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兴尽管腹诽不已,但面上却是不敢表露。

    他心说,行,正好,以我的名义做生意,怕是被人惦记呢,那咱就来个互惠互利吧。

    “皇上,微臣遵旨。微臣定当给公主想个财源不断的法子,富甲天下不敢说,让公主富甲京城,微臣还是能办得到的。”

    “好。但愿你能体谅朕之苦心。回去吧。”朱翊钧满意地点了点头,温言说道。

    王兴答应一声,躬身退出启祥宫。

    在回家的路上,王兴还在生气:“皇帝当成这样,也真是可笑、可叹。施恩的目的,不是为国,却是为了儿女,目光何其短浅?心胸何其狭窄?”

    第二天,王兴、魏浣初、洪承畴三人一起到吏部。

    王兴授翰林院修撰,钱士升、贺逢圣授翰林院编修,三人都是从六品,这是常例,自不必多说。

    洪承畴授刑部主事,也是从六品。而魏浣初则因为名次靠后,授湖广郧阳府上津县令,七品。

    对于这个结果,三人都是事先预料到的,也不为异。

    魏浣初授为县令可以预料,但被派到湖广,却让王兴大喜过望。

    为什么?王兴知道,接下来几年,陕西、山东、河南、京畿等地,将会有大灾、大疫,间或有民变,如被派到这些地方,为官不易不说,性命也难以保证。

    反观郧阳府上津县,虽然位于陕西、河南、湖广三地交界处,有“朝秦暮楚”之称,将来会有战乱危险,但眼前几年却是无事。况且,“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之地向来为天下粮仓,魏浣初安安稳稳做几年县令还是可以的。

    王兴想,既然自己穿越到了明朝,那无论如何也要保好友周全,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再想办法把他调到安全的地方,凭这个吃货的能力,要是在战乱年代,他可真不一定能保住性命。要知道,乱民起事,必先杀官,县官更是首当其冲。

    三人领了告身文书,到礼部又领了官服,回到府中,王兴叹道:“仲雪兄,真羡慕你啊!”

    “任之,你笑话我是吧?”魏浣初一翻白眼道。

    “怎么是笑话你?”

    “谁不知道翰林清贵?将来入阁拜相,指日可待。你要出京,别说我这七品小官,就是四品以上大员,见了你也得恭恭敬敬。还没听说,翰林修撰会羡慕小县知县的。切,骗谁呢?”

    “我羡慕你终于回家乡做官了。”

    “你睁眼说瞎话吧?我家是哪的你不知道?怎么是回家乡做官?”

    闻听王兴此言,魏浣初没反应过来,洪承畴也是一愕,王兴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呢?魏浣初可是跟你同乡?湖广,噢,明白了。

    洪承畴想明白了,指着王兴道:“王任之,你真是个促狭鬼!”

    “怎么了?”魏浣初兀自不明白,瞪着两只傻眼问洪承畴。

    洪承畴用手中折扇指着王兴道:“他常说你是吃货,湖广熟天下足嘛。他的意思,你可有吃的了!”

    “哈哈哈。”王兴跟洪承畴都笑了起来。

    “好啊,王任之,竟敢笑话我?”说着用手中折扇去打王兴。

    王兴躲开,按住他的手,说道:“好了,不闹了。不过,仲雪兄,能分到郧阳府去,你的命是真不错。”

    “唉,还行吧。就是不能经常吃到你家柳玉娘炒的菜了。再说,离京城也太远”魏浣初不无遗憾地说道,随即眼圈有些红。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来,王兴跟洪承畴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的意思是说离两位好友太远,如今一别,不知何时相见?伤感之情不由得流露言表。

    洪承畴被他感染,心里也觉不好受,随即沉默下来。

    “两位兄长,何必做小儿女情态?”王兴说道:“天下即将迎来多事之秋,你我兄弟三人只须立定脚跟,徐图发展,将来匡扶明室,必大必可为。我和彦演兄虽在中枢,却不一定久居中枢,仲雪兄去地方历练,一定要清吏治、重民生,以积累治政经验为要,以后定有大用。”

    王兴见旁边无人,稍稍露了一点心迹。

    一听他这话,洪承畴和魏浣初眼前都是一亮,三人志趣相投,平时谈天说地,什么话都说,但匡扶明室的心迹王兴这是第一次宣明于口。

    匡扶明室?这说明王兴对明室的将来不看好。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明室才需要匡扶。一是天下大乱,二是明室暗弱。

    “任之,我知道你一直忧国忧民,可目前来看,明室还不需要匡扶吧?”洪承畴问道。

    “你且拭目以待。我也不愿意看到天下大乱,也不愿意看到朝庭无力应付。咱们今天先把这话放到这里,以后再也休提。不出现那种局面更好,要是出现那种局面,就到了我辈施展才能的时候了。”王兴说道。

    “好,任之。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魏仲雪定全力助你。”魏浣初首先表态。

    “任之,我跟魏兄一样,如果真是那样,也定会全力助你。”洪承畴也痛快地说道。

    他们两人的表态其实是表明愿以王兴为核心,甘为王兴驱使的意愿。

    魏浣初的表态在自己意料之中,王兴没想到一直自恃才高,目无余子的洪承畴也会如此表态。

    他哪里知道,洪承畴是有些傲气,也轻易不大会服人,但对王兴,他是彻底服了。

    文才,那是不必说了,王兴三元及第,他是二甲;见识,王兴更是高他一筹,这在多次的辩论中已经得到了证实;风骨,在永安寺时,他也已经见到了,面对最得宠的公主,王兴也毫无惧色。这些都让他佩服,更遑论他那似乎无所不知的杂学,他那点石成金的本事。

    还有一点,王兴为人处事的本事一流,既有文人雅士的处世原则,又无酸腐文人迂腐古板。按王兴的话说,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智慧,这叫情商。

    洪承畴相信,王兴的高情商,能够让他团结更多的人,如果将来他有所成就,这才是最大资本,知识什么的,倒在其次。

第143章 活字印刷术() 
三人放下将来的话题,说起了眼下的打算。

    “新科进士都有一个月的假期,不知二位有何打算?”魏浣初问道。

    “我嘛,这一个月好说,家眷在京,不用回乡,家父家母都春秋鼎盛,也不用接进京来。倒是彦演兄,回不回去呢?”王兴答道。

    “一个月的时间太短,回乡一次根本回不来。我明日打发家人回去送信,让家母及妻子自行上京吧。”洪承畴说道。

    他出身福建泉州名门望族,早年丧父,母亲傅氏知书达礼,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教养成才,娶妻吴氏。

    “任之,你先借我一笔银子,我需要置办房产,手底下有些紧。”洪承畴道。

    “那没问题。无论是银钱还是人手,需要什么跟李瑞要就可以,不用跟我说。”王兴痛快地答应了。

    “我看看你的宅子附近还有没有房子可买,尽量离你近一些。”洪承畴道。

    “真羡慕你们,终于可以比邻而居了,彦演也可以经常吃到你家的好菜了。可怜我还得到外地赴任,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吃到柳玉娘做的菜。”魏浣初不无遗憾地说道。

    “你这个吃货!今天让柳玉娘多做几个好菜,你尽量放开肚皮吃。”

    第二天,王兴和洪承畴把魏浣初送到通州,看他上了船,这才挥手而别。

    王兴和洪承畴送别了魏浣初,两人分别到各自工作岗位报到。

    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礼部尚书吴道南,因他是本次会试主考之一,王兴见了,得执弟子礼。

    “老师,学生前来报到。”王兴深施一礼,递上自己的告身文书。

    吴道南接过王兴的告身文书,放到一边,手捻胡须,温言道:“任之,你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才学当是没说的。以后更当牢记圣人之言,谨身慎行,戒骄戒躁。”

    “学生定当牢记老师教诲。”王兴谦恭地答道。

    “嗯。”吴道南见王兴行止有度,不卑不亢,加上其神清目朗,面目英俊,心中好感顿生。

    “按例你有一个月假期,好生安排家里琐事,假期结束再来上值吧。”吴道南说道。

    “是。弟子告退。”王兴躬身一礼,退了出来。

    出了翰林院,王兴就在想,这一个月怎么度过呢?

    他有一件大事还没有落实,那就是皇帝给他的任务:帮寿宁公主赚钱。

    王兴想:“这个寿宁公主也是,已经给了你一个买卖了,百货铺一年挣几万两银子都是少的,怎么还不知足?”

    没办法,皇帝爱财如命,恨不能把全天下的财富都弄他家去才行。既然许了,那就想办法吧。

    做什么好呢?王兴想着后世那些赚钱的买卖,互联网、手机、汽车、房地产。

    搞房地产?想什么呢?这个朝代搞什么房地产?

    王兴先是否定,然后迅速在脑海里盘算了一下,却发现这个主意还真是可行!

    京城的达官贵人最多,挣他们的钱最好挣。

    由于技术所限,建高楼就别想了,但要是建个两三层楼应该问题不大。

    没有钢筋不要紧,只要把水泥搞出来就行。有洪家二宝在,水泥应该很容易就能搞出来。

    其它的还需要什么?泥瓦匠应该不缺吧,干活的工人也不缺吧,资金自己更是不缺。

    只是,人们认可这种小区式居住方式吗?再有,天下即将大乱,乱世谁来京城买房子?国家越稳定,房地产市场越好,反之亦然。

    不好,这个主意不好,要是真搞房地产,恐怕得赔钱。

    王兴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念头。

    活字印刷?王兴脑中又闪过一个念头。

    现在流行的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

    刻板的过程有点象刻印章的过程,只不过刻的字多了。印的过程与印章相反。印章是印在上,纸在下。

    雕版印刷印刷的过程,有点象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既继承了印章、拓印、印染等的技术,又有创新技术。

    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多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有的大部头的书,光雕版就得用好几年;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而活字印刷就完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活字印刷早在北宋时期,就由毕升研制成功了,他试过木活字,因为木质纹理不同,往往容易损坏。后来,他发明了胶泥活字,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但他死后,不知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却没有传下来。

    “要不就做这个?”王兴进一步想到。

    活字印刷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制作出耐用的活字,当然最好是铜字,铅活字其实是铅合金技术,现在要做,太过扎眼。

    铜活字这个技术上应该能攻克,现在铸造的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大舅子在工部营缮司任职,其手下能工巧匠甚多,自己只要把点子一说,让他找人做出铜活字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如果怕太过惊世骇俗,王兴记得到了清朝,有人发明了烤瓷活字,要不就先试试烤瓷活字?

    关键是这个活字印刷搞出来以后印什么?最挣钱的当然是做报纸,那可是舆论工具,要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恐怕会被人利用,那样就麻烦了,对自己的大业不利。所以,现阶段报纸是不能搞,要搞,也得等以后时机成熟。

    要不就印书?

    

第144章 朱轩媁的怪心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则是一个民族强盛的保证。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的是愚民统治,奉行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王兴的计划里,他是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的。

    那么,就先让活字印刷这一技术支撑率先成熟起来吧,这对于自己将来成就大业是有帮助的。

    王兴想到这里下定了决心。

    他对薛义道:“老薛,我想先把活字印刷术搞起来,跟公主联合,可以有效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