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宗皇帝看了,顿时大发雷霆,对右丞相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众大臣中一些右丞相的人此时也都没有办法再替右丞相说求情的话了。因为此时右丞相的罪名样样落实,而且理宗皇帝正在震怒。
但还是有一个大臣出来为右丞相求情了,他也只是象征性的说右丞相为了朝廷做了不少事,请圣上酌情发落。
的确,右丞相为了朝廷也是做了不少的事,但他独断专权,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却是过大于功了。
最后,理宗皇帝给右丞相来了个连降三级,给了一个没有实权的职务。
右丞相当场跪倒谢恩,就他的这些罪状来说,这是一个最轻的处罚了。当然了,理宗皇帝还没有忘记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也不想让人们说他卸磨杀驴什么的。
而右丞相也很满足了,他可是官场的老油条了。他十分清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话。他决定趁此时机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然后他会卷土重来的。
右丞相谢完恩就退下了。虽然走出皇宫的脚步十分沉重,但他还是面带着微笑的。这就是一个沉浮于宦海的高手。
而刘永也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搬倒右丞相,给大宋朝廷和人民带了一段复苏的时间。
右丞相空缺了,但是理宗皇帝并没有把刘永提升上去,而刘永也没有要求什么。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朝廷里的所有公务都要经他的手来处理。他变得就更忙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刘永勤勉于政,真的为大宋做到了开源节流。而大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也逐渐的充盈起来。
最高兴的当属理宗皇帝了。
最不高兴的就是右丞相了,这两年里他每每看到刘永做出的政绩,他就嫉妒的心绞痛。但是他也知道,理宗皇帝一直空着右丞相的位子,那就是给他留着的。
第409章 设想()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
在这两年里,刘永过的虽然忙碌,但也是很滋润的。为什么说是滋润呢?因为他终于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古代宰相的生活。体会到了什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而在两年里刘永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开源节流,真真切切的给大宋朝廷带来了实惠,虽然没有让大宋朝廷的国库充盈起来,但至少没有赤字了,而且还有了一少部分的盈余。
理宗皇帝自然也对刘永的工作大加赞赏。这期间,对于朝廷的唯一困难就是财政问题,由于前几年落下的空虚,以至于很难翻转。
至于边疆的兵患,其实根本就没有,正应了刘永的猜测,在这两年里,金国竟然没有向大宋发过一兵一卒,反倒是偶尔的差使节前来,意图修复两国之间的仇恨。
当然了,大宋视金国为世仇,关系自然是不易被修复的。其实这期间,刘永也试着去改变大宋朝臣的思想,让他们知道治国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要以自己的最大利益行事。其实这和做生意是一个道理的。
但是,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最终他放弃了。
他也曾劝理宗皇帝多多的减少边关的防卫,但是因为整个朝廷对金国的不信任,最终也没能从能成行。不然,空虚的国库会被从新填起来的。
这两年里对刘永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他知道了如何管理朝政和治理国家。通过宰相的位子,他也看出了大宋朝没包括整个古代在国家行政运转上的一些优点和弊端。
比如大宋朝为什么国力强,兵力却弱。这就是大宋朝治国理念上的问题了。他们的治国理念是重文轻武。这也和大宋朝的开国皇帝所生活的年代有关。那正是唐朝的末期,藩镇兵权过重,导致割据一方,不受中央辖制,最终让辉煌的大唐走向灭亡。
宋朝为了避免重蹈唐朝的覆辙,只好重文轻武了。但是,让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宋朝的安全问题要比唐朝严重的多。唐朝基本都是内部的安全问题,而宋朝的威胁都来自外部。而且都是很强悍的游牧民族。
刘永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国家即使再富有,要是没有一直强大的军队,也是徒劳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屈辱的活着。
宋朝在整个华夏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最为懦弱屈辱的王朝了。
刘永在感慨这个宋朝的历史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建立一个王朝,那会怎么样呢?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什么事都是可能的。就说千年前的汉朝吧,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一个布衣出身,即便是他做过亭长,算来也只是乡长的级别。而他却最终在纷乱的秦朝末期揭竿而起,最终打败项羽一统华夏。
还有百年后的朱元璋,身份地位照刘邦就差远了。他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生活在元朝残暴的统治下,家人都被活活的饿死,在与命运和温饱挣扎的过程中,被逼无奈,最终走向了反叛的道路,成就了立时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
在这两年里,刘永一直思考这两个历史上的大人物。他们为什么就从一介贫民,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呢?都说是时势造英雄,但这也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有他们的性格。别的多不说,就一条他们都是相像的,那就是敢想敢干,敢想别人不敢想的。按照一般的贫民你让你让他去起义争皇帝的宝座,那他就会吓得双腿发软了。付诸实施就更不用提了。
刘永想到这二人,就想起了自己,难道他就不能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吗?当然了他可以,而且他的底子要比这二人好太多了。他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在鹅头山有一只一万五千的精锐军队。最主要的他有一个现代人的头脑。他清楚历史的走势,更清楚蒙古的实力。
但问题是他现在是处在一个无的放矢的境地。也就是说,即便他具备了一切争夺江山的条件。但是他现在能做什么呢?颠覆大宋王朝?显然这是不得民心的。去攻打金国和蒙古?最终还是和大宋为敌,显然也不是可行的方略。
刘永想来想去,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最终还是要把保护好自己的家人为最高任务了。
在这两年里,他也想过,既然自己做了丞相的位子,那就试着去改变大宋朝的治国策略。边境可以裁撤军队,但是大宋朝不能放弃建设一支强悍军队的想法。
按照他的设想,在这两年里,一定要想办法把国库充盈起来,下一步就开始建设军队,尤其是骑兵的建设。当然了,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建设一支炮兵。这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
虽然宋朝时期的战争已经开始使用火药了,但是还是处在一个低级的阶段,而刘永能帮助他们把发明的火药运用到战争当中。
宋朝要是有了这样一支炮兵,那就算是蒙古和金国联合也不是对手。
他想,只要有了强悍的军队,到时候就先联合金国灭掉蒙古,然后再反击金国,灭掉西夏,统一吐蕃,最终实现大宋王朝真正一统华夏的壮举。
设想这种事情,让刘永兴奋了好几天。但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就说增加财政收入这一条吧,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大宋朝已经开始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了。不说百业凋敝吧,各行各业也都是走下坡路了。
而且这两年里大大小小的天灾不断,也预示着一个王朝的陨落。
刘永的第一个想法就没有顺利的达成。尽管他在这两年时间里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还有了些许的盈余,但是他还是没有根本的改变大宋朝的财政问题。这期间一旦是遇到战争,财政的压力便会陡然升高。
此时说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有炮兵的的愿望就无从实现了。
其实,刘永也知道,这个期间是蒙古发展强大的最好时机,其实也是衰落的宋王朝重新崛起的好时机。
他想着,要不要在做一年的左丞相呢?
第410章 亲事()
这样他会耽误一年的出海计划。但是他真的是心有不甘,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个好好的王朝被北方蛮族灭掉。
最后他还是决定再留下一年,于是他给远在广州的李明阳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晚一年再去取船,而且他的造船的工钱已经全部到位了。只要验收成功,一百条船,总价值九千万贯。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可是刘永四年的收入啊!但是刘永也知道,这些船将是他的另一个发展的根基。
写完了信,刘永便没有在写辞呈了,因为他要再在这左丞相的岗位上多干上一年,看看有没有挽救大宋与危难的机会。
这些日子一来,他经常为这件事睡不不着叫。这叫家国优思啊。他到大宋十多年,早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里。起先他还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大宋,属于冷眼旁观那个类型的。但是现在他却和大宋融为一体,他觉得他应给为大宋做点儿什么了。
但他也知道,这种想法有些晚了,而且还势单力薄。可是他还是想努努力,因为他现在不想眼睁睁的看着代表着汉民族的大宋朝被异族所灭。
当他想通了,也就安心了。这一年他将要肝脑涂地,为大宋朝做最后一次挽救的尝试。
张惜惜又为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延安,今年也一岁半了,咿呀咿呀的也能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了。
刘永虽然有些失望,但在古代,男子就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儿子多了,对他刘氏这一脉是很好的补充。这就叫做人丁兴旺。
接生的稳婆们无不这样夸赞刘永,都说他们刘家上辈子干了天大的好事了,今番次啊是这样的旺盛和顺。
家里又舔了人丁,似乎也变得更热闹了。
英英又长了两岁,也有十七岁了。到了一个女孩子出嫁的年纪了。李心娘的儿子也两岁了。英英就经常照看这位小弟弟。李心娘就为英英的婚事着急了。
其实李心娘着急的并不是英英怎么样,而是刘永。
临安府的大户人家都知道刘永有个非常疼爱的侄女儿,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上门提亲的可谓是络绎不绝。可刘永呢,就是不答应。
李心娘也曾问过刘永,他却说舍不得侄女儿。
的确啊,自从这对儿父女从前往眉州城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这些年来,刘永已经把英英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而英英也把他当做父亲开看待。只是这场窗户纸没捅破罢了。
记得十几年前去往眉州城的路上,刘永曾对小小的英英说起过此时,但那时英英还小,不懂得这些,后来一路忙起来也就淡忘了此事。
而此时,刘永就想正式收侄女儿为女儿,就和李心娘商议。李心娘自然是愿意。她又问了自己的女儿。
英英则说,她早就把叔父当做自己的父亲了。
这样一来,刘府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英英便成了刘永的女儿。
虽然英英不是刘永亲生的,但是英英的身上和刘永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液。说是父亲也毫不为过。
但是刘永就是不想把英英这么早嫁出去,而且要嫁的话,他也不要千挑万选一个。他觉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加一个渣男。
其实,这么多来求亲的大多都是看中了刘永的家庭。刘永不禁是身居庙堂高位,而且还做着酱坊的大生意。
可以说权和钱二字就是刘府的真实写照。
自己的儿子如果能娶到英英做老婆,那他的将来无论是仕途,还是钱途都将是一帆风顺的。
如此一来,临安府的大小贵族便是都是趋之若鹜了。竟然还听说有皇家的人准备来求亲。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宋朝还是有很多王爷的,他们当然也想结交手握朝政大权的左丞相。
但是刘永都拒之门外了。对此,英英很认同叔父的。她曾这样对叔父说,她说她今生不嫁人,要陪在父亲身边一辈子。
刘永很感动,当时就眼含泪花。他知道,英英说的这些话都是真心话。她也舍不得刘永。因为她知道,自己一旦嫁人就要离开刘府,去丈夫家里去住。一想这些她就感到不寒而栗。
而且最主要的是她真的不想离开刘永,也不想离开娘亲和婶娘们,还有小弟弟们。
今年,延平也又九岁了,成了大小伙子了。他也是反对把姐姐嫁走的。一旦娘亲林青柔和其他的姨娘研究此事,他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而且还拉着三个弟弟,怀里再抱上最小的延安。这样一来啊,弄得这些大人们哭笑不得。
这样一来,英英的婚事就拖了下去,这一拖就是一年多,今年英英也十七岁了。但这些时候里,上门求亲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啊!
刘永也很烦恼,他明明知道男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