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不相信,如果福克斯下手不快点,这些被福克斯圈过来的技工现在应该在生产蒸汽机车,火车车厢,农业机械,打字机之类的东西,这都是英国法国强迫的,战败国嘛,得有个战败国的样子。
别问福克斯怎么知道的,莱茵金属公司的打字机,福克斯就一直在用,之所以不用英美的打字机,是因为这年头没有输入法,你要打的字母如果没有,那就没有得输入,你只能找代替字母。
比如英文就有26个字母吧,但是你打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的话,很容易面临无法输入çøÄÖÜñõíé之类字母的窘况,毕竟英文算是欧洲拉丁字母国家里最少字母的国家的。
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购买或者使用母语的打字机,比如福克斯这个人,他需要经常和德国人联系,再加上母语就是德语,而且英语有的字母德语也有,字母排列几乎一样,很显然的,用德语打字机比英语打字机更好。
欧洲拉丁字母键盘排列都差不多,可能也就几个字母有变动,比如当时德语内用z的词频比y多,所以他俩字母对换了一下位置,y是在最左下角的,而z却在y的位置,有点奇怪,但也不是问题,毕竟也不需要都向英语看齐,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而中国的中文汉字打字机则是一点都不像传统的欧美打字机,他没有键盘的,因为键盘放不下那么多汉字,也不可能给你弄笔画,当时没有输入法,你打笔画只能出来笔画,几乎看不出你要表达什么。
所以当时有人弄了上万个汉字模块的打字机出来,按照特定方式排列,打字员需要准确记住汉字的方位,一个个打出来,速度不快,但是也比写字快,到底是打字嘛,你别说写繁体字,就算你写简体再快也不能快过机械一下一个字……
确实是有些搞笑,打字机虽然也算精密加工的工业产品,能多少代表一下质量水平,可一家军工企业做这种活计,被某些****分子知道那真是悲伤逆流成河了吧。
与此同时的英属领地圣诞岛,飞鱼湾码头。
一艘喷涂着西澳海警标识的货轮正在靠岸进行添煤补水,采购物资,岛上的英国人官员早就对此习以为常,好几年前西澳海警就在此附近巡逻并进行补给,这几年来几乎没有再收到过被海盗袭击的报告,他们也是比较感激他们,基本上都不再过问他们的动作。
其实英国人要是上船查一查就会发现大问题,船上的货仓堆满了写的清清楚楚的武器标识的木箱,打开查看的话你会发现下至点30(7。62mm)的步枪机枪,上至37mm的战车炮可谓是应有尽有,这还不算另外一个舱室堆的满满当当的各型弹药。
这么多的装备和弹药自然不可能全部靠一次50吨左右的运输机编队去运输,那样子太浪费时间了,按照计划,这艘船上的物资是作为最后行动开始后在南部用陆运方式进行运输的。
当然了,这艘船能不能派上用场,还得看已经在巴达维亚的人能不能先发制人取得优势,而这个优势,则是要看摩羯宫号上的运输机能不能安全把第一批装备运过去。
在第一批的16架飞机起飞后,先后有两架飞机返航,目前只余14架飞机,在经过两小时的飞行后,爪哇岛的海岸线已经出现在目视距离内,但是第一批队的飞行编队并未着急冲过去,而是在4000米的高空转着圈圈等待着第二批队伍,同时,天还没完全黑下来。
230 剑指(5)()
“第二批的飞机怎么还没来?”第一批的飞行编队领航员抱怨了一句,不过他并没有在电台内抱怨,在离爪哇岛200公里距离之时,大家都按照规定执行了无线电静默,没有谁会破坏规则去使用无线电。
他的话也只能被他的副手听到,他的副手接话道:“我们之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编队飞行任务,时间上是会出现些出入的。”
“我们也没飞错地方啊,难道是他们偏离了预订航线吗?”领航员再次核对了地图和测定了具体方位,发现与预订计划并无出入。
“嗨,反正天黑了我们就要深入陆地,他们来不来都要去的,反正他们来早了不是也要和我们一起转转圈子,对了,你说后边那些弹药怎么回事,我听说我们陆军是使用7。7mm口径的弹药啊,我看那些箱子上不是写着点30就是点45,点50的。”副手瞟了一眼舷窗外正在逐渐西沉的余晖。
“还能有什么,摆明出了问题可以把嫌疑目标甩给美国人呗,美国人在30年前和西班牙打了一仗拿下菲律宾后荷兰可是紧张得很呢,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西班牙,呵呵。”
“赤道地区的白天真是够长的……嗯?”领航员再次抱怨了一句,忽然他注意到了南边那边浮现了一群黑点。
副手也有些动容:“看来是他们过来了,我们没走错路,他们也没有走错路。”
“还用你说,等天黑了立刻深入陆地,前往目标所在地,看好油量,别飞到半路就栽下去了!”
两支飞行编队汇合在一起后共有33架飞机,在空中盘旋稍作等待天完全黑下来后就以最快速度冲进了爪哇岛的陆地上空,朝着巴达维亚的方向飞去,他们还是需要赶一下时间的。
同样在争分夺秒的还有巴达维亚南郊的一处大型水稻种植农场,这里名义上是属于荷属东印度政府的一等公民,某位荷兰籍阔佬的产业。
其实这位荷兰阔佬是克虏伯秘密安置在荷兰研制潜艇的基地工作人员的亲戚,因为克虏伯同样在西澳拥有潜艇研制基地,所以派了几个荷兰籍的人给予福克斯争取帮助。
所以这个荷兰阔佬的水稻田农场的配有数十个配枪“保安”的事情并未引起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的怀疑,甚至还时不时给予一些关照,毕竟这可是自己到不能自己的自己人了。
巴达维亚郊外人少,不止他们一等公民荷兰人少,东印度土著人也少,因为东印度土著人都比较懒,大部分都是好吃懒做的主,郊外基本上有主的稻田果园,都被各自的主人给围成一个个的农场,并且这些农场主很不欢迎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基本上不会招土著人做工。
他们基本都是招华裔日裔这些东亚人农民来做工,他们可比本地土著勤快多了。
至于土著们在哪里干活谋生?自然是在西郊和东郊了。
整个爪哇岛,至少是巴达维亚这一块地方,水都是从南往北流的,就是说,南边是水的上游,水资源一直很充足。
当时的农业没有如今的什么精确控制灌溉技术,用水量是很大的,特别是水稻,直接就是漫灌,很是浪费。
虽说爪哇岛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但到底是赤道地区,雨热同期,蒸发量也大,比较典型的热带雨林/季风性气候,在4月到11月之间的漫长东南季风期,雨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河流水量会有所减少。
这也就导致了到7,8月的时候巴达维亚下游地区的农业会出现一阵用水紧张的局面,从而引发某些暴力争斗事件。
所以像荷兰籍欧美籍的那些有钱人买农场都是挑上游,又看起来比下游有更多火山灰增肥的那些土地,久而久之,巴达维亚和茂物之间连着的这一大片稻田,基本都不是土著人所拥有的。
果树的话,巴达维亚附近只有香蕉芒果之类的蕉园芒果园,除此之外只有一大片的橡胶树和茶园,椰子都比较少见。
再者,哪怕当地土著集中在西郊和东郊种田,日子过得很是困苦,也可以说是极差吧。
除去不能拥有最肥沃的土地外,剩下的不怎么好的土地也算是比较肥沃的,但是这些土地上必须留出20%来种植经济作物,比如咖啡豆,甘蔗,茶叶,烟草,靛蓝(一种天然染料,只有亚洲出产较多)。
这些经济作物必须以一个比较低的价钱出售给荷兰东印度殖民政府,并有产量要求,如果没有达到预订产量,土著村落必须出男丁在政府或者殖民地种植园的土地上每年无报酬劳作75天。
这个条件同样适用于没有土地耕作的土著劳动力,他们也必须要在政府的种植园或者工厂内强制工作75天或者一年的5分之1时间。
还有什么诸如种植作物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或者水稻的种植一季的时间,如果超过产量会折合金钱退给土著人,作物的农虫害自然灾害殖民政府承担,土著村长提交作物收成等等。
其实从荷属东印度政府把手伸向西澳籍商人,就是天际线集团来看,土著的生活可想而知,毕竟同为白人都百般刁难,别说那些土著了,都可以和奴隶相提并论了。
事实也是如此,福克斯可是收到报告,当地天际线集团的员工曾向他报告过他在一些土著村落的见闻:
法律规定土著要留出2成的土地种经济作物,可实际上有些村落被百分百要求种植经济作物,他们根本没有食物来源。
而且最重要的是东印度政府铸造了新的铜币,它的成色只有旧货币的2分之一左右,政府拿新货币付账给土著,轮到土著拿着钱买粮食的时候政府却宣称铜币成色不足给予压低货物数量,我的上帝,这简直是道德沦丧……
福克斯也拿到过荷属东印度的新货币,真的,你踏马的印的和旧的一模一样,但是却轻一半是搞事情是吧,你欺负土著就算了我管不了那么多,可你欺负到我头上了真是不可忍啊,不可忍!
正巧,因为这一串连贯事情让土著内部产生了很大的饥荒,导致流浪汉为主的恶性事件持续增长,福克斯正好用这些事情做做文章,也好把帽子盖在土著和美国人头上,自己拍拍屁股看看后续情况。
恍恍惚惚
本章完
231 剑指(6)()
“干嘛呢,动作快点,动作快点,哎呀你这秸秆高度不够啊,圆锥形,懂吗,圆锥!堆大点,大点!不然等下点火起来在上边不好识别懂吗?”好几个看上去是管理层模样的人正在指挥农场的农夫们抓紧布置地面引导标识。
“水牛都赶紧牛棚了吗?到时候那些牛可别跑出来一两只,那可是会酿成大祸的。”
爪哇岛仍旧是比较原始的工作模式,不是因为殖民者和商人不愿意提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而是爪哇岛也算是和中国江南一般是水网密布之地,大规模的机械化适得其反。
能用的上机械化的农场很少,但是的确也有,某些荷兰阔佬的农场也在此列,不过农场仍旧是留存了大量的水牛,因为这个农场也有不少梯田地段,拖拉机比较难操作,水牛正好作为补充。
这个农场不止有稻米香蕉,也有很多其他作物,包括金鸡纳树(近代对抗疟疾药物奎宁的主要原料)只不过水稻是主要种植品种。
足够讽刺的是,无论是哪里的农场,哪里的天地,基本上都是以种植水稻这种还算高产的粮食作物为主的,至少明面上是这么回事。
然而巴达维亚这个爪哇岛的首府,整个荷属东印度的殖民地政府所在地,在总督府的几个街区之外,每逢晚上,巴达维亚城区总是游荡者各种无业游民,流氓地痞,流浪汉,他们在城区扫荡者那些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的食物,值钱的物品,小偷小盗,入室抢劫那是常有的事。
无论是居住在巴达维亚城区的本地土著还是华裔日裔,晚上基本都是紧闭大门闭门不出,同时也会多少预留一些剩饭剩菜在院子内,好让那些闲汉免于打扰自己。
东印度殖民政府也不算毫无作为,他们城区的警察每天晚上都会成群集队地跟着一个班的雇佣军士兵象征性巡逻一下街区,成群结队到什么程度呢?
一般都在30个警察以上,配上一个班的雇佣军士兵,妥妥4,50人的队伍。如果人数不足他们还会减少巡逻的范围和时间,并且会配备至少两把以上信号枪。
除了夜巡部队之外,东印度殖民政府的人基本上晚上也不会出门,就算出门都是要军警陪同,阵势是相当的大,不大不行啊,饿着肚子的流民谁都怕,人不多你有枪照样把你掀了。
流民们对夜巡部队也有些忌惮,他们一般远远听到那群人的脚步声就识趣地远离这个区域,只敢远远的望着他们,他们可是领教过了的,倒在夜巡部队枪口下的人已经很多了,挨枪子的人都是以“过分靠近治安队伍,队伍安全受到威胁”的理由击毙的。
虽然在告示栏贴有公告但是那个时候能流浪街头的又有多少个识字的?基本上都清楚晚上碰到巡逻队要远远避开这件事,都不知道是多少条命才换过来的。
巴达维亚之所以很久没有再“乱得一塌糊涂”完全是东印度殖民政府的高压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