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倒也算是安慰了李丽质。
张璟有些尴尬的笑笑,李丽质是不提离婚的事了,但还跟他冷战。
“有空多哄哄她,女人是要哄的,多说点甜言蜜语,多送些礼物,多陪陪她。等你到了朝鲜,记得多给她写些信,等那边打下来后,到时我会送她过去的。”
第1426章 选秀()
甘露殿。
张超身着明黄龙袍,头戴软脚幞头进来。
皇后崔莺莺坐在那里,旁边是贵妃郑婉言、淑妃卢氏、贤妃郑红线、德妃杜采薇,还有其它几个嫔妃。
那阵容,后宫的十几位都到齐了。
“你们这是干嘛?”
张超有点无奈,这群女人联合起来,要给他选秀。
凡贵族之家、五品以上官员、道以上议员年满十四至十六的未婚女儿、孙女皆在选秀之列。
“陛下刚过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后宫却只有我们这几人,哪里能行。臣妾既然身为皇后,执掌这六宫,自当尽皇后本份,为陛下选秀女以充实后宫,也为皇家多添子嗣。”
这事情崔莺莺事先跟他说过几次,但张超并没同意。
四十多岁了,又不是年轻小伙,对美人什么的并不是很挂怀在意。其实家里十来个女人,也都个个既美丽又有气质,外面还有平阳和青鸾呢。
但现在十三娘直接就动用了她皇后的权力,降下懿旨选秀。
皇帝、皇后各安其位,这皇宫里面,前廷是张超的,后宫是皇后掌管。崔莺莺要给皇帝选秀女,内阁奉行的是十分迅速。
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这事情当然归皇后管的,太后也可以管。
皇帝后里添些秀女,也样没问题。
甚至大家还认为这是个荣耀的事情呢,本来崔莺莺没要求非得贵族高官议员之女的,但在内阁,宰相们就加了条,秀女只限在贵族和五品以上高官和议员之家选。
先在各道海选,最后选出批优秀者送入京城,最后在由太皇、皇后们亲自选次。
选秀采取的是自愿报名原则,只要符合家庭条件,以及未婚和未定婚的十四到十六岁的姑娘都行。
按这个惯例,张超这个皇帝在这次选秀,甚至都没有资格亲自挑选秀女。第次海选,交由各道议会和宣抚使、总管们,还有皇后派去的宫廷内侍选。
第二次,则由崔莺莺等皇后妃嫔们亲自选。
张超啥也不用做,等人选好了就行。
张超说不过皇后,最后只好道,“好吧,我退步,你们把秀女的年龄改下,首先得年满十六岁,十四岁太小了。十六到十岁吧!”
其实他还想要把家庭出身这条限制取消了,不定非要选贵族官员议员之女,甚至那条必须汉女的也不定需要加上。
汉胡通婚,能够加快同化其它征服的民族。
不过崔莺莺和内阁都认为,选秀只能在贵族和官员议员的家族选,还得是汉女。
他们似乎忘记了张超其实有两个胡人嫔妃,个波斯姬,个罗马女人。
“最终只选四个。”张超又加了条。
“四个怎么够,选百个。”
张超摇头,这选秀可并不是般,这些选的是皇帝的女人,而不是普通的宫人。这些人选,可就是张超的嫔妃了。
不像是宫人,每年地方上都会选批年轻女子入宫,这些人入宫是经过培训后做宫女,专门服侍皇帝和妃嫔、照顾年幼皇子公主们的。按现在的宫制度,宫人选后学习规矩,然后四年后就可以出宫回家了。
这些宫女在宫里还有工钱,其实相当于皇家雇佣的侍女。
当然,若是得到皇帝临幸,则会升为皇帝的女人,给予身份什么的,就不能再离开了。
“四个。”张超坚持。
崔莺莺看了丈夫眼,“三十个。”
“四个。”
“十二个,不能再少了。”
见十三娘不肯再让,张超也只得无奈点头答应。
“宫廷里人员稍精简些,不用那么多人。”
张超主张能够外包的东西,就让外面做,不必样样都皇宫里自己做。
个皇宫,弄的上万人,这就太过了。
其实哪用的着这么多人。
现在宫里太监也不少,张氏皇族应当算的上是最有钱的皇家,但有钱也不用摆这么大的排场。
“宫廷里把人员裁减至三千以内吧。”
宫有内侍省和殿内省,内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并不专用宦官,参杂士人管理,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下有掖庭、宫闱等六局。
另有殿内省,掌皇帝生活诸事,下有尚食尚药等六局。
内侍和殿内两省,完全可以将衙门设在宫外。
内侍省管理上用士人,而内廷用宦官。殿内省则把许多手工等事务交给外面承包,宫里只负责侍奉。
这样来,能够大大减少人员。
宦官不出宫,皇帝就算要用宦官传旨,宦官也只把旨意传到宫外的内侍省,交给官员们接管处治。
历史上,唐朝的宦官数量越来越多,职权也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是频频担任监军等职务,甚至到了后来,直接统领禁军,结果就是宦官们把持了禁军,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从而开始掌控宫廷甚至是朝政,进而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
国历代,还从没有比唐朝的宦官权力更大的。
东汉末的宦官比不上,明末的宦官也样比不上。
在天宝时,高品宦官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个内侍省就有四千多名宦官。
相当惊人的势力。
要避免宦官干政,就得限制他们的权力。
比如在唐以前,内侍省也并不是完全用宦官,而是宦官士人参杂,更不会用宦官去做监军去传旨等。
宦官被限制在了宫,不得出宫,这么来,他们也就无法插手到政务上。
张超的顾问机构是翰林院,翰林院里的学士等都是士人,他不会如明朝皇帝样,在宫里弄出个内廷来。
宦官虽然对于皇帝来说,是可靠的自家奴才,但这些人天生就存有许多缺陷,让他们插手政治,这是取乱之道。
宫外的事务,都交给士人,宫里的宦官,也要限制数量。
宦官不比宫女,宫女几年换,进宫次,还能算是进修培训,出了宫说不定身价还能上涨,嫁给好人家。
宦官可不同,旦净身,这辈子都做不回男人了。也不可能说宦官几年换,他们入宫就是要做辈子的。
能少用就少用些,宫里多用宫女。
崔莺莺从来不是喜欢排场铺张的人,如果把宫里的许多手工活外包到外面的话,宫里三千人其实都不少了。
毕竟皇子们十二岁就得出宫居住,宫里需要服侍的人并不算多。
个王朝,能不能长久,都取决于第位皇帝。
因为第位皇帝时,才能定下各种制度规章。
所以说,个皇朝到底能走多远,其实都取决于开国皇帝的眼光到底有多远。
崔莺莺和郑婉言等不再理会张超,坐在那里公然的商量着秀女的标准,张超厚着脸皮听了会。
郑婉言提出,秀女不但得出身好,而且还得有相貌上的硬性条件。比如身高起码得五尺六以上。
尺约30‘7厘米,五尺六以上,那就是起码得米七身高。不得不说,郑婉言的这个身高条件,确实够高。这个时代的男女普遍都不算太高,平均数是绝对低于后世的。
贵族官宦人家的女子,条件好营养充足,估计能长的高些,但米七,也绝对能把绝大多数女子给淘汰在海选关外了。
“五尺六以上怕是要求太高了点,五尺四就不错了。”卢妃发言反对郑婉言,卢氏自己就没五尺六,又不是个个都如那郑氏样长的跟柱子似的。若定个标准五尺六,那岂不是说自己连秀女的资格都不如?
五尺四,张超心里换算下,估计也得米六五了,嗯,这个倒算是还正常点的标准。
不过她们越讨论,张超越感觉听不下去了。
她们居然认为应当选长的丰腴些的,那不就是胖吗?
还说得胸小。
你们都要求选胖的了,怎么却还要选胸小的?胸小算什么鬼,朕喜欢胸大些的啊!
张超真害怕她们会说出腰粗屁股大这样的话来。
实在听不下去了。
选秀,你们不应当让朕来定标准吗?
那是给朕选女人啊,朕才应当做主啊。
可现在,他的媳妇们坐在那里,商讨的很有劲。
也对,这些女人如今个个那么尊贵,居住在这偌大的皇宫里面,每天闲的没事干,还没有过去在外面的时候舒适呢。
起码那个时候还能时不时办个茶话会,邀请群贵妇人赏赏花品品茶,还能偶尔去看看球听听戏,或者逛逛街呢。
看着她们那兴奋的样子,张超起身出门。
希望最后能选出几个相貌才能皆优的吧。
不过遇到崔莺莺这样的妻子,张超还是比较幸福的,总比独孤伽罗好,隋帝杨坚的妻子可是十足的母老虎,比房玄龄的妻子卢氏还厉害。
杨坚堂堂代后人称赞的帝王,结果婚后连纳妾都不敢。哪怕当了皇帝,临到老了,好不容易想要宠幸个尉迟氏,结果出个门的功夫,尉迟氏就被独孤皇后给打杀了。
五姓女说来比起关陇贵族女,确实强的多。
第1427章 闲皇帝()
御书房。
张超翻看着内阁呈送的奏章副本,翻看了几本之后,就有些索然无味了。过去,内阁在奏章上票拟批示建议。而现在,内阁拥有直接的批示权,因此他们在批示处置奏章后,送翰林院审议,如果通过,则发回下面的相应部门。
另外会将份副本呈交皇帝御前,另份送到议会。
般的行政事务,议会也没有审核权,现在审议权在翰林院。不过议会有权了解情况,皇帝张超也是如此,按宪法规定,皇帝并没有直接的审议权,皇帝拥有的只是最终的否决权。
日常事务,行政处置和审议分别在内阁和翰林院,不需要经过皇帝。
有马周和房玄龄这两个阁院班子,张超其实轻松了许多,不需要宵衣旰食的批阅奏章,因为现在奏章不需要都经由皇帝之手批阅了。内阁直接处置,翰林院审议封驳。
皇帝看到的都是批示过的副本。
马周等人的处置都很老到和得体,并没有什么需要张超动用否决权的地方。他甚至已经习惯不去看那些副本了,因为每天早朝,阁院都会例行汇报下事务情况。
些重大问题,内阁决策之前,也会请求张超。
以前杨坚杨广父子都是勤政的代表,经常批阅奏章到三更半夜,忙的是宵衣旰食。
但虽然有三省协助,可国朝大事,都由皇帝人而决,依然是会让皇帝忙不过来。
唐朝武德以后,三省改为书门下,也有了贴黄和批红,为皇帝分担了许多压力。有了宰相贴黄后,皇帝处理事务的压力大减。
但依然离不开皇帝,样样事情都得经他之手。
唯有现在。
内阁负责制,内阁既拥有决策权,又负有行政权。翰林院掌审议封驳权。
已经不需要经由皇帝了,直接处置。
这种制度下,皇帝确实解放出来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内阁有九个宰相,翰林院还有九个学士。九个宰相负责决策,当然比个皇帝来想对策更有效率。而九位学士负责审议封驳,也会比个皇帝来盯着看,更有效率。
以前的皇帝,不论是杨坚也好杨广也罢,甚至是李渊李世民李承乾,都是紧握着权力不愿意松手。
哪怕自己累的要死,也不肯松半点手,甚至会有如承乾为了得到那权力,最后弄的自己皇位都丢掉了。
张超倒是习惯了当甩手掌柜,以前几度入枢为相,也数次出镇地方,甚至还在南洋吕宋当了段时间悠闲国王。
他自己是比较崇尚现在这种分工方式的。
皇帝嘛,天子。
九五之尊,是天下之主,又不是奴隶。
国家事务,他拿个大方向,负责路线就行。至于细节操作,这些交给下面的人就好。
就如个家主,下面不也还有管家嘛。
至于说担心权力被窃取,现在的这个制度,也是很平衡的。
过去书门下,是把决策和审议放在起,然后行政单列。而现在,张超是把决策和行政放在起,审议单列。
内阁想怎么做,然后想法经过翰林院审议,通过好,他们就能按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