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有创意――”

    “这算什么,我可是学过兵器设计与工程设计专业的。”这个前装甲兵军官得意的很,“还有个喷火拖拉机改装套件。可惜油料不够,执委会不肯试验。”

    接着他又谈起了自己设计的好几种武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拖拉机、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最新的设计是在俗称28大杠的加重农用自行车上安装前二后二一共四管“手持霰弹炮”,利用自行车的快速机动力进行抵近发射,袭扰对方的阵形。另外一种改装则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一个步枪射击的固定托架,用来供骑车人可以在骑车同时开枪,顺便说下这个托架也支持滑轮弩。

    总得来说白羽设计的东西都比较“现代化”,他对以林深河为首的“复古派”武器设计人员的东西嗤之以鼻。

    清理完之后,从各个工地运来了在建设大潮施工中挖掘的废土。燕雀志准备把美台洋尽量垫高一些,哪怕一二十厘米也好。这样也顺带处理了各处施工产生的大量废土。

    全部土地平整工作很快就做完了。接着拖拉机又挂上深耕用的重型犁,进行深耕翻土。施入了从博铺运来了大量的生石灰进行土壤改良。石灰用量之大,使得所有建筑工地上的生石灰供应减少了一半。除了采石场加班加点,陆海军所有不当班的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去海岸边开采蛎房补充烧石灰的原料。

    燕雀志的水坝建造也开始动工了。限于成本,这座水坝采用的是结构简单的重力土坝,打入多排木桩做为加固。土坝外围通体包砌石块。整道大坝离文澜河雨季的最高水位线之间让出了一百米以上的距离,做为洪水期间的行洪通道,平时水位低的时候则利用河岸边砂土多的自然条件,种植西瓜和花生。

    水坝上开设灌溉闸门和排水闸门,以适应灌排分开的渠道布置。闸门均采用机械化方式开启关闭,启闭的动力使用堤坝上的蒸汽抽水站的动力。

    连接这两座闸门的,是两条主干渠道,全部用竹筋混凝土建造,设计流量标准留足余量,以满足极端环境下的灌溉和排水的需求。田地内的其他灌、排支渠连接在这二条主渠上,渠口均设置人力启闭的闸门。

    对于从丘陵地带流入的大量泉水,简单的用排水渠拦截并且排放到文澜河里是最简单处理方式。但是燕雀志认为这样做对水资源是种浪费。他从防旱的角度出发,决定在丘陵地区利用自然地形修筑塘坝进行蓄水。这样修筑的塘坝工程量小。塘坝将泉水汇聚起来,在文澜河的枯水期内向农田进行灌溉,减少河道取水用量――毕竟这条河现在是整个穿越集团的命脉,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用量也不小。

    利用丘陵的自然地形修筑的塘坝水库不仅可以调蓄水量,美化环境。糖坝里可以养鱼,用来发电。算是一举多得。王洛宾对修建这样的小水利工程很有心得,于是这部分工程就由他来总包施工了。

    修建塘坝之外,王洛宾还在农庄的苗圃里选了若干适应当地气候的经济树种对塘坝周围的丘陵进行绿化,同时试验性的在一处较大的塘坝上修筑了个小水电站。只是发电功率太小,还只能阶段性的发电,用处不大,纯属研究性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吴南海去了执委会找马千瞩,要他帮忙解决肥料的问题。

    因为美台洋长期的内涝造成土壤肥力很差。施加石灰只能中和酸性,并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微量元素含量。

    法石禄说:“美台洋要大量的添加氮肥、磷肥和钾肥。特别是磷肥。缺磷缺得很厉害,你想种豆科绿肥都长不出来,微量元素调整过来之后再添加农家肥作为底肥。”

    单单施加农家肥和绿肥,看上去倒是数量众多,但是就改善肥力效果来说,远不如现代小资闻风色变的化肥好用。不过他们带来的硝酸铵在“先军政治”指导下都成了军委会的炸药。

    “氮肥容易,让执委会想法子给我们搞褐煤或者泥炭来。磷肥、钾肥,我上哪找去啊。”吴南海嘀咕着,“也没这么多的骨粉。”

    “褐煤和泥炭都好。”法石禄说,“天然复合肥,氮、磷、钾都有,效率高多了。不过对改良土壤来说,量不大够。最好要有专门的磷肥和钾肥。”

    钾肥他们可以靠精盐厂的苦卤工业制造氯化钾副产品满足需求。再加上泥炭褐煤里含有的钾元素,大致也够用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节 东沙岛() 
最成问题是磷肥。几个人想了半天。最容易获得的天然磷肥就是动物骨骼了,农委会就一直用海产加工厂的剩余下来的鱼骨、鱼渣肥田,偶然还会有动物的骨骼。但是现在要改良1500亩土地,哪来这么多的骨头呢?

    施加草木灰也能补充磷肥,但是依然牵扯到一个问题:数量不够。

    一群人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打电话给罗铎。

    罗铎现在在政治保卫署社会部每天搞黑材料,生活过得很充实,不过他还在工作之余每天还继续充当活人字典的角色。

    吴南海的问题是:如何在没有磷矿石的情况下制造磷肥?

    “这个容易啊。”罗铎说,“水煮草木灰……”

    “这我知道,动物骨头我也知道,不过我要给1500亩严重缺磷的土地施肥。”

    “找冶金部门要钢渣吧。”罗铎说,“我记得他们用的是小转炉吧?正合适。”他接着说:“钢渣混合石灰,可以得到一种土磷肥。”

    转炉炼钢中的造渣工艺,是通过沙子来制造酸性炉渣,置换出生铁中的磷。所以转炉炉渣中含有相当多的磷元素。

    “好。”吴南海赶紧给冶金部打电话。

    季无声却告诉他,炼钢之后积存的钢渣大部分已经做了铺路的材料,钢铁厂里只有几吨存量了。

    “几吨也够用了。”法石禄说,“先凑合凑合吧。不够就大量上草木灰,叫国民学校的学生发起一个回收草木灰的运动。再大量上泥炭。”

    “不知道外商委后来有没有搞定南宝那边?”

    南宝的煤矿,产出的褐煤和泥炭在现代时空就是临高的主要肥料来源。穿越者自然不会放过。不过南宝已经接近黎区,且是丘陵地带,远程勘探队去了几次,认为自己开采投入太大了,距离也远,差不多等于开分基地。最好是让当地人开采之后再购买征用的模式。

    但是迄今为止,这事情还没办下来。当地人对开采这种黑乎乎的煤兴趣不大,就算穿越集团愿意收购也没人愿意去开采运输。

    吴南海把需要褐煤作为肥料的事情向执委会反应之后,邬徳决定事不宜迟,干脆采用强制摊派的方式来收集。于是派人把南宝附近各村的联络员都叫来,向他们下达了每村开采运输若干“大斤”褐煤到百仞的任务――作为回报,他们的应缴粮食可以用褐煤和泥炭来折价抵偿。

    “这太感谢了。”吴南海简直要感激涕零了,“其实最好还能有磷矿石……”

    “这我没地方找去。”邬徳无可奈何的说,“本地没有这玩意。”

    “要不开船去榆林港采矿吧。”吴南海说。他在通报上看到,田独附近发现有磷矿石。

    马千瞩摇头:“榆林那边磷矿石又不在海边,得深入内陆十来公里才行。没有道路,没有设备,没一个月根本运不回来。”

    “这样。”吴南海一脸失望,“能不能想想办法――先派一支小规模开采队去采个十来吨?”

    “这个――”马千瞩想了一想,需要磷的人家也不不止农委会,化工工业部、武器小组都和他提出过要磷矿石的提案。要大家都耐心等待开发田独还得半年。其他还好说,粮食问题可不好混啊。

    “我来问问资源部,有没有经济快捷的方法可以用。”马千瞩摇了摇桌子上的电话:

    “总机,我是计委,接第22办公室。”

    “要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去东沙岛,采鸟粪石。”远程勘探队接电话的是他们的秘书赵雪,“资源图上看,这里离东沙不远,岛上鸟粪石堆积如山,露天开采起来也容易。运一船回来够用了。”

    “要是有鸟粪石更好。”吴南海说。鸟粪石不仅富含磷元素,还含有氮和钾,是天然的复合肥。这下连钾肥都省了。

    “好,就出动海军吧。”马千瞩立刻拍板,“请海军人民委员陈海阳来。我们计划一下出动的船只。”

    吴南海简直受宠若惊,这办事效率,这种气魄,比起什么都要“讨论讨论,商量商量”的感觉要好多了。

    当下决定由镇海号出发去挖鸟粪石――所谓时不我待,派帆船得走十来天,混合动力船就方便多了。毕竟抢风航行是个技术活,穿越众里只有北美钱家兄弟那几个人还算比较老练――他们好歹玩过小型帆船。

    由林传清指挥的镇海号根据航线图很快就找到了东沙岛。这个岛屿宽约2。5公里,地势十分平坦,没有山峰,但长着很多椰子树。大量的海鸟在岛屿上空不断地盘旋起降。围绕着镇海的桅杆上下翻飞着,不时还给甲板上的水手们留下点“礼物”。

    “见鬼!”林传清骂道,吐了一口吐沫。他的帽子上已经受到了洗礼,渔民多少有些迷信,对这玩意觉得晦气。

    “鸟这么多,鸟粪石肯定不少。”兴致勃勃的白国士说道。

    “让你的鸟粪石见鬼去吧。”林传清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草帽,“我怎么摊上这么一桩任务!”

    东沙岛的航线,渔民出身,外加当过多年偷渡蛇头的林传清不用航海图也知道在哪里,不过他过去从来不靠近这地方――上面有台湾的海军陆战队,来临检什么很麻烦,万一脾气不顺,以为你是搞间谍活动再赏你一串子弹就更倒胃口了。

    “水深8。3米,距离3链!”水手高声报告道。

    “减速,放下小艇,测水!”林传清吩咐道。于是几个水手便放下小船,向小岛划去。

    白国士说:“东沙岛有泻湖,不能直接把船开进去吗?”

    “太浅了。”林传清摇头,他虽然没去东沙岛,但是听人说过,东沙岛的泻湖很浅,“退潮的时候不到1米。进去就搁浅。”

    整个东沙岛呈现月牙形,面积在一平方公里左右,在岛屿的西部有一个泻湖。这个泻湖在退潮时深不及1米,出口处之宽度不过20米,几乎没有作为珊瑚岛锚地的价值。因为泻湖的开口极小,导致水量之交流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机碎屑长期累积;整体而言,类似于沿岸之沼泽生态系统,而与常见的珊瑚岛上之那种水质清澈、珊瑚繁生的泻湖完全不一样。几个原本想享受下热带珊瑚岛风光的穿越众感到失望。

    船只在测水船的领航下,绕过岛屿西面。东沙岛实际上是一连串环礁中唯一露出水面的一座。整个东沙环礁的直径在20公里左右,船只可以驶入这个环礁湖停泊,不过这里因为缺少露出水面的珊瑚礁坝抵挡,作为港口避风价值有限。

    “停机!下锚!”林传清操纵船只尽量靠近岛岸,直到前龙骨都快擦底了才下锚。

    “装配浮桥!”林传清继续下达着命令。

    采挖鸟粪石需要搬运重物,而东沙岛上又没有可供大船停泊的泻湖,用小船往返效率太低,所以镇海上带了一组浮动栈桥,准备在沙滩和船只之间临时搭建。

    “岛上有人吗?要不要叫大家带武器?”白国士问林传清。他把自己的手枪装进了防水枪套。

    “应该没有。夏天不是捕鱼季节。渔民不会来这里。不过这里鲨鱼很多。”林传清说着举起个着个喇叭吼着:“大家要小心,海里鲨鱼很多!千万不要落水。受伤了马上就回大船上来,不要往海里撒尿!看到鲨鱼不要惊慌……”

    东沙岛本身的泻湖因为底部之有机碎屑丰富,当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后,便形成摄食诱因,吸引鲨鱼这类依嗅觉猎食的生物循水流来到泻湖的附近。所以这里的鲨鱼密度特别大。除了鲨鱼之外,这里环礁湖里还有不少凶猛的掠食鱼类,攻击性和杀伤力也不容小觑。

    又有两艘小艇被放了下去,水手们从船体上解下浮桥,开始用铁链进行连接。林传清关照船上的海兵们荷枪实弹,在船两舷两侧警戒。每艘小艇上还配备了一名专门的防鲨手,带着鱼叉,手臂上穿着细铁环组成的锁子臂甲和手套。

    环礁湖里果然鲨鱼不少,而且种类繁多,在清澈的海水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海洋霸王在快活的游来游去。所有人都很紧张。紧张了动作就变形,浮动栈桥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搭建完成。将近一百米长的浮桥在海面上起伏波动,周围还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