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大骇:这这这,这怎么都留了关节,究竟哪一份才是黄威的卷子?对的,定然是幕僚们贪财,将这个关节送人做了人情。
这些狗才,口头上说只保送黄威一人中举,私底下却又去卖关节,却叫我莫辩雌雄,这不是害人吗?
杜知县气得浑身乱颤,强自冷静下来,将那死份卷子细细看去,却都是枯燥乏味到极处的普通货色。
这样的卷子若是取了,那才是个笑话,士子们还不闹翻天。
混蛋东西们,尽给本官找麻烦!
想到这里,杜知县心头火气,将这些带着“乎”字关节的卷子都扔进废纸篓里去,一个人在那里闷坐了半天。
待到冷静下来,杜生辉又想:这么多带关节的卷子,在没有拆弥封之前谁也不知道是谁的,说不好黄威就在其中呢?我得了人家的钱,而且黄主薄又是韩城大户。若是不取了他,将来本官见了他的面须不好意思,以后还怎么在衙门里做官。
“罢,罢,罢,拿人钱财,这手却是要短些,我还是将他们的卷子都推荐上去吧?”
没个奈何,杜知县只得又将那六份卷子拣起来放在案头,斟酌着写了荐语。
那几份卷子质量实在不成,杜生辉毕竟是读了多年圣贤书的进士,这一通好评写下来,只觉得面红耳赤,身上起了一层热汗,当真是羞愧难当。
如此一来,他手头已经有七份荐卷了。
这次陕西秋闱要取五十名人,共有十八房同考官。按照规矩,要推荐上去一百份试卷转桌过审。到最后,还得淘汰下五十份。剩下的,就是今科桂榜的中式举子了。也就是说,每房要根据自己手头考棚考生的多寡分得一定的荐卷名额。
杜生辉这次乡试要推荐八人,扣除这五张卷子,还剩一个名额。
一口气推荐上去七份劣卷实在太过分,怎么说也得挑一张好卷子撑门面。否则,自己这一房没个人才,还不叫人笑死?
想到这里,杜生辉提起精神,读起卷子来更加小心。
这一看,还真找这一份好卷子来。
只见那卷子的第一篇文章起句用语就奇崛,破题也是廖廖十多个字,起讲句过渡后,连着是排山倒海似的妙语。看卷子上的试帖诗,也是工整稳当,良句不少。
这人的三篇文章作得那叫一个锦绣如花,显然是老于八股时文之道。关键是一个“奇”字,更是叫人眼睛一亮。
是的,这次乡试李大宗师出的题目实在太简单、太老套,几乎是人人会作。如此一来,要想在几千士子中杀出重围,你就得写出新异来,否则立即被海量的试卷给淹没了。
杜知县这几日看卷看得气闷,突然读着这一篇奇俊的小清新,就如同大热天里吃了一盏冰镇酸梅汤,从里爽到外。
禁不住哈哈一笑:“可算是找着了,这可是一份能排进前十的佳文。有此卷在,收了这个门生,也算是我杜生辉的运气!”
正要提笔推荐,杜生辉有将笔搁下:“不忙,单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知道另外两篇作文写得如何?”
他的老师是吏部尚书王直,可以说系出名门,前途远大。平日里,他自视甚高。今年乡试,自己选的七份卷子说句实在话都是普通得紧,也显不出手段来。有这份卷子在,说不定可以在两个大宗师那里争取一个好的名次,为自己的师门招揽一合用的人才。
乡试考场上,一般来说,审卷的考官只看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如果觉得好了,再看第二题。实际上,很多时候,第一题作得入了考官的眼,多半能中。第二、第三题多是用来核定名次的。
想到这里,杜生辉又去看第三题《毋我》,却是一样作得非常好。
心中欢喜,又去看第二题,依旧是开篇新异,气势雄浑,真真是凤头、豹尾、猪腰。
这下,杜生辉忍不住击节叫好:“不错,三题都作得字字珠玑,是个能读书的。这科前三的卷子可算是落到我手头了!有此卷在,别人也没话说。”
是的,考得多了,秀才们进考场之后也有了经验,揣摩得出考官的心思。头一题都作得分外小心,第三题还好,到第二题的时候,气泻了,精力不济,不少人的水准就一落千丈。
这份卷子难得的三题都保持着极高的水准,最是难得。
而且,陕西文教落后,能够写出这么一手好文章的人也不多。在杜知县看来,这人怎么也得中个举人,怎么也得进前十,甚至前三都可以争取一下。
第一次做同考官,就送出前三的卷子,对于杜生辉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觉手舞足蹈,几乎忍不住要跑到隔壁去找其他几个房师过来看卷子,点评一二。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一个奇怪的念头从心底生起:“这会不会是高文的卷子?”
一刹那,高文和自己最后一次见面时,那张满是讽刺和仇恨的脸浮在眼前。
杜生辉几乎忍不住要去扯卷子上的弥封,但一伸手,才苦笑起来。原来这朱卷上只有考生的考号,并没有弥封也没有名字。
要等到录取之后,大宗师才会叫人将原卷,也就是墨卷取来,撕了弥封,核对、写榜。
在此之前,作卷子的人姓甚名谁,也没有人知道。
也就是说,这卷子的作者究竟是谁,杜知县也不敢肯定。
或许是高文,或许不是。
如果不是,固然皆大欢喜,自己也是面上有光。
可如果是呢,那个笑话就闹大了。
高文这厮以前不过是个卑贱的衙役,后来因为是方孝孺案的后人,得了朝廷平反,这才参加了科举考试。当初,杜知县要对高文用刑,这厮已是恨他入骨。
如果自己一意推荐他中举,甚至争取到前三的名次。高文肯定不会领这个情,也不会认他这个房师的。如此一来,杜生辉的脸面往哪里搁。
坐在椅子上,杜知县回忆了一下高文以前的作文,心中已经肯定:“看来,就是他。”
高文自从将户口迁去平凉府之后,在科场上的表现堪称夺目。县试得了头名第一,府试的时候虽然不是头名,却也轻松过关;到院试这种正经考场的时候,又是头名案首,差一步就中了个小三元。可以说是这十多年来,平凉府最能考试的一个才子。
平日间,在官场上,一提起高文,平凉府的相关官员,尤其是学政都是褒奖有加,洋洋得意。私底下甚至还调侃说:“如此人才,西安府韩城县竟然诸多刁难,以至人家迁移户口到我平凉来考。哈哈,倒是平白地将一份政绩送到我等手头。如果高文再中个举人,将来再得个进士,咱们可就赚大了!”
说着说着,话头就扯到杜生辉的身上,说他杜知县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不,不能让他过!”
“可是,这卷子实在是作得好呀,不过,实在说不过去。而且,我手头的卷子中也就这份看得过眼啊!”
一时间,杜生辉内心中天人交战,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万一这份卷子就是高文的呢,如果他真的中了举,又是由本官手头送出去的……混帐小人,你既然可以改回良籍,在韩城在西安府考试不成吗,偏偏要跑去平凉府?这分明就是同本官作对啊,本官连这个万一都不给你!”
一时间,有怒气勃发而出,杜生辉“呼”一声将那份卷子扔到废纸篓中去。
第223章 转桌()
卷子丢进废纸篓子中之后,杜生辉莫名地松了一口气,又莫名地一阵羞愧,继尔空落落一颗心没个靠处。
当真是五味杂陈,纷至沓来。
还差一个名额,这个时候,第二场的《五经》文考卷已经送过来了。
看看手头,还有一百多份卷子没读完,杜知县那里还有心思去挑,就从中随意拣了一份,胡乱写了推语,合在那七份留有关节的卷子中,送去两个大宗师房中。
出了门,吸了一口外间*辣的夏日空气,杜生辉突然有些颓丧,心道:“我好歹也是名门子弟,进士及第,正经的名教中人。却给区区一个高文弄得如此不安,有失体统,有失体统……此人直是可恶!”
本次朝廷派考差,李祯和舒日长一正一副,按说都负责录取考生。不过,官场有个潜规则。李祯是大主考,负责出《四书》题,而头一场又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够中举。所以,录取谁,都是李大主考说了算。而舒日长出《五经》题,也只不过是辅助。
到了李祯房中,杜知县就看到那里已经坐了好几个内帘官,都在陪大宗师说话。
见了杜生辉,众官都笑道:“杜知县来得好迟,这是把房同考官中,你是最后一个荐卷的。”
杜生辉拱手笑道:“我看卷慢,比不得各位。”又朝李祯一恭身:“见过钦差大宗师。”
“恩,来了,放这里吧!”李祯指了指长案。
那案上的卷子已经堆积如山,舒日长正在逐一登记。就对杜生辉笑道:“科举乃是国之大事,仔细些也是好的。”
又看了众考官一眼,道:“你们啊,做事未免潦草些。这么早就推荐上来,没个打发光阴的法子,就跑我们这里来闲坐。”
众官都呵呵一笑,又问杜生辉说,杜知县你荐卷如此之迟,是个把细的,想必择出什么佳卷,快把来咱们一睹为快。
杜知县心中有鬼,如何肯叫别人看到自己手头的荐卷。那些留有关节的文章作得实在不怎么样,在淘汰掉那张疑似高文的考卷之后,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
就道:“你们可有什么好卷子可读?”
众内帘官呵呵一笑,都说,今科题目实在太简单,也没有好文章。
却不肯多说。
大家见此情形,以为杜生辉又话要私下同两个大主考说,都知趣地起身告辞而去。
“杜大人可有事,有好的卷子要推荐?”舒日长见众内帘官离开,如先前同考官们那样重复问了这一句话。
其实,方才那群内帘官过来,一是手头没事且来闲聊,二来也是要将手头的佳卷推荐给自己和李主考官,也好争取个好的名次。自己的荐卷如果名次靠前,作为房师,也是面上有光。
当然,这其中难保没有人收了人情,要来说项。不过,没有确凿证据,也不好说什么。
推荐好卷乃是房师的职责,合理合情合法。
杜生辉手上一大堆留有关节的卷子,质量一塌糊涂,如何敢呈上去出丑。干笑了一声:“却是没有,一切但凭二位大宗师定夺就是了。”
说着话,将那堆卷子放在长案之上。
舒日长笑了笑:“真没有?”
这个时候,一直在旁边闭目假寐的李祯睁开疲惫的眼神,道:“杜大人一颗公心,不愧是王尚书的得意门生,不错!”
舒日长也是满面的欣慰,也点了点头。
杜知县突然间一阵心虚,又是一阵羞愧。
他是最后一个将卷子推荐上去的,接下来,就该轮到两个大宗师初选。这事也简单,不外是浏览一道,看有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若没有,就放到转桌会审。实际上,十八房房师推荐上来的卷子有一百多份,实在太多。接下来又是第二场和第三场的卷子,两个大宗师也没办法一一细看。
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对杜知县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接下来两场的卷子他也懒得再看,只将自己推荐上去的那八个考生的《五经》文和策论、试帖诗挑出来,粗略审上一审。见格式对了,没有违制之处,照例推荐上去。
这正如冯知州所说,反正这八人的《四书》文都已经推荐上去了,后面的策论什么和考试的结果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彻底沦为空策。
很快,三场考试结束,陕西省的四千多考生出场。而大宗师们已经审完推荐上去的卷子,本届乡试就开始转桌会审。
转桌会审,那是科举考场上最最关键的时刻。毕竟,一个考生的卷子被推荐上去,并不就说你一定能够中举,在这个环节还得被淘汰一大半下来。
所谓转桌会审,就是将推荐上去的一百个考生的三场卷子合在一起,分发给十八房内帘官。由他们按自己的喜好,拿笔打上圈、横、竖、三角、差五种符号。如此过上一遍之后,按照被画了圈的多少排成绩选上一遍,交给两个大主考定夺最后五十名中式举人名额。
因为卷子都要在所有同考官手头过上一遍打分,基本可以做得公开公正公平。
当然,这一关也不是没有漏洞。同考官们谁没有自己的关系,也会四下活动,拿了卷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