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民间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上街头公开高喊抗日者不知凡几,国党的特务和警察根本就抓不过来。报纸上,“抗X”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许多爱国人士自发前往北方投军抗日。
到了1936年6月,但凡有点脑子的国人都知道,再不奋起抵抗,就要亡国了!
“主战派”情绪高涨的时候,以汪兆铭为代表的“主和派”也变得更加积极,其中胡适也是坚定的“主和派”。
但“主和派”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觉得中日两国力量悬殊,中国还没有做好抗战准备,应该徐缓图之,其中以胡适为典型。另一种则心思难测,抱有别样的想法,比如汪兆铭。
汪兆铭此时已经被老蒋一撸到底,没有任何实权可言,但他却高呼“和平”论调上蹿下跳。而汪兆铭的追随者们,也大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们必须通过“主和”来重新夺权。
……
南京,憩庐。
康泽跺着地板立正敬礼:“报告委座,卑职康泽受命归来!”
“兆民啊,不用拘礼,”常凯申亲切地笑道,“快坐。”
“是!卑职遵命!”
康泽再次敬礼,屈身坐下,犹如蹲马步一般,屁股只敢虚挨着沙发。
常凯申考教道:“这次去德国学习,有何收获没有?”
康泽蹭的一下站起来,双手捧着本小册子递上:“委座,这是卑职的学习心得。”
“坐下。”
常凯申接过册子却没翻开,而是问道:“你简单说一下。”
康泽再次坐回沙发,腰板挺直道:“报告委座,卑职此次在德国,考察了纳粹党卫军的构架、规章和运行情况。他们有严格的职务和级别,一切都仿效德国陆军。比如党卫军全国总指挥,相当于陆军大奖,普通的党卫队员,相当于陆军列兵。卑职认为,这个很有借鉴意义,力行社别动队也应该制定详细级别……”
“嗯,”常凯申强行打断,“你的想法不错,是应该整顿党卫军职务。还有别的呢?”
康泽猛然间意识到什么,额头疯狂冒汗,他似乎犯了老蒋的忌讳。康泽想要把力行社别动队,发展成中国的“党卫军”,而老蒋明显不愿意再豢养出一头恶虎。
蓝衣社的三权分立好不容易达到平衡,康泽只要敢再揽更大的权,势必会被常凯申彻底抛弃。
康泽忍不住擦了擦汗水,说道:“此次德国之行,卑职被纳粹的纪律性、服从性和爱国精神深深感染。卑职认为,应该在中国加强领袖的权威,让全体国民都团结在委员长的旗帜下……”
康泽说了足足有七八分钟,无非是学希特勒那一套,加强老蒋的独裁统治。
常凯申对此很满意,点头说:“你这次学习还是很有成果的。”
康泽终于放心下来,忍不住又擦了把汗,说道:“委座,我回国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消息,不知是否该禀报。”
“讲。”常凯申道。
康泽说:“卑职亲眼看到,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给周赫煊送行,还送了周赫煊一把希特勒亲自设计的手枪。希特勒再三挽留周赫煊,邀请周赫煊担任元首顾问,好像对周赫煊极为重视。委座,这是国师待遇啊!”
“国师?”常凯申的表情似笑非笑,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把康泽打发走以后,常凯申立即让人拍越洋电报,询问程天放究竟是怎么回事。
程天放回电说,希特勒极度重视周赫煊,不但颁给了帝国总理勋章,而且对周赫煊有求必应,两人应该是结为了私交挚友。
常凯申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周赫煊却不敢再小看。至少可以利用周赫煊,加强与德国的外交关系,说不定关键时候还能派上大用场。
思虑片刻,常凯申叫来侍从秘书:“安排一下,我要给周赫煊颁发一等卿云勋章。”
在国党败走台湾以前,所有非战斗类勋章当中,“采玉勋章”是最高级别,其次就要属“卿云勋章”了。
一等采玉章只颁发给国内外元首,所以周赫煊只得到了二等采玉章。现在老蒋直接颁发一等卿云章,那绝对是天大的“恩赐”,只要周赫煊把一等卿云章戴在胸口,整个国统区都可以横着走。
卿云勋章共分为九等,授予功勋卓著的公务员,以及对国家社会贡献极大的非公务员和外籍人士。周赫煊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按理说是必须要表示一下的,只看具体颁发几等章而已。
从老蒋北伐成功到现在,貌似还没给任何人颁发给一等卿云章,直到抗战即将胜利,他才一口气颁发了九枚。
周赫煊算是独苗了。
715【家事】()
天津,三乐堂。
张乐怡指挥佣人一箱一箱的整理东西,暂时放置在库房当中。
最麻烦的藏书、古董和字画,周赫煊穿越到民国已经整整十年,他捡漏或高价买来的古玩足够放满几大箱子,甚至要每个月花钱请专业师傅来保养晾晒。
别的不提,从唐宋到明清的孤本古籍,就有足足2000多本。另外,还有各种珍贵的地方和机关史料,现在看来不值钱,但放到几十年以后,能让做相关研究的学者抢破头。
“装不完啊。”张乐怡无语地看着几个大书柜。
“装不完也得搬走。我倒是想捐给清华北大,但等到小日本打过来,他们也得南迁,”周赫煊想了想说,“我联系铁路方面,直接弄一个车厢,反正不能留给小日本儿。”
张乐怡走到阳台,看着熟悉的花园,颇为不舍地说:“真不想走。”
“不想走的话,那这栋房子就别卖,等咱们战胜了日本人再回来。”周赫煊安慰道。
天津这边的房产,其实很好卖。
周赫煊的几处店面和别墅一挂出来,由于地段不错,立即有人抢着买。
这说来很离奇,华北局势如此严峻,小日本随时可能入侵,天津的房地产生意反而更加繁荣。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今华北有四大势力盘踞,政治混乱造成经济的畸形繁荣。作为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迎来了走私的猖獗时代,连带着其他生意也跟着走俏。
商人也看到了日本入侵的危险,但难免心存侥幸,说不定还能再撑一二十年呢。在商人们看来,即便天津真被日本人占了,那也是要发展地方经济的,总不可能把人全杀光吧,到时候生意还不是照做?
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现在东北四省就被日本占了,但东北的商人依旧在做生意。只不过,最赚钱的行业被日商抢了而已,普通生意还是可以继续做的。
至于三乐堂,毕竟是周赫煊的窝,能不卖就不卖。等日寇被赶走了,他还可以回来住,大不了最后无偿捐赠给新中国。
倒是上海那边有些难搞,沙逊家族半卖半送给周赫煊30栋花园洋房,现在根本无法脱手。只有等法币彻底稳定下来,上海的房地产恢复元气,周赫煊才能赚上一笔,那至少得等到明年初了。
不过卖不掉也无所谓,先租出去,等抗战胜利后再来取。
从古玩店请来的专业大师傅,亲自指挥着伙计打包装箱,有些玩意儿让他啧啧称奇。
“周先生,您真是大收藏家,”刘京生拔出乾隆御刀,爱不释手道,“乾隆爷的御刀御剑,就打造了那么多把,听说有些被溥仪带去了东北伪满皇宫,剩下的都收藏在故宫里。你这把是唯一流传民间的真品。”
“刘朝奉你客气了,”周赫煊笑道,“我哪里算大收藏家啊,都是随便买的。”
刘京生摇头大笑:“乾隆御刀和《韩熙载夜宴图》也是随便买的,那其他宝贝不就成大白菜了?”
周赫煊的私人物品就收拾了三天,才终于全部打包完毕。
中华广播电台暂时没人肯买,周赫煊也就放着不管了。等日寇真的兵临北平城下,再南迁也不迟,到时候把电台和报社的员工、机器一起转移。
到第四天,刘吴氏终于忍不住问:“先生,你跟太太们真的要走?”
“真走。”周赫煊点头道。
“不回天津了?”刘吴氏又问。
周赫煊说:“暂时不回来。”
从周赫煊还跟着褚玉璞那会儿,刘吴氏就已经来周家做事,当时周赫煊还是租来的房子。转眼间十年过去,刘吴氏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已经很少亲自劳作了,相当于周家的佣人之首,统管厨房和清洁工作。
不仅如此,刘吴氏的两个儿子,也被周赫煊推荐到报社和印刷厂做工人,工钱虽然不高,但难得体面又稳定。她的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还在希望小学里头读书,小孙女儿的成绩特别好,说不定今后还能当大学生。
家里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刘吴氏对周家是感恩戴德,她原本只是天津郊区的农妇而已。一想到周家对自己的好,再想到以后的日子,刘吴氏突然老泪纵横,说道:“先生,你跟太太们都是好人,老天爷保佑你们长命百岁,儿孙满堂。老婆子给您磕头了,您走好!”
“噗通!”
刘吴氏干脆利落地跪下,额头直往地上撞。
“唉,别呀!”周赫煊连忙扶住。
刘吴氏说:“先生,您别拦我。不把头磕完,我心里不安生。”
刘吴氏没有念过书,更别谈什么管理能力。但她的优点是衷心和细致,府上的饭菜她要全程看着做完,每个房间的清洁情况她都要检查,稍微有丁点儿不满意她都要让人重做。
对了,家里的饭菜也是刘吴氏安排的,哪位太太爱吃什么口味,少爷小姐喜欢哪样点心,刘吴氏都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周赫煊还真舍不得丢下这样的佣人头子,因为太省心了,他问道:“刘妈,要不你也跟我们一起搬走?”
刘吴氏为难道:“我也想一辈子跟着先生太太,可家里的老头子还在乡下种地,儿子媳妇也在天津做活,孙儿辈还要在天津读书……”
“让他们一起过去,”周赫煊直接打断道,“我来安排工作。”
“那……那我再想想,回家跟老头子商量。”刘吴氏有些拿不定主意。
突然间,门外传来喊声:“先生!”
周赫煊打开房门一看,却见家里的所有佣人都站在门外,一个个脸上皆是不舍的表情。
周家的佣人待遇太好了,工钱至少比别处要高四分之一,而且先生、太太、少爷、小姐都知书达理,从来没发生过虐待下人的事情。即便连最不把佣人当回事儿的婉容,也只是经常发脾气训斥。
而且,在周家做事特么有面子,过年回家说自己是伺候周先生的,亲戚邻里少不得要投来羡慕尊敬的眼神。
这样的好雇主,谁愿意离开啊?
“先生,”一个女佣大着胆子问,“我是从山东逃难来的,家人都死了,我能跟先生太太一起走吗?”
刘吴氏立即介绍情况:“先生,她叫韩春花,是个寡妇,平时负责洗衣服。她手脚很利索,洗的衣服也干净,而且特别老实勤快。”
“行,你跟我们一起走,”周赫煊又问其他佣人,“还有谁愿意一起走的?”
又有佣人问:“可以带家人吗?”
周赫煊想了想说:“一家两口以内的,我负责安排家属工作。两口以上的,我提供路费,但家属工作只能自己找。”
这个要求瞬间就让大部分佣人打了退堂鼓,国人安土重迁,谁都不知道搬家以后能否稳定下来。
周赫煊又说:“不愿跟我一起走的,我每人写一封信,并且署上我的名字。在信里,我会写你们老实勤快,你们拿着信也不愁找活干。”
这相当于周赫煊的工作推荐信了,以他现在的名气和影响力,佣人们拿着信肯定受优待。不管是进厂当工人,还是继续给人当佣人,那都是要被优先考虑的。
“谢谢先生!”
“先生好人啊。”
“先生长命百岁!”
佣人们大喜,居然齐刷刷跪下来磕头。
周赫煊看到跪了满地的佣人,心中感慨不已。这些佣人长期待在周家,有的一天能见到好几回,完全跟公司的雇员不一样,在情感上已经有了几分家人的味道。
周赫煊想了想,又对刘吴氏说:“你挑选两个可靠的,一个留下来打扫房间,一个留下来打理花园。这房子我暂时不卖,让他们帮忙维持着,别荒废掉了。每月的工钱,我会按时汇过来。”
“我!先生,我愿意留下来看房子!”
“选我吧。”
“刘妈妈,我最勤快的!”
“……”
这次报名的可多,好差事啊。
周赫煊也懒得再管,让刘吴氏自己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