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侧,另开一门,有一个东跨院,这个院子是个小花园,古木参天,花草繁盛,草地上,树荫下,还摆上了石桌石凳,是供王兴办公累了,在此休息的地方。

    正堂往北,则是王兴的居所。这个居所可真是大,除了正房外,东西各有数间厢房,正房之后,是后花园,有围墙与外界隔开。

    整个总督府四角都建了角楼,后花园最北端,是一座上下各五间的二层楼。

    花园之后,又有一园,是个独立的建筑,园内楼台亭阁俱全,皆沿曲江池南、东、西岸而建。

    王兴想起,后世,这里是仿唐朝重建的芙蓉苑。只不过,后世的芙蓉苑占地三十多顷,而此园,占地面积只有十多顷,比之后世小了三分之二,不过,可能是因为小的缘故,感觉比后世的芙蓉苑更加有味。

    王兴见之大悦,他倒不是完全贪图享受,而是这个园子一建,自己的书院、科研所等就有着落了,省得劳民伤财地再找地方另建。

    所以他也没矫情,连声向李楠道谢。

    “李大人,真是费心了。将来,东侧这座两层楼,我想建个书院,而与之相对的西岸,我要建个科研所,南边,还要建个图书馆,供书院学生和科研人员借阅资料用。”王兴指点着曲江池两岸,说出了自己的规划。

    李楠和吴牲以为王兴会把此园当成自己的私人禁地,高兴的原因,是因为此处风景绝佳,而视野又开阔,正是文人骚客心向往之的地方,没想到王兴竟然是想将这里改成书院和科研所。

    对于书院,两人自是明白,科研所什么的,倒是第一次听说。

    “任之,科研所是什么?”吴牲问道。

    “老师,您一定听说了子先兄培育良种和勘察水利的事吧?”王兴问道。

    “是啊,听说了,那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听说还是你自己拿钱建的,是不是?”吴牲说道。

    “是啊,老师,是学生自费的。科研所的目的,就是研究事物规律的,研究好了,可以造福天下苍生。就如良种一事来说,子先兄已经培育出了亩产五百斤的小麦种子,老师,您一直从事民政,当然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所在吧?”王兴道。

    “任之,你说的是真的?要是亩产达到五百斤,普通农人有三五亩地,就再也不会饿死了!任之,这可真是一件大功德啊。”吴牲高兴地说道。

    “是啊,过去,我们的教育只重文章学识,人心教化,而忽视了对于世间万物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后,学生在川陕之地,要补上这一课。”王兴道。

    “督帅,刚才你说要建书院,想必也是跟你刚才所说有关?”李楠问道。

    “是啊,李大人,天下文章在江南,而川陕之地因为地贫民饥,文风一直不盛,这也是川陕一直落后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我想大力推行教育,让所有想读书的学子,免费就学。当然,在习学四书五经的基础上,还想开一些物理、化学、数学、军事等课程,为川陕大地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相信,等这些人成长起来,川陕大地实现物阜民丰的目标就不会远了。”王兴道。

    “任之,物理、化学是什么学问?”吴牲问道。

    王兴和李楠、吴牲在前,洪承畴、刘招孙、田有良及右布政使黄景章等在后,一行人边说话边沿江岸观赏风景。

    王兴将物理和化学的概念大体解说一二,李楠和吴牲听了似懂非懂,两人都是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老师,此园及各处楼台亭阁都没有命名,学生请您一一命名并书写匾额,您意下如何?”王兴看到前面有一亭子,临水而建,亭子上早就摆好了文房四宝,另有两人在伺候着,知道这是为大人们骚情发作,吟个诗答个对什么的准备的,连忙对吴牲说道。

    这等雅事那是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吴牲哪有推辞的道理?他明白,这是沾了老师这个身份的光了,否则,这事还真落不到自己头上。

    “好吧,为师就在李大人面前献丑了。”吴牲也没矫情,当仁不让地答应下来。

    “芙蓉苑、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蓬莱山、凉堂、陆羽茶社、曲江流饮”王兴看着这一串名字,心道:“我靠,怎么跟后世的芙蓉苑取的名一样?莫非这些景物提前诞生了么?”

    “好,名景贴切,意象万千,闻名如同见景,见景更胜闻名。老师果然大才!”王兴首先赞了出来,众人自然是随声附和,轰然叫好。

    对于总督府这个新居,秋韵等自然是非常满意。

    正房是王兴独居,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申绍仪虽然没有跟来,那正房也得给她留着,不是她们这些妾可以觊觎的。

    除了正房,两边的厢房,按排名,东边第一间给李青留着,秋韵占了西边第一间,东边第二间给了杨素云,雪儿占了西边第二间,而姚迪则占了东边第三间。

    分好厢房后,秋韵带着琴儿和画儿,亲自给王兴布置正房和书房,杨素云等则带着丫环各自收拾布置自己的房间。

    姚迪让爽儿收拾自己的房间,她则去了秋韵的房间,亲自帮着收拾起来。

    等秋韵收拾好正房和书房,回到自己的房间,见已经收拾得非常利索,而姚迪还在各处擦擦抹抹,忙笑着制止:“六妹,辛苦你了,有琴儿她们呢,何必劳你亲自动手收拾?”

    “三姐,客气啥呢?我闲着也是闲着。”

第432章 温润君子() 
革弊鼎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次大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思想的大冲击。没有统一的思想,事情做起来就难百倍。

    所以,王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冲击直至改变现有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

    王兴创办书院的目的,不但有为以后行政提供人才的想法,还有进行思想大辩论,进行思想革新的考虑。

    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山长人选,那就是徐光启的老师焦竑。

    焦竑与“泰州学派”创始人李贽是最为亲密的好友,他们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分支,所倡导的思想有其先进性,与王兴治政理念相契合之处甚多。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冲击一下孔孟之道,一定会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想必焦竑对此也会乐意。

    况且,焦竑本人才名早著,著书与藏书甚丰,能镇得住。

    所以,王兴在安顿好之后,第一时间就给焦竑写了一封信,盛邀其担任即将成立的芙蓉书院的名誉山长一职。

    至于山长实职,王兴是不打算让的,毕竟将来这些学生可是自己施政的中坚力量,挂着山长的名和不挂山长的名那是区别很大的。就像后世的蒋介石,就因为担任了黄浦军校校长一职,学生虽有少部分投奔共产党,但大部分都成了军界政界要人,造就了一支非常庞大的政治力量。

    以后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称呼自己为“校长”,王兴想想就美得不行。

    王兴到了西安,事业重心自然也要向西安转移。徐光启的科研所,孙承宗的新华报社,以及洪大宝、洪二宝的吴山秘密研究基地都要迁到西安来。

    徐光启已在路上,而孙承宗不愿意放弃新华报在京城的市场,跟王兴商量,打算抽调部分技工和编辑跟他一块来西安,而京城这一块另找一个总编,王兴同意了他的提议。

    前两天,孙承宗来信,说王兴的岳父大人听说孙承宗有意把京城总编一职让出来,非要辞去官职担任这个职位不可,孙承宗已经答应了,说带他几天,让他熟悉熟悉业务,自己就带人来西安。

    王兴看着这封信,感到有些蛋疼:自己这老岳父也太不靠谱了吧,先还说办学堂呢,现在又看上报社总编一职了,多大年纪了,能不能有个定性呢?报社总编的职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我儿子你外孙的教育问道怎么办?

    不过,他当总编王兴倒是放心,文才比不上孙承宗,但当个总编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者说,报纸这个舆论工具的重要性,王兴当然是非常清楚的,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好。

    嘿嘿,自己不同意也不行啊,岳父兼老师,王兴可没有胆子去惹他老人家不高兴,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至于王家要来开酒楼,以及杨素云要开洗涤用品店,办印书坊等事,王兴全权交给杨素云去处理,他才不操心呢。好在西安早就建了新华书店,掌柜的姓于,叫于燕生,是西安本地人,有他帮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王兴嘱咐素云,任何买卖都可以干,就是不能开粮店。

    杨素云不知道王兴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必有深意,自然无不遵从。

    刘招孙要去四川赴任,王兴在他临行前跟他好好谈了谈,重点是让他到四川后整顿旧军队,招蓦并编练新军,王兴给了他五千新军的编制。

    另外,王兴还写了一封信给老师王以宁,让刘招孙带去,将自己的治政思路大体谈了谈,请老师斟酌,说等西安形势安稳了,再去四川拜望老师。

    “督帅,我义父的事还望您多费心,如果我义父无事,我想请他去四川帮我,要知道他在四川的威望很高。”刘招孙记下了王兴的话,最后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刘綎回京后,遭到了御史的弹劾,说他临机失断,丧师辱国,应明正典刑。

    尽管王兴上折子为他辩白,说他是执行杨镐的命令,本人并无大的过错,而且自己也已惩戒。但皇帝还是将他下了狱,据王兴猜测,可能是恼恨刘綎关键时刻没有听自己的命令吧。

    “行,这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我会设法的。”王兴答应了。

    刘招孙放了心,他觉得督帅只要答应,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招孙走了,田有良开始着手整顿各卫所旧军,魏浣初则开始接手西安府的政务,杨素云带着翠儿跟于燕生找店铺、给印书坊找房子。

    招募新军的事由洪承畴、洪林在忙活,王兴把潘金、潘树、潘七、潘九、曹文诏都派了出去,反正自己有无影暗中护卫,田有良还派了一百名士兵充当自己的亲兵,安全问题应该是无虞。

    后院的管家交给柳玉娘,而前院的管家,暂时交由周至负责。

    自己的亲随,变成了潘老三。

    王兴的到来,在西安的官场和上层社会形成了很大动静,凡西安有头有脸的人物,无不注视着这位总督大人的一举一动。

    王兴在芙蓉苑跟李楠和吴牲的闲聊,也被人准确的解读了,这个人就是黄景章。

    黄景章回到府里,他的好友李中行早就等着了。

    黄景章和李中行都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有同年之谊,李中行曾经在湖广任知县,因贪腐被革职,回到西安老家。

    “风文,见到王督帅了?”李中行问道。风文是黄景章的字。

    “见到了。”黄景章答道。

    “观感如何?”李中行又问。

    “温润君子,平易近人,胸有丘壑,卓识不凡。”

    “哦?风文,你的评价这么高?”

    “不高。王督帅年不过二十,骤登高位,一般来讲都会有些盛气凌人,可他不,总是温昫有加,言谈举止从容不迫,越是这样,越是给人一种一切都在掌控中的自信。他没有谈及政务,但今天说了一件事,我觉得算是露了一点端倪,你们以后可要当心些,别触他的霉头啊。”

    

第433章 五不能惹() 
“风文,什么事?”李中行问道。

    “李大人当初择址建总督府时,我提议建在曲江池南侧,并将那坐废弃已久的园子重新修缮,一并送给王督帅。我想,他若是为官清廉,肯定会严词拒绝,毕竟那个园子太大了,而且还是唐太子李泰的故园,一般臣子哪敢承受?他若是贪婪之辈,一定推三阻四,最后以却情不过为由收下,再后再列为私人禁地。可是,王督帅行事,却是出乎我的意料。”黄景章说道。

    “哦?风文,他没收?要知道那个园子是个吟诗作对的极好所在,是个文人都难以拒绝这种诱惑。”李中行问道。

    “慕高兄,要不人家年纪轻轻就做了两省总督,而你却是一任知县没做完就被革职了,这就是差距。告诉你,人家接受了,而且还是欣然接受,一点都没矫情。”黄景章答道。

    慕高是李中行的字。

    “风文,不要老打击我好不好?是不是不讽刺我两句你就不高兴?”李中行听黄景章提起了他的糗事,瞪着眼说道。

    “好好好,不打击你了。你知道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