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遥见刘备车驾,关羽驱马相迎。

    “二弟。”刘备开窗示意:“可一切安好?”

    “弟一切都好。整日与兵卒为伍,甚是痛快。”关羽难得一笑。

    “与胡辅等城中官吏,亦要时常往来。”刘备叮嘱道:“世人皆知你我三人桃园结义,兄弟如手足,视你如视我。定要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不可嫉贤傲士,乱摆王弟架子。”

    关羽抱拳道:“弟,知道了。”

    话说,兄弟三人原本出身草芥。因出身于微末,多收冷眼排挤,故关羽倨傲。如今刘备贵为蓟王。关羽年方二十,已领二千石高俸。傲气一定是有的。正因居高望远,方能礼贤下士,虚怀若谷。

    此对关羽心性的淬炼,大有裨益。

    若身怀大志却总居于人下,又岂能不傲上。

    心念至此,刘备这便问道:“收拢多少兵卒?”

    “共计五千余众。散去千余,剔除奸猾叵测之辈,得精兵三千。”关羽答道:“臣弟自募五百豪勇,余下皆分与颜校尉。”

    “如此甚好。”刘备欣然点头:“临来时,母亲言道,二弟河东家人已登船。胡氏亦随船同来临乡。待船到,择吉日,便给二弟成亲。”

    “全凭大哥、义母做主。”关羽难得脸红一次。

    临近亭舍,城长胡辅领城中官吏,出迎王驾。这便相伴入城不提。

1。94 贵不能言() 
赶来迎接王驾的百官队列,还有泰山四寇中的孙观、孙康二人。

    除去难民不断拔营返乡,城中建好的民居,亦不断有人落户。刘备一问方知,皆是泰山人家。

    因胡辅主政三台城,故而从山寨迁来的泰山人家,皆落户此城。颜良等人家眷,已先行迁入。颜良更是亲帅吴敦、尹礼、昌霸三位军曲候,领兵南下,迎接北上车队。

    沿途匪患未除,小股蟊贼足以致命。自当谨慎。

    先时,胡辅奔赴黄金台宣蓟王命。四寇五人问起城长食俸。胡辅答曰三百石。五人纷纷叫嚣太少。便要用自己的六百石俸与胡辅均分。被胡辅婉拒。又说,只需城内民众破万户,便可得食千石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五人与颜良一合计,便将山寨内家人,齐迁入三台城。好早日为胡辅凑足万户之数。

    得知详情,刘备欣然点头。草莽英雄皆如此。只需交情到,便可为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胡辅乃前大将军窦武孤孙,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侠义之气。与颜良等人也是对路。泰山人家落户三台城,蓟国上下皆乐见其成。如今水退,方圆五十里内,除去与容城交界处略窄。余下皆是三台城地面。先筑路通渠,改造荒地,再筑坝分水,向西淀圩田。凡新增之土,皆属蓟国所有,冀州诸国深受大恩,无人来争。

    靠近城北的区域,脚手架已立起。城南还是尚未撤出的难民营地。

    见蓟王车驾入城,民众纷纷让道行礼。穿过一处难民营地时,忽有隐隐约约的呼喊声,飘入车窗内。

    “豫儿!豫儿!”

    “停车。”闻哭声悲恸,刘备旋即言道。

    “喏!”史涣这便令车夫勒停马车。

    散布各处的绣衣吏,齐赶来护驾。手持追魂弩,目光警惕,扫过四周。确无埋伏,这才令车门开启,踏板落下。

    见刘备下车,关羽亦翻身下马。

    “大哥。”

    “何人在营中哭泣。”刘备问道。

    “应是流民。”关羽答道。

    “且去一看。”

    “嗯。”

    绣衣吏前方开道,百官尾随其后。刘备和关羽一前一后,进入营地。

    营内帐篷,稀稀落落。这几日难民结队南下,走了很多。哭声出自庵庐,必是家人患病。

    刘备掀帘视之,只见一青年文士,正怀抱一半大少年,痛哭流涕。

    刘备远远得见,并未打扰。而是将医官唤来相问。

    医官答曰:少年久病缠身,乃至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家人送来,为时已晚。卑下已尽力而为,却未能见效。这便实言相告,好让其心有准备。

    见文士身侧一妇人,身怀六甲,亦在垂泪。刘备这便问道:可是瘟疫?

    医官摇头:非也。

    说话间,见妇人忽以手捂腹,面色苍白。医官急忙上前:夫人切勿激动。小心动了胎气。

    心痛其子,妇人又如何能自持。眼看便要早产,青年文士更加手足无措。

    刘备当机立断:“来人,速抬夫人上车,送往国医馆。”

    “喏!”绣衣吏这便上前将孕妇连人带榻,抬出庵庐。青年文士这才看见一身王服的刘备。这便强忍悲痛,俯身行礼:“多谢王上相助。甄逸怀抱幼子,无法行礼。请王上恕罪。”

    “无妨。”刘备近前言道:“令夫人身怀六甲,悲恸过度,似有早产之兆。此地并无妇产良医,且随我赶往楼桑国医馆,自有华大夫为夫人诊治。”

    “如此,如此……”

    见他心系怀中病子,刘备又道:“且让令公子与我同行。”

    “这如何使得……”甄逸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备将少年轻轻接过,示意青年文士起身同行。

    绣衣吏已将甄逸发妻送入车驾。刘备正欲将独子送入,不料又有二男四女,计六童子,从营地冲出,围住马车,不愿与父母分离。

    刘备当机立断:“且同车前往。”

    甄逸心乱如麻,亦顾不得许多。将子女逐个拉上车。

    命史涣牵来黄駥,刘备翻身上马,将昏迷少年横抱怀中,冲百官言道:“诸位稍待,孤去去便回。”

    “恭送王上。”胡辅领一众官吏从旁送别。

    待起身,刘备已绝尘而去。

    目送蓟王车驾远去,再回望空荡荡的庵庐,胡辅心怀激荡。

    得此明主,臣复何求!

    孙观、孙康二人心生折服。王上亦是豪杰!

    黄駥千里神驹。百余里官道,瞬息可至。有二弟关羽乘赤菟,从旁护佑,安全自当无虞。遂命史涣守护车驾,刘备和关羽,纵马先行,奔赴楼桑国医馆。

    待蓟王车驾抵达,华大夫已为少年诊治施药。

    华大夫言:乃因水土不服,血弱气虚,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与正气相搏,正邪分争而往来寒热,乃致风寒入里化热。此病多见于流民。“小柴胡汤”主之。只需静心调养,不日可愈。奈何未能及时施以汤药,乃是病情延误,命悬一线。

    又随口问道:此症我蓟国良医皆可诊治,为何延误至此?

    待车驾抵达,安顿好孕妇,刘备这便相问。

    甄逸方才道出原委。

    原来,甄逸乃中山毋极人,太保甄邯之后。数月前,甄逸官拜上蔡令。未等赴任,中山国突遭贼乱。这便携一家老小,乘船赴蓟国避难。眼看期限渐至,再不到任,便将做弃官论处。甄逸越发急迫。长子为不误行程,一直隐瞒病情。甄逸心中有事,夫人又身怀六甲。夫妻两人皆未能发现。乃至小病久拖成大疾。今日正收拾行囊准备返乡赴任,不料长子忽昏迷倒地,令全家手足无措。送到庵庐,良医言恐难救活。这便悲痛出声,被路过营地的刘备听见。

    长子至孝,本是好意。却不料此举非但害了自己,险还累及家人。万幸遇刘备巡查三台城,方救了一家性命。

    这便好言安慰甄逸,又令人安排馆舍,供其一家暂住。

    至于食俸一千石的上蔡令,怕是赶不上了。

    甄逸摇头一笑,无妨。事关一家老小安危,上蔡令不做也罢。

    见他已然想通,刘备欣然点头。叮嘱良医好生看护母子二人,这便离开。

    甄逸长揖相送。心中挂念妻儿,不及多想,便又急忙返回病院。

    登楼入室。见长子、发妻正酣睡,诸子女皆安静的陪坐一旁,心生感恩。

    须臾,见发妻悠悠转醒,甄逸急忙近前服侍。

    妻张氏言道:“先前做一胎梦。梦见来时在蓟王车上寝寐时,有仙人持玉衣覆我腹上。夫君可知是何意?”

    “此子贵乃不可言也。“声音出自隔壁病室。

    “何人窥听?”甄逸高声相问。

    便有一人,于门前长揖:“相者刘良,见过公子,夫人。”

1。95 互相成全() 
“何以知之?”甄逸起身回礼。

    相者刘良一愣。旋即笑答:“公子,何不拭目以待?”

    “如此,多谢告知。”甄逸乃是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关于看相这种事,多半置之一笑罢了。

    目送刘良离开,甄逸这便安心照看妻儿家小不提。

    病舍,既是舍,自然功能齐备。母子二人可安心养病。刘备又命人安排精舍,供家人暂居,衣食暂且无忧。然上蔡令却已无法按时赴任。乱象显露,以后当如何生活,乃是摆在甄逸面前的一道难题。家中子女众多,眼看夫人年内便要诞下第八子,嗷嗷待哺。不出仕为官,在这乱世之中又该如何过活。

    正所谓未雨绸缪,甄逸需早做打断。

    甄夫人亦知书达理。见夫君眉头紧锁,知他心忧前程,这便柔声宽慰道:“夫君饱读圣贤书,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且蓟王又与我母子有救之恩。夫君何不登黄金台,一展长才?”

    甄逸喜上眉梢:“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待你与豫儿病愈,为夫这便赴黄金台一试。”

    话说。相者刘良亦随冀州民众,北上避乱。偶感风寒,便入楼桑国医馆治病。所住病舍,正好在隔壁。今病已痊愈,正欲出院,刚走到门前,却偶听甄逸夫妻对话,这便口出箴言。

    辞别二人,刘良并未远走,而是直奔黄金台。

    黄金台上四方馆,馆长乃朱建平。此人精通相术,于街巷之间为人相面,效果非常灵验。书载,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八十,四十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重”。又对曹彪说:“您将统领藩邦,五十七岁时有刀兵之灾。要妥善预防。”结果曹丕四十去世,曹彪五十七岁时,犯了与王凌合谋罪,被赐死。

    类似预言,无不应验。因为很多,不胜枚举。却只有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与实际情况有差别。

    正因他的妙算,大多准确无误。时人将他与平原郡相士管公明并称为“朱”、“管”。

    按照刘备的认知,预知命运这种事,实在很不科学。难不成朱建平和管公明,也和自己一样,有一缕残魂穿越而来?然而,想想也不可能。书上所载的时下人物,不过寥寥数百人。五千万百姓中,朱建平和管公明又能记住多少人的生死。岂能人人都灵验。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当绣衣吏将朱建平的日常,事无巨细,皆告知刘备后。刘备这才幡然醒悟。

    大数据理论。

    相者,有一个遍布大汉十三州的人员网络。比如刘良,便是游走在冀州的相者。平日走街串巷,一边与人看相,一边搜集记录风闻。因为精通相术,对人物的面相记忆、描述皆深刻。于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如悬胆,口大容拳,耳白于面,龙凤之眼,虎豹之音,伏犀贯顶,骨有九起,头角峥嵘,两眉双飞入鬓,两颧斜插天苍……诸如此类,皆能过目不忘。

    又诸如“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等,有天生异相,亦或是声名远扬的人物的面容,皆被相者默记在心,结合相术与风闻等,评定人物优劣等级,然后著录于笔端。再上报‘大相者’。如此积少成多,天下人物尽入脑中。

    朱建平,便是所谓的“大相者”。大相者通过相者记录的寥寥数语,便可将一个人的容貌在脑海中复原。此乃相者不传之秘。刘备称呼为“人脑相机”。

    以颜良、文丑,田丰,三人为例。一见面,三人相貌,朱建平已与脑海中储存的面相,相呼应。也就知此人大概出身,记录三人相貌的相者,又给出如何评价。诸如田丰这样的名士,相者给出的综合评语为“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评定等级为“国士无双”。

    姓名、出身,这些皆不重要。在“大相者”朱建平的脑海中,乃是按照品级,记录人相。

    脑中记录的“国士无双”品级中,有此相貌者,又何须再考。这便让田丰直升黄金阙。

    颜良虽改名颜良,“虎狼猛士”中,亦有此人相,亦让他直升五楼。

    相者与雇主之间,更是互相成全。

    比如,今日在国医馆,相者刘良先是见蓟王车驾送甄逸一家人入馆,后又窥听甄夫人言及胎梦。这便口出箴言:‘此子贵乃不可言’。说完之后,甄家人自然铭记在心。假以时日,当真位极人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