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多久对我的慷慨打赏,你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感谢之至!

    (本章完)

第111章 发展() 
    校场上传来整齐的踏步声,不时还会爆发出阵阵“肩铳”“转列”“据铳”等整齐的呐喊。

    早在一个月前,朱琳渼便已吩咐将所有后备营的士兵转入了新兵营,眼下校场上有超过两千名新兵正在训练。其实他们已经在后备营接受过半年多的训练,基本不算是新兵了。

    尤其是后备营和正式士兵的待遇差距,使他们训练得非常努力,都盼着能被选为正式士兵。

    由于马赛多等外籍教官去码头迎接朱琳渼,此时校场上最高的军官仅是几名连总,但训练还是非常整齐有序的。看来这几个老外训练士兵时还是相当认真负责的。

    校场上的军官很快注意到了朱琳渼等人,纷纷下令暂停训练,各队列均转向朱琳渼这边,整齐地敬了个军礼。

    士兵们得知面前这位是军团总指挥陈王殿下,一个个都用力将胸膛挺得老高,激动得脸庞泛红。

    朱琳渼抬手向士兵们还礼,高声道:“望诸将士继续刻苦训练!下个月,新兵营将全体开赴南昌备战。我们要去收拾建虏了!”

    士兵们听说能上战场了,都是兴奋地交头接耳。前线的龙卫军屡次大胜之事他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几乎每天都有某某立功的消息传回。

    迄今为止龙卫军已有六十多人获得了三等功,十人获得二等功,他们的名字都在校场中间的石碑上刻着,让每个经过那里的士兵都羡慕不已。

    而更让人眼热的是,军营还会专门派人给这些立功士兵的家里送锦旗、红花,每次都会引得全村围观,当真是极为荣耀。宣教府也会反复在各地宣扬这些立功士兵的名字和战迹,现在他们个个都是十里八乡的名人。

    此外立功奖励的良田也都分给了他们家里,都是实打实的好地,县上还派专人来验看土地质量,村里的大族想在其中搞点偷梁换柱的小动作都不可能。

    现在几乎每个士兵都盼着能早点上战场,不但能杀敌报国剿灭贼虏,若能顺带立个功什么的那就更完美了。

    军官眼见议论声越来越大,忙喝止约束。但士兵们兴奋激动的情绪却急需宣泄,随即,他们按照龙卫军传统齐声怒吼道:“杀!”

    朱琳渼听到气势磅礴的“杀”字,满意地点了点头,龙卫军已逐渐开始出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和传统,他又高声道:“此次的敌人将是真正的满八旗兵,你们怕吗?”

    “不怕!”

    中气十足,毫无畏惧!

    “非常好!”朱琳渼将手用力一挥,“那些建奴会因为你们的英勇而后悔!而哀嚎!而灭亡!”

    “杀!”

    一群新兵便有如此强的气势和士气,远在千里外的博洛若知道自己将面对此等对手,那他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定然不会像现在这么乐观。

    待校场重新恢复训练,朱琳渼注意到军营南侧似乎在大兴土木。马赛多忙为他解释,说那是新招募的工兵在进行专业训练。

    由于江西北部州府战乱频频,有不少工匠逃往赣州躲避战火。得益于宣教府在赣州各地的大力宣传,很多工匠,尤其是被清军害得家破人亡的那些人,得知大名鼎鼎的龙卫军需要匠人,纷纷前来投军。当然,龙卫军的待遇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经过一番甄选,很快便招到了两个连的工匠,主要是木匠和泥瓦匠。如今龙卫军加上原有的一个工兵连,工兵总数达到二百多人,已基本能满足作战需要了。

    工兵每天早上参加基础队列训练,下午进行专业训练。马赛多说前几天工兵连刚完成了快速架桥的练习,他们仅用一天时间便能在一条二十丈宽的河上架起一座简易木桥。

    朱琳渼饶有兴趣地来到工兵连附近观看。

    这些工兵训练时间较短,是以向朱琳渼敬礼时,队列都不算非常齐整。朱琳渼忙吩咐他们继续训练。

    不过这些工匠出身的工兵手里的活却非常专业。

    眼下他们正在进行快速铺路练习。在一条极为泥泞的小道上,工兵们人手一把钢铲,先用砂石垫底,再从一旁的马车上取出预先制好的木板,整齐地铺在砂石之上。木板之间还有卯榫扣接,路面相当结实。

    仅片刻工夫,数十丈的泥路便可容辎重马车通过了。

    朱琳渼点头赞许,这些工匠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训练便已做得如此出色,确实非常不易。但对于工兵部队,仍是需要有系统的训练方案才行。

    只是朱琳渼对这方面完全不懂,他转头正看到身旁的陈逸,眼前便是一亮,由这个建筑专家负划编写工兵训练手册最为合适。

    陈逸自是敬礼领命。

    唯一让朱琳渼有些遗憾的是医兵仍极为稀缺。乱世之下,郎中个个都是宝,往往十多个村子也就一个郎中而已,实在不易找到愿意从军的。看来以后有必要在军官学堂上附加一个军医专业了。

    他并未打算再去军官学堂那边。龙南这边的军官学堂因为缺少讲师,只能暂时由几名老外雇佣兵带着,基本上和普通士兵训练内容差别不大。

    只有等他培养的第一批预备讲师毕业,再依托教科书,军官学堂这边才算是真正开始步入正轨。

    在了解了军营近来的情况之后,朱琳渼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苏记铁场。

    路上,宋应星取出一沓书稿恭敬地递给朱琳渼,“在殿下出征这段时间里,学生根据殿下所授,已将《算学与几何》第一册整录完成,还请殿下过目。”

    “哦?甚好!”朱琳渼忙接过书稿。这可是大明近现代科学的起点,更是工业化的基础,此事宋应星立功不小。

    他将书稿翻看一遍,大致是后世七年级课本的程度,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是要充作大学教材的。不说别的,光是书中二元一次方程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即使放眼全世界也都属于高级学问了。

    感谢:骨炎同学,189******29同学,逍遥自在同学,多久同学,我的白石头同学对我的慷慨打赏!你们对我实在太好了,感激涕零!

    (本章完)

第112章 筹划格致学府() 
    “《物理》和《生物》两书,学生也已接近完成。”宋应星说到这里有些惭愧道,“只是《化学》进度缓慢,眼下只绘制了部分元素周期表。这方面内容,还得殿下多指点学生才行。”

    其实这也不怪宋应星,化学这个概念他以前根本没接触过,从头学起还要编写教材也着实为难他了。

    此外朱琳渼因为大学专业的原因,自己的化学知识也仅有高中程度。不过即使如此,也足以傲视全球了。

    而且只要有了元素和化学反应的概念,他相信很快就会有天才能不断将其完善,大明从来不缺天才,只缺土壤。

    “宋先生数月时间完成这些书已非常难能可贵了。”朱琳渼鼓励道,“有了这些教材之后,便能广招学生,普及格物之学了。”

    宋应星忙道:“愧不敢当。”

    “待此次制造新军器之事完结,我欲让宋先生于赣州建学府一座,以传授格物学识。”朱琳渼道,“培养出大批精于格物的学子,于我大明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

    “学生诚惶诚恐!”宋应星激动地揖手道。传播所学的科学知识正是他毕生追求之一。

    朱琳渼继续道:“不仅要有学府,相配的物理、化学实验室也得建起来,纸上谈兵毕竟不是为学之道。”建实验室的想法其实朱琳渼也是早已有之,毕竟他的知识超越这个时代太多,想要能落到实际中应用,就必须要经过实验室反复尝试才行。

    “只是,”他微微皱眉,“学府建成之后,这学生生源和授业之师却又是问题。”

    “其实学生倒是接触过不少愿学西学的学子……”

    “还是莫称作西学吧。”朱琳渼纠正他道,“往后在这方面大明必远超西方。且所谓西学,我华夏早已有之。”

    “是,殿下。”宋应星点头道,“只在南昌便有上百学子常聚于一处讨教格致之学。甚至有自研火炮、钟表等物的。”

    朱琳渼没想到明末时自然科学知识竟如此受欢迎,他大喜道:“如此甚好。这格致学府前期可免学费,甚至提供伙食,以吸引贫苦学子。待日后朝廷开始于学格物的人中取仕,生源自然便不是问题了。”

    “取士?朝廷难道会开格物科举?!”若不是在马车里,宋应星定会惊得跳起来。

    “暂时还不会。”朱琳渼摇头,旋即又肃然道,“但我定会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仅靠四书五经,是难以强我大明的。”

    宋应星这才知道陈王殿下竟有如此抱负,心中更是震撼不已。

    朱琳渼又问道:“那学府授业老师方面宋先生可有人选?”

    宋应星略做思索,点头道:“学生倒是有几个人推荐给殿下。其一是徐司务的四位兄弟,俱得徐阁老真传,学识不凡。他四人不愿入仕,但若是传道授业,他们当不会拒绝。

    “其二是徽州方以智,著有《物理小识》一书,尤对物理所研颇深。学生与密之有些渊源,可写信招其前来授课。”

    “只是,”他有些发愁道,“他们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徽州,这两地现在都为建虏所据……”

    “我来想办法,”朱琳渼道,“这样的人才对我大明非常重要,想尽办法也要将他们接到赣州来。”

    而后两人又商讨了格致学府的规划。

    有了皇家军官学堂建成之后空置的经验教训,最终朱琳渼决定先买一所能容纳百余人的房舍便好,重点要放在实验室的建设上。

    饶是如此,他估计也得投入近万两,但,教育上的投入绝对是值得的。等大明有成千上万个宋应星这种科学人才的时候,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才能一帆风顺。

    行不多时,车马便已到了苏记铁场近前。

    这里和朱琳渼刚接手的时候已完全不同,粗壮的木栅栏圈起了附近二十亩地。反正这河滩荒地价格极为便宜,朱琳渼先前索性花了百余两,一口气买下五十多亩。

    铁场已经扩建了数次,如今已拥有两座日产两千斤生铁的高炉。不过由于苏记铁场的技术先进,产出的铁质量非常好,即使这么高的产量也完全不愁卖。

    而铁场东侧那一大片员工宿舍几乎已经住满,正在进行二期建设。

    朱琳渼将员工宿舍、员工食堂、员工便利店甚至娱乐室等后世工厂里的东西都搬来了苏记铁场。工匠只要进了铁场,就能分到自己的住处,成了亲的甚至还有个小院。

    工匠们的一日三餐都直接吃免费食堂,下了工还能去娱乐室下棋、打纸牌、投壶,买个针头线脑的转身就有,小日子过得不能更舒坦了。

    加上苏记铁场的工钱比其他地方高出三成以上,是以不断有技术非常好的工匠前来打工,两个月前铁场便已有四百余名匠人了。

    婵依没得到通知,这才匆忙带人赶了出来。

    “爷,您回来了?”

    她惊喜之下正要叩拜行礼,已被朱琳渼拉住,“没这么多虚礼。我此次回来有重要的事情。”

    婵依先白了乔千一眼,怨他不提前知会自己,又忙转头道:“爷,我已按您的吩咐将其他生意都推了,现下铁场可随您调用。”

    乔千缩了缩脖子,躲到宋应星身后。

    “做得不错!”朱琳渼快步走到铸炮工坊,所有的一百余名工匠已候在此处。另外他已联系了赣州军器局那边,徐尔路很快还会带上百名工匠前来。

    “此次我们要铸铁炮。”他开门见山道,“四千八百斤的重炮。”

    工匠们立刻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此前他们只造过千斤的六磅炮,而且是铜铸的。

    铜的熔点只有一千多度,而且延展性极好,不易出现裂纹。而生铁的熔点超过一千三百度,熟铁更是高达一千六百度。同时生铁发脆,冷却时容易开裂,是以铁铸重炮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

    南明这边铁铸重炮工艺已随北京、南京陷落而失传。纵是建虏能铸铁炮,也需要欧洲工匠帮忙,且多是大幅加厚炮管,并减少装药使用。

    东家刚才竟说要用铁铸四千八百斤的重炮?!众工匠一时间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本章完)

第113章 大炮和猎兵() 
    苏承羽又继续道:“虽然铁铸重炮有很大的风险,搞不好便有炸膛的可能。”

    “但是,”他话锋一转,“只要有合适的铸造方法,外加我们铁场出的铁质量甚高,我可以保证,用铁铸出来的重炮绝不会比铜铸得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