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啾龋站娇詹慷拥男卸故窍缘锰倩毫恕�

    “快快快,所有人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阵地,小心你们的脑袋!”

    远处的隆隆炮声一阵接着一阵,地平线上已经隐约可见一辆辆移动的铁乌龟。阿尔山城西阵地中,头戴九八式“铁帽”的日军士官竭力催促着手下的士兵们赶往一线堑壕。出于规避炮击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战线的第一线只会保留少数负责警戒的官兵,而在敌人突然发动进攻的情况下,主力部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预定的防御部署。

    咻……轰!

    一发孤零零的炮弹划落下来,强烈的震感让士兵们条件反射地放低身姿、捂上耳朵,但交通壕中淌动的人流并未停止,不少士兵依照军官们的指挥下在距离一线阵地还有几十米的临时弹药存储点领取额外的弹药箱和******,而在那些占据高点的位置上,炮手们正将战防炮正前方的防护性沙袋、挡板撤去,随时准备向进入射程的苏俄装甲目标实施攻击。

    “嗬!好多战车啊!”

    进入战斗位置之后,一些日军士兵不禁为眼前的景象发出感慨,俄国人的厚积薄发果然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在不断的进攻、不断的损失之后,每一次似乎仍能够组织起声势浩大的进攻集群。

    和往常的经验一样,苏俄军队的攻击集群推进速度非常快,日军阵地这边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打头的苏俄战车群就已经冲到了眼前,战车炮和机枪急不可耐地实施压制射击,试图以他们擅长的快速进攻在日军防线上钻出突破口,然而日军步兵的韧性堪称一流,只见阵地后方的战防炮不断喷吐炮焰,砰砰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尽管对付苏俄军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非常乏力,但在有效射程内,他们大量装备的轻型火炮还是能够击穿俄国人推崇的轻型快速战车。不多会儿,日军阵地前方就出现了一堆又一堆燃烧或是燃烧殆尽的坦克残骸,那些有幸逃出座车的苏俄装甲兵则成了日军神枪手们的美味……

    眼看着先头装甲部队进攻受阻,西面天空中很快出现了大群喷涂橄榄绿色涂装的战鹰——就涂装的隐蔽性而言,这种色泽在中低空的战斗中是较为实用的,但若是进入高空角逐,日军战机的银灰色要更占优势一些。

    受到数量以及部署的限制,日军的战斗机并不总能够及时出现在最需要它们的地方。面对呼啸而来以航空炸弹、机枪机炮实施对地攻击的苏俄战机,日军步兵们除了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勇气与之对抗外,就必须充分利用手中的每一种防空武器。

    随着口径和机械方式各异的防空枪炮嘶鸣起来,日军阵地上异常热闹,成串的枪炮子弹腾空而起,在千米以下的空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逆向弹雨,然而这样的声势并不足以驱走同样充满勇气的苏俄飞行员,只见一架架战机迎着日军防空火力俯冲而下,每一次成功的投弹或扫射都能够给阵地上的日军造成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同时,不断有各种型号的苏军战机被击落,这其中尤以逐渐退出空中格斗、挂载小型航空炸弹出击的伊…15双翼战斗机最多,而且在这样的战斗中,座机被击落的苏俄飞行员鲜有生还的可能——那些充满愤怒的日军士兵们总是毫不留情的朝着白色的降落伞开火,在落到地面之前,这些倒霉蛋往往就已经被打成马蜂窝了!

    趁着航空部队极大地分散了日军防御部队的注意力,速度相对缓慢的苏俄重型战车也带着数量庞大的步兵集群攻了上来。以kv…1为锋线尖刀、c…35坐镇侧翼的苏俄战斗群逐次推进到了日军阵地前沿。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训练有素的日军步兵大都会把多余的想法抛之脑后,竭尽全力地将他们所掌握的战斗技能发挥出来。惨烈的炮战中,数量有限的重型火炮虽然能够击毁一些苏俄坦克,但平直的弹道限制了它们的隐蔽与伪装。一场激战下来,往往是日军阵地前方残骸遍地,日军阵地后方的炮兵阵地惨不忍睹……

    晨曦中的诺门坎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平静、安宁和勃勃生机中迎来新的一天,文明世界的残酷杀戮在经历了漫漫黑夜后仍在持续。仰头望天,飞行器的轰鸣声萦绕耳边,旭日与五星纷乱晃眼;田野、树林、溪流与村镇无不笼罩在机器的吵杂与枪炮的嘶鸣声下。在这里,沉浸在战争中的亢奋和狂热得到了发泄,灵魂深处的求胜*有如脱缰的烈马,对于鲜血和死亡的畏惧变成了过眼云烟,但在享受这些的同时,人们必须做好承受另一个极端的心理准备,那便是当失败来临时的焦虑、害怕和绝望。

    在这一马平川的荒原地带,日军构筑的防线毫无隐蔽性可言,数量可观的苏俄战车一面推进、一面开火,步兵们亦在交替掩护着攻击前进,战斗所产生的硝烟尘埃团绕在战场上空,虽达不到遮天蔽日之势,可灰蒙蒙一片也让人心头笼罩着一种无形的压抑。

    安德烈…马拉费耶夫上尉是苏俄近卫步兵第1师的一名连长,麾下有4个齐装满员的排,包括3个步兵排和1个机枪排,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轻迫击炮班,步兵班拥有班长1人、侦察兵1人、轻机枪组2人、冲锋枪手2人、步枪手6人,轻迫击炮班以50毫米迫击炮为制式武器。作为苏俄军队最老牌的荣誉部队,近卫步兵第1师直到这个清晨才投入前线,在后方听了一整天的枪炮声,官兵们早已跃跃欲试,犹如一群下山的猛虎。

    持续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即将结束,友邻部队的士兵们起身离开战壕,传令兵们在人群中往来奔跑,传递着来自上级的进攻指令,连排军官们挥舞着手枪,步枪手们插上明晃晃的刺刀,冲锋枪手们习惯性地低头猫腰……杀气腾腾的战车成群结队地越过前沿阵地,它们的作用一如古代士兵的坚盾,顶在前面抵挡化解敌人的远程攻击,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装甲车形成若干个密集编队,搭载着精锐而无畏的机械化步兵冲向敌人的防线……

    面对手下士兵们投来的热切目光,马拉费耶夫上尉只能尴尬地嘀咕着上级为何不将最好的部队投入第一波进攻。近卫步兵第1师固然是一支荣誉部队,却遗憾的没能进入机械化改编的行列,其战略和战术价值难以跟机械化部队相提并论。

    瞿……瞿……

    一阵尖锐的哨声突然响起,马拉费耶夫上尉瞬间精神抖擞。扭头看去,本团的传令兵果然出现在这片进攻出发阵地上。与此同时,大约四五十辆完好无损的c…30和c…35战车从预备阵地驶来,它们隆隆地碾过一线堑壕。

    “进攻!跟上我们的战车!进攻!光荣的近卫步兵第1师!”

    军官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马拉费耶夫上尉旋即从枪套里拔出手枪,向麾下的近两百号士兵发出号令:“伟大的苏维埃战士们,进攻!”

    豪迈的乌拉声顿时在阵地上汇成一片澎湃海潮。

    苏俄步兵的进攻出发阵地距离对面的日军主阵地有大约五公里的直线距离,以轻装行军的速度,最多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通过,然而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这个时间有可能被压缩到20分钟以内,也有可能延长到几个小时。等到近卫步兵第1师的一万多名官兵紧随方面军直属战车支援部队踏上征程时,早他们十多分钟投入攻击的友邻部队已经开始跟当面之敌交火了,从前方传来的密集枪炮声催促马拉费耶夫上尉和他的士兵们加快了脚程,而在向敌方阵地前进的过程中,步兵们有意拉开间距,从而形成避弹效果较好的散兵队列。

    视线前方,在战车和装甲车的引领下,卡其色的浩大浪潮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日军防御阵地,它的速度似乎变慢了,在日军强烈抵抗下出现了迟滞,经过一段时间的胶着,进攻浪潮突然加快,两者相触,瞬时迸发出骇人的声势。

    居然突进去了……攻破敌人阵地了?

    脑海中闪过这些念头,马拉费耶夫上尉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笑容。摧枯拉朽地赢得胜利固然是好,但以日本军队的顽强战力,十之*会针对主要阵地进行反复争夺,这个时候,传统步兵的意义就能够显现出来了。

第848章 扫荡战场() 
“同志们,再加把劲!敌人的阵地就在前方!”连长马拉费耶夫上尉用他那粗犷的嗓音招呼着士兵们。

    奔跑中的苏俄士兵们毫不犹豫地呼应:“前进!”

    背着笨重的弹袋快速奔跑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可隶属于苏俄近卫步兵第1师的年轻列兵安德烈…康采维奇是个愿受点累也不要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没弹药可用的人,何况他使用的武器并不是老而弥坚的莫辛纳甘手动步枪,而是一支崭新的pps…40冲锋枪——这种全自动枪械在外形上跟西方同盟*队大量装备的施迈瑟冲锋枪以及伯莱塔冲锋枪有很大的不同,但原理基本一致,而且同样使用手枪弹,可配备35发弹匣和65发弹鼓,就实战性能而言,pps…40足以碾压日本军队的一式冲锋枪!

    突然间,一发炮弹怪叫着落下,爆炸点就在十几米开外。康采维奇眼角余光看到焰光一闪,居然有几个人影飞了起来,巨大的冲击就像是个隐形人从旁撞了他一下,顿时一个趔趄,然后脸朝下来了个狼狈的狗啃泥。

    爆炸的余声犹在耳边回荡,康采维奇感觉有些恍惚,战斗的信念似乎出现了动摇,就在这时,马拉费耶夫上尉的大嗓门让他和他的同志们精神一振。

    “医护兵!照顾伤员!其余人,跟我冲啊!向着胜利……前进!”

    在继续前进了两、三分钟之后,各个连队开始分散开来向不同地域前进,康采维奇跟着自己的连队抵近了一处警戒阵地,它横向约有百米,没有二线堑壕,也没有强力的火力点,仅仅通过几条蜿蜒的交通壕与后方的主阵地相连。

    “全连进入战壕,清理残敌,收集弹药,巩固阵地,防备敌人反扑!”

    马拉费耶夫上尉话音刚落,康采维奇便端着冲锋枪进入了日军堑壕,这里面到处都是尸体和残肢,活脱脱一个人间地狱,但也不是没有幸存者。康采维奇扭头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日军士兵瞪着自己,他浑身是血,奄奄一息地靠着堑壕壁,手里似乎捏着一个“甜瓜”手雷。看到这家伙微微一动,康采维奇几乎惊得魂飞魄散,那玩意儿能把自己连同周围好几个同志都给炸废了。在排除危险的本能驱使下,他转过枪口就是一梭子,哒哒哒的枪声在堑壕中轻快地跳跃着……

    扫清了堑壕中的残存之敌,苏俄士兵们迅速将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架好。那种连贯的嘎嘎声随即充斥在整条战壕中——这种机枪自定型生产以来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容纳47发子弹的圆形弹盘是它最醒目的特色,缺点是质量较大,而且持续射击时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

    气息平复之后,康采维奇终于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这片战场。哈拉哈河东岸广义上是个非常辽阔的地域,苏蒙联军与日满军队争夺的主要是海拉尔以南、阿尔山以北,以诺门坎为中心的荒原地带,战场宽度达到两百多公里,足够数十万大军在此展开交锋。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后,日满军队沿着边界线构筑了大量的野战工事,这个在作战地图上只有坐标没有名称的地方,便是在开阔地带挖设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设施的雏形大概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在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升级和发扬,而在二战初期,实施本土防御的英*队将堑壕防御战和城市防御战融为一体,然而德爱联军用坚定的装甲集群战术和步兵突击战术取得了利矛击穿坚盾的胜利,苏俄军队的高层指挥人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队投身一场又一场以弱击强的战争,赢得一场又一场辉煌胜利,可说是一支为战争而生的军队,日军官兵在战场上的坚韧性几乎无人能敌。在苏俄军队突入一线阵地后,部署在二线堑壕以及预备阵地上的日军很快就发起了战术反突击。看到日本军官手持战刀,士兵们端着刺刀和冲锋枪,嗷嗷地虫儿拉过来,堑壕里的苏俄士兵们毫不迟疑地用机枪和步枪予以射击。训练有素的步枪手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上搜寻并猎杀敌人的军官或者冲锋枪手,轻机枪手们不断以点射或短射向日军步兵的密集处射击,重机枪手们则毫无顾忌地进行着扫射……

    枪声最密集的时候,康采维奇这样的冲锋枪手仍旧保持着沉默,毕竟相比于步枪和机枪,这种自动武器的有效射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