,又或者斥候正在马陵边邑,听闻君上亲率大军南下,正在追来的路上,可为何连韩国派往列国报丧的使者,都没有见到一个?”

    浑然不顾那议论纷纷的众将,段干朋又接着大声说道。

    “君上,报丧的国使从新郑到马陵邑,十天绰绰有余,为何我军前日路过马陵邑的时候,并没有听守将说起?难道也是韩国国使走岔了?从韩国往我临淄,就算不经过马陵邑,也要经过东阿或者聊城,一国之使者,哪有过城邑而不入的情况。那为何大军南下,却并未听闻?难道是韩国并未遣使报丧?”

    听到段干朋问到这里,齐侯的脸色也渐渐难看起来,许多齐军将领也开始一个个安静,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而事实上,春秋战国年间,各诸侯国之间都有类似于官道的固定路线可行,实际上,不管是要错过自己的斥候,还是韩国的使者,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所以,包括齐侯在内,所有的将领都转过头来,看向段干朋,期待着后者将答案说出来,哪怕他们中已经有人想到。

    只听段干朋缓缓说道,“故而,某以为,不管是我齐国的斥候,还是韩国的使者,都因为某一个原因,而未能及时到达我齐境。那么是谁最想要这样的结果,又或者谁有能力这么做呢?”

    说罢后,场面一片鸦雀无声,段干朋环视一周后又接着道,“某以为,只有魏国,只有魏侯有这个实力。自函谷关向东到临淄,中间必然经过韩境及魏境,而自新郑到临淄,中间也必然经过韩境及魏境,此外还有这宋卫两国,不过众所周知,宋卫等淮上诸国,数十年来均臣服于魏国,所以,只有魏人能封锁消息,能截住韩国使者。”

    段干朋这段斩钉截铁的话说出来后,场面却更是安静,显然这个答案令在场的许多人都信服,更有些对自己要求高的年轻将领,还在心中暗暗自责,这么多天没有斥候回报,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自己没有发现?

    十来息后,终于齐侯发了话,“去,找人将那卫国俘虏再审一遍。”

    “诺!”

    立马便有将军跑了出去,快跑之下,身上的青铜甲片都在咣当咣当直响。

    望着那将军离去后,齐侯的目光又投向了段干朋。

    “爱卿以为,魏侯如此作为,是何目的?”

    “回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