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着算盘上的数字,不禁又是一阵得意地大笑,一百八十万两,他鲁某人的身家已经涨到了这么多。

    而且看这情况,米价上涨的势头还在继续,他库房里那十八万石的粮米说不定能生出三百万两以上!

    鲁元厚简直有些崇拜自己了。当初他仅是在给一名户部官员送绸缎时,不经意听到朝廷要拨银赈灾一事,立刻便从中嗅到了“商机”。

    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汀州家中,将祖上传下的四处铺子全部低价抵押给了钱庄,兑出五十万两现银,将闽西市面上的粮食扫购一空。

    他原本只是想抬个三五成的价格,捞上一笔便了,没想有一姓翟的江北商人找上了他,说其已联手四家极有实力的商贾,可将福京、江西东部以及广东北部的粮米买断!

    而后大家统一提价,市面上但凡出现价格稍低的粮食,他们便出手全部收下,如此一来,这粮米价格便任由他们来定。

    届时莫说赚个一两倍,便是十翻八翻也并非不可能。

    他当时还有些担心,毕竟此类事情朝廷不可能袖手旁观,但那翟氏又教他如何分散收购、隐匿出货。最终,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他同意与其联手。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明智!他心中盘算着,等眼下大灾过去,便用赚来的银子捐个爵位——据说前一阵天兴府还有人捐到了侯爵!

    打这以后,他鲁家便非卑微的商贾,而是贵族了!

    他正做着变为人上人的美梦,忽见他儿子鲁禀朝慌张推门而入,不禁心中一喜,难道米价又大涨了?

    鲁禀朝用力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急道:“爹,不好了,不好了!”

    “慌什么?稳重点。”鲁元厚白了他一眼,“到底什么事儿?”

    “朝廷、朝廷在城北开铺售粮,只卖九两一石,且来者不拒……”

    感谢:爱因斯坦、牛顿和霍金给我的打赏!谢谢你们给我的支持与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合十拜谢!

    (本章完)

第276章 深谋远虑() 
    “你说官仓在卖粮?”鲁元厚不禁皱眉疑惑道,“就他们那点儿粮,连赈灾都不够,怎会拿来售卖?”

    他思索半晌,仍不得要领,摆手吩咐鲁禀朝道:“去,把你柳叔请来。”

    “是,爹。”

    片刻后,一名年近四十的干瘦男子随鲁禀朝而来,正是鲁记绸缎行的总账房柳程。

    他进了屋,先对鲁元厚躬身施礼,“东家,您找我?”

    鲁元厚说了官仓售粮之事,柳程摸着下巴眯眼道:“东家,依小人来看,这或是官府中有人意趁粮价高涨之时,售官粮以中饱私囊。”

    鲁禀朝急道:“柳叔,那狗官却比我们家卖得便宜!如此一来,众人皆去买他的粮不说,定会以为粮米霸盘做不下去了,这粮价如何还能继续涨起来?”

    他所说的霸盘,便是垄断货源,控制市场价格之意。

    柳程点头道:“少东家所言在理。不过官仓之中储粮本就不多,既只是想拿出来捞一笔,更不会将官仓卖空。是以流出来的粮米也定不会太多。”

    他朝鲁元厚拱手道:“东家,咱们既然要做霸盘,便不应让人有其他购粮途径。否则会对粮价的涨速极为不利。

    “小人建议,当出手将官仓所售的粮食全部买下,杜绝后患!”

    鲁元厚向来将柳程倚为智囊,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也在盘算,自己以一石九两的价格买下官仓的粮米,转手便能十两以上卖掉。稳赚不赔,还能使自己的霸盘稳固。

    他随即点头道:“那便买光这官粮。”他见鲁禀朝转身便要出门,忙将其叫住,“稳重点。记得,千万不能让咱们的人出面。对了,你去找三里街的老刀把,让他带人去买粮。”

    老刀把乃是南靖城中有名的混混,鲁禀朝忙点头道:“爹,我省得了。”

    次日清晨。

    一名鲁记绸缎行的管事轻叩鲁元厚的屋门,禀道:“东家,官仓又开仓售米了。”

    鲁禀朝自昨日出去收购官粮,直到这会也没个结果报回来,于是鲁元厚便吩咐管事去看看官仓的情况,谁知竟他还在买粮!

    鲁元厚心中一阵烦闷,吩咐道:“去把禀朝给我找回来。”

    他话音刚落,就听屋外传来儿子的声音,“爹,不好了!”

    “什么不好了?”鲁元厚沉着脸道,“让你收购官粮,你昨儿一天都去哪儿了?”

    “爹,我昨日共收了六千多石官粮”鲁禀朝上气不接下气道,“但官仓仍源源不断出粮。据闻,今儿官府还在城南和崇岭县加了两处粮铺,任人购买。”

    “什么?买了六千石?”鲁元厚一愣,一石九两的价格,六千石便是五万四千两!官仓怎敢如此敞开了卖?

    他急忙叫来柳程,后者似乎也大为纳闷,正思忖着,便闻有管事慌张来报,“东家,方才官仓降价了,现在一石糙米仅售八两三钱。”

    难道官府不管灾民死活了?柳程忙问:“城内外那些赈灾的粥棚可还布粥?各村的赈灾粮是否还如常发放?”

    “回大账,未闻城中有乱,应当还与之前无异。”

    “这些狗官!我就不信官仓有多少粮。”鲁元厚怒了,昨天九两,今天八两三钱,照这么下去粮价还不知会跌成什么样子。

    他指着鲁禀朝道:“去,继续收,把官仓收光为止!”

    “是,爹。”

    只有南靖、龙溪等地的灾民才知道,今日的赈灾粮里多了两种不常见的东西——土豆和番薯。不过大灾之下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总强过啃树皮草根,更何况这东西吃起来味道还颇为不赖。

    鲁元厚一连收了五天近三万石的官粮,市面上的粮价却一路跌到了六两六钱,他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不是说官仓定无多少储粮吗?”他恼怒地瞪着柳程,“官府一边分粮赈灾,另一边还有余粮出卖?!”

    柳程吓得一哆嗦,低头沉思片刻,咬牙道:“东家,官府定是在强撑。

    “我们再坚持一下,相信很快便能将官仓买空!”

    “坚持?”鲁元厚仰头长吁了一口气,这几天为了买断官仓共花费二十多万两,几乎已将他前一阵所赚的银子全都贴了回去。

    眼下他手中现银已仅剩两三万两,想要继续做霸盘,就必须另筹集钱才行。

    他正犹豫着,就见门子一溜小跑而来,将一张纸条交在他手中,“老爷,这是毛通判府上送来的。”

    鲁元厚忙展开纸条来看,上面只有五个小字——四万七千石。

    他心中狂喜,这毛通判果然不是吹牛的。纸上这几个字是官府屯粮的总数,为了这几个字,他前后塞给南靖通判毛定不下两千两白银。

    鲁元厚低头算计,这几日他收了三万石,加上灾民吃用,估计官仓里最多也就还剩一万二三千石粮米。

    买尽这最后一万多石,天下便无人再能挡住他鲁元厚了!

    “吃光他!”他用力将纸条揉在掌心,吩咐柳程道,“去联络福记钱庄,我要支十万两现银!”

    “东家,这么大数目,恐怕……”

    “我用汀州的老宅和那百倾良田做抵,立刻就要拿到银子。”

    柳程震惊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拱手道声,“是。”便立刻往钱庄赶去。

    鲁禀朝一旁瞪大了眼睛,“爹,押祖产……这怎使得?”

    “你懂什么?”鲁元厚胸有成竹道,“官府定是想让我们相信官仓粮米充足,最后随他一起降低价格出粮。

    “只要我再坚持数日,待官仓卖空,我必将米价抬至二十两一石。眼下这十多万两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又三日之后。

    鲁元厚是被儿子激动的喊声从梦中惊醒的。

    “爹,您真是老谋……深谋远虑!”鲁禀朝在外屋兴奋道,“官府的米铺今日皆未开张,买粮之人已排出数里长队,此时正怨声载道!”

    鲁元厚闻言从床上一跃而起,眯眼一算,这几日自己恰好自官仓买入一万两千石粮食。定是官仓已空!

    他忙对鲁禀朝吩咐道:“通知所有米铺,即日起,每天粮价上涨五钱!”

    (本章完)

第277章 心理战() 
    一旁的小妾拿了衣衫为鲁元厚披上,低声道:“老爷,若粮价再这么涨下去,怕要饿死不少人吧……”

    “哼,妇人之仁!”他白了那小妾一眼,“不过一些泥腿子和贱民罢了,时逢乱世,人命值几个钱?况且他们会饿死,还不是朝廷赈灾不力……”

    鲁元厚出了寝室,早有下人备好肉粥、白饭等早点,他坐下身来正要享用,便闻宅子外面人声鼎沸,似在叫嚷“买粮”、“诏安”之类。

    未等他发问,柳程便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满头大汗道:“东家,据闻朝廷的运粮船两日前便已泊于诏安港,载粮米近两万石!”

    鲁元厚手中的筷子吧嗒落在地上。两万石,他手中仅剩三万多两白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买断这批粮食了。

    鲁禀朝一时慌了神,“爹,这可如何是好?”

    “你、你先去看看情况。”鲁元厚无力地摆了摆手。

    几个时辰后,鲁禀朝匆匆返回,说城郊果有大队粮车就地售粮,糙米仅卖五两一石。

    鲁元厚闻言便觉脑子里嗡的一下,不是说赣、闽甚至粤北的粮食已皆被买断,这朝廷又是从何处调来数万石粮米的?

    不对,朝堂一定是用了什么障眼法。他旋即给自己打气道,两万石粮,仅够灾民五六天口粮。我便强撑这几日不做生意,待他官粮出尽,粮价还得听我的。

    不料之后几日,又有海船停靠诏安,据说仍运了两万石粮米来。

    同时,近些天来,南靖附近出现了数个戏班,竟免费搭台出演,引得百姓皆去观看。鲁元厚这几日关张不做买卖,闲来无事索性也去听戏。

    结果这一听之下,他差点惊掉了两魂六魄。戏台上演得竟是近来朝廷调粮之事。

    戏中,那东番、吕宋、交趾等地的粮价极低,朝廷派了大批海船前往采买,以朝廷拨发的七十万两赈灾银,竟足够买下七十万石粮食!

    而后海船源源不断在闽南港口停靠,粮价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接近了南洋诸地的价钱。

    落幕之后,还有朝廷的宣教官员嘱咐百姓莫要屯粮,若官府发的灾粮不够吃,便去城外买些刚从海外运回的粮食。

    还说近来由于海路不畅,故而粮价较高,等过些时候价钱定会比去年此时还低。

    ……

    南靖城外,户部侍郎林尊宾看着不断从港口装满粮食驶来的马车,不禁疑惑地对站在侧前方的杨廷麟揖道:“阁部,下官倒有些不明白了。若您一早便知会有大批粮米运抵,为何不直接低价售粮,以迅速平息米价?

    却以每石八九两起卖,如今粮米价钱仍旧居高不下……”

    杨廷麟微笑道:“燕公啊,我且问你,我们开仓放粮之后,这些粮米都何处去了?”

    “何处?”林尊宾一愣,随即道,“自是被百姓买去……”

    杨廷麟微微摇头,“初时我也与你一般想法,幸有辅政王殿下将我点醒。

    “我告诉你,官仓开售至今,共卖出四万多石粮米,几乎尽入囤积居奇的奸商之手。”

    林尊宾也是聪明人,稍一点拨立刻便明白过来,这些奸商要做霸盘,定容不得比自己售价低的粮米出现在市面上。故而官粮一出,他们必会将其一扫而空。”

    杨廷麟接道:“若我们以每石一两五钱的价格开仓放粮,这四万石粮食奸商仅需六万两银便可买断,其后定转手加价十倍售于百姓。

    “而本官依辅政王殿下吩咐,从市价开始,逐步降低售价。奸商为能继续霸盘,必会将这些粮食全部吃进。

    “故而我们这几日卖出的四万石粮食,已得银三十多万两。且因市价越来越低,奸商们便只能进而出不得。”

    “但如此一来,百姓岂非也要高价买粮……”

    “非也。”杨廷麟再次摇头,“普通百姓哪里抢得过这些奸商。我敢断言,近些天闽南百姓当是以朝廷拨予各村的灾粮度日,买粮者寥寥。

    “虽是过得艰苦了些,但只要挨过这一阵,待奸商撑不住时,他们很快便可茶饭无虞。”

    他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如果仅凭朝廷从海外调运的十来万石粮米,是无法让八十万灾民坚持到秋收的。

    故而必须把奸商囤积的粮食逼出来,这场旱灾方能安然度过。

    ……

    随着宣教府不断宣扬,一时间闽南各地百姓议论的皆是朝堂海船运粮之事,且眼见粮价越来越低,朝廷救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