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叱咤江湖的女侠,陷入了爱河之后,已然变作了一个纯情的少女。
也许高太后的事情,她以前也不怎么关心,更不会去在乎些什么,只是知道既然有人要害她的情郎,她就一定要阻止。
可经历的今天的事情,特别是那个曾经冷漠残酷的叶公公,都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死在他们面前以后,她的心,忽然就变得柔软了。
也许她这么做,也并不是因为对高太后心生怜悯,而是希望自己的情郎杨怀仁,不要过多的留在仇恨和黑暗里,这时候拉一把,他还是那个阳光无限的小书生。
杨怀仁忍不住在她额上轻轻点了一口,过去的,不如就让他过去,看在叶公公对高太后一片真心的份上,不如就让她痛痛快快的离去吧。
他轻轻推开兰若心,从怀里逃出来一颗药丸……
第648章:皇帝放屁()
杨怀仁是七天后回到京城的。
埋葬高太后的事情,杨怀仁知道不用弄的太过复杂,低调的让她长眠,也正是赵煦愿意看到的。
那些随行的礼部的官员和宫里的内侍宫人,也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谁都知道这次给高太后下葬,到底谁说了算。
随葬的物品很多,大都是些高太后生前的起居用品,包括她生前穿过的衣服,以及赵煦钦赐下来的大量的金银财宝,这方面,赵煦不会小气。
照规矩,高太后的墓室就在英宗的陵墓旁边,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尽管他们是两口子,可杨怀仁担心高太后下去了之后,见了英宗该如何交代,或者,还有没有脸再见到英宗,如果有这种可能的话。
叶公公的尸体收殓了之后,用一张牛皮包了起来,放入了一个木箱中,这样对一个亡者也许欠缺应有的尊重,但是杨怀仁让人把这个木箱混入了高太后的随葬物品当中,也算是了却了他一桩心事,很对得起他了。
临走的时候,杨怀仁在马上回望那座泥土还新鲜的高大的坟丘,灿然一笑,心道老太婆你要做女皇帝,去阴间闹腾吧,十万精兵给你烧了去,但愿你和叶公公有本事十万旌旗斩阎罗。
当然,如果叶公公你守信用,别忘了你说的话,要是真在阎罗殿上牛比一把,掀翻了阎王老子的桌子,记得在生死簿上找找我杨怀仁的名字,学孙猴子一样给划掉了,哥们还想再活五百年。
进城必须先要回宫复命。
三伏天还真是热,不论人还是浓绿的树叶,都被剧烈的阳光晒得有些发焉。
当然这些人里边肯定是不包括赵煦的,赵煦早有了一套做冰棍儿的设备,听说是赵佶送进宫来的,接见杨怀仁的时候,又没了先前的规矩。
赵煦看上去有种少年得志后的意气风发,一个月的时间都没用,朝堂上几乎都是顺着他说话的,没有一点刺耳的噪音。
杨怀仁似模似样的要跪下行礼,赵煦竟然亲自降阶走下来,伸手把他扶了起来。
接着是递过来一根冰棍儿,赵煦一边舔着酸酸甜甜的冰凉,一边笑道,“知义兄见外了,如今不是朝堂之上,知义兄不必如此多礼。”
赵煦一口一个“知义兄”这么叫着,以前他没大权在握的时候,杨怀仁也就听着了,可如今这样的光景,他还这么叫得亲切,杨怀仁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后脑勺子有点发麻。
“多谢圣上赏赐。”
杨怀仁站起身来,接过那根冰棍儿,塞到嘴里咬下一块冰来,冰冰凉凉的确实让人舒服了不少,而且是栗子味的,看来这些厨子们都已经掌握了改变冰棍儿口味的窍门。
赵頵现在怎么样了?杨怀仁有些担心,也许这时候做生意赚钱那种快感,他应该是没有心情体会了吧。
赵佶就不同了,别看这小子年纪不大,却精得跟猴一样,比一般的成年人可会来事得多。
赵煦当权,赵佶很爽快的给他哥哥送了一套制作冰棍儿的设备进宫来,看上去不过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事情,可在赵煦心里,有好东西,有好吃的总是想着他这个当哥哥的,这也就是兄弟间的情谊了。
赵煦拉着杨怀仁坐到他身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朝堂上的新变化,新法他已经派人在制定了。
制定新法,当然是在他皇帝老爹熙宁和元丰两次实施新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
之前就开展的很好的,继续保留下来,而那些开展的不太好,曾经遭到很多人激烈反对的,赵煦觉得可以适当改改,换一种方式去执行试试看。
听起来好似他运筹帷幄似的,可杨怀仁知道,这就是赵煦的绍圣新法了,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的。
其实还是那个根本的问题,变法并不是不好,北宋走到今天,朝政上弊端众多,不变法,那就是慢性死亡。
但是无论是神宗赵顼,还是眼前的赵煦,都还活在太祖太宗和神宗时期的梦里,大宋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宋了,皇权的影响力,只能覆盖上层,下层的普罗大众,他们已经遥不可及了。
政策制定的再好,总是要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的,下边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会阴奉阳违,政策落不到实处,就是一些好听的空话。
当皇帝的,总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也不知是冰棍儿太好吃,还是朝堂上的新场面,让杨怀仁分不出赵煦是吃的津津有味,还是说的津津乐道。
口水总是很多的,赵煦这一开口,仿佛把原来憋着不敢说的话都说了一遍似的,这就让杨怀仁有点为难了。
哥们这一趟给你办事,出门又是十来天,家里两个老婆还大着肚子呢,还有后山的学院工程进行的怎么样了,哥们都挂念着呢,你说起来没完没了,还有完没完了?
信不信哥们一拳让你知道锅是铁打的?不管赵煦信不信,反正杨怀仁自己都是不信的。
杨怀仁只好傻呵呵地陪着笑模样听了赵煦半天啰嗦,赵煦说得口干舌燥,一连吃了五根冰棍儿,而且还是不同口味的。
后来赵煦捂着肚子有点不适,听着里边咕噜咕噜响了起来,然后就是“嘣”地一声闷响——赵煦放了个响屁,看来是不出宫不行了。
杨怀仁那一刻其实心中一万零一只*****在奔腾,恨不得赞叹一句“圣上真是天生神力,放个屁都跟天雷滚滚一般”。
可如今的他早学会了处变不惊,淡淡地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端起面前的茶盏来喝了一口茶。
赵煦盯着杨怀仁看了一眼,接着说道,“呃,朕看天色不早了,知义兄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先回府休息吧,咱们改日再聊。”
杨怀仁很有眼色的起身告退,依旧一脸的波澜不惊,心说你小子放了一天的屁,哥们耳朵都起茧子了,最后还放个大响屁,这是祸害完老子耳朵再祸害鼻子吗?
等走出宫门,上了马车,便立即催着马夫赶紧回家,车厢里也传出来一阵捂着肚子大笑的声音。。1
第649章:足球场()
气温越高,似乎什么东西生长得就越快了似的,仿佛眨眼间的工夫,杨家庄子里的玉米地,已经长到了大半人那么高,眼看着没几天兴许就能抽穗了。
玉米长的高了,就有了玉米地,翠绿的一片一片的,惹人遐想。不知道别人看见了怎么想,也许是新鲜,也许是猜疑。
可杨怀仁眼里,总会联想起一些别的故事,比如玉米地里,比高粱地里更容易藏人,至于人在玉米地里做什么,想想有点太污了,总结的话,就是故事很多。
何之韵和王夏莲的肚子,隆起的很高,杨怀仁看在眼里,难免有些担心,担心两个看上去瘦弱的媳妇儿,走起路来肚子会一不小心掉在地上。
都说十月怀胎,可这才七个多月,胎儿大得也真不像话,看来是她们两个吃得太好了,即便跟后世相比,好像也只好不差。
不仅如此,小家伙们在娘胎里也不怎么老实,每次杨怀仁把耳朵贴上去,里边的小家伙就会准确的一脚踢过来。
被踢了一脚,杨怀仁反而又惊又喜,心想着抽空整块地建个足球场啥的,老子的宝贝儿子将来一定是射术精良的,国足的未来就寄望在这小子身上了,没有个练习的场地,那可不行。
庄稼长势喜人,儿子也健康活泼在成长,连学院工地上,也是让杨怀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原本工期半年的第一期工程,因为做工的人足够,杨怀仁这个东家给他们的待遇和福利也足够好,老孙头他们几个把头,曾经拍着胸脯打保票,四月内就能完成。
可这才两个来月的工夫,整个工程似乎已经完成了九成似的,几座高大巍峨的建筑拔地而起,虽然还只是个主体的框架,却能让杨怀仁借着想象出完成后的样貌。
杨怀仁把几位把头找来赞扬了半天,老孙头才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这其实就是工程过了一半多点的样子。
主体建筑看上去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可很多配套设施,以及装潢安装的工作,都还没有开始建设呢。
杨怀仁看来是犯了外行的经验性错误,不过他脸皮厚,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尴尬的,只是笑笑,继续夸赞着工程进行的不错。
询问了他们匠人们的生活问题,得到了工匠们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答复,杨怀仁才算放下心来。
最后嘱咐着他们,伏天里太阳毒,该让大家伙休息就休息,不用那么赶,大家的身体要紧。
本来就是一句真心实意的很普通的话,杨怀仁还真是想让大家劳逸集合着来,可传到大家伙耳朵里,一群人又是感动的不行,结果工程的进度又加快了不少。
杨怀仁察看了一圈工地,匠人们热火朝天地赶进度,可也并没有偷工减料或者粗制滥造的情况,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除了设计,也担任了监督的工作。
杨怀仁转完了,才发现在学院的设计里,原就是有不少类似操场的所在的。
不过这年头人们眼界有限,把操场设计得都跟练兵用的校场似的,跟供学生们运动健身的操场,还真是有很大的出入。
跑道是肯定没有的,或者说校场只要弄的平整了,哪里都可以当做跑道来用。倒是有一面精致的照壁。
照壁上用浮雕的处理方法,刻上了几个大字,看样子,好像应该是“文武双全”。
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似得大字,杨怀仁心里觉得好笑。这样的四个字,放在以后的朝代里,还都是很合适的,可放在扬文抑武的大宋朝,把文和武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还真是有可能招来非议。
看来这应该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的意思,他们受到的廉复先生的教育思想里,和如今的那些大儒们,肯定是不同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杨怀仁觉得他建设的本就是披着庖厨学院外衣的军备学院,让武人们别光想着练武强身,学学习文弄字,对于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也是利大于弊的。
照壁下面,专门用巨大的青石垒砌了一个宽大的四四方方的高台,看样子是要建个擂台一样的场所,而擂台四周,还留出了地方,应该是要摆上十八班兵器的陈列架。
看来运动这个词,在古代实在是不时兴,在古人的理解里,运动和练武就是一码子事。
这年代最流行的两大体育运动,蹴鞠是当做打架来看的,因为蹴鞠场上除了踢球,好像听说踢人也没什么事,于是大家就相互踢。
而真正的打架,比如说角抵,是当做戏剧一样来看的,而且绝大多数时候,看这样的一场戏,也总是要下注小赌上一番的,不然总觉得少了些许乐趣。
最后的校场,是用黏土和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合了之后,夯实成一片空旷的场地,有点类似官道的修法,这上边可以供将士们联系行军和列阵。
唯独这样的地面上不长草,所以要踢球,似乎太硬了一些,也很容易受伤。
军事学院,建几个这样的校场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只不过将来的学生们如果只是训练军事技能,没有适当的娱乐运动,似乎学习的整个过程要单调无聊了些。
所以杨怀仁找到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要求再平整一片空地,用来建设一座足球场。
让杨怀仁出乎预料的是,这两位自认是他师兄的中年人,竟然听说过足球这项运动,不过信息量似乎有点不够,只是知道足球,却没搞清楚足球场和蹴鞠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杨怀仁找了几根干草,就在地上给他们摆足球场的样子,有中圈,有禁区,还有球门,以及供观众看球的看台。
摆好了形状,然后开始给他们讲解足球的基本规则。两位先生果然是接受过新鲜事物的人物,听了杨怀仁的介绍,不但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