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五章 刺杀()
第五十五章刺杀
既然帝都已经派了太子前去坐镇,那么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百姓的骚动平息下来。
尚未知道是谁策划了这次的事端,但可以肯定对方是有备而来的,必然不只是让百姓骚动和把当年的事翻出来这么简单。敌人在暗处,庆华帝不知道他图谋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他是哪国之人。
他把这件事在心中过了一遍。
对方借着自己祭天祷文中的破绽,不知用什么办法造出轰隆作响,使得百姓恐惧骚动。紧接着对方在人群中安排的人趁着骚动,把当年旧事翻出来。
对方是谁?
实践出真知,光靠脑袋瓜思考,想破天也得不到答案。庆华帝虽非穿越之徒,也深知此事还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盖棺定论,现在一切还扑朔迷离,胡思乱想的结果极有可能是错怪贤臣。
庆华帝一扫眼中迷茫,恢复了几分傲睨万物的气概。正巧白谦把该说的话对太子说完后,走回来了。他见庆华帝神采奕奕,紧张起来,心想接下来一定要万分小心,做得滴水不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白谦心知这时做得与平日无异才好,不用过分恭敬,也不得无礼。他稍稍弯腰权当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太子已经启程先回帝都了。”
庆华帝回他:“那便好。”
见庆华帝没有其他吩咐,白谦兀自站到一边去,望着跟前那些百姓骚乱不止的场景,老神在在。
一股参杂在十万百姓中的力量凭着记号慢慢汇聚,他们的人数在十万人中微不足道,区区百人。
百人队伍慢慢向庆华帝这边靠拢,无奈人山人海太过拥挤,他们距离目标还有不短的距离。靠着撞推骂三项挤人群技巧,这支心怀鬼胎的队伍缓缓逼近离庆华帝最近的百姓群。
他们为了不被看出马脚,三两成群地说着与其他百姓无异的话。几个演技好的还演起脾气暴躁的百姓,对侍卫吼着要回家抱婆娘。
无巧不成书,庆华帝朝他们这边走过来。他想借着仅存的威严,多安抚一些百姓。还是那句话,聊胜于无。
庆华帝瞧见一个农户打扮的汉子跟侍卫吵吵闹闹,心说这倒是个好的切入点。他摆出亲民的笑容,上前亲切问道:“因何事争执?都是朕的子民,各让一步,切莫再争吵。”
百人队伍的领头人未动手,其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庆华帝来了,他们便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不必多礼,诸位都起来吧。”庆华帝抬手,表示让他们起身后,有转头问农户汉子:“你要是有委屈,便与朕说,朕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那农户汉子还真的向庆华帝告状了。他手指着侍卫,说道:“我想回家,他不让回。”
庆华帝有些无言以对,话说不让百姓回家的命令还是他下的。庆华帝失德、庆华帝弑杀父兄这两个说法到现在也只在来祭祖台的十万人中流传,要是放他们回家了,说不定知道的人数要翻十倍。
庆华帝走过去轻拍农户汉子的肩膀,将亲民形象塑造到底。
“看剑。”还未说出心中准备好的说辞,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庆华帝回头,一把长剑对着面门刺来。持剑者正是百人队伍的带头人。
长剑来势汹汹,直指庆华帝。
“宵小之辈,凭你也想刺杀朕?”庆华帝稍稍侧身,恰到好处的躲过夺命剑光,又随手一掌,把持剑刺杀之人甩到地上。
只是他没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一把匕首吐着寒光,狠狠插向他的腰。
那个看似朴素的农户孩子拿着匕首面目凶狠,不明白自己把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老人身上的衣服都戳破了,为何老人还安然无恙。
庆华帝环顾围上来的近百人,内心也是庆幸,幸好那农户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内里都缠了金丝。即使如此腰上还是能感觉得到痛楚,农户的匕首若是刺向脖颈,后果不堪设想。
这班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身,必然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否则也不会选择天麟军在不远处的时机动手。与人交手,最惧怕的就是对方不惧死,只想拉着你一同下地狱。被一大堆亡命之徒围着,庆华帝也觉得四面楚歌,更加谨慎。
谁知那群人除了一开始的刺杀,竟然没有再动手,只是围着庆华帝不让他离开。一拨天麟军将士赶来后,那群人又自杀式的扑向将士手中兵刃。
庆华帝有点疑惑,他们的目的何在?
地上铺了好几个尸体后,庆华帝咬牙,他知道他们的目的了。
“救命啊,天麟军杀人了!”
“快逃啊,他们他们真的动手了。”
“陛下,饶了我啊,我不敢议论您了。”
他们三分真七分假的叫喊、求救,地上的尸体与天麟军将士手中染血的兵刃,犹如在油锅里扔了个大炮仗。周围的百姓炸锅了,他们也随之逃窜,四处拥挤。
一宗事接着一宗事的发生,庆华帝再笨也明白了敌人的套路。他们就是不择手段的抹黑自己平日里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光辉形象,把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渲染成反派角色。
敌人果真是有备而来,看着胡乱逃窜,拼了命就想着挤出一条出路的百姓们,庆华帝生怕敌人还有后招。
轰鸣声又在耳边炸起,场面更加混乱的。
庆华帝在天麟将士的护卫中走到祭台中央,他吩咐白谦叫来今日到场的文武百官。
宰相许明远诸人知道庆华帝的命令后暂且停下安抚百姓的活儿,在白石麒麟前汇集。
“今日场面,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朕欲下令放百姓归城,诸位若无异议,便好好维持秩序,莫要出现踩撞伤人的局面。”庆华帝对文武百官下达着命令,语气里却满是疲惫。
“陛下,那件事。。。。。。”许明远从百官中站了出来,他顶着百官之首的名号,这种时候也得首个站出来。
庆华帝又看了一眼纷乱的人群,无力道:“事已至此,朕也无所惧,流言终归是流言,不必管它。”
“既然如此,那臣等领命。”许明远弓腰行礼,做出领命退下的姿态。
第五十六章 衡帝罪己()
第五十六章衡帝罪己
百官之首许明远表了态,接下来就轮到其他臣子一同高呼万岁,领旨退下了。这是正常的流程,但今日的一切都有些不正常。
正当诸臣欲要下跪领命,有一人忽然发言。
“臣有一计,可解此危机。”
说话之人是刑部侍郎朱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严肃老头儿。此人能力不高,但资历较深。故而身居刑部侍郎这个正三品的职位,上有尚书顶着,下有下属办事。朱章虽少有功绩,但也少有过错。一眨眼,他的屁股在这职位上稳稳呆了好几年。
庆华帝见朱章站出来献计,尽管知道他才能不足,但想着瞎猫都能碰着死耗子,就让他把解危机的计策说出来。
“朱卿但说无妨。”
朱章这糟老头一改原先颓唐模样,举手投足间有了胸有成竹的意味,这倒是让庆华帝对他多了期待。只见他说道:
“百姓听信谣言,其根在于他们不信任陛下。而他们对陛下的信任,主因是祭天时响起轰鸣声,使得百姓以为陛下德行有亏,惹得天降惩罚。臣以为陛下可以下诏罪己,向天请罪。。。。。。”
朱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连同宰相在内的其他官员都如醍醐灌顶,对其刮目相看。这老头儿,所言之计可行。
朱章所言,其实便是让庆华帝请求上天原谅,上天原谅他了,百姓心里自然而然就会对庆华帝增添几分信任。
许明远认为可行,连连点头,群臣也纷纷附和。但并肩王黄庆云则冷冷看着他们,一言不发。
此计确实能博得民心,却如双刃剑,有利也有害。利处显而易见,害处只消折损了皇室威严这一条,便让黄庆云、黄庆华反感。
黄庆云虽说近年来与庆华帝关系破裂,然,他终究属于大衡皇室一员。这等时候,不适合顾及私人恩仇。
并肩王平日嘻嘻笑笑,看不出皇家威严。此刻脸色冷了下来,威风凛凛,正颜厉色,令诸臣无不肃然起敬,不敢再附和朱章言语。
并肩王质问朱章:“身为大衡臣子,汝此计可顾及了皇家脸面?”
对方顶着“与朕并肩”的帽子,自己的官职不过是小小的刑部侍郎。朱章就是个趋利避害的奸诈老头儿,哪里敢直撄其锋?他唯唯诺诺,话都说不齐全:“我。。。。。。这。。。。。。”
所以说群臣之首也是个苦差事,享有统率百官权益的同时,也不能干看着自己手底下的官员被“欺负”。许明远挺直腰板直视并肩王,也是正容亢色,气势上丝毫不逊并肩王。这也在无形中给“惧怕”并肩王权威的官员们撑了撑腰。
许明远正色直言:“敢问王爷,吾等官员是该为大衡百姓呕心沥血,还是为皇家?是皇家尊严重要,还是大衡太平安康重要?王爷是知书达理之人,想来答案,您心中是明了的。”
并肩王神色更加难看,但许明远的话句句牵扯大义,他不好回答。只好嘲讽道:“宰相果然深明大义,本王万分敬佩。”
许明远不理他话里的嘲讽,转头对朱章鼓励道:“朱侍郎且把你心中想法说个透彻,若是可行,以陛下圣明,一定会给你论功行赏。”
被许明远拍了马屁,庆华帝却不开心。今日的许明远实在反常,平时他即便会与皇家对立,也不会如此直接了当。再结合《天人感应》惹出来的祸端,叫庆华帝怎么能不对自己这位权倾朝野的爱卿起疑心?今日敢直面自己的胞弟,明日呢?
朱章得了许明远撑腰,说话依然吞吞吐吐,但终于把想法说完。
“启禀陛下,愚以为下诏罪己之事,明面是折损陛下威严,其实不然,此举更能突显陛下贤明持重,严己律己之高尚品格。百姓知陛下知错就改,必然更加信任陛下。”
群臣交头接耳。
“是啊,朱侍郎今日所言有理。”
“又能安抚民心,又不会折损陛下威严,此计可行。”
“朱章老儿是受了仙人点化,竟有这番见解!”
“可不是嘛。”
有觉得朱章此计甚妙的,有揣测朱章遇仙人点化的,也有认为朱章是吃了开窍的药丸。七嘴八舌,只有一个看法,此计可行。
庆华帝听完朱章全部话,尽管心中仍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也认为此计可行。
眼下不可犹豫不决,庆华帝当即决定道:“命众将士告知百姓,朕要下诏罪己,祈愿上苍原谅。”
“陛下圣明。”
第五十七章 兵临城下()
第五十七章兵临城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帝都,位居万剑山之东,北有乌云城虎踞,南部更是龙盘着号称永不沦陷的霍山城,往西连云港千船万帆,来往商贾多于过江之鲫。
百余年前,强国林立,名将并起。天下支离破碎之际,大衡王朝开国皇帝林业,横空出世,凭借招募而来的三百兵马,开始称霸争雄之途。只消短短十年,原来的边陲小国——衡国,便成长为雄踞一方的大国。之后的历代皇帝也没有辜负先祖雄心,百年间鲸吞蚕食,终是成就天下第一大国,封原先的衡城为帝都,建立大衡帝国。世间无人再敢称帝,虎视天下。
大衡,乃普天之下第一强国,唯一王朝;帝都,人誉为天下第一城。未见其真面目者言:皆是瓦砖堆砌,帝都又非白玉城,无仙客居之,不可称有仙则名。其何处异于他城?
若大衡帝都长住者将言:衡都拔地倚天,拏风跃云,又岂是寻常城池可比?其长三万尺,宽两万尺,何等壮阔,称“第一都”乃名副其实。
天子黄皓率府上老仆家丁,策马奔腾,只消去时五分之一的时间,便回到帝都。连那顶衬得他风度翩翩的黑木月白珠帘轿子,也顾不得带来,叫轿夫留于原处查看。
他停步正北城门之下,仰望刻着衡都两个烫金大字,顿生豪气。今日他太子黄皓谨遵父皇命令坐镇帝都,明朝这天下第一都,就是他掌中之物。
父皇自视甚高,以己名“庆华”作年号,从此天下人皆知,庆华此名乃是九五至尊。
“我该用什么年号呢?对了,今日父皇自称是大衡天子,那我便以天作名号,与我本名结合,称作皓天。气势恢宏甚至远超父皇的‘庆华’之名!”
太子于衡都城门之下,望大衡气象蓬勃,脑袋里想着大逆不道的事情,越发沉迷。
城墙之上,身穿兵甲的胖子望着太子在城门前呆呆站了半天,一言不发。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