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月谈和时报的两位总编,当天就被这个新衙门约谈。

    两总编直接就在衙门填写了申报材料等,然后特事特办,当天就给他们审核盖章,颁给刊号、经营许可证等等手续。

    手续一批下来,两家报社大门上的封条就被撕下来了,把守的士兵也撤了。

    两家报社总编召集了惶惶不安的手下编辑、记者们重新回来,还弄来了许多烟花爆竹燃放,弄的远近皆知。

    “报社居然解封了!”

    “是啊,真想不到。”

    报社的编辑们站在门口,大声的向来围观的群众人宣告,朝廷已经解封,同时他们也正式在朝廷注册了,有经营许可证,也拿到了刊号,嗯,以后不会再封禁停刊了。

    “明天,我们将恢复报刊的发行。”

    报社开始组稿,而这个时候,衙门里来人了。

    来的正是礼部版务署的人。

    “陈总编,我们是奉上司之命,前来进驻。还请你们帮我们准备一间屋子,以后你们报社的样稿,请提前交给我们审核,我们会直接在这里审核,尽量不会耽误你们的时间的。”

    这态度,让总编喜出意外。

    “谢谢几位上官的理解和帮助,这样一来,就太好了,不用担心影响到出版刊印发行了。”

    半月谈和时报的解封,也让朝中的官员们惊讶不已。

    大家纷纷在想,难道李超要回朝堂了。

    朝野上下,都对李超惊叹万分。

    赵国公就是牛逼啊。

    跟皇帝硬顶,然后直接辞职不干,把皇帝惹怒了,名下的两家报社被封了,结果呢,最后皇帝又给解封了。

    这弄来弄去,最后还是皇帝向赵国公让步了啊。

    赵国公太有排面了。

    国子监。

    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个喝茶聊天。

    “我仔细的看过了朝廷新出台的这个出版审核条例,非常有远见卓识啊。之前陛下封禁两家报纸,让人心痛。这报纸有开启民智,同时还能反映民意,并且能监督朝廷,这是多么好的东西啊,都说是民间御史。陛下一道中旨,就给强行封了,这和堵人嘴有什么区别?”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早有的教训。幸好,陛下能听从谏言,马上出台了这个条例,这下好了。既给了百姓们正常反映民情、监督朝廷的一个诉求渠道,同时也让朝廷能够更好的管理这天下的舆论,一举两得,非常完美啊。”

    陆德明点头,“赵国公大才,陛下从谏如流,知错即改,贤明!”

    “可惜赵国公却还是不肯回朝啊,朝廷一大损失。”

    中书门下。

    右仆射宇文士及和吏部尚书杨恭仁两人在一起。

    “我就纳了闷了,这李超都已经不在朝堂,不在中枢,可却还能随时给陛下递折子。陛下居然还对他的建议,从谏如流。这李超,如此得罪陛下,陛下却还能容他。”

    杨恭仁也是无奈摇头,他们这些官场混了一辈子的人,都看不透李超和皇帝这对君臣之间的特殊情况了。

    “要我说,这半月谈和时报的影响力太大了,能够轻易的操纵舆论导向,可如此大的舆论之源,却都属于李超。这太危险了,朝廷这一次就不应当解封。就算解禁,也不能再交给李超,这样厉害的东西,就算允许存在,也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里才行。”

    “杨相说的有道理,我准备给陛下上奏,让朝廷收购这两家报社,由朝廷派官员来负责管理经营,杨相可愿意与我一同署名?”宇文士及问。

    “没问题,算我一个。”杨恭仁点头。

    奏章先呈到了监国太子承乾的面前。

    承乾看过之后,毫不犹豫的驳回。

    奏章的副本呈到了李世民的案前,同时还有太子的处理结果也一同送达。

    “宇文士及、杨恭仁,他们要是有李超一半的能力,朕也能轻松不少了。一把年纪了,整天总想着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堂堂宰相,格局太小。”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摇头,“还不如太子看的清醒。”

第935章() 
戴胄最近很烦。

    上任户部尚书已经三个月了,年关将至,朝廷的各项开支不减反增。处处都要花钱,偏偏朝廷还欠了那么多的外债,好些外债眼看着就要到期,朝廷却拿不出钱来。

    而本来早已经完成的明年财政拔款预算案,也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户部尚书一职,那是朝廷的财政大总管。他的前任是马周,再前任是李超,都是公认的理财好手。戴胄虽然出任了这一要职,但实际上他对于经济方面并不是很擅长。

    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戴胄早年在隋为官,后在隋末时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当今御极之后,他先后任尚书右丞和大理少卿,还代理过吏部尚书,主持过选官。

    在朝堂中,很得皇帝的信任。

    他生性正直,直言进谏。但对于经济财务这一块,确实非所长。

    尤其以前李超和马周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都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是宰相。以宰相再任户部尚书,自然更加方便。

    而他如今没能加宰相衔,于是在户部便极受制肘,说起话来也没那么硬气。

    做为民部尚书,他最大的职责,还是为皇帝管理好钱袋子。不仅要捂好钱袋子,还得想办法让钱袋子鼓胀起来。

    可事实上,他上任三个月,钱袋子却已经瘪了,财政账目上还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赤字。

    仔细的翻看过那些财政年表后,戴胄差点也想挂印辞职而去了。这官当的太辛苦了,朝廷开支这么大,处处要钱。南北衙扩军,南衙的府兵还好,闲时务农战时为兵,不打仗的时候,番上和训练的花费都不大。

    可北衙却是常备军,如今北衙已经拥有整整六万常备军。

    听起来,大唐如此大的一个帝国,拥有六万常备军似乎不多。可实际上,养六万常备军的花费,比起南衙七十四万扩编后的在籍府兵的平时花费还多的多。

    左右羽林军两万,拥有一万四步兵和六千骑兵。左右神策军,更是直接拥有两万骑兵,一万六的轻骑,四千重骑。仅是那四千重骑,都顶的上两万步兵的花费了。

    左右神机军,又是两万,还是两万火器部队。步兵、骑兵、炮兵,都装备火器,这些新式火器,装备的成本更高,尤其是炮兵,一门火炮,都顶的上一小支步兵部队了。

    铠甲、军械、战马、火枪火炮,加上粮草以及军饷,各种赏赐等,这六万人简直就是无底黑洞,多少钱砸进去,都听不到一个响。

    六万北衙常备军,还要分批轮调边地驻防,这轮调也跟打仗差不多了,一路上花销大增。

    还有打仗。

    吐蕃、高句丽先后请降,算是暂息刀兵。可皇帝又让他准备钱粮,为西征作准备,虽然皇帝打消了亲征西域的念头,省了许多钱,但朝廷依然会发起吐谷浑、薛延陀、奚、契丹等组成联军,朝廷多少也要出一支兵,开支依然很大。

    再则,朝廷的九边防御工事还在继续,同时在河套、在燕北、在辽西又计划修建堡垒,以稳固这些地方,开支又是一大笔。

    还有移民,又是一个无底洞。

    为了稳固边疆,同时也是减轻中原人多地少的问题,朝廷大规模向四边移民开拓,这些移民计划里,朝廷需要补贴的钱极多。

    还有中原各地的水利建设,道路建设······

    钱钱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到处都需要钱,各部门都打报告上来,要钱。

    可他向哪要钱去啊。

    朝廷如今人口户籍确实是暴增没错,但多出来的这些人口,绝大多数是过去依附于豪强地主、道观的隐户、奴隶,这些人要么是佃田的无地百姓,要么就是奴隶,他们没田没地没产,如今多数都是前往四边拓荒落户。

    他们根本没钱,朝廷还得给他们安家费,还得借给他们钱安家落户购买农具种子等。为了安他们的心,朝廷早已经颁布了诏令,这些移民开拓垦荒,朝廷三年不收他们的税赋。

    要想这些新增的户籍人口见到税赋增长,起码还得三五年后。

    朝廷在各地推行教育,修建学校,这方面又是极大的投入。

    能扒拉钱的地方,戴胄真的都已经扒拉过了。

    可明年朝廷的开支,依然还不知道在哪里。

    偏偏多笔外债都已经即将到期,现在也拿不出钱来偿还。

    “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了?”

    御书房,听过戴胄的汇报,李世民的脸色很难看。他确实已经说暂时不理财政,由太子摄政,可戴胄坚持求见,说事情紧急。

    他只是没料到,事情棘手到这样的地步。

    早两年,朝廷的状态更难,当时内忧外患,尤其是那场席卷整个北方两年多时间的大灾,让朝廷当时差点崩溃。

    可那么困难,朝廷都挺过来了。

    他又想起了李超,那个时候,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李超出谋划策,帮他扛过了难关。

    “没有开源节流的办法吗?”李世民问。

    “缺口非常大!”戴胄如实道。

    “多大?”

    戴胄想了想,“最多到明年春,我们就要发不出禁军的饷,也发不出百官的俸禄。移民们的补贴也拔不出,各地水利、道路建设的拔款也拿不出来,甚至国子监、讲武堂以及各地官学的经费也拔不出了·······”

    “事实上,朝廷还有大笔的外债到期无法偿还,我们如果是家商行,明年就破产了。”戴胄说了个新词,破产。这是如今商界的一种说法,一家商行如果资不抵债,那就称为破产。

    朝廷,要破产了。

    李世民手捂额头。

    真是疼痛啊。

    “朝廷的收入呢?”

    朝廷的收入现在也不少啊,经过李超的各种开源,租庸正税增加了不少,而又新增了地税和户税,这基本上让朝廷的税收翻了倍。

    更何况,还有工商税收关税这些呢,还有盐酒茶铁等专卖税呢。朝廷还有大型的外贸商团呢,每年也能赚不少钱的。

    怎么就没钱到要破产?

    “陛下,这几年用兵不断,花费巨大啊。一场战争下来,动不动就是耗费千万贯,加之此前北方罕见大灾,本就把朝廷的那点积蓄用光了。”

    说实话,戴胄当了三个月的户部尚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李超的本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都不知道,李超当初是怎么让朝廷挺下来的,那么困难的状况下,还能修修补补的把大唐带过来了。

    本来说现在的情况应当比那时好,可他确实没办法了。能想到的办法,李超当初都想到了,盐铁茶酒糖矿等专卖,甚至搞出了盐引茶等,还发行了盐票茶票等股票募集资金。还组织了不少官方的贸易商团,与周边各国进行大型贸易,为朝廷赚钱。

    当初还整顿佛道,也是弄了大量的钱财土地过来,大大缓解了一波。

    又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借了不少的钱。

    其实就是深挖潜力,或者说是寅吃卯粮了。

    “朕的内库还有大约两百万贯钱,你拿去吧。”李世民道。

    “陛下,这也是杯水车薪啊。”戴胄道。

    李世民沉默,当年武德之时,朝廷一年收入也不过是几百万贯,可都能过的下去。现在二百万,居然成杯水车薪了。

    “你有什么建议?”

    戴胄犹豫着道,“臣建议,继续开源节流,首先是裁减北衙禁军。如果裁军一半,北衙六军保留三万人,那么一年至少能节省开支三百万贯。如果直接把神器军裁了,还能再省一百万贯。”

    “若是把火器监也给裁了,一年还能节省许多。”

    “另外,臣以为,北衙禁军以后也不再发放军饷,而是给他们分地。给北衙禁军们分地,这些地分给他们后,既可以由朝廷安排人租种,也可以交给他们自己家人耕种。这样,朝廷就不再给他们发放军饷,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还有,相比起养军,打仗的开支更大。朝廷应当暂停一切用兵计划,包括出兵西域计划,暂停以节省军费。另,九边防御计划里的城堡烽堠的修建,河套、陇南、燕北、辽西等地的军堡修建计划也应当暂停······”

    戴胄的节流计划,首先就是向着军方下手。

    裁减北衙禁军,罢撤神机军、火器监,以及停止边地的防御工事的修建,暂停一切用兵计划等等,甚至停发北衙禁军们的军饷······

    一项一项,确实能节省很多钱。

    算下来,一年能节省下上千万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