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朱敬伦跑去种地了,他就更是觉得皇帝是正经事不干,跑去种那点地而不顾国事,完全是得不偿失。
为此很多朝臣其实是写过奏折的,陈芝廷也将这些奏折转到朱敬伦这里,但是朱敬伦统统都不看,他既然已经决定锻炼政府,那就真的能做到放手。
因此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些受到陈芝廷指使上书的大臣的心思。
朱敬伦自己的心思吗,很简单,就是想推广一下自己仅知道的不多的几种先进农业而已,抛秧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过去一根秧苗必须弯一次腰,实在是太累了,很多农民之所以年纪稍大就直不起腰跟这种频繁弯腰的劳动耕作有绝对的关系。
抛秧则不同,站着就把秧苗抛出去了,省去了弯腰的动作,不但保护了农民的腰,最现实的意义还在于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插秧方式,即便是一个壮劳力,耕作个七八亩地就要了命了,可是这种抛秧,按照专家的夸张描述,一个小孩子一天就能抛秧三十亩。
当然朱敬伦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给农民减负,因为在人均一亩多地的中国,也没有三十亩地给人耕种。
至于养鸭子和养鱼,那只是配合抛秧技术的附属技术罢了,因为抛秧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不能做到插秧那种横平竖直,不能让每根秧苗都整整齐齐,不能成行成列,对传统农业来说就无法除草、除虫和翻土。
养鸭子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鸭子在水田里不断的捉虫、吃杂草,代替了农民的除虫、除草工作,等于是免费的劳力,最后还能下鸭蛋,产鸭肉吃,鸭粪最后还能肥田。
总之这是一项即省力,又高效的作业方法。
可谁能想到最后还是给自己头上又加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这种神秘光环朱敬伦不在乎,甚至比较反感,他不反感自己做一个有威望的皇帝,可如果威望是通过这种迷信的方式来获得的话,那么他宁可不要。他太知道迷信的土壤能结出什么腐臭的果子了。
共和国第一任领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威望领袖,加上现代方式的宣传,让他的威望在他生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但是一些边远地区的老百姓迷信一般的崇敬领袖,这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当领袖老了的时候,竟然有一些愚昧的老百姓,因为不想让领袖离开他们,他们用各种迷信的方式来给领袖增寿,其中很多让人难以接受,比如用他们孩子的命来代替。
朱敬伦希望能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威望,他不希望老百姓因为他是天子而迷信他,他更希望自己是带给了老百姓幸福和骄傲,从而让他们爱戴。
所以他本是打算解释的,直到一个侍卫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之后,他决定暂时不向外界解释了,他们决定在保持一段时间的神秘色彩。
侍卫很不好意思,尽管朱敬伦向来平易近人,让他不至于诚惶诚恐,但是管皇帝要东西这种事,他还是很难开口。他是给自己的弟弟要的,他弟弟听说皇帝家的鸭子不吃秧苗,好奇的将自家的鸭子都赶进了稻田,显然他家的地喂不饱那些鸭子,鸭子们就把稻秧祸害了一个够呛。结果他老爹发怒之下失手,竟然把小弟的腿都给打断了。
年轻的侍卫觉得弟弟的腿是因为他被打断的,非常的内疚,悄悄的给弟弟买了很多好吃的,但是弟弟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几只皇帝家的鸭子。
“好好好,等我家的小鸭子孵出来后,我给你十只。你拿回去给你弟弟,那时候他的腿也该长好了。告诉他这些鸭子随便往地里赶,保证不吃稻秧。”
侍卫家的情况让朱敬伦觉得,利用这种神秘感,或许能更快的推广这些技术。
时间一天天过去,稻田抽穗了,结出了丰硕的籽粒,11月中旬迎来了丰收,硕果累累。
收获之前先是放水晒田,水放了,养在水田里的鱼也就可以捕获了,这些鱼送了很多人,主要是朝中的重臣。等稻田晒干,稻谷干透之后,才割下一捆捆稻子,打谷脱粒,最后朱敬伦将这些亲自种出来的稻谷,依然分送给了朝中的重臣们,自己只留下足够一年的口粮和种子。
皇帝亲自种田,耕种的大米送给忠臣,臣子们纷纷上书感谢,口气中的感激涕零无以言表,直把皇帝捧上了天。至于其中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假意,朱敬伦就不关心了,能有那么几个大臣真心实地的受到感动,变得死心塌地他也就知足了。
但是因此造成的一种大氛围,却是最大的收获,古往今来君王赏赐给臣子一点小玩意,就被大臣们吹捧,也真的有因此而感恩戴德的,朱敬伦的行为可不一般,他可不是给一点点小恩惠,这是真真正正亲手重了十亩地,打出粮食赐给大臣啊,这种行为直接引起了全国的热议,报纸纷纷报道。多个大臣公开表示,君恩如海,结草难报。
在这种大氛围下,如果真的将来有大臣做出不合适的举动,他们的名声也就臭了。
当然这些朱敬伦真的不太在乎,让大臣各司其职,他用了一整套考核制度,有吏部每年专门负责考核,让大臣不贪赃枉法,又有另一套制度制约,最高的还有赫德最新组建的,严密的现代检查部门,虽然被私下里成为锦衣卫,让许多官员深恶痛绝,但同样也说明这个检查机关的检查力度。
有这些制度,朱敬伦根本不需要从人心上下手,所以他才不关心,给大臣们东西,不过是顺手而已,反正他又吃不完,如果拿出去卖的话,又不太合适,因为带着皇帝光环,有的是人愿意高价购买,恐怕不少人还会认为吃皇帝种出来的大米能够延年益寿呢,接着弄不好还会出现冒充的假货,他可不想助长这种商业模式。
随着稻田的收割,稻田里的鸭子也长大了,下蛋了。朱敬伦如约将第一批腐化出来的小鸭子,送给了侍卫,新安县沙井的黄大丰。
黄大丰将这些鸭子送给了弟弟黄二丰,二丰将鸭子又赶进了自家的水稻田里,这次没有一只鸭子肯吃他们家的稻秧了。
这件事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大家都盛传,皇帝家的鸭子果然通人性,知道不吃农民的稻秧。他们不知道的是,黄二丰那十只鸭子稻田里的虫草足够吃,另外秧苗已经长了一段时间,稻秧已经比较硬了,根本不符合小鸭子的口味,它们当然不会吃了。
看到黄大丰从皇帝这里求到了一些小鸭子,其他侍卫也眼馋不已,纷纷厚着脸皮讨要,他们全都是农家子弟,大多家里都在种田,朱敬伦有求必应,没家都送了十只小鸭子。
他们回家就把这些小鸭子放养在自家的水田里,影响越来越大,四里八乡的农民都跑去看热闹,但凡是谁家说得来了皇帝家不吃稻秧的鸭子,他们都必定要跑去看热闹,甚至连一些报纸的记者都跑去看,他们也很好奇为什么皇帝家的鸭子不吃稻苗。
当然围绕这些鸭子,也发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有人传说吃了皇帝家的鸭子能治病,就有来管这些士兵家属讨要的,讨要不得还有试图盗窃、抢夺的,而得到这些鸭子的百姓,则无不当成宝贝一般,为了怕被偷盗,有人干脆睡觉的时候,把鸭子直接养在自己的床边。
当舆论一时间炒成了热点后,朱敬伦才选择了辟谣,他请来了一些大报,接受他们记者的采访,告诉记者们,鸭子为什么不吃稻秧,不是因为是皇帝家的鸭子,而是因为相比稻秧,鸭子更喜欢吃虫子,没有虫子就吃嫩草,最后才会选择吃稻秧。
因此只要一亩地养鸭不超过十只,嫩草和虫子基本上够吃,鸭子就不会去吃稻秧。同时还在报纸上宣传了稻田养鸭、养鱼和抛秧技术结合的好处,号召老百姓学习抛秧种植。
借助这股热潮,朱敬伦的抛秧和稻田养殖结合的技术,确实短时间内让大批人知晓,但是辟谣本身却没有完全成功,哪怕有的报纸认真的做演示实验,甚至邀请农民来参观他们在稻田里放养的普通鸭子,但还是有很多人坚持认为,皇帝家养的鸭子跟普通鸭子就是不一样,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吃了皇帝家的鸭蛋治好了他老母亲多年的哮喘。
总之老百姓没接受科学知识熏陶之前,这种迷信的故事依然会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那就不是朱敬伦关心的了,他现在要考虑自己的亲事了,眼看年底将近,他的婚期也要到了。(。)
第四百零四节 迎娶()
12月18日是礼部给朱敬伦挑选出来的日子,当然他们是按照中国农历来算的,农历中哪一天是这一年最适合结亲的日子。
眼看婚期将近,大妃子张柔对朱敬伦越发的痴缠,朱敬伦明白这是她有危机感,同时内心多少也有些歉疚,他生在一个一夫一妻的时代,现在却要娶第二个女人,本能的觉得对第一个女人有所亏欠。
所以朱敬伦也每每满足张柔,好在他的身体够强壮,即便是夜夜笙歌也没半点问题,他的身体可是普通人的四倍强壮。
不过朱敬伦还是不了解女儿内心深处的心思。
张柔是有危机感,不是朱敬伦要迎娶新人,老实说张柔见过高媛,那时候高媛才十四,她也清楚高媛是一个美人坯子,但她心里的危机感绝不是因为担心自己失宠,对她来说,既然是皇帝的妃子,她从来没想过能独占君恩,她早就做好了接受其他女人的心理准备,甚至她自己都因为始终不能怀上龙种,多次哭着求朱敬伦多娶几个妃子呢。
张柔的危机感,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子嗣,对于皇帝身边的女人来说,没有后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最近常回家啊?”
朱敬伦跟一般的皇帝不一样,张柔回娘家他从来不阻止,而且也不能让大操大办,并没有将张柔回家省亲当成多大事,可是让他奇怪的是,张千山都发配到阿拉斯加当总督去了,张柔的嫂子是一个善人,二嫂则一直跟张柔不对付,主要是张柔看不惯这个青楼出身的二嫂,可最近他隔三差五的就往家里走一趟。
这种一反常态让朱敬伦很奇怪。
“是你大哥回家了?”
张柔摇摇头叹了口气,张磐依然是醉卧青楼,根本不回家。
“我就是想回家看看。”
张柔解释道。
显然这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朱敬伦更好奇了,但他不怀疑张柔的忠诚,因此也没有去打探。
他不知道的是,张柔已经跟她二嫂翠云和解了。翠云这个青楼女子,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张柔贵为贵妃,翠云巴结都来不及。但她却不是一味的贴上来,而是用一个亲人的口气跟张柔认真的谈了一次。
一次就足以收张柔的心了。
因为这个青楼女子告诉张柔的是如何抓住男人的心,他告诉张柔,古来君王无情,朱皇帝虽是难得的明君,但女人以色侍人,总有年老色衰的时候,那时候别怪君王无情,要想长久的获取君心,必须给皇帝诞下一个子嗣。
翠云还告诉张柔说,一旦皇帝迎娶了客家女儿,又诞下一儿半女的话,别说皇家,就是普通小户人家,也必然是小的得宠,劝解张柔趁着朱敬伦还没有纳妃之前,好好缠住皇帝尽可能怀上龙种。
翠云还悄悄告诉了张柔一些如何能更容易怀孕的秘法,那种奇奇怪怪的偏方秘药,她是不敢进献的,但是一些姿势上的技巧,她却能够告诉张柔。
尽管听的脸红耳赤,但张柔还真的听了进去,为此才真正的接纳了这个青楼女子。
人都是会成长的,张柔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丫头了,嫁作人妇后,她成熟了,她学会了以一个皇妃,而不是一个小户人家的小姑子来看问题,这才是她真正能够接纳翠云的原因,因为翠云对她有用。
但是翠云对她其他游说,还是让她喝斥了一番,翠云告诉张柔,说这女人在宫里,都得仰仗外戚的势力,希望张柔能给他大哥求个一官半职的,也好让她大哥张磐收收心,不要一味的留恋青楼。
如果大哥有个一官半职,也好在外面照应张柔。
但是时刻谨记女人不干政的张柔,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还说她大哥就不是一个当官的料,怎么让她张口,但是给翠云留下了一些钱,告诉翠云如果家里有需要的,就言语一声,能帮的她会帮。
迎亲仪式是一个麻烦,古来皇帝就没有去迎亲的习惯,但是朱敬伦却坚持去迎接。
朱敬伦不是为了特立独行,他只是不想太过于将皇家礼仪跟老百姓的习俗划清界限。
既然老百姓都去迎亲,他这个皇帝怎么能不去。
他告诉大臣,皇帝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