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好,国力日升。当如何择选,扶余王必心知肚明。”公孙度答曰。
“甚好。”刘备这便定计“如此,当表升济为乐浪太守。”
“谢王上。”公孙度大喜下拜。
刘备又看向田韶“升济此去,还需田公鼎力相助。”
“敢不从命。”田韶亦拜。
蓟国豪侠汇聚。多寄居楼桑,多被往来商队雇佣。以田韶之富,雇千人易耳。楼桑兵马、战马、机关兵车,攻守诸器,应有尽有。得蓟王应允,亦可足量配备。
只需等来朝廷敕命,公孙度即可领兵赴任。守乐浪郡。
送走二人,右国相耿雍又问道“敢问主公。公孙度既仕乐浪,辽东太守,又当委与何人?”
刘备已有人选“自是‘天下公孙’。”
话音未落,左国相崔钧便已领悟“可是白马公孙。”
“知我者,国相也。”刘备抚掌而笑。
公孙瓒乃刘备同门好友。今为度辽将军,统度辽大营。手中有五千兵马。其中私兵,不下三千。同为二千石官。料想辽东太守一职,更具吸引力。乱世将至,地盘才是重中之重。
事不宜迟。刘备遂手书一封,六百里传去五原郡度辽大营,询问公孙瓒。
话说。刘备此次征讨三韩,本不必舍近求远。
大汉营军,诸如辽东属国扶黎营、幽州渔阳营,营中将官,与蓟国多有往来。时常购买粮草、兵甲,家人或在蓟国经商,子弟或入蓟国太学,不一而足。与二位国相,颇为熟络。更何况蓟王假节、加黄钺,代主征伐。只需一道王令,便可调往半岛参战。
然擅动大汉营军,恐遭何进一党构陷。为避嫌,刘备才保举公孙二雄,出仕辽东、乐浪。暗中配合行事。
以陛下之精明,定能一眼窥破。然,窥破不等于说破。只需“修宫钱”到位,陛下自当乐见其成。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二千石官,作价二千万钱。
何其便宜。
不出所料。得蓟王手书,公孙瓒欣然接受。刘备这便六百里去信洛阳,命右丞贾诩,代为操办不提。
数日后。邪马台国使,船入南港。
一路所见,无不啧啧称奇。尤其是南港遍地机关诸器,更让倭人敬若神明。乘王宫马车入内城,沿途重楼高阁,行人如织,尽是上邦气象。
先前不过往来三韩。何曾见过如此人、物。
入蓟王宫。
邪马台国使,伏地行礼“下臣梯秀,拜见大王。”
竟口出汉话。
刘备笑问“贵使因何会说汉话?”
“下臣祖上,寻药登岛。代代相传,故,会说汉语。”梯秀答曰。
果是东渡倭国,先秦方士之后。
刘备又问“贵使所为何来?”
。
1。33 天助我主()
“回大王,下臣本奉命出使三韩,相商‘易口’。不料海船倾覆,九死一生。辗转滞留平波水砦……”邪马台国使梯秀,将这段经历娓娓道来。
“何为‘易口’?”耐着性子听完,刘备遂问。
“与三韩‘互易生口’。”梯秀答道。
见蓟王看来,崔钧遂起身奏答:“生口,乃奴隶也。”
“原来如此。”刘备轻轻颔首。倒也奇了。本以为邪马台国所求,必是钱粮器物,不料竟为奴隶贸易。话说,无论倭国还是“韩国”,皆还处于奴隶制部落时代吧。
心念至此,一时兴趣全无。
世人皆知,蓟王耻于蓄奴。见刘备兴趣寥寥,崔钧这便起身,替主问道:“敢问贵使,生口如何互易?”
梯秀答曰:“自当一换一也。”
“若一换一,又有何益?”崔钧笑问。一个换一个,没有没意义啊。
“国相有所不知。”梯秀言道:“鄙国战乱不休数十载。青壮多折于战场。国中女子众多,无从婚配。为长久计,女主故命我出使三韩。与韩王相商。”
“原来如此。”刘备旋即醒悟。持续六十余年的内战,让倭国男丁大量身亡,乃至男女比例失衡。海量剩女无从婚配,无法延续后代。邪马台国亦无法繁衍生息。于是乎,初登大位的卑弥呼女王,决定用国中剩女,等量换来足量三韩男丁。为邪马台国,持续造血。很合理。
“不知贵国,现有多少口?”刘备笑问。
“鄙国内有大小三十余国,七万馀户。计四十万口。”梯秀答曰。
可比一郡。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女人不淫不妒(请注意)。又俗不盗窃,少争讼。犯法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族。”
“贵国剩女几何?”蓟王和煦一笑。
“约有十万适婚女子。”梯秀如实作答。难怪卑弥呼女王有“侍婢千人”。国中剩女实在有太多。
“欲换五万男丁否?”右国相耿雍笑问。
“然也。”
见二位国相皆目露深意。刘备焉能不知:“不过五万男丁,易耳。”
“莫非大王愿用……国民相易乎!”梯秀欣喜若狂。
比起半开化的三韩男丁。煌煌天汉,天朝上邦国民之血脉,何等高贵!一想到有五万大汉男丁,易入国中。娶妻生子,传授诸多先进技艺、催生高等文明。梯秀仿如白日飞升云端。由内而外,三魂六魄皆在颤栗共鸣。
果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却不知贵国女子,姿容如何?”蓟王又问。
‘回禀大王,虽无法与上邦贵女相比。然,生性温婉……”狂喜之间,梯秀竟一时词穷。
“口说无凭。”右相耿雍笑着打断:“贵使可否引上殿来,当面一观?”
“这……”梯秀急忙辩解:“舟船倾覆,孤身幸免。请大王恕罪!”
“既如此。劳烦贵使择日回国,面奏女主。便说,孤愿与贵国‘通商贸易’。具体事宜,可与左相相商。”刘备一代明君。
“下臣,领命!”梯秀五体投地。
“为便于人员往来。当互设‘使馆’、‘港口’。置大使、九译令等属吏。”刘备又道。
“下臣定一字不漏,回禀女主。”蓟王所求,合理而正当。料想,女王必不会反对。
示意左相崔钧,引梯秀出殿。
一直闭口不言的蓟都尹娄圭,这才笑问:“主公欲‘假道灭虢’乎。”
“此去非灭人国,乃为行汉化也。”刘备笑道。
“先取航道,后建港口。十万汉民源源不断,纷至沓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待子女长大成人,耳濡目染,皆我汉民。民是汉民,国自是汉国。如此,主公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娄圭笑拜。
殿内重臣,皆面含笑意。
此与后世“混血儿”,年满十八,择国籍类似。将心比心。时下,这些新生子,是愿做汉人,还是愿为倭人。答案不言自明。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四夷皆以汉化为荣。倭人又岂能例外。
蓟王笑道:“传言卑弥呼善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不知能否窥破此计。”
“料想。即便窥破,亦会欣然接受。”娄圭果然多智。正如明知陛下赐婚蓟王,乃行美人计。西域五十五国主,亦欣然接受。煌煌天汉,如何能不令人心驰神往之。
正如丝路沿线,那些貌美如花的胡姬。从小到大,耳边最常听闻的一句话便是:“以你之容貌,不该屈身此地,应东去汉。”
良禽择木而栖。大树底下好乘凉。亘古不变之真理也。
洛阳,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先收蓟王手书,又接国相邸报。右丞贾诩不由一声笑叹:“天助我主也!”
“右丞何故发笑?”阎行问道。
“一前一后,二事合一,乃天作之合也。”贾诩笑答。
“如何二合为一。”阎行又问。
“彦明何不静观其变。”贾诩先卖了个关子:“事不宜迟。速投帖黄门令,约来汤馆相见。”
“喏。”阎行领命而去。
洛阳小市,金水汤馆,二楼雅座。
黄门令左丰,星夜前来。
“右丞。”
“少令。”
宾主落座,掩上屏风。
便听贾诩娓娓道来:“我主归国不久,便有邪马台国使,九死一生,渡海来投。言,国中战乱不休,青壮死绝,唯剩女子。所谓‘阴阳和而万物得’。灭国之危,旦夕至矣。哭求我主,遣足量男丁,渡海布种。”
“嘿嘿嘿……”黄门令眉飞色舞:“天下竟还有此等奇事。”
话说,少令何故激动?
贾诩亦笑:“只是,所求甚多……”
“所求几何?”左丰快语一问。
“十万青壮。”
“嘶——”黄门令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倭国剩女,竟如此之多!”
“然也。”贾诩亦面露难色:“蓟国多大泽。通渠圩田,筑城造屋,皆需人手。自顾尚且不暇,如何能再遣十万青壮,去为倭人布种。”
“王上意欲何为?”黄门令左丰,心领神会。
“所谓‘远水不解近渴’。倭国与三韩,隔海相望。”贾诩以指蘸酒,寥寥数笔,在漆案上绘成简图:“若取十万韩人,运去倭国,当解邪马台灭国之危。”
“王上妙计。”黄门令左丰击掌而笑,转而又问:“只是……这韩人,愿渡海布种否?”
“此,正是我主所虑也。”贾诩深邃一笑。
1。34 先礼后兵()
“为王上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黄门令左丰言道“烦请右丞明示。”
贾诩对曰“我主寄语‘先礼后兵’。”
“愿闻其详。”左丰连忙追问。此语乃蓟王所创,旁人尚不解其意。
“中元二年(57年),有倭使远渡重洋,赴京朝拜。言,愿臣服大汉,永为藩屏。并求赐国名。光武问计百官,遂赐“倭国”之名。并向倭人‘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又封其王为‘倭奴王’。至此,倭国世为汉藩。今,藩国来乞,我大汉又岂能置之不理。”
“右丞言之有理。”黄门令亦年少气盛。
“我主归国时,陛下加赐黄钺,授以‘征伐之权’。今,邪马台国使,渡海来求。我主,自当义不容辞。然虑及邪马台国,乃倭国所属,为诸国之一。藩国之事,不宜惊动洛阳朝堂。且距蓟国最近,故由我主出面调停,正当适宜。”
“右丞所言极是。”黄门令深以为然。
贾诩前后两段话,说得滴水不漏。礼法充分,无可指摘。所谓“以直报怨”。国与国交,亦需讲究对等。邪马台为倭国中一国。而蓟国亦是大汉诸侯国。且加赐黄钺,专主征伐。更何况,邪马台使者又是渡海向蓟王求助。
于是乎。此事由蓟王出面,自当合情合理,依法依规。便是所谓对等也。
“我主,不日将遣使三韩。劝说韩王,调派国中青壮,渡海布种。若三韩答应,皆大欢喜。”贾诩风轻云淡。
“若不应,又当如何?”左丰脱口而出。
贾诩又云淡风轻“然若不应。我主当兴师问罪。抄掠十万韩人,送去倭国便是。”
“好一个先礼后兵。”话说,黄门令最服蓟王这股雄烈祖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贾诩笑道“为便于行事,我主欲保举二人,守辽东、乐浪。”
“王上举荐何人?”左丰问道。
“辽东、辽西二公孙。”贾诩答曰。
倭国,仰慕华夏已久。尤其大汉分封立国四百年。时至今日,岛上还处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半奴隶半封建时代”。所谓邪马台国。说白了,便是由大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然自今汉起,二百余年来,倭国正迅速蜕变。
此时,倭国已传入水稻栽种及使用铁器。倭人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多用铁镞木弓。“国国有市”。
时下,邪马台国,自上而下,共分七等。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收取租赋,大率巡视诸国,大夫类刺史。余下四等为大人、下户、奴婢、生口。大人四、五妻,下户二、三妻。地位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非奴隶。奴婢和生口,才分属最低等的奴隶。
大倭之上,便是联盟共主卑弥呼女王。
千百年来。经由半岛,源源不断,如饥似渴,进行着“全面汉化”。“渡来钱”、“渡来种”,“游女”,“浪人”,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盛唐,岛上倭人,仍身披“吴服”。足见汉化影响至深。
然随大汉国祚断绝。四夷五胡,汉化戛然而止。若再有二百年,倭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