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掌大宋-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沐笑了笑:“给敌人假象,让他们觉得我们成都府的兵开始贪图享乐,那全洛见机会来了,自然就会来攻城的。”

    赵沐说完,众人想了想,最后皆是点了点头。

    崇州城。

    全洛逃会崇州城后很生气,自己在彭州城大获全胜,结果却遭遇赵沐的偷袭,甚至损失了一般兵力,他从之前的四万兵马道现在只剩下了三万兵马。

    不过在全洛生气的时候,军师胡风却这样劝他。

    “王爷,其实我们是赚了的。”

    全洛眉头微微一凝,用一种看不明白胡风的眼神望着他,问道:“赚了?那里赚了?”

    胡风道:“王爷试想,一万兵马灭了蓝墨和孟三千的四万兵马,你说我们是不是赚了?要不是因为这些,我们要灭掉他们两人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真能灭了他们,不折损两万兵马根本就不可能,如今只是折损了一万兵马,我们是不是赚了?”

    要是这么算,他们还真是赚了的,全洛听完军师胡风的这些话后,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对于前途就又充满了希望。

    “胡先生啊,如今蓝墨和孟三千的兵马都已经被我们给灭了,剩下的就只有成都府了,现如今成都府有兵马一万,我们是他的三倍,若是攻城,可有成功的可能。”

    军师胡风想了想,道:“王爷,若是拼命死攻,倒是有可能攻下城池,只不过现在成都府的朝廷兵马士气正盛,我们要避其锋芒,不妨先等一等,等时机一到,我们三路大军直逼成都府,必能一举拿下成都府,那时王爷领军东去,占领剑门关,整个蜀中可就都是您的了。”

    军师胡风的话很好听,听得全洛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好,就听你说的办。”

    ----------------------------------

    蜀中暂时得以太平。

    但此时在边境抗击西夏的狄青和赵渊却并不舒服。

    西夏铁骑很厉害,而且他们的刀比大宋的刀要锋利许多,因此打仗的时候大宋的兵马往往占不到什么便宜。

    但让赵渊不舒服的并不是西夏兵难对付,而是最近一段时间,西夏突然来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这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可能是为了取悦西夏的皇帝,竟然频频对他们大宋士兵进行透析,害得他苦不堪言。

    而赵渊得知这支队伍是被赵沐打的在蜀中呆不下去的孟三千的时候,更是吃惊的饭都吃不下去了。

    那赵沐是什么人?

    在他眼里,赵沐就是个废物,去了蜀中就只有送死的份,他能打仗,会打仗?

    以前他也没怎么注意赵沐在蜀中的情况,毕竟蜀中情况有庞吉注意嘛,可孟三千的队伍来到西夏之后,他就立马了解了一下赵沐在蜀中的情况。

    但他得知赵沐在蜀中已经由原来的五千兵马壮大到了现在的一万兵马,而且打的三路叛军只剩下一路,而且从八万兵马打的只剩下三万兵马的时候,他吃惊的连觉都睡不好了。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在他眼中的废物怎么可能用五千兵马就取得了这么耀眼的成就,这不科学啊?

    五千兵马对抗八万,最后把敌人打的只剩下了三万,自己没有少反而多,就是大唐军神李靖怕也打不出这样的战局吧?

    赵渊突然感到压力很大,接着他想到当初自己拍人刺杀赵沐失败的事情,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小看了赵沐,原来他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更让赵渊不能接受的是,当狄青遇到孟三千的那些队伍,知道他们是被赵沐给打的在蜀中呆不下去才投靠西夏的时候,他突然对赵沐称赞有加起来。

    这怎么能行?

    狄青是他的。

    ;

第144章 朝争() 
蜀中相对平静,转眼便到了初秋时节。

    蜀中的初秋还不见秋味,这时的天气是最舒服的,木叶还是绿的。

    而就在这个时节,一批快马急匆匆的进了大宋京城开封。

    这匹快马进得开封城后,顿时在京城掀起了一阵风波。

    这天早朝,赵祯与众多大臣谈论完一些日常之事后,庞吉突然站出来道:“圣上,西夏边境那边传来急报。”

    听得是西夏边的事情,赵祯的精神顿时为之一震,如今大宋可谓是四面环敌了,不过除了跟南唐大辽是宿敌外,最让赵祯头疼的就是西夏了。

    西夏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小民族建立的政权罢了,他的先辈根本就没有把西夏当过一回事,而且当时西夏不仅与大宋为敌,与辽的关系也不好,可以说西夏是夹在了大宋和辽之前的夹缝中生存的。

    可偏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竟然越来越壮大,最后还建立了国号,害得他们大宋现在想灭也灭不掉,还得时时防备他们。

    听到庞吉说西夏的事情,赵祯连忙问道:“庞爱卿,西夏那边有何事?”

    庞吉道:“回圣上,边关传来消息,在我军与西夏军打仗的时候,西夏军中突然出现一支蜀中叛军的队伍,他们的出现让我军很是吃惊,差点就遭了他们的暗算。”

    庞吉得到赵渊从边关送来的信后,已经决定利用孟三千叛逃出蜀中投靠西夏的事情来扳倒赵沐,只不过他不能说的太明显。

    他这么说完之后,赵祯眉头微微一凝,问道:“西夏军中怎么会有蜀中叛军?”说到这里,赵祯望向刘沆道:“刘爱卿,你是枢密院使,对于蜀中的情况应该最为了解,你给朕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沆出列,道:“回皇上话,事情是这样的,三皇子赵沐去了蜀中之后,利用五千兵马将敌人的八万兵马打的只剩下了三万,而他的兵马则由五千增加了一万,那西夏中出现的叛军,是被三皇子赵沐打的在蜀中呆不下去,投靠了西夏的叛军。”

    刘沆如实把蜀中的情况说了一遍,他这么说完之后,朝廷大臣顿时惊的有些不敢置信,赵沐五千兵马能把敌人的八万兵马打的只剩下三万?还把一支叛军逼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靠西夏?

    大家相互张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初赵沐在京城的时候,的确出了不少风头,无论是作诗还是在户部做事,但他可从来没有展现出军事才能啊,他怎么可能用五千兵马把敌人打的只剩下了三万?

    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争,只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大家在震惊之后,少不得也议论一番。

    “真没想到,三皇子竟然还有这个本事,打仗是把好手。”

    “是啊,有三皇子这个本事,我们何愁不能平定四方。”

    “是啊,我大宋有希望了……”

    众人这般称赞赵沐,包拯和文彦博两人却是一语不发,其实他们两人也是很吃惊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他们虽然吃惊,但却并不信表现的太过刻意,以免让赵祯误会。

    在朝中不少大臣看来,他们两人已经打上了三皇子赵沐的标签,虽然他们其实并不是,但他们也没有反驳过,如果他们现在站出来称赞赵沐,少不得会让赵祯怀疑他们真的投靠了赵沐。

    赵祯这个皇帝其实是很不错的,也不反对党争,他就是要利用党争来达到朝堂平衡的效果,防止一家独大,但如今赵沐的行为太过震惊了,有可能让赵祯感觉到危机。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绝对不能称赞赵沐,正所谓功高盖主是不行的嘛。

    群臣这样议论纷纷,庞吉却傻眼了,他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啊,他要说的是赵沐竟然把叛军给弄到了西夏,这不是壮大了敌人的势力吗?

    可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人在意庞吉的真正意图。

    看到这种情况,庞吉咬咬牙,再次站出来,道:“皇上,三皇子赵沐虽说把敌人打的从八万剩了三万,但叛军皆是一些百姓,而三皇子带去的都是禁军,是我大宋最强壮的男人,取得这样的功绩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而他却放任叛军投靠西夏,这回让西夏的势力更加庞大,我大宋边关会变得更加危机啊。”

    庞吉说完,又露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群臣突然听到庞吉这话,这才明白了庞吉的意思,而大家明白庞吉的意思后,都不敢再议论赵沐了。

    庞吉此时位高权重,大家能不招惹,都不怎么敢去招惹他。

    赵祯见此情形,道:“那在庞爱卿看来,朕该怎么办啊?”

    “圣上,三皇子此举大有不妥,蜀中现在虽缺他不得,但也必须对他有所惩罚才行,那投往西夏的叛军,必须由他想办法消灭方可。”

    庞吉说完,立马给自己的人暗示,要他们附和。

    “圣上,庞太师说的对啊,那一路叛军是三皇子给逼到西夏的,虽然三皇子本事不错,但这祸患却也必须由他来解决才行。”

    “没错,必须由三皇子想办法解决了他们,不然蜀中之患虽除,可西夏之患怕是要加重的啊……”

    “还请圣上下旨,责令三皇子除去那支投靠西夏的叛军。”

    庞吉的人这样说完,包拯和文彦博两人眉头微微一凝,但他们最终还是隐忍了下来,他们是文官,有这个隐忍功夫,而他们也庆幸杨宗保夫妇去抵抗大辽去了,不然要是他在朝廷上,非得跟庞吉争个长短不行。

    本来就是嘛,蜀中叛军投靠西夏,那是是赵沐能控制的事情吗?而且抵抗西夏的也不是没人,狄青和二皇子赵渊不都在的吗?

    两人暗自摇头,而后望了一眼赵祯,赵祯沉思片刻之后,似乎觉得庞吉之言十分有理,道:“诸位爱卿说的不错,既然如此,那就给秦国公赵沐发一道诏书,要他想办法解决了投靠西夏的叛军吧。”

    说完这个,赵祯便宣布退朝了。

第145章 足见无能() 
退朝的时候,初秋的阳光正好,汴京城远处隐隐能看到炊烟。

    今天的早朝因为谈论赵沐的事情而耽搁了一些时间,以至于大家退朝之后都饿的前心贴后背,为此出的大殿便急匆匆往家赶。

    不过像包拯、文彦博这样的文人,为了保持风度,并没有显得特别急切。

    而他们两人刚走出大殿,庞吉就从旁边走了来,笑道:“两位大人,刚才在早朝上你们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啊?”

    包拯还未来得及开口,庞吉又道:“是不是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

    庞吉这话明显有讽刺的意思,就是说包拯和文彦博看重的三皇子在蜀中犯了错,他们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庞吉这么说完,包拯反而显得更加冷静,道:“庞太师,并非本府不说,而是本府怕说了之后,扰了你的好事,你想想,我大宋一直都有兵马抵抗西夏的,如今西夏不过招了五千叛军,可你们就嘀嘀咕咕说这仗不好打了,我要是把这个说出来,庞太师你举得圣上会怎么想?”

    说完,包拯也不理会庞吉,一挥衣袖加快了步伐。

    而庞吉却是一愣,指着包拯后背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时,旁边的文彦博笑了笑:“庞太师,包大人的意思很简单啊,四个字,足见无能。”

    说着,文彦博也笑着加快了脚步。

    而直到这个时候,庞吉才终于明白包拯的意思,赵沐也是在军中的,而且那里抵抗西夏的兵有十数万之众,如今多了五千赵渊就向京城送报,足见他的无能了。

    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庞吉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很清楚赵渊的意思,赵渊并不怕多的那五千人,他只是想利用这一点来扳倒赵沐罢了,也因为此,他才没有想到包拯说的那一点。

    包拯和文彦博两人走远了,庞吉冷哼了一声,接着也甩一甩衣袖坐进了自己的马车。

    早朝的事情传的很快。

    到这天下午的时候,整个京城百姓都知道赵沐用五千兵马把八万叛军打的只剩下三万,以及有一支叛军因为不敌而投靠西夏的事情。

    大家知道这事后,都纷纷夸赵沐有本事,而这也让对战争一向没有什么兴致的京城百姓觉得很振奋,大宋打了这么多年仗,除了开国那会灭南汉北汉的时候让百姓特别兴奋过,之后就再没有刺激到这些百姓的热血。

    但蜀中的赵沐却做到了。

    清平宫。

    曹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是有些吃惊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个皇子有本事,比其他两个皇子都有本事,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这么有本事。

    五千兵马多不多?

    多。

    但五千兵马对八万兵马来说,却一点都不嫌多。

    可他就是硬生生用五千兵马把敌人打的只剩下了三万,这种事情试问何人做得到?

    就是如今抵抗大辽的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