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新兵集结完毕,马赛多仍只是远远看着却未上前,自已有大明的军官开始向新兵训话。

    随着大明皇家军官学堂里培训的教官陆续毕业,具体训练工作他已经很少插手了。

    或许明、后年这里便不需要我了吧,他心里嘀咕着。

    与此同时,在建安远郊,依托原建安卫大营的基础,另一所军校正在忙碌地施工之中。

    营房和校场是现成的,营外已立起了“建安步军学堂”的石牌,大量民壮正在挖掘模拟的壕沟,以及修筑排水设施。

    而近日从福京各地赶来的新兵已迫不及待地在营外开始了训练,这里的总教官暂由夏孚先兼任。

    依照朱琳渼的计划,最优秀的兵源将在龙南进行训练,以后主要加入龙卫军。而建安的军校的毕业生主要加入破虏营。

    当然,两所军校的流向并不是固定的,建安这边优秀的毕业生龙卫军也不会拒绝。

    这样两所军校还能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使训练教学水平能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

    杨廷麟脸色发黑,手里攥着的几张纸已被汗水浸湿,他却全然未觉,只是不断催促轿夫加快速度。

    天色将黑之时,他终是看到了辅政王府门外的石狮子,心中愈发焦虑起来。

    朱琳渼刚吃了夜宵,正在看建安步军学堂的建设进度报告,就闻禀户部尚书杨阁部求见。

    杨廷麟不是去闽南了吗?杨廷麟心中疑惑,却仍吩咐道:“请他进来吧。”

    待杨廷麟到了王府书房前却不进来,只在门外石阶上扑通跪倒,声音微颤,“下官有负殿下重托,自请责罚……”

    (本章完)

第272章 奸商误国() 
    “杨阁部先起来说话。”朱琳渼忙出了书房将杨廷麟扶起,又将他让进屋里,“究竟出了何事?”

    “唉……”杨廷麟先重重叹了口气,神情焦虑道,“下官此去闽南赈灾,初时倒还顺利,官仓已囤下近四万斤粮米,下官又使人往广东、闽北购米。

    “依原先筹划,有朝廷拨赈灾银七十万两,加上地方再捐一部分,所购粮米当足以供灾民挨到秋收。

    “谁料闽北、广东、赣东数地的奸商闻知朝堂欲购粮赈灾,便串通勾结,同时大肆高价收购,将市面上粮米一扫,后又囤积居奇,以数倍价格卖给朝廷。

    “下官刚到闽南时糙米每石仅卖一两六钱银,后涨至三两,至前日,一石米已售价八两!闽南漳浦、长泰等地更是倍之……

    “眼下非但闽南赈灾粮难以买到,便是粤北、闽北等地的百姓也受牵连,多地城中已现粮米有价无市之态。”

    “这些王八*蛋!”朱琳渼闻言用力拍在案上,忍不住暴出一句粗话,“竟敢发国难财!”

    他皱眉思索片刻,对杨廷麟道:“可否直接于农户手上收粮?”

    “下官已派人在乡间地头征购,然……那些奸商们动作极快,出价又高,早将各村浮粮清扫一空。这几日来闽北二十多个县一共才收得不足千石……”

    朱琳渼眉头皱得更深了,起初还只是闽南灾荒,此时竟被这些奸商搞得扩散到整个福京!

    不管什么时代,老百姓最基本的诉求便是吃饱肚子,面对饿死的威胁,他们通常只有一条出路,那便是揭竿而起。

    若情况再持续恶化下去,或许用不了多久福京便会出现第二个李自成、张献忠。届时莫说西征、北伐等宏图大志,现在的大明很可能都会如崇祯朝那般自内部崩塌。

    崇祯朝闹饥荒时朝廷赈灾不力,虽主因是国库空虚,但奸商从中作梗也是极重要的因素。

    绝不能步了崇祯朝的后尘!朱琳渼眼中寒意涌动,既然你们这些奸商不仁,为发国难财而置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便莫怪我不义了!

    他对杨廷麟冷声道:“通令各州县地方官,所有胆敢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者,全部给我以扰乱国本罪下狱,顽抗者就地格杀。”

    杨廷麟却颓然道:“殿下,这恐不易做到……”

    “哦?却是为何?若地方兵力不足,可调陆畅、宋锦程的人马协助。”

    “倒不是兵马的问题,便是各县衙役也能将那些商贾拿下。”杨廷麟接道,“只是,这屯粮炒价的大户应仅有数家,却皆隐于幕后,他们将粮食拆零分予下家,下家再拆卖下家,最终才辗转流入米店。

    “我们仅知米铺高价出粮,然则其进价极高,卖价不得不高。便是将其尽数拘捕,却伤不到后台真正的大奸。

    “况若大量查封米铺,必致原本就购粮困难的百姓愈发买不到粮,或将推得粮价更高。”

    “那能否查出究竟何人屯粮?”

    杨廷麟苦着脸摇头,“若顺藤摸瓜,有个数月工夫或能查到些眉目,然则,闽南饥民怕等不了许久……”

    朱琳渼闻言一愣,只觉得浑身力气却无处去使,他又看向杨廷麟,“那依杨阁部之意,眼下当如何处置?”

    杨廷麟额头淌下几缕冷汗,咬牙道:“下官以为,只能由朝廷再加拨灾银,复令饥民俭省吃用,或可渡过难关……”

    “加拨多少?”

    “至少还需一百五十万两。”

    一百五十万两?!朱琳渼攥紧了拳头,眼下国库里倒是有这么多银子,但那可是大明未来发展的“基金”,难道却要便宜这些奸贼不成?

    他心里这个恨!

    一旁杨廷麟见辅政王面色不善,虽心中怯畏,但又想到他初至闽南时那饿殍盈道、易子相食的惨状,仍是向前半步,拱手道:“殿下,灾情紧急,还请殿下早做定夺。下官……下官赈灾不力,只待秋收之后便自请辞返乡。”

    “奸商误国,杨阁部莫要太过自责。”朱琳渼按下怒火,强令自己冷静下来,又问道,“现在官仓的储粮还够消耗多久?”

    “回殿下,若省着吃,还能坚持十二三天。”

    朱琳渼点了点头,也就是说十多天后便会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但拿国库的银子喂给奸商他又实在不甘。

    半晌,他对杨廷麟道:“杨阁部先回去吧,我明早再答复你。”

    “下官……遵命。”

    朱琳渼一夜未眠,取了纸笔,将头脑中后世各种打击囤积居奇的案例一一列出。

    当他写到“上海米棉之战”几个字时,手下忽然一顿。

    所谓米棉之战,便是在1950年时,大量投机商利用上海刚刚解放物资匮乏之机,联手买断“两白一黑”,既大米、棉纱和煤炭三种生活必需品。而后囤积惜售,大肆哄抬物价,致使上海物价短时间内暴涨二十多倍,进而引发全国性商品涨价浪潮,普通人的生活受到极大冲击。

    这与眼前福京的情况何其相似?朱琳渼立刻又忆起当时我党的应对手段,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极为实用,便是从全国集中调运“两白一黑”物资,在上海大量抛售,以平抑物价。

    抛售持续一段时间后,物价越来越低,投机商再也按捺不住,只得跟着亏本抛售囤积货物,最终物价得以稳定。

    朱琳渼双眼微眯,暗忖或可在福京照猫画虎。但他旋即又微微摇头,当时我党能将物价压下去,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具有巨大的物资来源——能从全国各地调拨物资,集中平抑上海物价。二是手里经济能力够强,可确保投机商无力将抛售的物品全部吃掉,最终爆仓。

    而这两点他却都不具备。

    眼下朝廷治下实则仅有赣、闽,而这两地能收购的粮食几乎已全被奸商买断,还能从何处调来粮米呢?

    况且就算找到米源,也不能将国库里的银子都拿去平抑粮价。但若不投入上百万两银,又很难左右市场走向……

    他手指轻点桌面思索着,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案头的那一沓公文,其中有一卷发黄的厚纸令他心中一动。

    (本章完)

第273章 谁怕谁?!() 
    那卷黄纸乃是窃据台湾的和兰东印度公司三天前递来的请求与大明通商互市的文书。

    以前他们与大明的贸易均经过郑芝龙的手,不但被盘剥大量“手续费”,而且贸易量和交易的商品种类也要看郑氏的脸色。

    如今郑芝龙叛国投虏,远遁江北,和兰人便梦想着从此能自由自在地与大明做生意,甚至垄断大明与欧洲、日本的海上贸易。

    朱琳渼案头那所谓的请求通商互市的文书,实际上就是和兰人提出的自以为是的条款,只等着大明辅政王签字盖章。

    由于郑芝龙带走了大明的主力舰队,故而和兰人根本没有把泰征朝廷放在眼里。依照他们一贯的尿性,没有强大舰队的泰征朝如果不能令他们满意,那么他们的战舰便会开始在大明沿海袭扰。

    朱琳渼自然很清楚和兰人想干什么,故而一直没理会他们。

    但此时当他看到那卷文书时却立刻想到,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老外来解决粮米问题。

    华夏土地上他找不出粮食来源,那便继续向外去找!

    台湾土地肥沃,本身就是一个大粮仓。再向南一些,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地方气候适宜,自古便都是粮食高产地。

    大明的奸商能够操控福京的粮食市场,但对于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的粮价却毫无影响力。

    只是大明的船队常年被郑芝龙把持,自己连个像样的商队都组不起来,否则带了丝绸、瓷器去东南亚转一圈,粮食还不是一船一船地拉回来?

    眼下却只能借助这些欧洲人的船队了。

    他随即对石霖吩咐道:“让礼部将那名和兰使节招来见我,动作要快。”

    “是!”

    石霖立刻驱马而去,半个时辰多点,便带了礼部侍郎李光春和和兰东印度公司特使伯特曼返回王府。

    那伯特曼在礼部驿馆枯等了三天,此时见大明辅政王召见,满以为对方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签订通商互市协议。

    故而待他进了王府正厅,只微微躬身点了个头,而后便招呼助手取出早已拟好的协议。

    石霖一旁见朱琳渼只垂目饮茶,立刻对伯特曼及身后之人沉声道:“辅政王殿下在上,跪礼!”

    和兰人闻言转头望去,就见四周威风凛凛的侍卫皆是手按剑柄,“不怀好意”地瞪着他。

    他旋即想起,传闻眼前这位辅政王在战场上屡次杀得北方蛮族闻风丧胆,阵斩敌军数万,立刻便觉寒意自脚跟升上头顶,忙俯身跪倒,重又恭敬施了礼,“拜见辅政王殿下。”

    “嗯,起来吧。”朱琳渼这才侧目看了他一眼,“让你来这儿是有笔好买卖给你们东印度公司。”

    “殿下,”伯特曼到底也是谈判老手,很快平复情绪,操着一口醋溜汉话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先签订通商协议。

    “便如您前几日看到的文书,荷兰远东舰队将为您的帝国提供航道安全,任何海盗都不敢打您的主意。并且东印度公司每年将支付二十万两白银的贸易税给您。

    “而您只需要应允我们在月港自由贸易,并代理大明与欧罗巴、日本的贸易。

    “您看,这才是最划算的买卖……”

    “是吗?”朱琳渼冷冷一笑,“二十万两?还真不少啊。你们以前付郑芝龙多少税金?”

    伯特曼一愣,差点脱口而出“几百万两吧”。

    “还想垄断大明对欧、对日贸易?口气倒是不小,就怕这每年上千万两的贸易收入,就连英国人都会疯狂的。”朱琳渼随即想起这会儿好像还没有英国这个中文叫法,于是补了一句,“England。”

    伯特曼又是一愣,时下大明还没人清楚英国在哪,更没人知道英、荷正在海上争霸,但听这位辅政王所说,他对英国似乎非常了解。

    “哦,您不用搬出英……哦,英国来,他们在远东没什么力量。”伯特曼傲然道,“其实我希望您明白,这份通商协议您只能签署。大明已经没有水师了,你们无法保护自己的贸易船队。”

    实则他说得也不是全无道理,这个时代是属于海盗的时代,没有强大的舰队护航,商船几乎出门就被劫了。

    “这就不劳你操心了。”朱琳渼扫了眼案头发黄的厚纸卷,“你这份协议是在开玩笑,我暂时还没有跟和兰签订通商协议的打算。”

    伯特曼却用威胁的目光盯着他,“殿下,你大概没听清楚,您已经失去水师了!而和兰庞大的舰队就在东番。”

    东番便是台湾在明时的称谓。

    “威胁我?”朱琳渼放下茶杯,笑道,“我手里战船的确不多,长江里还有十多条大船吧。但我若是跟以西把尼亚人联合,一起进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你说胜算有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