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楚看着老者的动作,心底不免对他的好感大增,杵着拐杖在老者身边坐下,开口问道“老爷爷,您是哪里人士,怎么称呼您呢“
“老朽乃是常州逃难过来的,姓李,单名一个纲字”
“那我就叫您李爷爷吧,李爷爷刚才我见您眉头紧锁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您说说看,我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午后的阳光照的人懒洋洋的不想动弹,布楚和那名叫李纲的老人开始攀谈起来,那老者沉吟了一下才开口回答:“老朽确有一事不明,老朽今日初到贵村,观贵村风土人情着实有些震惊,只是不知如此热闹的村落为何之前从未听人提起过?”
“李爷爷有所不知,我们村子也是今年下半年才建成的,这里本来也是一片荒谷,我等难民逃荒至此无处可去,才在此扎根建村,故您从来没听说过也属正常。”
“喔?那又为何偷偷的接收流民入村,不通报官府?”
“唉,我们也想通报官府,可朝廷早有明文规定,贼来需打,这流民山民在朝廷的眼中也是“贼人”,除了官府之外谁敢接收,我等本就是难民,见到县城外有如此之多饥寒交迫之人,心生恻隐才派人偷偷的接收,哪还敢告知官府。”
“这个,确有此事,但你们既然村落已成,就算通报官府落册,也不会有官差为难才是”
“老人家说的是,这些小子也曾想过,只是一但在官府落册,村子明年恐怕就要被苛捐杂税逼得再次逃难,好不容易才有了这安身之所,我等只想在这里修生养息,等到外面世道太平了再行出村,到时自会通禀官府。”
老人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像是在消化布楚话里的信息,片刻后双眼露出精芒突然发问:“老朽问你,可是对朝廷不满?”
他这话要是放在官场可大可小,每朝每代死于对君上有怨气的大臣将领绝对不少,此时突然发问,布楚也是楞了一下,然后很干脆的回答道:“嗯,是有些不满。”
那老者见少年回答的如此自然,不做丝毫掩饰,也勾起了他的兴趣:“噢?那是有何不满?”
“自然是对朝廷不救灾不会救灾不满,外敌入侵,朝廷难支我们不怨,可人总是要活的,我等从北边逃荒至此,莫说官府救济,就是一路上碰到的官差军队见了我们哪个不是刀枪相想驱赶我等,若非如此,谁又愿意躲到这深山大泽里生活呢!难道我们就不是人了不是大宋的子民了吗?”
“唉,朝廷现在确实是有些困难,一边要抵御外敌,一边要整治民生,近年又灾荒不断,流民四起之下,朝廷想要救灾也是有心无力了,倒是小友刚才说朝廷不会救灾,这又是为何?”
“救灾?老人家您是从县城那边看到了这灾是怎么救的!,我虽然没去县城看过,但也听说城里的米粮已经涨到天价了,县里面的百姓都吃不起粮,更何况这些逃难的灾民呢!,再说关城门这件事,未必全错,流民暴乱确实很可怕,可老人家,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要不是被逼的没有活路了,谁会去暴乱?,哼哼,所谓救灾在我看来不过是吃撑一批人,喂饱一批人,再饿死一批人,等该饿死的都饿死了,这灾也就算过去了,您别着急开口,我知道您想说这只是片面之词,也有很多地方富裕些仁厚些,每每到了灾年官府开仓放粮,乡绅搭棚施粥能少死些人,可是有什么用呢?今年来了一批灾民,您把他们喂饱了,明年呢?后年呢?要是连年灾害官府也承受不起了怎么办?到时候死的还是这些老百姓!”
第三十九章 文册()
布楚一番话说得,老者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只觉得少年言辞犀利,言语间直指问题的本质,不由发人省醒,老者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严肃起来,拱手施礼谦虚的问道:“那敢问小友有何良策能振灾得力,不让百姓受苦。”
见老者冲他施礼,布楚也不敢托大,连忙还了一礼语气缓和了些:“良策说不上,但灾民也好流民也好,想让百姓逃离这种一碰到天灾就逃难的圈子,不外乎治病救人这四个字,我举个例子,官府放粮施粥这就是救人但不治病,何谓病,这个病就是穷病,老百姓辛苦耕种一年交完各种苛捐杂税家里还能有多少余粮,一旦碰到天灾人祸,这些余粮撑不住就只能逃难,官府的税我们是没本事降下去了,国朝根本就是税收,也不能随便降,那怎么治老百姓的穷病呢,我在跟您举个例子,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灾民太多了谁也救不过来,但反过来想,人多力量大,只要把这些灾民集中起来开垦荒地,修筑房屋,甚至开矿挖路干什么都行,然后再按大伙的工作量分配工钱米粮,以工代振只要调整合理,老百姓有了吃饭的活计干,你拉着他们跟你去暴乱都拉不动,等到灾年过去了,灾民们走了,这些帮助救灾的地方您想想能多多少良田土地,这样算起来官府还能倒赚一笔!”
一口气说完了这些,布楚笑了笑,才突然问道“老人家,您以前是当过官的吧。”
李纲本来正凝神听着布楚所谓的以工代振治病救人,心中不由为这少年的想法喝彩,猛然听到布楚这样发问,怔了一下也抚须而笑“老夫之前确曾在朝中为官,不知小友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不知道老人家以前是做什么官的,小子刚才说了那么多朝廷的坏话,不问清楚可不行。”布楚假装很害怕的样子逗得李纲十分开心,只见李纲哈哈大笑一番后突然严肃起来,字正腔圆的说道:“老夫字伯纪,号梁溪先生,乃是政和二年进士,曾官至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你可知晓!”
布楚本来以为这老者最多以前也就是个员外之类的闲散官员,不然也不会流落至此,本想开个玩笑,谁知道这玩笑开出来个宰相,这下算是把布楚震住了,他脑海里来回的都是那几句“老夫姓李单名纲“老夫字伯纪,号梁溪先生””,这些东西加起来一个南宋名相的轮廓在脑海中清晰的起来。。
李纲是谁?正如老者所说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不过历史上不是说他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而后遇赦,隐居泰宁丹霞岩吗,怎么会跑到自己村子里来呢?
疑惑归疑惑,布楚还是连忙躬身行礼“原来先生乃是先贤名相,小子方才多有不敬,还请先生见谅。”,李纲摆了摆手“罢了罢了,老夫只是曾为右相,而今不过一平民尔,小布,老夫问你,你刚才说的那些确有可行之处吗?”
“先生问的是,刚才所说有些是小子空想而来,有些村子里已经在做了,效果如何,先生一看便知。”布楚恭敬的回答道。
“嗯,老夫上午只是匆匆而过,并未仔细观察,你下午可有空闲,陪老夫一起看看如何?”
“正当如此。”
布楚从地上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拄着拐杖跟李纲一起又把村子逛了一遍,这一次李纲看到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就会问布楚,布楚也在旁细心的解答,对于这个老人他是敬佩的,几次为相几次被罢免,宦海沉浮十数载,最后听到南宋最终还是和金朝议和的消息郁结而死,这样的千古名臣值得每个尊敬。
此时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在村外干活,村子显得就比较空旷,偶尔看到一两个村民也都是上了年纪不合适重体力劳动的长者,这些人每人都拎着扫帚推着小车在清理村里的街道,李纲颇感兴趣的问布楚:“这些清扫街道的老者也是分配好的吗?”
“嗯,是的,自古大灾之后易大疫,村子里最近接纳了很多流民,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我们专门从这些流民中挑选了一些老弱每日里负责打扫村子,我管这个叫搞卫生,只要大伙居住的环境干净,疫病就很难发生了。”
“难怪老夫总觉得这个村子里干净的过分了,即便比之京都有过之”
两人边走边聊,一路上李纲问了许多问题,布楚或是举例说明或是亲身示范,这样讲解下来李纲感到无比的新奇,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布楚的陪同下到处走到处看,一直到了晚上才回营地休息,布楚知道了李纲的身份,自然不会再让他跟大伙挤在一起,专门腾出来了一件房子给他居住,却被李纲拒绝了,他说他现在既然是个难民就要有难民的样子,跟大伙同吃同睡也没什么不好,布楚无奈,只能叮嘱营地的众人多留意一下这边的情况。
李宗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父亲正在火光下凝神书写着什么。他可不像李纲一样在村子里溜达了一天,中午一吃完饭就被安排李文李武的手下跟着一起干活,看到父亲认真书写的样子不由好奇的凑上去观看。
“治病救人,呃,以工代振,卫生?水泥?父亲您写的这些是什么呀?”火光忽明忽暗,李宗之也没有看的完全,只是父亲写的一些词汇看起来着实新鲜,只能隐约好像明白一点,又不太明白,忍不住开口询问。
“噢,是宗之回来了呀,怎么样,可曾累着?”李纲并没有回答李宗之的问题,仍然低着头书写。
“劳父亲大人记挂,,这村子着实有些新鲜,干活的时候分配的极为清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要干却又不至于太过繁重,孩儿只是许久未曾劳作,累还是有些累的“想起下午干活的经历,李宗之就有一种新奇的体验,这种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任何地方都有,可像这个村子一样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配的就很少见了,这样工作了半天确实没感觉到怎么劳累。
李纲这时才放下手中的毛笔,把铺在桌上的文册拿了起来轻轻吹了吹墨迹,笑了笑“新鲜,确实新鲜,宗之,来你来看看这本文册如何。”说完把文册递给了李宗之,李纲的年纪毕竟是有些大了,从布楚走后就一直在书写这本文册,此时一写完,感到了身体的疲倦,但是相对他身体上的疲累,老人家的精神却是出奇的旺盛,言语间的喜悦之情完全不加掩盖。
李宗之见到父亲这么开心,也很高兴的接过文册,自从父亲被罢官流放之后已经很少有这么开心的笑容了,虽然后来皇上赦免了父子二人,但父亲的脸上总有一股郁结之色,这两年之所以陪着父亲到处走到处看,也就是想借着游玩的机会解开父亲的心结,但事不遂人愿,这两年大宋天灾不断,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本来是出来游玩的父子二人,总是能看到逃荒的灾民和各地官府的不作为,结果父亲的郁结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又加重了几分。。。
李宗之拿着手中的册子越看越是心惊,这册子上写的主要是一些振灾的法子,从最开始治病救人的理论,到实际操作的以工代振,再到细化下来的卫生条例等等等等,有些方法模式他听都没听说过,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细细想来又发人深思,若这本册子传扬出去,这天下灾民也好,负责救济赈灾的官府也好都能从中受益,李宗之反复的看了几遍,才合上册子,深吸了一口气敬佩的对李纲说:“难怪父亲今日如此高兴,原来竟是写出了如此恩泽苍生的文册,孩儿为天下万民贺,为父亲贺!”说完恭恭敬敬的给自己的父亲鞠身行了一礼。
李纲听到李宗之的话更开心了,哈哈的笑出声来,“哈哈,宗之,你搞错了,这册子虽是老夫所写,但其中内容却并非是我所著,而是另有其人呀,哈哈哈”
“另有其人?那是谁著的?”李宗之楞了楞,疑惑的看着李纲。
李纲笑的更开心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本册子里的内容竟全是从一十三四岁的少年口中说出,真是英才呀。”
“什么?十三四岁的少年写的?这。。这不可能吧,父亲大人会不会搞错了?“李宗之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犹自不可置信的看着李纲。
“搞错?若非老夫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笔所书,老夫也是不信的,但此事确实是老夫今天方才从一少年口中知晓的!”
第四十章 动心()
李纲说完这些背负着双手缓缓走到院子里,李宗之还处于震惊中,看到父亲迈步自然也跟了上去,老人家站在院子的一角停住了,仰望着星空,语气里有惋惜,有惊讶,更多的是惆怅。“老夫一生宦海沉浮,高门大户里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