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思武却跃跃欲试的道:“少爷是想摧毁朝廷新建的两支舰队?”
伍子顺看了他一眼,斟酌着道:“少爷,一旦开战,澳门、厦门、宁波三个私港贸易必然断绝,是否再拖延两三年。”
“再拖下去,只会更残酷。”胡万里沉声道:“三个私港暂且不管,这几年小琉球已经有足够的储备,搅一搅,将朝野视线都集中到黄海、渤海去。”
听的这话,伍子顺随即明白过来,这是要转移朝廷的视线!不料,胡万里接下来又道:“以跟大明开战为由,断绝对倭国的所有武器弹药粮食的供给,派人给足利义维,就说急需白银,与他联手攻打大内义隆。。。。。。。”
听的这话,三人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胡万里这究竟是想干啥?到底是要打倭国,还是打大明?半晌,刘思武才道:“少爷,谁是虚?谁是实?”
“都要打赢。”胡万里说着看了三人一眼,道:“伍子顺,将益王朱厚烨的事情给他们二人详细的说说。”
听的这话,伍子顺不由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这事不可能瞒住刘思武、李健二人,即便侥幸成功,胡万里也需要护卫队来维护他的皇位,这对他而言,是件好事,至少无须担忧事后被灭口,不过,这事情知道的人越多,风险也就越大,他不由的看向胡万里。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便端起茶盅,斯条慢理的啜着茶,要偷梁换柱,首先的稳住护卫队的军心,军心稳定,民心自然也稳定,若是因为偷梁换柱而将小琉球弄的内讧,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这事必须的告诉刘思武和李健二人。
听的伍子顺将益王朱厚烨的情况缓缓说完,刘思武、李健都是一脸的惊喜,不言而喻,胡万里这是要谋夺大明的天下,半晌,李健才开口道:“少爷若是假冒益王朱厚烨,就始终的冒名顶替下去,这对少爷有些不公,以东兴港的发展速度,十年之后,必然能够堂堂正正的争夺朱家的天下。”
十年之后,天知道十年之后又会是何光景?再说,十年之后,他已经四十七了,再争几年天下,至少也的五十多了,届时,整个大明打的稀烂。他除了休养生息,还能做什么?等不起,他如今是真的等不起!
至于冒名顶替,他倒是不委屈,反正是穿越来的,这天下姓朱还是姓胡。对他来说有什么区别?这天下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掌控这天下!掌控一个繁华富庶,而不是被打的稀烂的国家,什么推倒重建,那都是鬼话,人口不是庄稼一年就能够长起来,没个几十年,根本发展不起来。
再说了,就算是推倒重建。他还能建个什么样的国家出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君主立宪?那都是扯谈,大明的体制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他可以保留小琉球这个试点,但绝不敢在大明尝试。
端着茶盅出神了半天,胡万里才轻轻放下茶盅,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血流成河?能以最小的代价篡夺这天下,些许损失又算的了什么?”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还有一笔账,你们算过没有?护卫队一年的军饷是多少?已经突破二百万两了!
十万正规兵力。已经差不多是东兴港能够承担的极限,也就是说十年之后,护卫队的规模亦只能维持在十万上下,以十万兵力横扫大明?在末世,倒是可以摧枯拉朽,但如今大明并非末世景象。”
听他这一说。三人登时无语,护卫队如今正规兵力便是六万,一年的军饷至少一百六十万以上,这是明摆着的,还有南洋各地的驻军。二百万还真是一点不虚,另外,大量的战舰火器弹药军辎也是开支不菲,这几年若不是掠夺南洋各国和倭国,东兴港根本无法支撑护卫队如此的规模的扩张。
虽说东兴港这几年的海贸利润增长较快,但护卫队根本就是一个噬金兽,兵力若是扩张到二十万,一年的军费开支至少要高达五六百万,这根本就是不堪想象的事情,降低军饷,目前显然是不行的。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伍子顺却是不得不提醒,迟疑了半晌,他才小心翼翼的道:“少爷,一旦跟朝廷的两支水师开战,朝廷会否威胁少爷远在西安的家人。”
提起这茬,胡万里不由暗叹了口气,眼前不由的浮现出那个便宜的二弟胡万山的样子,当初让胡万山会西安举家南逃,没有成功,如今已经没有任何的营救机会,西安实在是太远了,那家人迟早怕是会被他牵连。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应该不会,不到最后关头,朝廷不敢以此来激怒东兴港,东兴港毕竟没有公然造反,这事我跟严世藩叮嘱过。”
伍子顺对此却是不以为然,还没公开造反?要怎么才算公开造反?嘉靖真要铁了心,严嵩又如何保的下?这事他也是束手无策,提醒一下,不过是怕胡万里日后怪罪下来而已。
“行了,这事记的禁口。”胡万里说着摆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拟个计划上来。”
“属下遵命。”三人连忙起身道,随即敬礼退了出去。
出了总兵府,伍子顺便与二人分手,如今胡万里已然的定下了篡位的计划,而且开始着施行,建昌府那边,他就必须的重新部署人手,一个细节都不能遗漏,胡万里肯定是要往建昌府南城的,可不能有什么疏漏。
刘思武、李健而人则是直接去了北营的汉武舰队司令部——其实也就是原来的二师师部,进的李健的签押房,刘思武一落座便毫不客气的道:“这几年,汉武舰队都在南洋一带转悠,不熟悉倭国的情况,打倭国就交由我的东兴舰队,朝廷那两支水师由你们对付。”
“南洋舰队也调回来了。。。。。。。”李健看着他道:“黄海、渤海的情形也就东兴舰队熟悉,混编吧,再说,你知道少爷打倭国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刘思武懒散的往椅背上一靠,懒洋洋的道:“该不会是为了大内家的石见银矿吧?”
“你小子。。。。。。。”李健操起一把蒲扇边扇边关了房门,而后才折回来坐下道:“少爷这是想暗度陈仓,在北方打一打朝廷的两支水师,做出在青泥洼口、即墨建私港的样子,吸引朝廷的注意力,然后从容布置南方的事,打倭国,一是为了杜绝倭国在紧要关头搞小动作,二则就是为了银子。
虽说东兴港这几年储备充足,可一旦开战,大明的所有贸易都会被掐断,对倭国的贸易自然也随之断绝,这几年,倭国每年输入的白银数量,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一旦于大明大打出手,谁也不敢断言输赢,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这银子自然是多多益善,军饷开支至少的保证。”
刘思武微微点了点头,倭国这几年的银产量是大有提高,一年输入小琉球就在百万两左右,这笔银子来源确实不能断,略微沉吟,他才道:“青泥洼口、即墨建私港,少爷是准备打持久战?而倭国则是要速战速决!”
“不错。”李健含笑道:“所以我才说要混编嘛。”
刘思武不接这话,却是顺着风势换了个地方,压低声音道:“你说,少爷真就心甘情愿冒名顶替?”(未完待续。。)
。。。
第429章 考绩()
李健手中的蒲扇缓了一缓,盯着刘思武看了半晌,才道:“你害怕?”
“咱们的命都是少爷的,有什么怕的?”刘思武满不在乎的说道,随后才接着道:“我只是心有不甘,皇帝轮流坐,顶着朱家的名头算怎么回事?就是得了这天下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海外立国的好。”
“你这几年不是读书读傻了吧?”李健轻笑着道:“名分就如此重要?少爷如是在意名分,早就海外立国了,东兴港如今控制的地盘并不比大明小多少,就疆域而言,甚至可能还超过大明,缺的只是人口。。。。。。。”
听的这话,刘思武诧异的道:“不可能吧,南洋那些国家能有多大?”
李健微微笑了笑,才道:“爪哇东南不过八百海里的地方,还有一块大陆,只有土著居住,而且都是部落土著,少爷命名为澳洲,仅仅是澳洲的疆域就不比大明小,不过那地方跟西北差不多。”
刘思武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张大了嘴,半晌才道:“南洋还有不毛之地?难怪没听闻一点消息。”
“那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李健含笑道:“少爷说那是块宝地,不过,再大的疆域也得有人口不是,没有人口,就算南洋那等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之地同样也是不毛之地,少爷为什么说护卫队扩张受限制?就是因为人口跟不上,空守着宝山,却不能开发,你急不急?
人口!东兴港现在急需的就是人口!少爷此举也是无奈,就算能够堂堂正正的夺取这大明天下,那会是什么情形?少爷说的很清楚。一将功成万骨枯,改朝换代,杀的血流成河,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商业凋零。这不是少爷想要的结果!
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夺取天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名分什么的都是虚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你看少爷可在乎过名分?实力才是根本!少爷的野心很大,是苏莱曼大帝那样的一代雄主,眼里看到的不只是大明、南洋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整个世界。”
“苏莱曼大帝又是谁?很有名?”刘思武好奇的道。
“也该让你下南洋去转转。”李健含笑道:“奥斯曼帝国的皇帝,野心勃勃。四处扩张,在西洋无人不知。”
刘思武不由撇了撇嘴,他这几年的注意力都在大明和倭国,南洋一次也没去,对西洋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不过,他并不在意,毕竟眼下东兴港的战场是在大明和倭国。
六月是汉武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而更让一众士绅商贾百姓热心的是六月中旬的官员考绩——一年一次的小琉球官员的绩效考评,大明的官员考核升迁跟士绅商贾百姓没半毛钱的关系。因此除了官员,没有任何人会关心。
但小琉球官员的考核却与大明迥然不同,官员的考核不是由都察院和吏部考核,(小琉球的官员大明朝廷根本就不管,都是东兴港一手安排,想要都察院和吏部考核也没条件)。而是由辖区内的士绅商贾百姓先行考核。
考核内容与大明官员差不多,主要是从垦荒、农业生产、手工生产、地方建设、税收、吏治、治安、民政、人口、教育、上访等各个方面考评,当然还有官员自身的品德才能身体状况等内容。
这种由士绅商贾百姓广泛参与官员考绩的法子是胡万里下令从三年前开始的,反正官员是自个任命的,小琉球也才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他索性大着胆子折腾,这个法子的最大好处在于省事,当然,也是出于杜绝官员贪腐,稳定地方、安抚人心等各方面的考虑。
小琉球是允许私人携带兵器的,规范之后,也就是城内管的严一点,不允许在城内携带弓弩枪戟槊等远程和长兵器,城外却仍然是一概不禁,(当然火器是绝对严禁的),这就意味着官员不可能象大明那样横征暴敛,胡作非为,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激发民愤,惹出大乱子来。
再则,考绩掌握在地方士绅商贾百姓手中,也逼迫官员不得不清廉,逼迫官员关心民瘼,三年下来,一众士绅商贾百姓是兴致高涨,好评如潮,官员则是叫苦不迭,胡万里也觉的有些不妥,这法子好是好,但却容易出现政令难以下达的情形,动不动下面官员就会抗命,地方官员更关心的是地方以及百姓的利益,那是直接关系到他们考绩好坏的。
即便如此,胡万里也不愿意放弃这个不甚完善的法子,而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的进行的完善,小心翼翼的调整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考核科目,以追求平衡。
从六月一日开始,官员考核就成了汉武城的热门话题,城外有资格参加考评的士绅百姓也都纷纷进城,各个茶楼酒肆一时间生意相当火爆,所有的士绅商贾百姓以前完全是被动的参与,如今已完全是主动参与,而且积极性是相当的高,随处都能听到对官员的评头品足。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胡万里一身长衫,摇着折扇,带着薛良辅从侧门出了总兵府,一路径往港湾码头而去,名为消食,实为散步,两人都是一袭长衫,在大街上并不显眼,汉武城不限制服饰,穿长衫假扮斯文的人多了去了满大街三成都是穿长衫的。
“海边就是不一样,日头落了,便不再酷热。”薛良辅有意拉开话头,他很清楚,胡万里今儿个将他拉来散步,很可能是为了官员考绩的事,却是故意不提。
“酷热?”胡万里一笑,“难道比南京还热?”想到后世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