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部办公室里王洛宾等热已经出去了,只有卓天敏在指挥部留守。他在暴乱中很是受了些皮肉之苦,暂时就在指挥部里留守。

    卓天敏看了看此人的派遣证,再看了看这个奇怪的人,他那奇怪的衣服,还有头发。背着藤箱,挎着卫生部标准药箱,腰带上挂着29式丛林砍刀。一顶斗笠背在肩上。脖子上挂着五六个装清水的竹筒。

    这样一副模样,不像元老倒像个普通的土著。

    “你是医生?”

    这个身材高大的道士却笑着对他伸出了手:“我是张应宸,听说三亚开发区要求增派医务人员,就先来你们这了,以后在工作上还需要你多多帮助。”

    “哦,你这模样――”卓天敏打量着他。

    “这是原生态装备,”张应宸说,“我打算深入到内陆地区去勘探采药,顺便接触下当地的黎苗土著,看看他们对教义的接受程度如何。”

    “原来如此。”卓天敏点点头,“不过这装备太简陋了。”

    “不碍事,”张应宸带着温和的微笑,“土著旅行的时候和我一样,或许还远不如。他们行,我也行的。”

    卓天敏对他古怪的嗜好不感兴趣,但是对他的使命却产生了怀疑。此人的口口声声说是来当医生,介绍信和派遣证上却戳着宗教办的公章。

    王洛宾对百仞城临时支援的医务人员是道士还是神父不感兴趣,而当这个自称医务人员的道士拿出了百仞城医疗系统的主治大夫证明后,就直接放行让他去了卫生所协助工作。

    卓天敏却对这个不像医生更像神棍的家伙有点不放心。

    在他看来,这么一个古怪的医生出现在本来就因为工伤事故不断而人心惶惶的三亚,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因素。亲历过李头目骚乱的卓天敏,不得不向王洛宾提出了他的怀疑。

    王洛宾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个张应宸的好歹是正规的科班出身。医术比起穿越众里那些突击培训的兽医和护士要强不少,而神职人员的出现对于土著工人而言不啻是适时的情绪稳定剂。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美洲和东南亚都带着神父,”他一面看着工程报表一面头也不抬的回答道,“宗教洗脑对于殖民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法宝。退一万步说,老张是我们中的一员,也是一位元老,你难道担心他会半夜刻个独眼石人埋在工地然后组织这些土著起来闹革命吗?”

    关于新来的道士医生的讨论就此不了了之,正在忙着救治病人并给弥留者许诺打包票能超度他们上圣弟子天的张应宸完全不知道,围绕着他,两位开发三亚的同事有过一次并不太愉快的争论。

    然而他很快就尝到了同事们对他的传教活动的敌意。当天他和郭芙搭班,乘着空隙他对郭芙宣扬了一番教义。第二天,河马就把他找去很严肃的谈话:

    “我知道你来三亚是承担着试验性的传教活动的。这是得到中央政务院批准的。”河马说,“但是你要知道,根据执委会的执发一61号文件规定,象护士这一类的职工是不能作为传教对象。”

    “执发一61号文件只说不得再学校、机关和军队中传教,没有说不能向护士传教……”

    “现阶段医院卫生所就是机关,护士是公职人员,不能传教。”河马不喜欢自己的护士有宗教倾向――尽管宗教系统办医院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

    张应宸看来这是毫无理由的横加干涉。但是他没有争辩。自己要在这里立足就得得到本地的元老们的支持,争辩这些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到自己在此地的立足。

    于是他把传教对象转而放到了普通的劳工身上。他相信这样的传教行为管理层是不会干涉的,再者暴乱之后,三亚军事委员会的诸位boss肯定要急于找到一种可以抚慰群众心灵的精神鸦片。

    卓天敏得到河马的汇报之后感到不甚放心,在和王洛宾谈过一次话之后,席亚洲得到命令,要他“看着点那道士”。

    根据各方面的汇报来看,张应宸对传统道教的方术和飞升成仙之类并不太感兴趣,他的传教理论在卓天敏看来简直像变种的基督教。

    抛开他对“道”这个道教最高信仰对象的抽象解说,这个短发道士时刻挂在嘴边的是“老君怜悯世人多艰,乃遣五百真人乘铁船一艘,降在南海,现圣王相而教化百姓,以待太平乐土到来。遵从教化之人,就是天选之民,必将在太平乐土享有一席之地,纵使不幸殒命,也将飞升选民天。

    这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嘛。卓天敏想。但是他也承认,现阶段的艰苦条件下,让土著劳工有点精神寄托是好事。人知道死后能去一个好地方面对死亡的时候会勇敢一点。

    在一干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泛的分发复方抗疟片和大幅度增加营养的双重作用下,疟疾的狂潮在达到**之后突然退潮了,死亡率直线下降,到第二个月的月末的时候,不再有新得发病和死亡病例。三亚开发终于挺过了第一道关。

    尽管工伤伤亡依然不时发生,但是疫病恐惧的解除大大安定了人心,加上张应宸不遗余力的宣传那些死于疫病和事故的人是上了选民天。物质加精神的双重作用下,原本惶恐不安的土著劳工终于安定下来,随着环境被进一步的改造和大搞卫生运动,蚊蝇、蚂蝗和各种寄生虫生存环境恶化,密度不断减少,患病人数大幅度下降,工程的进度大大加快了。

    四月二十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铁路终于铺到了田独铁矿所在地。王洛宾、卓天敏等人在筑路工人们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中象征性的将最后几根道钉装入道轨。榆林…田独铁路被正式打通,这是穿越众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线,而不是临高的工业区里用来运输原料的轨道。这条全长不到二十公里的铁路线在后世被某些人士称为“血路”:前后有数百人死于各种工伤事故和疫病传染。著名独立学者独白在他的著作《现代化面纱下的血腥巨人》(此书已遭禁)中写道:

    “……据统计,在“巨人计划”实施的初期阶段。当时作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工程铁路、公路、通信的建设。因为其整个工程的施工沿线的气候与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加上卓某某、王某某、潘某等人的非人道的强制役使,先后有近千名劳工死于技安事故、过度劳累、疾病和营养不良,正因为此,这一段工程后来被称为‘死亡之路’。”

    然而对主持开发三亚的元老们看来,这条线路的修通意味着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铁路犹如一条巨大的血管,终于能将建设物资和劳动力源源不断的运到建设的第一线。王洛宾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如果说在此之前我们对前景还有所担心的话,那么铁路完成那一瞬间我相信三亚开发的成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流星二号车头――一号流星车头因为某些部件的强度不够已经彻底毁损,失去了维修价值被拉回临高拆解回炉了――在鞭炮声中从简陋的榆林堡车站的木制站台上发车。流星二号使用了输出功率达到五百马力墨子三型蒸汽机。巨大的锅炉吞吃着优质的鸿基无烟煤,把几千升的水烧成灼热的蒸汽,推动着活塞和杠杆,乌黑的铁轮缓缓的转动。整列的火车满载着建筑物资越开越快,终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田独车站驶去。

    元老们在后世的田独镇原址上埋下了一块基石,宣告了田独铁矿开发的正式开始。在推土机、炸药和紫电改手推车的支援下的使用钢制工具的劳工队将这里的植被和原始地貌全部毁灭:湿地被废土和碎石掩埋,草木和树丛被完全清理干净。大片的灌木直接用放火清除。原本充满亚热带植被的河谷现在大半已经变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田独河也干涸了――上游被暂时筑起水坝堵截起来,河床将被清浚和加深,王洛宾还计划在附近修筑一个小型的水库用来提供田独镇和矿区的生活工业用水。如果水量够大的话,再考虑上个小水电作为能源补充。

    (未完待续)

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 
三亚特区的规划建筑办公室主任季润之在基石旁的工棚――也是工地指挥部里放了一张折叠桌,在上面铺上建筑规划图纸。一盏汽灯把昏暗的工棚照射的雪亮。

    季园和季墅在工棚里忙前忙后的收拾,把个工棚收拾的干净又整齐,让季润之觉得很是舒服。有徒弟就是好啊。这两个徒弟除了不能用来满足生理需求之外,服侍的他无微不至,到了他咳嗽一声就马上拿吐痰的纸的地步。

    季润之不是那种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徒弟如此讨他的欢心,他教起来也就相当的用心――尽管他对教育不感兴趣……

    在他的教育下,现在这两个徒弟掌握了简单的地形地貌测绘,学会了简易制图,季润之打算三亚开发的工程稍稍安定下来就集中精力教授他们更为专业的内容。以后简单的工作就直接交给他们去做,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了。

    “好了,你们先出去吧。”季润之听到外面远远的有人在喊立正敬礼,知道三亚地区的主要军政头目都来了。他们要在这里审核田独的建筑规划。

    他走出工棚,果然从车站上流星二号正冒着白气停在站台上,劳工们纷纷爬上车皮卸载上面的货物。一众元老正从站台上下来,站台上的哨兵正举枪行礼。

    “你这里不错么。”席亚洲第一个钻进他的工棚里,一屁股坐在长凳上,“收拾的比我那司令部好多了。”

    “都是季圆季墅搞得,两个孩子干活真不错。”季润之一边招呼一边关照在外面候着的两个徒弟,“去泡一壶茶来。”

    “泡什么茶,”王洛宾晃了晃手里的钢化旅行杯,“都是自备的,你关照他们弄点开水来就好。”

    季墅从开水站提来了两个热水瓶――这是元老们才能享受的高级奢侈品,给每个人都倒了水,又把汽灯的开关拧大,才退了出去。

    工棚四面到处是川流不息的劳工和车辆很是喧闹。不过并不影响工棚里的会议。三亚地区的主要军政长官没人在意这个,全都聚集在季润之身边,仔细的看他刚刚搞好的田独规划家族图,听他讲规划思路。

    这个原本潮湿的亚热带谷地现在未来的田独铁矿将容纳上万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季润之不仅要为这个新兴的城镇做出布局规划,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

    田独的铁矿石质量很好,但是绝对储量是有限的。以穿越工业对钢铁的巨大需求来看,对田独的开采不会延续到一代人以上,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当附近的矿产开采殆尽之后如何发展的问题。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三亚湾沿岸才是较为合适发展成大型海滨都市的地方,不仅有足够的海岸线作为旅游资源,此地的海盐生产潜力也足够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了。而且三亚河的河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相形之下田独的发展潜力有限,首先这里的面积有限,其次矿产品一旦开发殆尽就会造成城镇的衰落。矿业城镇普遍污染严重,要进行产业转型很不容易,而且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环境恢复工作,因此田独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作为一个城市必须的资源――水的储量也不太充分,转型为其他产业城镇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在三亚开发规划中,季润之只把田独作为一个功能性极强的矿业小镇来规划,不设工业区和商业区。小镇只有三部分构成:矿业公司行政区、矿工生活区和矿业工业区。后者只是一个为矿山搞机械修配的机械车间,也为整个三亚地区的机械设备提供简单的修配服务。

    城市和矿区的水源将来自田独河的小水库――根据白国士等人的勘探和查询旧时空的水文资料,田独河的水量和海南所有的河流一样,干雨季差距极大,虽然现在修筑了铁路,无需指望田独河的河运,但是城镇本身的生活用水和矿山工业用水的总量很大,而且穿越众还准备在田独附近搞些基本的农业生产,综合起来看没有个水库调节水量还不行。用来发电倒在其次,小水电发电不平衡,发电量也不够,只能用来丰富下元老们的生活而已。

    田独的主要能源来自煤炭。运输船只从三亚运走铁矿石,返程的时候运来煤炭。一部分直接用于驱动蒸汽机,另外一部分制造煤气,用来供照明、烹调和供应本地小工业的燃料。

    “配套太少了。”王洛宾看着他的规划图,“商业区的规模也太小。”他继续点评着,“矿工以后会有老婆孩子,这些人安置在哪里?多余的劳动力也要有所安排……要照你这样规划这个镇是典型的单身汉小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