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这位叶公公虽然对他不怎么友善,可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仇怨,在杨怀仁看来,叶公公只不过是因为妒忌他快速得到了高太后的重用,才对他冷眼相向而已。

    实际上杨怀仁眼里的叶公公也是个人才,一个阉了进宫当公公的人,能有这么狠的手段,这么高的武功,能成为高太后的心腹,还被委以重任掌握内卫,那叶公公铁定不是一般人。

    放开善恶不说,单看一个人的本事的话,叶公公是个人才。目前的内卫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有这么多的高手,并不是高太后的功劳,而是叶公公操持了一切。

    不过欣赏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代表杨怀仁就欣赏这个人,何况叶公公的身份,也注定了和杨怀仁不可能是同路人。

    寿安宫里,黄铜盘凤雕纹的香炉里冒着袅袅香气,高太后支着一个大靠枕斜躺在一张金丝楠木的软塌上,身上盖着一层丝被,正眯着眼不知在琢磨着什么。

    杨怀仁进门见过了礼,叶公公便屏退了宫女等人,自己却留下来守在了门口。

    杨怀仁见这架势觉得不太对劲啊,心中咯噔一下,难不成高太后这是要关门放叶公公的架势?

    他开始组织语言,想明白怎么把今天的事情跟老太婆解释。正在这时,高太后突然睁开了双眼,直勾勾的瞪了过来。

    “杨怀仁,你今天功劳很大啊。”

    杨怀仁要是听不出这时老太婆在说反话,那么他可以不用等叶公公动手,自己撞死在那张金丝楠木的大床上撞死算了。

    可他还就是愿意不按常理出牌,高太后越是板着脸看着气势汹汹,杨怀仁呢,则越是一脸喜庆的笑模样。

    “多谢太皇太后赞赏,微臣小小功劳,何足挂齿?”

    杨怀仁没想到他这么厚脸皮说浑话,高太后不但没有更气,反而笑了,就是那笑容,让人忍不住感觉有点没拧�

    “哼哼,本宫是说今天的事,你功劳不小啊,本宫从来没想过你会有这样的胆识,以前还是小瞧了你了。

    你现在都敢做赵家的主了,以后是不是本宫这位外姓的太皇太后,你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怀仁见高太后虽然笑着说话,但表情却有点阴狠,想想目前来看确实还是老太婆实力更强,他也不敢再嬉皮笑脸了。

    “太皇太后此话句句诛心,微臣惶恐。”

    “你还知道惶恐吗?哼,本宫怎么不信呢?今天你敢带兵围堵了濮王府,明天是不是就敢带兵围堵宫门了?!”

    “微臣不敢!就算有一天臣要率军围堵宫门,也只能是为了太皇太后啊!”

    这话一出,高太后忍不住一个战栗,猛然做起了身来。杨怀仁这话就是向她表明态度要忠心于她了。

    但以前她并没有当着杨怀仁的面说过这种话,即便知道她一开始任命杨怀仁为内卫金菊堂堂主,让他寻找九天玄铁的时候,杨怀仁就明白她的想法了。

    今天突然把事情摆在了桌面上说出口来,还是让高太后心中一惊,惊骇之余,高太后却隐隐觉得内心里对杨怀仁所说的那一天,似乎还有点期待,想想要是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她心中还有些暗爽。

    而杨怀仁想的却是,要真有天要我带兵围堵宫门,那一定是为了……抓你这个老太婆!

    今天且先少说一个“抓”字,哄你开开心罢了,作为一个预先知道了历史进程的穿越者,真到了那种关键时刻,是不可能站错队的。

    高太后意识到刚才的举止,在杨怀仁面前有些失态,忙平复了下心情,笑着问道,“你说除了濮王,是为了本宫的大事,又是怎么个意思?”

    高太后既然这么问,杨怀仁就觉得她已经七八分相信自己今天的一切不合理的举动,都是为了她了。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解释道,“太皇太后要想日月当空,无非有四点关键所在。”

    杨怀仁说“日月当空”意思就是暗喻高太后要学武曌当女皇帝了,高太后听了也确实受用,急切的问道,“哪四点?”

    “这第一点嘛,便是民意。直白点说,就是让老百姓承认殿下的权力。

    而殿下之前吩咐微臣寻找九天玄铁,正是要证明您老人家是君权天授,老百姓是认天不认人的,只要殿下召唤出神龙,天下人见此神迹,必会认定殿下才是上天承认的天下之主。”

    高太后听了肯定地点了点头,正如杨怀仁所说,她要取代当今的圣上做女皇帝,最难的就是堵住天下人的嘴。

    而九天玄铁的神奇传说,正是让她掌权之后,让天下人无话可说不得不臣服的保证。

    虽然她也不曾见过神仙,可在她的观念里,只有真正的统治者,才会被天神所接纳和承认,更是赋予了他统治天下的权力。

    赵氏皇族能当皇帝,听说就是太祖和太宗皇帝受了上天天神的指引,在乱世中统一天下的。

    杨怀仁自然知道老赵家赵大赵二是编故事欺骗天下人,好证明他们的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更知道九天玄铁召唤神龙的传说,尽管出自他手,但既然高太后信了,那就顺着她的思路继续骗她无妨。

    迷信的思想,也正是他能忽悠住高太后的关键所在。

第531章:四点关键(中)() 
杨怀仁心里清楚,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的当权者都要弄出点什么违反人类认知的天象来,或者搬出个什么天神来给自己撑腰,好糊弄老百姓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天选之人。

    而老百姓呢,在那种大环境、大时代的背景下接受的思想意识里,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这种天马行空的传说。

    倒不是说老百姓就是笨或者愚蠢,实在是在古代的知识局限内,对于某些自然天象实在做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有人利用这些原本正常的天象,编撰出一个天神降旨的故事来蒙骗百姓罢了。

    杨怀仁自然知道九天玄铁是怎么回事,当初就是忽悠奸商骗第一桶金的时候,胡编乱造的一个故事而已。

    就算高太后真集齐了七块九天玄铁,她也召唤不出神龙实现她的宏大愿望。

    也许她的认知里是不太相信收集七块天外来铁就能召唤出个几十仗高的神龙,还能实现她任何的愿望的。

    因为神龙的存在,就是对她现在既有权力的一种威胁和挑战,如果她可以召唤神龙实现愿望,那么别人同样也可以。

    但是他选择相信,实在是因为她心虚。谋朝篡位,改朝换代,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这种想法是特立独行,同时也是背负了巨大压力的。

    即便背负的压力很大,但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被权力迷昏了头脑,做出一些蠢事的人,原因就是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好比一个从来没有吃过肉的人,没吃过肉的时候不知道肉是个啥滋味,也就没有多少去吃肉的欲望。

    但是等他吃过了肉之后,却是不能从此再不吃肉了,他不但要继续吃肉,还要把肉都舀到自己的盘子里来,看不得别人和他分肉吃。

    每一种生物从出生到这个世上开始,都是贪婪的,植物都尽力的生长,努力把自己的叶片长得更高去贪婪的吸收阳光,就更不用说更高级又有智慧的动物了。

    杨怀仁接着说,“这第二个重点,就是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支持。没有这些大臣们的力挺,就好比失去了左膀右臂,想干什么都干不成的。”

    这一点高天后也表示赞同。北宋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朝廷的文官集团,拥有比任何一个其他朝代都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太祖皇帝扬文抑武的遗训,本是为了抑制武人的权力,无论在朝堂还是军队里,让性情相对平和的文人,通过以文制武的方式,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

    太祖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怕他的子孙受到武人的阀害,可重文轻武的基本制度发展到一百年后,文人集团不断的疯狂包揽权力,不光剥夺了武人的权力,连皇权都绑架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其他朝代那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在大宋是绝对不存在的。

    文官集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君让臣死,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必须合理合法,要不然,他们就不承认,可以集体来反对皇帝的决定。

    用制度来管理国家,管理人,本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可制度制定到偏执的时候,往往造成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对自己。

    皇帝这么威风的职业,在北宋有点变相的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像赵煦这种年幼的皇帝,就很容易被外戚夺权。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别人想抢皇帝的皇权,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极致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的约束下,文人对皇权还是相当忠诚和认可的,听起来这话有点好笑或者矛盾。

    可是在文人心中,我就是忠君爱国的,但是皇帝也不能左右我的思想,我有什么政见,皇帝必须得认可才行。

    于是文官集团开始逐渐因为政见的分析或者各自的利益,逐渐分为模糊的两大派系,而之后朝堂上的党同伐异,相互攻讦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怀仁也不好从一个已经知晓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后世的角度,去给高太后分析她想夺得皇权,从这一点上就行不通的。

    只能转换角度装作去给她分析利害和优劣。

    “文官们嘛,本来就是赞成太皇太后殿下的,太皇太后殿下当政这七八年时间里,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这么说来,文官上的阻力是不大的。

    而五官呢,本来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而掌控军队的大权都在枢密院和三司手中,太皇太后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武将们也能像文官们一样赞同太皇太后您继续执政。

    武将们不想文官们思想复杂,他们头脑简单的很,到时候只要我这个大胜西夏的功臣站在您这一边,相信大多数武将也就不会站出出来闹事了。”

    杨怀仁这几句话说的其实逻辑上有漏洞的,但是高太后似乎考虑不了那么多。

    在她意识里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墙头草一类的人,只要到时候有几位在朝中具有代表性的人选择了站边,其他人也会跟着风向站,选择顶风的人一定会是少数,大不了除掉他们就是了。

    “这第三个重点嘛,就是财富。这一点就更不用担心了……”

    杨怀仁对于第三点就简单说了这么一句,就不再往下说了。

    高太后是明白人,她早已经将掌管朝廷钱粮的三省和宫廷财政的内府监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话说有钱好办事,手上有钱,心里不慌。不仅如此,高太后私下里也在民间拥有数额不小的秘密财产。

    这些财产都是暗中交给叶公公,让内卫来打理的,一开始是内卫的行动资金,后来内卫里的人经营的好,反倒成了一项给高太后提供巨大财富的资金来源。

    高太后越想越高兴,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骄傲的笑容。

    杨怀仁偷偷抬眼睨见了她的神情,意识到这时候正是说第四点的好机会。

    “第四个重点,正是赵姓皇族的支持。”

第532章:四点关键(下)() 
杨怀仁说到第四点的时候,抬起头来一脸笑意地望着高太后。

    高太后对于他提出的这四点,都非常的认可,只是对于杨怀仁既然也认为赵姓皇族的支持是关键点,那为什么又去招惹了濮王,还要把他一踩到底呢?

    站在门口的叶公公似乎也觉得杨怀仁说的话和做的事情,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他今天在濮王府门前受了杨怀仁的气,这时仍不住插话道,“杨公爷,你说的有理,那么你今天这么做可就没有理了啊。”

    说着瞅向了高太后,好似这话是说给高太后听的。

    高太后脸色也凝重了起来,“听叶公公说,你今日在濮王门前执意要讨回公道,却跟他说你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本宫,又是何道理?”

    杨怀仁没有慌张,缓缓说道,“微臣说的和做的,看上去自相矛盾,其实并不是像殿下想的那样。

    赵姓皇族百年以来,到如今人数已经上千,虽然眼下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参政,看上去也没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无论财力还是势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或者说从他们当中随便提起某一个人来,势力都不见得有多么大,但是如果他们团结起来,那势力就足够大了,大到谁也无法撼动他们赵姓的江山。

    且先不说民间,单单是朝中,有哪一位文臣武将和他们没有关系,没有利益连接,没有交情?

    也许太皇太后殿下之前的打算,是拉拢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