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纷纷大喜,抱拳齐声道:“多谢将军!”
刘四看着萧亦,心中满是震惊,这短短两年的时间,最初的那个青涩小子,竟然已经是真正的将军。
学着石刚等人,半跪在地上,冲萧亦抱拳道:“刘四…接令!”
萧亦等刘四说完,急急上前一步扶起刘四,含笑朝诸人道。
“大家去收拾一下,等女人们洗完身子,就离开这里回家吧。”
严肃的军议已经过去,大家也都不绷着脸,与那些新进入永安军的村民们说笑着走出白虎堂。
过了约一个时辰,在这一日的下午,永安军骑兵带着缴获的山贼马匹、银两、米面等,搀扶着那些身子仍是有些虚弱的女子回到了村堡。
在村堡修整一个时辰后,天色已经渐黑,大多数的骑兵不再骑马,将马匹让给那些身子虚弱的女子和三个伤员,护卫在周身谈笑着往大安口而去。
……
很快的,大安口的边墙出现在诸人眼前。
守关的把总看着比来时多了一倍人数的萧亦一行人,虽然心中很好奇,但经历了白日的事后已经丝毫不敢怠慢。
连问话都没问,立即便开关放行,萧亦也乐得省事,直过关口往遵化而去。
回去的路上由于多了很多的骡马与妇女、村民,赶路时间也多了一倍多。
不过在半夜的时候,终于遇到了营盘几里外哨探的一队永安军夜不收,这队夜不收甲长见到是萧亦他们回来后也不敢怠慢。
派两个夜不收赶回营盘通知孟西平,其余的人立刻下马帮助萧亦一行人拉拽骡马,搀扶村民。
夜深人静时,大同军的营盘可不寂静,大队大队的兵士从营盘中涌出,在两侧列队。
原来是孟西平得知萧亦归来,而且居然带着很多的村民与缴获物资,惊讶之余,立即下令让兵士集合,亲自出到几里外相迎。
有了孟西平等人的帮忙,很快就将这些村民与伤员运送回营,经过半夜的调整后,第二天早晨这些新加入的村民都得到了自己的盔甲与刀枪。
刘四在营帐中正发呆,他原本以为萧亦做了个骑兵的头领,管着二百来个骑兵,这就已经够让他震惊。
没想到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按那个来迎接的朝廷军官穿着的盔甲来看,官衔似乎并不比萧亦低。
但其对萧亦是毕恭毕敬,丝毫不敢违抗,萧亦回来之后整个军营的兵士都出来列队相迎,场面十分隆重,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原本以为那些骑兵就是萧亦手下最精锐的兵士,没想到刘四还是想错了。
这些来迎接的兵士每一个都是全副武装,昂头挺胸,军纪严明,步伐整齐,与刘四印象中的官兵大为不同。
这一日的所见所闻都恍如梦中,刘四真的难以想象,一个两年前杀鞑子都要迟疑的小伙子,是如何成长到今日这一步的?
正想着,一个永安军的刀手掀起卷帘,笑呵呵的道:“四哥,这是你的盔甲和军服,还有这个,这是将军让我亲自交给你的。”
看着扔到地上的这些军服与铁甲,脚靴、手套等是样样俱全,更是有一把精钢的虎枪。
拿起这把虎枪,刘四缓缓抚摸着枪身,居然是光滑如新,与那鞑子用的没有什么区别。
再看向那个萧亦特意交给自己的刀,居然是两年前萧亦离开时赠予自己的那把鞑子重挑刀,虽然已经有些老旧,但刘四也从中明白了萧亦想表达的意思。
大手缓缓擦拭着这把重挑刀,刘四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三百四十章: 风声鹤唳,议和风波()
♂
想了想,脱下一直穿着的陈旧衣衫,再踢掉破烂布鞋穿上绒毛小衫,又将锁子甲、铁甲一一套上,把大红色的永安军冬季军服套在最外身用来保暖。
最后将虎枪背在身后,再那把重挑刀拿在手上。
刘四低头看着自己,不断转着圈,他做梦都没想象过自己也有这个时候,美美的想着,如今自己看起来也应该和那些永安军兵士一样威武不凡吧。
“四哥,列队了!”
正自恋着,忽然四周的营帐被同一甲的兵士掀开,露出外面强烈的阳光。
刘四自然也知道这些是自己甲内的兵士,一边习惯性的用手去遮挡太阳,一边大声应了一声,将刻着甲长二字的檀木腰牌挂在腰间,走出去开始忙活着拔营。
萧亦回到营中,头一件事就是吩咐兵士劝慰那些随自己入关的妇女与村民,将蔚州的种种事情、各项政令讲给他们听。
这些人本来就是无处可去,自到了萧亦营中,便一直是伙食供给不断,更是每日都有一顿肉食,这让这些保守凌辱的妇女与村民个个激动不已。
再加上永安军的将士并不似其他大明官兵一般蛮横不讲理,其实心中早都舍不得离开。
听着眼前永安军将士心平气和的讲话,许多沉浸在以往苦日子中的村民对蔚州的事都产生向往之情,没有多少犹豫便纷纷要跟着永安军去蔚州。
于是第二日,大军自遵化拔营,直奔蔚州而回。
崇祯四年八月初,后金东侵大凌河城。
八月三日,祖大寿率班军出城与阿济格部两红旗激战,战败而回。
同一日,总兵官吴襄、宋伟合军三万自锦州城出援,后金贝勒阿巴泰率两蓝旗两万铁骑截击,明军大败而归,总兵宋伟战死。
八月四日,总兵官张吉甫与祖大乐率军两万援救大凌河,后金和硕贝勒大将军阿济格率两红旗、蒙古与汉军数万埋伏于长山,趁夜掩杀而出,明军大败。
总兵官张吉甫力战身亡,副将祖大乐被俘。
同一日的下午,三日战败逃回锦州的总兵吴襄,收拢溃兵后率万余明军誓师出援大凌河,行军不到两个时辰便遭遇阿巴泰所部两蓝旗。
此役总兵吴襄拒绝亲将逃走的提议,率家丁尽数战死,所部援军继而被全歼,后锦州大路援军断绝。
八月六日,宣府总兵候世禄率宣府军四万赶至长山,遇到阿济格、阿巴泰、蒙古军、汉军马步数万合击,宣府总兵候世禄奋声疾呼,欲阻拦溃兵,不料本部家丁却被溃兵冲散,宣府总兵候世禄力战而亡,余部未战大溃。
“明军马步争驰,自相逃命。”
……
崇祯四年八月八日,闻听辽东数路援军皆溃,宋伟、张吉甫、候世禄等几个总兵尽皆战死沙场,崇祯皇帝立时宣布,京师戒严。
一时间,京畿重地各处城关日夜紧闭,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八月十二日,大同总兵韩世猛奉诏入援,到达京师脚下。
但此刻京师已经是人心惶惶,先前数路援军皆以已兵溃,即使是崇祯皇帝,对于这大同的援军也并不看好。
大同总兵韩世猛数次请求入京修整都被崇祯皇帝毫不犹豫的拒绝,并派遣太监进入军营,责令韩世猛立即率军入援,无奈之下,韩世猛率疲惫之军前往蓟镇。
八月十五日,数路援军合于蓟镇,由蓟辽督师孙承宗亲自率领,誓师出援大凌河。
与前几次出援不同,这一次是在数路兵溃后进行,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一次入援,就连京师的那些言官御史,也已经准备好了奏疏,时刻预备参劾孙承宗‘条条大罪’。
崇祯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紫禁城皇极殿,朝会伊始,。
只不过此时,殿上伏跪的群臣与玉阶上的崇祯皇帝可不会知道,刚有一骑自大凌河方向而来,从永定门狂奔进京师,脸上满是喜悦。
崇祯皇帝带着疲惫的面容,却仍旧强打着精神坐在龙椅之上,听着下面大臣的奏报,却是心力交瘁。
八月初,后金西侵大凌河,满堂皆惊,京师大动。
但震惊过后,这些文臣不思如何解大凌河之围,反而处心积虑的参奏孙承宗,将崇祯每日搞的是心神不宁,在想着如何解救大凌河时又要与这些文官不断的周旋。
接连传来的辽东兵溃消息,更加成了京师百姓每日的议论之事,朝堂上参劾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奏折几乎将崇祯的桌案堆满。
加上南方各处民变四起,蚊虫鼠疫等各种灾害层出不穷,这也使崇祯的耐心跌倒了谷底,烦躁之下,崇祯皇帝诏令宣大两镇入援大凌河。
宣镇援军来的快败的也快,前一日还闹哄哄的从京师城下经过,说要杀尽鞑虏,过了不到两天就已经能见到溃兵屁滚尿流的跑回来。
同一日更是传回消息,宣府总兵候世禄兵败如山倒,自己阵亡不说,更是将‘宣镇大军’毁于一旦。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手持急报,崇祯越看身子越是发抖,见到崇祯这个样子的朝臣,更加是大气都不敢出,只管趴在地上一声不吭。
崇祯将急报一把扔到地上,坐在龙椅上气的发抖。
一旁侍立的一个小太监见到,急急忙忙跑过去将急报捡起来,小心翼翼的交给崇祯。
崇祯重重呼出一口气,再接过急报,强压心神看向殿内道。
崇祯话音落下,群臣伏跪的更深,但就是没人说话。
见状,崇祯勃然大怒,指着殿内臣子大声道。
“平日里一个个不是参劾这个,就是参劾那个…怎么,现在到了该你们说句话的时候,都哑巴了!?”
崇祯说完,仍是没有一个人出列,大殿之上寂静的有些诡异。
许久,都察院御史李邦华忽然出列,恭敬一拜,说道:“禀圣上,臣有一策。”
“哦?”
崇祯看了一眼李邦华,几步坐回到龙椅上,急切的道:“快讲!”
李邦华点点头,高声道:“臣以为,是到了该议和的时候了。”
“这…”
李邦华说完,殿上伏跪的群臣顿时议论声四起,一名官员出列,却是兵部侍郎董咏。
董咏怒斥李邦华:“胡说,我堂堂华夏大国,怎可与蛮夷讲和,臣以为应等待督师的消息才是上策。”
冷哼一声,李邦华毫不示弱,朝崇祯一拱手,昂然道:“蔡大人说的不错,这女真乃是区区蛮夷,然这区区蛮夷为何要攻我大凌河城?”
李邦华顿了顿,张口道:“此等蛮夷不会有什么大的想法,充其量只是为了索要好处而已,我大明何不就扔给他们这个蜜桔,待他们尝到甜头以后,自会退兵,又何必再败一次,而损我大明国威呢?”
李邦华话音落下,刚刚还寂寥无闻的殿上争论瞬起,到了最后却是议和一派占了上风。
崇祯皱着眉头看向李邦华,心中也是犹豫不已。
第三百四十一章:波澜稍起,捷报传闻()
♂
见崇祯皇帝正在思虑,李邦华和董咏也都识趣的不再说话,默默退入朝臣班子,屏住心神,静待皇帝的决策。
要在以往如有人提出这种提议,根本不用崇祯皇帝说话,朝臣就会将其怒斥出殿,大明怎可与一个蛮夷小国讲和?
而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蛮夷小国’不仅在辽东连战连捷,与大明公然抗立,更是在崇祯二年兵逼大明京师,糜烂京畿各地,如入无人之境,嚣张异常。
今年又兵围大凌河城,边军更加是接连溃败,这事情可就严重了。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瞧的清楚,大凌河城若是有闪失,锦州必不保,锦州如有失则宁远不保,宁远若是丢了,那大明在山海关外的土地就都成了案板上的鱼肉,还不是随便后金怎么揉捏?
上至崇祯皇帝,下至内阁要员,凡是想明白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担当这种天大的罪过。
崇祯听到殿上群臣的议论声,心中纵使是一万个不愿意,但事情到了现在,还有别的办法吗?
正这个时候,一声有些尖细的嗓音传过来。
“大捷,皇上,长山大捷啊!!”
这声音在殿上炸开,听到后,殿上的群臣个个茫然四顾,不知发生了何事。
“什么,大捷?!”
崇祯皇帝听到后差点没从龙椅上栽落下来,见到匆忙进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
颤颤巍巍的起身,指着王德化,急急道:“快讲,何处大捷?”
崇祯说完,李邦华、董咏等人皆是注目过去,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难道是孙承宗真的打赢了?
王德化激动不已,先是恭敬的一拜,紧接着满脸的欢喜,道:“禀皇上,孙书率部到达长山时,遭遇奴贼阿巴泰围击,斩首奴贼一千三百有余啊…”
李邦华听到后先是满脸的愕然,这怎么可能,斩一千三百余级?
去年萧亦在大同接连击败农民军与蒙古,斩首几千就已经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如今辽东居然仍是大捷?
随后李邦华第一个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