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好好读书,好好锻炼身体,等你们长大了,再跟我出去历练吧。”

    王兴知道,说这些都是白说,只图安他们的心罢了。

    明朝的皇子都是跟猪一样养着,根本不许他们在政事上历练,出京?门都没有。

    他更欣赏清朝皇家对皇子的培养制度。

第221章 山东道上(一)() 
万历四十四年八月十五,酉时中。

    河间府景州吴桥县。

    通贯全城的一条南北向大街,是县城的主街,也是官道,大街两旁店铺林立。

    此时,太阳西斜,之前躲在家里、树荫下避暑的人们,也都纷纷走上街头,到铺子里置买过节的东西、食物,不过,在这些穿的花花绿绿的人们中间,也间杂着一些穿着破烂、手拿破碗沿街乞讨的逃难者。

    卖肉的、卖菜的、卖油的、卖粮的、卖各种吃食的、卖各种花布衣衫的、卖首饰的,这些铺子里都人来人往,颇为热闹,只在街南边路西有一家“安顺客栈”,却是十分冷清。

    “瞎了眼的老天爷哟!”

    店门口有两张方桌,每张桌子配了四把杌子,一位中年妇女瘦瘦的,中等个,浑身上下收拾得非常利索,就见她坐在其中一个杌子上,手挥一把大蒲扇,边扇风,边望着街上的情景骂道。

    “唉!”

    客栈里柜台后面有一位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却是那妇人的丈夫,正手拿一本四书集注看得入迷,听到妇人的咒骂,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并没有出声,眼睛重又回到书上去了。

    从街心沿街乞讨过来一对男女,老的五十多岁,左手里拿着一个破碗,碗里有半块高粱窝头和一些菜叶子,右手里柱着一根细木棍,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牵着他的衣襟,眼睛很大。

    两人脸上身上满是污泥。

    来到“安顺客栈”前,看到那个女人,刚想开口乞讨,见到那妇人,又看了一眼碗里的高粱米窝头,有气无力地对那妇人说道:“大嫂,俺爷俩转了整个一条街,就要了这块窝头跟这些菜叶子,你这一个多月没开张了,俺实在是跟你张不开嘴,能不能给碗热水?”

    “老孙头,你爷俩可真会坑人!但也不能可着一家坑啊?怎么不去吴有德吴大老爷家要饭去?他家的狗都比你肥!”那女人见到这爷孙俩气就不打一处来,左手掐腰,右手蒲扇指着那老头斥道。

    “大嫂,可别说了,俺去了,可哪凑得近啊?好几条大狼狗栓在门外,跟牛犊子似的,要不是俺爷俩跑得快,差点就被咬了。你看,俺妮的裤腿脚都被咬破了,腿肚子都红了一块。”说着,那姓孙的老头俯下身子,拽起女孩的裤子让那女人看。

    那妇人看了一眼女孩的裤子和红了的小腿肚,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真是可怜啊。罢了,算是俺欠你们的,先坐下吧。”

    说着站起身来,蹬蹬蹬走回店里,不一会儿,拿出一把茶壶,四个茶碗,放到方桌上。

    小女孩连忙从桌上拿起抹布擦了擦桌子,让她爷爷坐下,然后提起茶壶,将三个茶碗倒满水,一碗放到妇人面前,一碗放到爷爷面前。

    “爷爷,你先喝。”女孩说道。

    老孙头坐下,拿过那块高粱米窝头,用手掰开,选了一片较为新鲜的菜叶,夹在窝头中间,递给女孩,说道:“英子,吃吧。”

    “爷爷,你先吃。”英子不接,反用手将窝头推给爷爷。

    “爷爷年纪大了,身子已经不长了,用不着吃粮食,把剩下的菜叶吃了就行了。你还要长身子,缺不得粮食。”老孙头哄骗着孙女。

    “爷爷,你别骗我,我不小了,什么都懂,你不吃我就不吃!”英子倔强地把窝头推向爷爷。

    看着爷孙来回推挡那半块窝头,妇人的眼中闪出泪花,叹一句道:“作弊啊!”

    回转身往店里走,到了柜台前,见丈夫正注视着她,她稍一停顿,终是一躲脚,往后去了,不一会儿,手里拿了一块高粱饼子,还有一小碗咸菜,回到店门口。

    “俺算是倒了血霉了,上辈子欠你们咋的?给,别让来让去的了,一人一块,就着咸菜吃。”妇人边嘟哝着,边把手里饼子和咸菜放到桌上。

    “谢谢大娘!”英子很乖巧地道了声谢。

    “大嫂,你真是善人,可是,可是你们也不宽裕啊?”

    “吃吧,吃吧,别说没用的了。再不宽裕总比你们好点吧。”那妇人说道。

    这一幕,恰被正从北边走过来的六个牵着马的人看到眼里。

    打头一位是个青年,看了看客栈的牌子,回头吩咐道:“今晚就歇在这里吧。”

    “是,东家。”青年身边一位管家模样的人答道。

    那女人早就注意上了这些人,听他们说要住在自家客栈,简直是喜出望外,连忙满脸堆笑迎了上去。

    “各位客官,要住店啊?你们可算是找对地方了,我可告诉你们说,合吴桥县,就没有比俺家店再干净的了。”

    那青年笑道:“请问,你是老板娘吗?”

    “嗨,什么老板娘不老板娘的,俺这店就俺两口子,俺是既当伙计,又当厨师,只有算账是俺男人的事。”妇人笑着说道。

    “怎么不雇个伙计?”那青年又问道。

    “客官,这年月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有闲钱雇伙计?这个店是俺老爹老娘留下的祖产,要不是这,俺两口子就得喝西北风去。”

    “好吧,看你说话挺爽快,就住你这了。一间房多少钱?”

    “不瞒客官说,俺这客房非常干净,被褥都是新的,有热水,还能洗澡,俺还能做一手好菜,所以,这房钱就贵了点,一间房一两银子。”那妇人看这六人的打扮,又听了那青年的口音,判断应该是客商身份,所以起了宰客的心。

    “老板娘,看你也是个实在人,怎么办起事来这么不实在?”那青年不大乐意地说道。

    “客官,不瞒你说,是贵了点。但你不知道,现在的米多少银子一斤?猪肉又是多少银子一斤?贵得离谱!俺一个月没开张了,几位客官多赏点,俺两口子也能挣口吃食。”那妇人说道。

    一听她这话,管家上前还想跟她理论,那青年一抬手挡住他,说道:“人有一善,必可通天。不要争论了,就这样吧。”

    “客官真爽快,您一定财源茂盛达三江,福如东海长流水!”那妇人赶紧给那青年戴高帽,好敲定这桩大生意。

    “哈哈哈大嫂,真会说话!”

    

第222章 山东道上(二)() 
跟那妇人说话的,正是钦命抚鲁赈饥大使、詹事府左谕德、监察御史王兴,随行的五人分别是洪林、陈树、潘九、锦衣卫小旗蒋华、杜阳。

    王兴的钦差仪仗出京后,就跟大舅哥申绍芳会合,去通州码头,接了母亲郭氏、岳父申用懋一行,待了不到半日,两下里人就又分手,各奔东西。

    王兴的钦差仪仗太过招摇,每过一处,大小官员都闻讯来访,送银子送东西还有的送女人,王兴虽暂时是个小官,但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颗政治新星,日后肯定青云直上,此时不借机结个善缘更待何时?

    王兴绝不会收礼,这是一条原则,但狗还不咬送礼人呢,官场风气如此,凭他一已之力,要想改变那根本就是妄想。

    为此王兴烦不胜烦。

    等好不容易过了天津码头,王兴跟李忠商量,自己便服先行南下,让他跟随仪仗,约好在临清相会。

    李忠其实内心是盼望如此的,不为别的,他可没有什么高风亮节,出京一趟,不就图捞点银子吗?可偏生王兴愚腐得很,就是不收礼,连带着自己也耍不出威风,更别说收礼了。

    今见王兴主动提出分道而行,自是非常欢喜,但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

    “大人,这一路上饥民遍地,盗贼横生,可不太平。”

    “没事,这一路虽不太平,也没有什么大贼。我扮作商人,有洪林、陈树、小九,你再派几个锦衣卫跟着,随时通报行藏,料也万无一失。”

    “那好吧,我派一小旗锦衣卫跟着,每天打发一个人回来通报消息。”

    “明面上只用两个人就行,你弄十几个人跟着我,那成什么了?至于其他人如何行动,你看着办就行。”

    “好吧,就依大人。”李忠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两人商量好了,王兴一行人在一个早上,悄悄上岸了。

    却说王兴跟妇人说好了,洪林跟着妇人指挥着人牵马进店、安排食宿,小九到了店里打来一盆水,王兴用香皂洗了脸,然后坐到另一张桌子前。

    孙老头和英子此时已经各把一块饼子、一块窝头吃下去了,见店里来了客人,孙老头去店里帮着照看马匹,而英子也非常乖巧地拿了抹布擦桌子、提壶倒水。

    王兴见了,点了点头,心想这孩子很懂事。

    就在这时,那妇人又风风火火地过来,对王兴说道:“客官,你看,今天是八月十五,你们常年在外,怎么也得过过节吧?咱们吴桥没有什么好东西,北边张家卤的肉不错,俺再炒几样菜,打壶酒,这样凑合着过个节行不?”

    “大嫂安排得很好。”王兴答了一句。

    “客官,不瞒你说,俺这店里好长时间没见着现钱了,什么都缺,这人吃马嚼的,你看?”那妇人并不就去,而是不好意思地说道。

    “洪林,再给她三两银子。”王兴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没钱了啊。

    洪林应声而出,拿出三两碎银子交给妇人。

    “不不不,客官,俺不是那个意思,俺是想让你先支一点,我好去置办这些东西。”那妇人虽然精明,但也不是个贪婪之人。

    王兴笑道:“大嫂,别说了,快去置办吧。”

    那妇人见此情景也不矫情了,痛快地说道:“好,俺就不客气了。”

    “当家的,出来,跟我去买东西!”那妇人冲店里喊了一嗓子。

    “哎,哎,就来”。店里那个书生答应一声,不一会儿就拿了一条米袋子,挎了一个竹篮出来。

    王兴一见他是书生打扮,连忙对那妇人说:“大嫂,我派个人跟着你去,让你家大哥陪我说说话可成?”

    “我们当家的就是个闷头驴,三脚踢不出个屁来,你能跟他聊出个什么来?再说,哪有让客人去帮我干活的?”

    “无妨,大嫂尽管去,我想我跟大哥会有话题聊的。”王兴笑道。

    “好吧。”那妇人从丈夫手里接过东西,不等王兴命令,蒋华自觉地随后跟着去了。

    “大哥,请坐,咱们聊几句?”王兴对那书生说道。

    “好。”那人也不多话,坐到王兴对面。

    “大哥,如何称呼?”

    “鄙姓苗,苗思顺,拙荆安氏。”那人说道——的确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原来是苗相公,失敬,失敬。鄙姓王,王兴,苏州人氏。”王兴拱手道。

    “愧不敢当。”苗思顺也回了一礼,说道:“虽有功名,却事商贾,汗颜!”

    读书人是不屑于经商的,对于商人的看法非常低,觉得商人的经营之道有悖于圣人之道。

    别的读书人谁家没个铺子?但哪有自己亲自坐镇经营的?苗思顺一个伙计不雇,两口子亲自经营,可见境况之窘,王兴也是读书人,自然明白苗思顺的想法。

    “我看大嫂精明强干,你这铺子位置也算极佳,怎么就经营不好呢?”王兴问道。

    “这家客栈本是我岳家的祖产,岳父岳母去世后,因为无子,就留给了拙荆。原来经营不算好,但南来北往的学子、客商都不少,每月都有进项,供我夫妻吃穿是一点问题没有。但自今年春天以来,境况越发不好,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经营无方,是旅人减少了。唉!”

    苗思顺叹了口气,似是在悲天悯人,也似在感叹自家的境况。

    “苗相公,不知道吴桥的旱情严重吗?”王兴问到。

    “旱情很严重,自今年以来,天就无雨,不过,吴桥西靠运河,县内沟河纵横,地下水也充足,百姓担水浇地,收成虽比不上丰年,但去除了税捐,勉强能够度日吧。听说山东不靠河,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大部分粮食都绝收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来吴桥讨饭的,基本都是山东口音,而且越来越多,可见传言不假。”

    苗思顺答道。

    “听说吴桥一带也不平静,常有盗贼出没,可是真的?”王兴问道。

    “不可说,不可说。”苗思顺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摆了摆手,再不肯深言。

    吴桥一带盗贼出没,一个名叫黄一友的,偷盗兼采花,据说非常厉害,也最令人痛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