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至圣-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恒将实际情况和难度对苏白衣汇报,然后说出了他想去开封看看的想法。

    苏白衣摆了摆手道:“开封府和归德府的情况差不多,不用去了。”

    二人沉默了很久,知道黄恒内心深处非常忐忑的时候,苏白衣又问道:“归德府没有贩卖棉花的么?”

    “有!”黄恒谨慎的回答道:“是个松江府过来的老板,不过他手上的货物也没有多少了,若是咱们需要的话,他还得去松江那边运,走水路一来一回大概需要二十天,恐怕年前是不成了。”

    “让他去!”苏白衣一摆手:“若是他有能力的话,往后每个月给咱们供应一百石棉花。”

    “这么多?”黄恒大吃一惊。

    每个月一百石棉花,那要做多少布啊。

    一般来说,一匹布的重量大约在四斤左右,一百石棉花那可是能制作出来三千匹布的。

    一个月造出来三千匹布?

    疯了吧。

    他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嘴上却不敢说苏白衣疯了,只能提醒道:“先生,一个月三千匹布,咱们,咱们是还不是?”

    “没事,你尽管让他去弄,生产多少布不是你操心的事。”

    “是!”

    黄恒去了棉花行,和那松江府来的老板对接一下,讲明了来意。

    松江府的老板听到他们一个月就要一百石棉花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

    不过,都是做生意的,他自然不会将生意往门外推。

    棉花的价格一石四两八钱银子,一百石就是四百八十两。

    黄恒先付了四十两银子的定金,便让那松江府的老板尽快回去贩运。同时,也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搜刮,继续从散户手中收购棉花。

    归德府,穆家!

    穆永江手中拿着一个双层的玻璃保温杯子,坐在太师椅上一边喝茶,一边幽幽的叹道:“唉,苏白衣就是苏白衣,这等妙物都能做得出来,呵呵,五两银子一个保温杯,这下真是赚到海里去了。”

    一个杯子到底能挣多少钱不知道,但是同样是玻璃制品,八角杯一个才一百文,十个也不过一两银子。

    可这保温杯明明耗材差不多,却是五十倍的价格。

    这卖的就是工艺了!

    穆永江初步判断,一个杯子苏白衣至少有数十倍的利润。

    “啧啧啧!”他一边感慨,一边酸溜溜的道:“想我穆家,每天累死累活还落得归德府乡亲们埋怨,一年到头也不过万儿八千两,区区两倍之利。”

    “老爷!”刀疤脸从门外悄无声息的进来。

    “刀子啊!”穆永江正了正身子,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了桌子上上,道:“怎么样?看到这玻璃是怎么制作的了么?”

    “没有!”刀子摇一摇头:“现在榆院那边的炉子都用青砖盖了棚子,我远远的看不清楚,恐怕这方子一时半会是弄不过来了。”

    “嗯!”穆永江点点头,又不甘心的道:“就不能想象别的办法,抓个做工的,多给些银子,套套口风!”

    “不可能!”刀子摇摇头:“榆院的人看的紧着呢,据说那些难民都卖身给了榆院,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做工、睡觉,根本不能离开半步。”

    “啧啧啧……人家这是有防范之心,也对,如果我有这么好的方子,肯定也千方百计的不让泄露出去!”

    “不过,老爷!”刀子拿起一个茶碗喝了一口茶,有些郑重的道:“玻璃的事咱先不说,倒是这苏白衣吃了熊心豹子胆,你猜他在做什么?”

    “做什么?”

    “他的人在满世界的收棉花!”

    “什么?”穆永江心肝一抖,差点跳起来。

    收棉花,这苏白衣想要干什么?

    织布?开布行?

    穆永江眼睛微微一眯: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苏白衣就是找死了!

    整个归德府谁不知道,这布行是穆家霸盘的生意,这你也敢过来搅和?

    不过仔细想想,前段时间苏白衣确实说过要和穆家合伙开布行的事情,难道他真的是要和老子对着干?

    “你怎么知道的?”穆永江问刀疤脸。

    刀子回答道:“给咱们供应棉花的那个老商你知道么,我听说苏白衣在老商那里订了一百石的棉花,还说以后每个月都会要一百石。”

    一百石?

    穆永江稍微一愣神,又哈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拍着桌子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苏白衣这是故弄玄虚吓唬咱们呢?”

    看着刀疤脸一脸懵逼不解的样子,他又解释道:“现在什么时候?年关了吧!你想想苏白衣现在收购棉花能有什么用途,真的织布?

    不可能!

    等他凑够工人织布,然后大量产布的时候最起码也要道明年三月份了。

    三月份都春天了,还有人买布么?”

第165章 滚滚向前() 
不得不说,穆永江分析的是有道理的,也怪不得他在布行里面混了那么多年。

    有过生活常识的大明归德府人都知道,布虽然大家都用,可真正大户人家穿的是丝绸。普通的小门小户一般家庭穿的都是棉布、麻布!

    自从宋元时期棉花传到中国,洪武皇帝为了推广棉花还专门下过圣旨令民间种棉花。从明初以来,棉花的种植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所以,棉布逐渐取代了麻布成为老百姓穿衣的主要原材料。

    但卖布这个行业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他也分为旺季和淡季。

    一般来说,春夏是淡季、冬天和秋天是旺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布的价格很贵,普通老百姓穿衣有个迷之习惯,那就是过年了买布做新衣服。

    当然了,中国的大年都在冬天,买布做了棉衣这无可厚非。

    可冬天过了怎么办?

    春天温度逐渐升高,你不能整天穿个棉袄不是!

    别急,老百姓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对破旧物品尽可能的综合利用。

    冬天不是置办的棉袄么?

    不是暂时穿不着了么?

    拿来,拆掉将棉花套子和外面的布分开。

    棉花套子洗洗晒晒来年再用!

    外面的布去了里子直接简单缝合一下,就变成春夏的衣服了。

    到了秋天天冷的时候,那会儿地里面的庄稼收成也都有了,卖一点换成铜板,再去布行里换两匹布,基本上一家人一年的衣服从里到外就都有了。

    年复一年,一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

    所以,老百姓的穿衣习惯造成了布匹生意出现了淡季和旺季。

    在穆永江的眼中,苏白衣现在急急忙忙像个要出嫁的小姑娘开始收购棉花,想要生产布匹。但这又哪是一时半会就能产的出来的呢?

    别的不说,你纺线的车子织布的机子有么?

    就算是现在去买,可哪里又能供应那么多呢?

    另一方面,即便你有几十个机子,总的找人干活吧?

    总的找熟手吧?

    总的弹棉花吧!

    可眼下再有二十天的时间就到年关了,别说是你苏白衣,就是神仙老爷也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出来布匹冲击市场。

    一旦年关一过!

    呵呵,你生产出来布也卖不出去。

    “也甭让老商回松江府了!”穆永江笑呵呵的摆摆手,对身边的刀疤脸道:“刀子,我记得咱们家库房里,好像还有不少棉花吧!”

    “还有两百石!”

    “现在棉花价格怎么样?”

    “四分银子一斤!”刀子回答道。

    四分银子,也就是四十文的一般称呼,明朝一两银子=一百分银子。

    穆永江嘴边露出淡淡的微笑。

    四分银子,这可比棉花新上市的时候贵多了,当初他从松江府进入的时候,也就三十文钱一斤而已。

    “再过几天咱们家的机子就停了吧,那些用工也要回家过年了。库存二百石棉花全部对给榆院,嘿嘿,我倒要看看这个刚入行的愣头青怎么处理这些棉花!”

    二百石棉花可也是一千两银子的。

    虽然一千两银子对于两家来说都不是很多,可正好借此机会打压一下苏白衣,让他也知道知道,归德府的布行生意,没有那么容易干的。

    “老爷,这……这……我们这不是在……”刀疤脸想了很久没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将“资敌”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反正他就觉得这么干很不好。

    穆永江哈哈大笑,道:“这里面的道道你也不是很明白,去吧,将二百石棉花都卖给榆院!”

    刀疤脸很想建议老爷收回命令,可是作为下人,他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参与这些生意上的事情,只能感觉很憋屈的跑到库房,告诉库房管事打开门,然后将里面的棉花弄出来,送到了松江老板老商的手上。

    然后,再通过老商的手,转给了苏白衣。

    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一大笔原材料,苏白衣自然是高兴的,也没细问棉花到底是怎么来的,很爽快的便给了银子,将所有的棉花装入库房中。

    织布的第一步,是要弹棉花!

    将原本结实的棉花弹成絮状,撇除其中的棉籽。

    然后由工人将絮状物整理出来,制作成一定的形状供纺织机纺线即可。

    过程和工艺都很简单,那些从西北地区来的妇女基本上人人都会。也难怪,纺织在古代还是一个衡量一般妇女贤良与否的标准,这么多人都懂纺织苏白衣并不意外。

    珍妮机的使用和传统的手摇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既然是纺织用的东西,其实原理没有太多的差别。

    当然了,苏白衣也不要求那些妇女懂得珍妮机的原理,只要能够学会用珍妮机纺线,他巴不得这些女人什么也不懂只会机械的干活呢。

    让一批妇女去弹棉花,又组织了大约三十人左右来到珍妮机前,向他们演示这珍妮机的具体使用方法。也许是女人天生对于纺织类物品比较敏感,苏白衣发现他们学起来都很快。至少,比那些孩子学写字要快多了。

    半天的时间,拿来不少棉絮纺线,一方面试验纺车的性能,另一方面传授用珍妮机纺线的技巧,两项工作都完美的收工。

    后世大不列颠帝国工业革命还没开始,一个男人偶然间用脚踢了一下妻子的纺车,于是,珍妮机便产生了。这种黑科技刚刚问世的时候,一台机子能同时纺八个线锭子,当发展到了成熟之后,改造升级版的珍妮机最高记录是同时纺八十多个线锭子。

    苏白衣没有盲目的追求纺线的速度。

    因为纺线的速度可以很好的提高,可织布的速度却不能无休止的没上限。他设计的这台珍妮机,只能同时纺二十六个线锭子。

    即便如此,单纯的从数量上来说,大明朝纺线这种工作不经意间已经被他提高了二十六倍。

    那飞梭织布机的速度呢?

    很遗憾,织布机不能像珍妮机那般创造无休止的奇迹,他虽然也能提高织布的速度,可飞梭织布机提高的效率终究不能那么夸张,苏白衣大概估摸了一下,大概八倍而已。

    但这也已经很夸张了。

    一个妇女专职织布的话,大约要八天的时间能织出一匹布,若是使用飞梭织布机,大概一天就能织出一匹布。

    这是什么概念?

    明朝普通佣工的水准大约在三十文左右,一个月基本上不到一两银子。

    而妇女更少,一天只有二十文,一个月也就六百文钱。

    那么一匹布的工钱就含有织布的工钱、弹棉花的工钱、纺线的工钱,一般来说,织布的工钱占八成,那么一匹成品布的工钱大约就有二百文。

    棉花成本是三十文到四十文一斤,一匹布四斤棉,大概就是一百四五十文。

    很简单就能算出来,一匹成品棉布的成本价大约就是三百五十文左右。这还只是直接成本,其中还不含管理费用、机械费用等等。

    所以穆家的布真正上市以后,售价在五百文也就不算太高了。

    五百文的价格多还是少?

    苏白衣经过调查之后觉得真心不能算高,因为周边无论开封府还是凤阳府、亳州府,布匹的价格基本上都在五百文左右一匹。

    穆家之所以被归德府老百姓骂成狗,主要的原因是偷工减料。

    他们家的布只有三斤重。

    实际上穆家织布的时候,无论经线还是纬线,都比别的地方的棉布少四分之一!

    布太稀,所以在洗衣服的时候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又要购买。如此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在坑害老百姓的时候,也给穆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所以苏白衣在出售肥皂的时候,穆家才如此的咬牙切齿。

    苏白衣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